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储层中凝灰质溶蚀效应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珠江口盆地惠州—陆丰地区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1
作者 李晓艳 彭光荣 +4 位作者 丁琳 远光辉 张琴 吴琼玲 靳子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为认识埋藏过程中酸性流体对碎屑岩储层中凝灰质的溶蚀改造效应及控制因素,选取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凝灰质砂岩储层,设计开展了岩心尺度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流体成分分析、物性... 为认识埋藏过程中酸性流体对碎屑岩储层中凝灰质的溶蚀改造效应及控制因素,选取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古近系文昌组凝灰质砂岩储层,设计开展了岩心尺度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流体成分分析、物性表征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实验前后不同流体流速、不同凝灰质含量条件下砂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和物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酸性流体环境中凝灰质溶蚀现象普遍,但不同实验条件下,凝灰质溶蚀强度及储层物性响应不同:成岩体系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决定凝灰质的溶蚀作用强弱。相同岩石和相同酸性流体条件下,高流速开放体系中凝灰质溶蚀量高于封闭体系,且低流速相对封闭体系中溶蚀产物趋于沉淀,溶蚀作用增孔效应有限。凝灰质含量显著影响溶蚀效应,富凝灰质砂岩中溶蚀作用有限,含凝灰质砂岩和贫凝灰质砂岩能够溶蚀增孔,且含凝灰质砂岩的溶蚀增孔效率更高。凝灰质含量相对中等—较低的储层中,中浅层埋藏阶段的开放成岩流体体系最有利于粒间凝灰质溶孔的发育。经历晚期酸性流体溶蚀改造后,较易形成次生溶蚀型优质储层,这一认识有助于不同地区的溶蚀型储层甜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溶蚀蚀变 成岩体系 溶蚀模拟实验 惠州—陆丰地区 珠一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丰海域秋季第一模态内孤立波观测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达 刘涛 +3 位作者 谢波涛 黄必桂 张琪 黄晓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33,共11页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异常活跃,具有极强的非线性、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能量,其传播特性和精细结构在背景过程影响下更加复杂,加剧了内孤立波预报和海上石油平台作业的难度。基于南海北部陆丰海域295 m水深处一套潜标连续79 d的观测资料,分...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异常活跃,具有极强的非线性、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能量,其传播特性和精细结构在背景过程影响下更加复杂,加剧了内孤立波预报和海上石油平台作业的难度。基于南海北部陆丰海域295 m水深处一套潜标连续79 d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秋季内孤立波的波动特征和统计规律。典型内孤立波表现为波列的形式,头波振幅达86.7 m,在海洋上层导致局地增温超过8.0℃,并诱发最大达0.83 m/s的西向流和0.60 m/s的北向流,在波前产生最大达0.25 m/s的下降流。对观测期间捕捉到的91个内孤立波统计分析表明,内孤立波主要沿WNW方向传播,平均振幅为59.9 m,在海洋上层诱发的最强西向流速平均值为0.79 m/s;在天文大潮时期,内孤立波在04:00至06:00和16:00至19:00频繁出现,且农历初二至初五和十六至十八期间经过陆丰海域的内孤立波具有更大的强度。此外,全日内潮与半日内潮共同作用下压了温跃层,导致典型内孤立波中形成了1个上凸波动,其在近底层导致局地降温达1.3℃,并诱发超过0.30 m/s的西向流和0.20 m/s的北向流;该上凸波动陡峭的波前汇聚了强剪切,极易触发剪切不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为陆丰海域海上石油平台施工、勘探船作业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丰海域 内孤立波 潜标观测
下载PDF
滇中禄丰川街盆地中-晚侏罗世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及其对生物埋藏的影响
3
作者 王万能 李锁明 +3 位作者 张耀堂 袁永盛 庞占基 赵见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0-1543,共14页
滇中禄丰地区川街盆地记录了上扬子地区中—上侏罗统陆相沉积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信息,为侏罗纪温室地球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川街盆地中—晚侏罗世陆相红层进行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恢复其... 滇中禄丰地区川街盆地记录了上扬子地区中—上侏罗统陆相沉积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信息,为侏罗纪温室地球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川街盆地中—晚侏罗世陆相红层进行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恢复其古气候环境特征。研究认为:禄丰地区侏罗纪巴通期—卡洛夫早期湖泊为封闭性较好、盐度逐渐升高的咸水湖,该时期气候由相对湿润转为干燥,气温总体较高,从早期到晚期表现为温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卡洛夫中—晚期湖泊封闭性减弱,由咸水湖转为半咸水湖,该阶段气候由干燥向相对湿润气候转变,温度回升,但气候波动剧烈,干湿交替频繁;牛津期—提塘期湖泊封闭性进一步减弱,为半咸水湖泊,气候总体趋于稳定,为湿润型气候。本次工作在禄丰地区陆相红层中识别出中—晚侏罗世过渡期寒冷事件(即MLJT事件),为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研究和西南地区陆相红层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中侏罗世晚期急剧变化的气候使得生物快速死亡,加之暴雨期河流的搬运、沉积和快速埋藏,造成了川街盆地如今的生物埋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丰地区 中—晚侏罗世 陆相红层 温室地球 古气候 古环境 川街盆地
下载PDF
陆丰南地区坡折带发育规律及差异控砂机制研究
4
作者 吴琼玲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陆相断陷湖盆坡折带类型多样且发育广泛,对层序的发育和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为明确陆丰南地区坡折带分布规律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大量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分析,恢复和解剖陆丰南地区... 陆相断陷湖盆坡折带类型多样且发育广泛,对层序的发育和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为明确陆丰南地区坡折带分布规律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大量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分析,恢复和解剖陆丰南地区古近系的古地貌和复杂断裂体系,在陆丰南地区共识别了4大类6种坡折带,并指明了分布规律,进一步总结了陆丰南地区不同类型坡折带的差异控砂机制及其控制下的砂体特征和分布规律,指出断阶坡折和沉积坡折规模大、砂体类型多、物性好、储盖配置条件好,是最有利的两类坡折带。这两类坡折带在陆丰地区发育广泛,其控制下的有利砂体发育区带勘探潜力大,为后续系统性评价地层-岩性圈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差异控砂机制 陆丰南地区 陆相断陷湖盆 古近系
下载PDF
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焦鹏 郭建华 +3 位作者 张向涛 刘辰生 郭祥伟 王玺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共11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恩平组 陆丰地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广东沿岸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龚玉艳 陈作志 黄梓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6-2033,共8页
【目的】探讨广东沿岸陆丰、珠海及茂名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保护广东沿岸开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网采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分析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 【目的】探讨广东沿岸陆丰、珠海及茂名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保护广东沿岸开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网采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分析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及优势种等;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和生物多样性阈值(D_v)等指标,分析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结果】3个海域共检出71种浮游动物和15类浮游幼体,均以近岸暖水性类群为主,属于亚热带沿岸性群落;优势种有13种和7类浮游幼体;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珠海海域最高(2938.73 ind/m^3和92.97 mg/m^3),陆丰海域最低(73.94 ind/m^3和16.06 mg/m^3);H'、J和D_v分析结果一致,均以陆丰海域最高,茂名海域最低;陆丰海域生物多样性基本为Ⅰ~Ⅱ类水平,珠海海域基本为Ⅱ~Ⅲ类,茂名海域不同站位相差较大,从Ⅱ~Ⅴ类的水平不等。【结论】广东沿岸陆丰、珠海及茂名海域浮游动物均处于多样性较好或丰富水平,今后可根据此特点对广东沿岸海域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陆丰海域 珠海海域 茂名海域
下载PDF
粤东陆丰海域温排水输运及取排水工程布置原则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培桐 陈丕翔 黄健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本文对广东陆丰甲湖湾水域潮流特性及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近岸浅排与离岸深排、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在本工程中适宜性。据此,提出了类似潮流条件取排水口的布置原则。对西取东排与东取西排、深排与浅排、合排与分排等组... 本文对广东陆丰甲湖湾水域潮流特性及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近岸浅排与离岸深排、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在本工程中适宜性。据此,提出了类似潮流条件取排水口的布置原则。对西取东排与东取西排、深排与浅排、合排与分排等组合的分析表明,西取东排符合粤东沿岸流输运规律。受工程海域弧形海岸、防波堤修筑及工程取水、排水等因素形成的曲线流动及小尺度涡旋影响,深排方案虽不具备差位式取排水口布置的典型效果,但热水不易窝积,取水温升小。东西分排方案热水窝积且输运短路,取水温升超过2.0℃。类似潮流条件下西取东排、离岸深排、东侧分排或合排是较为适宜的取排水口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取排水口布置 方案优选 流动结构 陆丰海域 粤东
下载PDF
增施氯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海峰 胡小东 +5 位作者 邹阳 王云峰 李庆武 董玉西 张龙 王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32-35,共4页
为探明缺氯烟区增施氯化钾的适宜用量及其对烟株产质量的影响,进行烤烟不同梯度氯化钾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不影响烟株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但可以增加初烤烟叶的油份,能有效解决因缺氯导致初烤烟叶回潮性... 为探明缺氯烟区增施氯化钾的适宜用量及其对烟株产质量的影响,进行烤烟不同梯度氯化钾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不影响烟株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但可以增加初烤烟叶的油份,能有效解决因缺氯导致初烤烟叶回潮性差及易碎问题,用量以15~3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烤烟 禄丰
下载PDF
海陆丰精神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伯流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5-15,共11页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在全国最早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最早创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最早颁布了土地法,受到中共中央...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在全国最早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最早创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最早颁布了土地法,受到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高度称赞。在根据地党和人民艰苦斗争基础上,这里孕育产生了以“敢为人先、创新变革,坚定忠诚、百折不回,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核心内涵的海陆丰精神。海陆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优良革命传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共产党所培育的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海陆丰精神 彭湃 红色基因
下载PDF
禄丰县城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俊 黄海泉 +1 位作者 许霜薇 黄美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为了使禄丰县城园林绿化更为完善科学,通过对禄丰县城的3条主要街道及3个居住小区的园林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常用园林植物约76种,隶属46科、71属,乔灌木比为1.44∶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率为1.77∶1。同... 为了使禄丰县城园林绿化更为完善科学,通过对禄丰县城的3条主要街道及3个居住小区的园林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常用园林植物约76种,隶属46科、71属,乔灌木比为1.44∶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率为1.77∶1。同时对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及景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禄丰县街道和小区绿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丰县 街道绿化 小区绿化 植物种类 植物配置
下载PDF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烃源岩TOC预测——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区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石创 朱俊章 +3 位作者 龙祖烈 秦成岗 史玉玲 黄玉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数,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对陆丰南区烃源岩TOC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文昌组下段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文四段烃源岩是陆丰凹陷南部油气资源的主要贡献者。运用PNN神经网络预测烃源岩TOC,可获得高精度烃源岩TOC三维数据体,充分揭示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非均质特点,有效弥补了海上少井区烃源岩评价的缺陷,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地化-测井-地震联合 神经网络 陆丰南区
下载PDF
陆丰南地区断拗转换界面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阙晓铭 雷永昌 +1 位作者 张向涛 邱欣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3-3954,共12页
珠江口盆地经历裂陷阶段向拗陷阶段的转变,同期沉积地层记录了该构造变革和沉积演化过程,为厘定断拗转换界面提供了可能。基于地震反射、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陆丰南地区恩平组内部存在全区可追踪对比的构造沉积转换面——T72界面,也是... 珠江口盆地经历裂陷阶段向拗陷阶段的转变,同期沉积地层记录了该构造变革和沉积演化过程,为厘定断拗转换界面提供了可能。基于地震反射、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陆丰南地区恩平组内部存在全区可追踪对比的构造沉积转换面——T72界面,也是区分上下恩平组界面。对陆丰13洼洼间隆钻井LFA开展上下恩平组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分、元素分析,提出恩平组T72界面上下地层物源体系发生转变。结合区域沉积充填特征,表明陆丰南地区T72界面为断-拗转换界面。具体表现为:下恩平组沉积期湖盆继承文昌期裂陷盆地特征,湖盆水体较深,物源主要为盆地内部的中生代基底凸起,沉积层序明显受盆内低凸起控制,在盆内低凸起四周发育一系列近源的辫状河三角洲,井区主要接受来自惠陆低凸起物源;上恩平组沉积期间,湖盆进入断拗过渡期,湖盆扩大、水体变浅,盆内低凸起四周的断裂活动减弱,沉积层序逐渐向盆内低凸起超覆,盆外太古宙—古生代物源组分供给不断加强,近源的三角洲砂体逐渐向远源的浅水三角洲砂体转化,同时发育宽广的滨浅湖环境,原供给物源的惠陆低凸起为水体淹没,井区接受了北部隆起外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南地区 断拗转换期 锆石U-PB年龄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
下载PDF
陆丰北地区构造特征及恩平组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定伟 张向涛 +2 位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杨亚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文昌期发育地堑式的陆丰07洼,恩平期发育半地堑式的惠州05洼和惠州11洼,厚度和面积均较大。陆丰凹陷控洼断裂在古近纪具有“翘翘板”的特点,即从早文昌期到晚恩平期活动强度整体向北迁移;陆丰北地区恩平期物源主要来源于西北侧和东边,以长轴断槽式源 汇体系和沟谷源 汇体系为主要物源通道,其中在恩平早期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恩平晚期裂陷作用减弱,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相比陆丰南勘探成熟区的恩平组具有更好的储盖组合条件;惠州05底辟构造带和洼陷区的陡坡带发育大量的断背斜、断鼻和断块,是陆丰北地区探索恩平组勘探潜力可以优先开展评价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北地区 断裂系统 洼陷结构 恩平组 勘探潜力与方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滨岸储层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秀玲 万琼华 +2 位作者 罗伟 梁杰 陈晨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7期30-38,共9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油区珠江组储层多为砂体稳定连续分布的滨岸沉积,该区的油田从储层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宏观储层物性到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开发效果与采收率却有很大区别。以已开发的老油田陆丰A(采收率高达69.8%)... 珠江口盆地陆丰油区珠江组储层多为砂体稳定连续分布的滨岸沉积,该区的油田从储层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宏观储层物性到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开发效果与采收率却有很大区别。以已开发的老油田陆丰A(采收率高达69.8%)和已结算陆丰B油田(采收率为37.8%)为例,结合国内外滨岸储层露头研究成果,分析了该类油田的顶面微构造、隔夹层分布特征等,总结了陆丰地区滨岸储层的构型模式,指出它们在沉积背景与物性等储层特征上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夹层发育模式不同却用相似的开采方案是造成它们采收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沿岸砂坝发育平行状夹层的油藏,用水平井开发可以有效防止底水锥进,但是对于斜交状夹层发育模式的沿岸砂坝油藏,需要准确预测夹层发育位置,用水平井与定向井结合的方式开采才可以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地区 滨岸储层 构型模式 夹层发育模式 开采方案
下载PDF
禄武地区成矿环境及找矿前景
15
作者 张学书 《矿产勘查》 1997年第1期38-42,共5页
从裂谷成矿背景着手,系统分析了禄武地区的成矿背景、规律及找矿,认为本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应侧重于裂谷期后偏酸性岩浆活动的成矿。
关键词 禄武地区 多期裂谷作用 酸性岩浆成矿 斑岩
下载PDF
禄丰-武定铁铜多金属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16
作者 杨世坤 李宏坤 +2 位作者 罗显辉 李波 蒙光志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56-64,共9页
通过对禄丰—武定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调查及与东川式铁铜多金属成矿条件对比研究,进一步阐明禄武地区是一个东川式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集中区域,其成矿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地球深部幔源,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少部分... 通过对禄丰—武定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调查及与东川式铁铜多金属成矿条件对比研究,进一步阐明禄武地区是一个东川式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集中区域,其成矿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地球深部幔源,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少部分来自于下伏地层和海盆地。成因总的归结为同生喷流热水沉积加改造。稀矿山式、落雪式、桃园式三种类型的矿床构成了本区域昆阳群褶皱基底层中一个完整的火山期后海相热液喷流、热水沉积-改造型成矿系列。这对禄武地区铁铜多金属成矿带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丰富完善该区铁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和形成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阳裂谷 禄武地区 东川式铁铜多金属矿床 同生喷流热水沉积加改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恩平组层序地层控制的河道构成样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芮志锋 邓宏文 +2 位作者 杨小江 李潇 郭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依据河流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开展了陆丰地区恩平组不同层序地层位置河道构成解剖工作,将恩平组划分为3个受可容纳空间变化控制的三级层序,提出了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厚层—叠置的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 依据河流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开展了陆丰地区恩平组不同层序地层位置河道构成解剖工作,将恩平组划分为3个受可容纳空间变化控制的三级层序,提出了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厚层—叠置的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中等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厚层、叠置—孤立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以及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薄层、朵叶体上孤立分支河道—席状砂3种不同河道构成样式。不同构成样式河道的油藏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厚层—叠置的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薄层、朵叶体上孤立分支河道以岩性油气藏为主。该分析方法、手段在其他类似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构成样式 可容纳空间 层序地层控制 恩平组 陆丰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