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p rate and interseismic coupling along the Moxi-Shimia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1
作者 Xinyu Zhao Gang Liu +8 位作者 Zhaosheng Nie Wei Xiong Wei Chen Mu Lin Dijin Wang Qi Li Jiansheng Yu Dongzhen Wang Pengfei Y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4年第4期338-351,共14页
On September 5,2022,the Luding M6.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oxi-Shimia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coinciding with the historical ruptured zone of the 1786 Moxi earthquake.Its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provide... On September 5,2022,the Luding M6.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oxi-Shimia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coinciding with the historical ruptured zone of the 1786 Moxi earthquake.Its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earthquake and its future hazard.In the Moxi-Shimian segment,we establish a series of near-fiel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stations to enhanc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e inversion of the interseismic kinematic parameters.In this study,with an elastic screw dislocation model con-strained by GNsS observations,the slip rate of the Moxi-Shimian segment is estimated to be 10.9±1.0 mm/yr,while the locking depth is 15.7±6.2 km.Additionally,we utilize a block-dislocation model to invert the interseismic fault coupling along the Kangding-Moxi-Shimian segment.The result indicates a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locking depth along the section from Kangding to Shimian.The coseismic rupture of the 2022 event occurred within the high coupling regions in the Kangding-Moxi-Shimian segmen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upture kinematics in this event might be controlled by the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The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ed within the ruptured zone of the Luding earthquake since 1786 ranges in[1.42-3.40]×10^(19) N-m,which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seismic moment released during the 2022 event.As a result,we infer that the Luding earthquake released only a portion of the accumulated energy within the original rupture zone since 1786,indicating that the 2022 event has not caused a complete rupture in the Moxi-Shimian segment.Consequently,there remains a substantial seismic hazard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Shimia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Luding earthquak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nterseismic kinematic parameters
下载PDF
Study of the segmentation of active fault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analysis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2
作者 张超 陈连旺 +1 位作者 赵国光 贺群禄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s and the relevant studies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some faults and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n the fault zone by the ...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 geological surveys and the relevant studies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some faults and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n the fault zone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fault segmentation and the related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ruptur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For the first order segmentatio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egments (the northwestern Luhuo-Qianning segment, the middle linking fracture region and the southeastern Kangding segment). Among them, the differences are not only in geometry and structure, but also in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dynamics.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ies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reflect the effects in cumulative deformation due to long-term fault movement, and reveal the fault segmentation in different orders. Such morphologies control,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arthquake ruptures on the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ault se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xianshuihe fault zone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seismogenic potential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Bamei-Kangding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被引量:2
3
作者 Yan ZHAO Junlun LI +5 位作者 Jian XU Huajian YAO Gaohua ZHU Hongfeng YANG Jinyu ZHANG Renqi L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960-1978,共19页
On September 5,2022,a strong MS6.8 earthquake struck the Luding area in the Kangding-Moxi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which i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causing considerable ca... On September 5,2022,a strong MS6.8 earthquake struck the Luding area in the Kangding-Moxi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which i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causing considerable casualties.The Bamei-Kangding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which is located only tens of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Luding earthquake,has hosted frequent moderate to strong earthquakes in history and is a dangerous earthquake-prone zone.Therefore,it is critical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for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Luding earthquake in this area.For this purpose,we deployed a dense seismic array comprising over 200 short-period nodes in this region from July to August,2022 and acquired seismic ambient noise for over 30 days.Using the collected data,we conducted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and obtained a high-resolution 3-D shear wave velocity model for the regional shallow crust down to 8 km in depth.The key findings include:(1)the Bamei-Kangding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exhibits widespread stripped lowvelocity anomalies,suggesting shear movements at a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the Zheduoshan granitic pluton situated between the Zheduotang and southern Selaha faults shows a distinct low-velocity anomaly,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ocalized high-temperature anomaly resulted by a deep magmatic heat source and the recent rapid uplift of the Zheduoshan area;(2)a ten-kilometer-wide high velocity body found below 4 km in depth near the Zhonggu area in the Bamei segment coincides with the seismic gap of moderate to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region,suggesting that the high velocity body may act as a seismic barrier;(3)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along the Bamei-Kangding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corresponds to the regional changes in temperature,which reveals the reason for the spatially varying seismogenic potential in this segment;especially,the Selaha and Zheduotang faults which are located alo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velocity anomalies may possess considerable seismogenic potential;(4)th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Luding earthquake has imposed nontrivial stress loading in the Bamei-Kangding segment,and may shorten the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the southern Selaha fault,the Zheduotang fault,and the Xuemenka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Thus,the Luding earthquake may potentially pose threats to the Sichuan-Xizang railway passing through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shuihe fault zone Bamei-Kangding segment Luding earthquake Dense-array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for moderate to strong earthquakes
原文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5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米桂龙 葛成隆 赵中宝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7-3816,共20页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的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在四川甘孜州龙灯乡出露的宽约800m的岩石-构造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性质开展详细研究。研究剖面由约100m宽的砂岩破碎带和约700m宽断层岩组成,广泛发育断层角砾岩和薄层且呈弥散式分布的断层泥,断层岩内普遍具有压溶构造,但局部断层岩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明断裂带在蠕滑变形过程中存在局部地震粘滑变形行为。断裂带内流体作用使断层岩中长石和白云母蚀变成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5%~11%),新生的粘土矿物在密集的面理中定向排列,促进了断层的弱化和在浅部(4km以上深度)的蠕滑变形。而在断裂带局部裂隙较为发育的位置,流体的注入导致了大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12%~33%)的沉淀和Ca元素的富集,使断层岩内强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增多,造成了蠕滑断层的局部强化,促进了断层浅部变形行为由非震蠕滑向地震粘滑的转变。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蠕滑断层的地震行为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变形行为(蠕滑/粘滑) 矿物组成 流体作用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
下载PDF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冠中 马瑾 +3 位作者 张鸿旭 王建军 杨永林 王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8-891,共14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1990年1月—2009年12月的蠕变与短基线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取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形变速率.结合近场断层形变测量与GPS资料,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特征及时空演化.结果显示:(1)不同段落断层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性.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现象显著,以道孚县为界,以北的炉霍、道孚断层走滑量相对较大且活动方式稳定,显示张性和左行走滑;以南的乾宁、折多塘断层活动微弱,走滑量小,且滑动状态复杂,其中,乾宁断层为压性和左行走滑,折多塘断层为微弱的右行走滑.这种分段活动特征可能与断层几何及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次级块体的差异运动有关.(2)不同时期断层走滑方式存在交替性.鲜水河断裂带虽以左行走滑为主,但在汶川地震前一些断层段出现过逆向走滑现象.汶川地震前2年,炉霍、道孚断层左行走滑减弱,乾宁、折多塘断层在2007年出现过逆向走滑,至2009年底,逆向走滑区域保持扩展态势.(3)不同测点间距得到的断层错动速率和变形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测量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段落和跨距宽度的走滑速率有所不同:测点间距18.7~65.1m的蠕滑速率为0.01~0.78mm/a;测点间距72~288m的短基线测量为0.02~2.46mm/a,点距十几至几十公里的GPS观测为6~11mm/a;地质滑动速率5~15mm/a.随测点间距的增加,平行断层的位移速率按对数函数增长,视剪应变率按幂函数衰减.我们推测,大间距测点的数据中既包含了跨断层的错动,也包含了断层两侧块体的分布变形;现今的断层形变测量与地质调查之间的差异,说明断层错动速率在时间上不是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蠕变 短基线 分段活动 逆向走滑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辉 王东辉 +1 位作者 高延超 白永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人资料之上,结合现场调查,对炉霍7.9级地震诱发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震滑坡与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的敏感性以及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防治减灾提供必要的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炉霍7 9级地震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下载PDF
综合利用多种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计算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滑动速率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铁明 祝意青 +6 位作者 杨永林 徐云马 安艳芬 张瀛 冯胜涛 槐岩珂 杨九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3-1335,共13页
本文首先沿走向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为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和磨西五个断裂段,利用沿断裂带布设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测量资料计算了近场的断层活动参数,利用覆盖断裂带相对较大区域的重力、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场动态变化、GP... 本文首先沿走向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为炉霍、道孚、乾宁、康定和磨西五个断裂段,利用沿断裂带布设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测量资料计算了近场的断层活动参数,利用覆盖断裂带相对较大区域的重力、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重力场动态变化、GPS速度场.基于重力场动态变化和GPS速度场采用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全局优化的优势)分别反演计算了五个断裂段断层活动参数,将结果中的走滑分量作为五个断裂段的现今走滑速率.通过对以上三类现今走滑速率及五个断裂段的地质平均滑动速率进行融合与对比分析,将重力资料反演计算结果作为断裂带整体走滑速率,与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计算的断层滑动速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判定了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场地所跨断裂的性质,最终给出了五个断裂段的现今整体左旋走滑速率和部分分支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结果为:(1)炉霍段为9.13mm·a^(-1),虾拉沱区域西支断裂为2.46mm·a^(-1),东支断裂为5.84mm·a^(-1).(2)道孚段为8.57mm·a^(-1),东南段沟普区域西支断裂为1.78mm·a^(-1),东支断裂为6.79mm·a^(-1).(3)乾宁段为7.67mm·a^(-1).(4)康定段为6.14mm·a^(-1).(5)磨西段为4.41mm·a^(-1).本文还定性讨论了断裂带两侧重力、GPS测点覆盖范围内活动地块的三维弹塑性变形和古地震、历史地震造成的永久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地壳形变测量 分段 反演计算 滑动速率
下载PDF
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 5.3级地震强震记录与震害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荣军 赖敏 +4 位作者 李大虎 梁明剑 龙锋 黎小刚 龚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 四川数字强震台网中的9个台站获取了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级地震完整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高频成分丰富,频谱主要成分集中在0.1~0.3s之间,最大加速度值为炉霍台EW向405.8cm/s2。震后的地震宏观考察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达Ⅶ度,等震线沿鲜水河断裂呈NW-SE向的不规则椭圆形,NW部的面积明显大于SE部。综合分析认为,震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本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高频成分高度吻合是震害偏重的主要原因,"崩科"藏式建筑抗震性能较差亦加重了震害。联系到本次地震P波向NW方向传播速度明显快于SE方向、等震线形态以及余震稀少等事实,推测这次地震系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的远程触发,导致鲜水河断裂上应力调整而产生弹性回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震害 炉霍Ms 5 3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主恩 郭芳 +1 位作者 李铁明 吕弋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从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分形分析可将断层分为:甘孜-格篓、格篓-恰叫、恰叫-乾宁3段,这与前人的地形变分析的分段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断层泥 显微构造 地震地质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乐 陈棋福 +1 位作者 钮凤林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38-4148,共11页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到时差来约束震源位置一致性的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识别出11组重复地震,并利用连续波形资料进行了重复地震完整性的初步测试,同时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资料的双差法来完成研究区背景地震和重复地震位置的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存在明显缺震层,其与壳内的低速低阻层相吻合.利用重复地震的地震矩和重复间隔,估算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孕震深部的滑动速率为3.0~10.2mm·a^-1,显示研究区不同地震构造区的深部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南段 重复地震 深部滑动速率 地震定位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与大震复发行为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东雨 陈立春 +4 位作者 梁明剑 高帅坡 曾蒂 王虎 李彦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43,共21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西段玉树-甘孜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M_S7.1地震,东段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研究其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大震复发行为是认识鲜水河断裂带乃至川西地区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中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在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的乾宁段上选择龙灯地点进行了组合探槽开挖,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距今约9 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和1893年乾宁地震,其大震复发行为并不遵循准周期复发模式,早期复发间隔1000~2000a,至4355—4180BC事件后,有过5 000a左右时长的平静期,之后又进入活跃期,1 000a BP左右以来发生了2次地表破裂型大地震。1893年乾宁地震在探槽地点一带的同震左旋位错量约2.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乾宁段 古地震 地震复发行为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东辉 田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176;~75&#176;;(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 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176;~45&#176;,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炉霍 地震滑坡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永林 苏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 利用鲜水河断裂带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20余年的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断层的活动特征;结合沿断裂带强震破裂的时空信息,对不同断裂部位的现今构造活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断裂带现今形变活动的空间分段性显著:北西段为偏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中段为偏压性左旋走滑运动,南东段则以张性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各场地的断层活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反映出断裂带正向闭锁的趋势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测量 断层活动分段性 应变积累 强震危险区段
下载PDF
芦山M_S7.0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成科 王佳龙 郑宇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大地震沿鲜水河断裂带向ES迁移和鲜水河断裂带SE段较长时间未发生强震的背景下,本文收集了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后(2010—2014年)鲜水河断裂带SE段3个跨断层短基线测点数据,分析了芦山地震前后该段近场断裂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芦... 在大地震沿鲜水河断裂带向ES迁移和鲜水河断裂带SE段较长时间未发生强震的背景下,本文收集了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后(2010—2014年)鲜水河断裂带SE段3个跨断层短基线测点数据,分析了芦山地震前后该段近场断裂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在SE段断层的走滑方式存在左旋和右旋相互交替现象。2)芦山地震后该段近场滑动速率小于1mm/a,与震前较长时间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SE段已经进入震间锁闭阶段,应变持续积累,芦山地震并未对该区域断裂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根据断层运动随时间变化的模型,认为鲜水河断裂带SE段距离该段上次大地震时间长于EW段距离上次大地震的时间是2段滑动速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 短基线 活动特征
下载PDF
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与断裂带分段发震概率估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闻学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把不确定性引入“时间可预报模式”,可将一次地震之后的平静时间表示成与这次地震位错量大小呈正相关的随机变量。称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地震原地复发行为为“准时间可预报行为”。对于历史地震资料,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可由地震后平静... 把不确定性引入“时间可预报模式”,可将一次地震之后的平静时间表示成与这次地震位错量大小呈正相关的随机变量。称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地震原地复发行为为“准时间可预报行为”。对于历史地震资料,准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可由地震后平静时间的对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方程描述。文中给出了估计一条大型断裂带不同段落以上一次地震烈度值为背景的平均复发时间间隔的方法,以及可用于对未来地震潜势进行不确定评价的实时概率模型,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对发展的方法作了初步应用。本文是利用准时间可预报模式将历史地震资料、沿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复发时间概率分布结合起来对各断裂段的中—长期地震潜势进行实时概率分析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裂带 发震 概率模型 时间
下载PDF
基于1973年炉霍M_(s)7.6地震震后跨断层变形的地震轮回特征
16
作者 杜方 吴江 梁明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31-135,共5页
1研究背景地震活动断层不同区段和时段均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主要是表现在活动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断层段所呈现的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时域范围内的滑动行为。换言之,地震活动断层的滑动行为分为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滑动阶段... 1研究背景地震活动断层不同区段和时段均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主要是表现在活动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断层段所呈现的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时域范围内的滑动行为。换言之,地震活动断层的滑动行为分为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滑动阶段。通过研究活动断层地震破裂段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滑动,可深入破解沿活动断层破裂段的应力、应变的积累和释放的时空信息变化(Reilinger et al,1999;Yagi et al,2001;Ozawa et al,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炉霍断层段 震后滑动 地震轮回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鲜水河断裂带蠕滑型滑坡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筱怡 杨志华 +2 位作者 郭长宝 申维 宿方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5-977,共13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川滇地块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裂带沿线岩土体结构破碎强烈,在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断裂蠕滑和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断裂带沿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InSAR)的方法,基于日本对地观测卫星(ALOS-1)所获得的2007—2011年期间15景PALSAR数据,对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的活动速率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了该段断裂带内蠕滑型滑坡5年间的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道孚至炉霍段近年来以蠕滑滑动为主,蠕滑速率为(9.4±0.78)mm/a,断裂的蠕滑作用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内滑坡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距离鲜水河断裂带越近,影像间相干性越强,稳定的相干点越多,干涉效果越好,滑坡滑动累计位移越大。沿鲜水河断裂道孚至炉霍段,共识别出98个蠕滑型滑坡,沿鲜水河断裂带两侧呈线性展布,并分析了典型蠕滑型滑坡的地表形变特征。基于SBAS-InSAR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地表的缓慢变形以及区域性蠕滑型滑坡的发育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鲜水河断裂带沿线防灾减灾及类似构造活动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 鲜水河断裂 蠕滑 滑坡
下载PDF
2011年炉霍M_S5.3地震前后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分析
18
作者 张永久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291-299,共9页
利用四川地震台站监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4月10日炉霍MS5.3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和前兆异常情况,讨论了炉霍MS5.3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未来地震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4月10日炉霍MS5.3地震发生在1976年2月6日炉霍7.6级地震破裂... 利用四川地震台站监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4月10日炉霍MS5.3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和前兆异常情况,讨论了炉霍MS5.3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未来地震趋势。结果表明,2011年4月10日炉霍MS5.3地震发生在1976年2月6日炉霍7.6级地震破裂区,震后余震活动微弱;震前鲜水河断裂带及其附近的流体和形变等出现了一些短期前兆异常;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存在发生个别强震的长期背景,但是4月10日发生的炉霍MS5.3地震难以简单地作为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短期紧迫性和危险程度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MS5.3地震 鲜水河断裂 前兆异常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帅坡 陈立春 +5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栋 李彦宝 韩明明 冯嘉辉 卢丽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1,共9页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对较弱的段落。为获得更为翔实的破裂特征与复发行为,选取康定新城南侧的新榆林一处断陷塘进行探槽组开挖,探槽共计2个,垂直于断陷塘布设,相距约6 m,长度均为18 m,深约3 m。探槽组揭露出宽约5 m的破裂带与构造楔等古地震破裂遗迹。根据断陷塘沉积序列及断层与沉积层的关系,探槽共识别出6次破裂事件,结合探槽20个^(14)C样品AMS测年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事件年代限定为8714BC之前、8304—6316BC、6135—734BC、118BC—27AD、810—1230AD,以及1786年磨西73/4级地震事件。事件序列显示:新榆林一带,早期大震复发间隔较长,约3000 a左右;自约公元元年以来,活动加剧,复发间隔缩短至700~1000 a左右,与鲜水河断裂带北段的大震复发行为基本一致。对比和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区以南新榆林至二台子一带,大多事件都是同时破裂,但可能存在个别事件,只破裂了二台子一带。1893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显著的活跃期,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均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康定以南段自1786年磨西地震后一直趋于平静,未来存在发生地表破裂型强震的可能,在川藏铁路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大震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古地震 磨西段 康定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中谷村一带的最新地表破裂讨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明明 陈立春 +5 位作者 曾蒂 李彦宝 梁明剑 高帅坡 王冬兵 罗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9-980,共12页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是2014年康定M_(S) 6.3地震的发震断裂段,其最新一次地表破裂事件(1725年康定7级地震)的离逝时间较长,是最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大震的危险地段之一。获得色拉哈段最新地震地表破裂的展布范围对确定断裂带的...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是2014年康定M_(S) 6.3地震的发震断裂段,其最新一次地表破裂事件(1725年康定7级地震)的离逝时间较长,是最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大震的危险地段之一。获得色拉哈段最新地震地表破裂的展布范围对确定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历史、评估断裂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以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色拉哈段最新地表破裂的北西端位置仍存有较大争议。对此,在以往资料认为没有同震地表破裂的中谷村一带开挖了探槽组,获得了这一带的破裂历史,其最新一次事件(E6)的限定年代为A.D.746±51之后。综合探槽剖面证据和附近的断错地貌特征以及历史地震资料,探槽揭露的最新事件E6可能对应1725年康定7级地震,色拉哈段的地表破裂北西端至少已延伸到中谷村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色拉哈段 地震地表破裂 探槽 2014年康定6.3级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