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
被引量:
11
1
作者
廖健德
王绪龙
+3 位作者
张明
向宝力
康素芳
刘翠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分析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粘土的附加导电性、束缚水饱和度高、构造幅度低及强润湿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重要原因,低阻油田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分析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粘土的附加导电性、束缚水饱和度高、构造幅度低及强润湿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重要原因,低阻油田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均呈薄膜状分布于砂粒周缘,膜厚2~5 μm,最厚可达10 μ m,油层具亲水性.这种含水粘膜极大地扩大了储集层中导电网络面积,它是导致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含油气性储层中的烃类(石油沥青)含量、组成和性质不同,所反映的荧光和有机地化特征也不同,椐此本文应用地球化学方法中氯仿沥青'A'的含量、热解气相色谱的游离烃含量和总烃含量以及饱和烃色谱特征,结合储层荧光的发光强度、发光面积及分布特征对低阻油层、油水层、含油水层及水层进行了识别,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低阻油层
氯仿沥青
荧光
油层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储层特征
被引量:
16
2
作者
伍新和
王成善
伊海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2,共6页
陆梁油田油气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吐谷鲁群和侏罗系储集岩的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孔+高岭石晶间孔,少量粒内溶孔+高...
陆梁油田油气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吐谷鲁群和侏罗系储集岩的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孔+高岭石晶间孔,少量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1)沉积环境,(2)古气候,(3)成岩作用,(4)构造运动,(5)粘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粱油田
储层
孔隙特征
储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侧钻水平井在陆梁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伦俊
姬承伟
+3 位作者
马骥
李彬文
杨志强
雷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3-545,共3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下白垩统呼图壁河组油藏为典型的薄油层、边底水活跃的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受边(底)水推(锥)进及注入水突进影响,部分油井含水高、采出程度低且增产难度大。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利用多种手段对油层水淹状况和...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下白垩统呼图壁河组油藏为典型的薄油层、边底水活跃的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受边(底)水推(锥)进及注入水突进影响,部分油井含水高、采出程度低且增产难度大。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利用多种手段对油层水淹状况和水驱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富集区。通过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对侧钻水平井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2008—2009年共实施侧钻水平井14口,平均单井增油8.1 t/d,含水下降47.2个百分点,恢复产能2.69×104 t,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侧钻水平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伍新和
伊海生
王成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6-102,共7页
地质色层效应、输道层矿物的吸附和储集层中油气的热演化,导致了生物标志物的多解性和常规油气源研究的不确定性。四面临凹,且凹陷都有可能成为其油气源区的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更具挑战性和难度。笔者通过对周边凹陷的构造演化、烃源岩...
地质色层效应、输道层矿物的吸附和储集层中油气的热演化,导致了生物标志物的多解性和常规油气源研究的不确定性。四面临凹,且凹陷都有可能成为其油气源区的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更具挑战性和难度。笔者通过对周边凹陷的构造演化、烃源岩生烃能力和地球化学特征、输道层的演化和特征以及陆梁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三环二萜烷C20、C21、C23和甾烷C27、C28、C29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认为陆梁油田的油主要来源于具有巨大生烃潜力的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油气地化特征
油气源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梁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君文
陈洪德
魏钦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4-88,共5页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及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的后期充填作用是使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及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的后期充填作用是使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发育一个次生孔隙带,这对预测本区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侏罗系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天然气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连民
陈世加
+1 位作者
王绪龙
胡守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及拐16井侏罗系储层发现了一种组成干、甲烷碳同位素轻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8.5‰~-56.2‰,甲烷含量高达99.8%,与通常所指的生物气特征相似,并与生物降解油相近或伴生。分析了该天然...
在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及拐16井侏罗系储层发现了一种组成干、甲烷碳同位素轻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8.5‰~-56.2‰,甲烷含量高达99.8%,与通常所指的生物气特征相似,并与生物降解油相近或伴生。分析了该天然气的成因,指出它主要是来自储层原油的菌解,另外还有侏罗系浅部煤系地层生物气的贡献。认为菌解气的发现,预示着准噶尔盆地中浅层天然气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天然气成因
白垩系
原油菌解气
浅层气勘探
成矿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梁油田地层结垢预测
被引量:
2
7
作者
蒋伟
郑云萍
+2 位作者
梁光川
胡修俊
缪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7,103,共4页
陆梁油田自开发以来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应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建立结垢趋势预测模型,并引入压力、温度梯度场建立结垢位置模型,开发出陆梁油田结垢预测软件。实践证明,陆梁油田地层结垢以碳酸钙垢为主,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
陆梁油田自开发以来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应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建立结垢趋势预测模型,并引入压力、温度梯度场建立结垢位置模型,开发出陆梁油田结垢预测软件。实践证明,陆梁油田地层结垢以碳酸钙垢为主,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系统
结垢预测
梯度场
软件开发
陆梁油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水界面张力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岩
赵佳丽
+3 位作者
张晨
谢春
罗婷
周少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0,共4页
为了简便、快速、可靠地测定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室内根据滴体积法原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测定油/水界面张力的装置,并对该装置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平行性及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滴落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滴落...
为了简便、快速、可靠地测定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室内根据滴体积法原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测定油/水界面张力的装置,并对该装置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平行性及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滴落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滴落速度应≥5秒/滴。该方法平行性较好,相对误差小于2%,苯/水体系测定误差小于1%,可以用于测定油/水体系界面张力。室内用该方法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工业品、化学防蜡剂加量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得到3种药剂的最佳加药量分别为5%、4%、4%,相同加量下的药剂界面活性顺序为:化学防蜡剂>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工业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滴体积法
原油/水
防蜡剂
陆梁油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扩边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胜新
李建萍
+1 位作者
李静
曹润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5期6171-6174,共4页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不但可求取地层压力等油藏参数,还可应用于探测断层距离或岩性尖灭等。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西山窑组油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通过对两口井的探边测试,得到了压力恢复响应曲线,根据曲线特征,结合测试油藏构造特征,求取...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不但可求取地层压力等油藏参数,还可应用于探测断层距离或岩性尖灭等。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西山窑组油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通过对两口井的探边测试,得到了压力恢复响应曲线,根据曲线特征,结合测试油藏构造特征,求取了油藏相关参数,确定了断层位置,对下一步的扩边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边测试
陆梁油田
扩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
3
10
作者
麻伟娇
卫延召
陶士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9-587,630,共10页
前人在研究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时,多侧重于断裂-不整合体系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和侏罗系油气藏的次生调整作用,很少关注清水河组对油藏形成的贡献.本文以构造演化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地质背景为基础,通过单井垂向上连续颗粒定量...
前人在研究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时,多侧重于断裂-不整合体系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和侏罗系油气藏的次生调整作用,很少关注清水河组对油藏形成的贡献.本文以构造演化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地质背景为基础,通过单井垂向上连续颗粒定量荧光分析、地震层位精细标定、连井剖面砂体对比等技术方法,证实了石南47井区清水河组早期存在古油藏,重新认识了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形成的过程,并为白垩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白垩纪,三个泉凸起西段清水河组发育低幅度背斜构造,受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和侏罗系油藏次生调整油气的共同充注,形成规模古油藏,表现在石南47井区2 040~2 084m的QGF指数较大;2)古近纪末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得清水河组背斜幅度变小甚至消失,三个泉凸起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变成南低北高的形态,使得清水河组油气向上向北调整,由2 040~2 048 m的QGF-E强度较低可以证实,调整的油气运移至呼图壁河组圈闭中重新聚集成藏;3)现今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的形成不仅仅受断裂、不整合、侏罗系油气的控制,也与清水河组古油藏的形成与再分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个泉凸起
陆梁油田
清水河组
古油藏
原文传递
题名
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
被引量:
11
1
作者
廖健德
王绪龙
张明
向宝力
康素芳
刘翠敏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出处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文摘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分析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粘土的附加导电性、束缚水饱和度高、构造幅度低及强润湿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重要原因,低阻油田的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均呈薄膜状分布于砂粒周缘,膜厚2~5 μm,最厚可达10 μ m,油层具亲水性.这种含水粘膜极大地扩大了储集层中导电网络面积,它是导致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含油气性储层中的烃类(石油沥青)含量、组成和性质不同,所反映的荧光和有机地化特征也不同,椐此本文应用地球化学方法中氯仿沥青'A'的含量、热解气相色谱的游离烃含量和总烃含量以及饱和烃色谱特征,结合储层荧光的发光强度、发光面积及分布特征对低阻油层、油水层、含油水层及水层进行了识别,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陆梁油田
低阻油层
氯仿沥青
荧光
油层成因
Keywords
luliang oil field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Origin
Chloroform bitumen“A”
Fluorescenc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储层特征
被引量:
16
2
作者
伍新和
王成善
伊海生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2,共6页
文摘
陆梁油田油气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砂岩分选性好-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吐谷鲁群和侏罗系储集岩的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孔+高岭石晶间孔,少量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1)沉积环境,(2)古气候,(3)成岩作用,(4)构造运动,(5)粘土矿物。
关键词
陆粱油田
储层
孔隙特征
储层
Keywords
luliang oil field
reservoir
character of porosity
affect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侧钻水平井在陆梁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伦俊
姬承伟
马骥
李彬文
杨志强
雷英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3-545,共3页
文摘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下白垩统呼图壁河组油藏为典型的薄油层、边底水活跃的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受边(底)水推(锥)进及注入水突进影响,部分油井含水高、采出程度低且增产难度大。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利用多种手段对油层水淹状况和水驱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富集区。通过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对侧钻水平井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2008—2009年共实施侧钻水平井14口,平均单井增油8.1 t/d,含水下降47.2个百分点,恢复产能2.69×104 t,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侧钻水平井
Keywords
Junggar basin
luliang oil field
edge-bottom water reservoir
remained
oil
sidetracking horizontal well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伍新和
伊海生
王成善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6-10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G1 9980 40 80 1 )。
文摘
地质色层效应、输道层矿物的吸附和储集层中油气的热演化,导致了生物标志物的多解性和常规油气源研究的不确定性。四面临凹,且凹陷都有可能成为其油气源区的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更具挑战性和难度。笔者通过对周边凹陷的构造演化、烃源岩生烃能力和地球化学特征、输道层的演化和特征以及陆梁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三环二萜烷C20、C21、C23和甾烷C27、C28、C29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认为陆梁油田的油主要来源于具有巨大生烃潜力的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
关键词
陆梁油田
油气地化特征
油气源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luliang oil fiel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of
oil
and gas
oil
and gas sources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梁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君文
陈洪德
魏钦廉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4-88,共5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发表成果(编号:SZD0408)
文摘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及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的后期充填作用是使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发育一个次生孔隙带,这对预测本区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陆梁油田
侏罗系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Keywords
luliang oil field
Jurassic
diagenesis
pore evolution
分类号
P618.130.2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天然气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连民
陈世加
王绪龙
胡守志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新疆油田公司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文摘
在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及拐16井侏罗系储层发现了一种组成干、甲烷碳同位素轻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8.5‰~-56.2‰,甲烷含量高达99.8%,与通常所指的生物气特征相似,并与生物降解油相近或伴生。分析了该天然气的成因,指出它主要是来自储层原油的菌解,另外还有侏罗系浅部煤系地层生物气的贡献。认为菌解气的发现,预示着准噶尔盆地中浅层天然气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前景。
关键词
白垩系
天然气成因
白垩系
原油菌解气
浅层气勘探
成矿地质
Keywords
Zhungaer basin
luliang oil field
Natural gas genesis
Reservoir
oil
degradation gas
Shallow gas exploration.
分类号
TE12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梁油田地层结垢预测
被引量:
2
7
作者
蒋伟
郑云萍
梁光川
胡修俊
缪建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中石化西南石油管理局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7,103,共4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ZD0416)
文摘
陆梁油田自开发以来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应用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建立结垢趋势预测模型,并引入压力、温度梯度场建立结垢位置模型,开发出陆梁油田结垢预测软件。实践证明,陆梁油田地层结垢以碳酸钙垢为主,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
采油系统
结垢预测
梯度场
软件开发
陆梁油田
Keywords
oil
production system
scaling prediction
gradient
field
software development
luliang
oil
field
分类号
TE93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水界面张力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3
8
作者
李岩
赵佳丽
张晨
谢春
罗婷
周少雄
机构
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文摘
为了简便、快速、可靠地测定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室内根据滴体积法原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测定油/水界面张力的装置,并对该装置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平行性及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滴落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滴落速度应≥5秒/滴。该方法平行性较好,相对误差小于2%,苯/水体系测定误差小于1%,可以用于测定油/水体系界面张力。室内用该方法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工业品、化学防蜡剂加量对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得到3种药剂的最佳加药量分别为5%、4%、4%,相同加量下的药剂界面活性顺序为:化学防蜡剂>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工业品。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滴体积法
原油/水
防蜡剂
陆梁油田
Keywords
intefacial tension
drop volume method
crude
oil
/water
paraffin inhibitor
luliang oil field
s
分类号
O655.2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扩边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胜新
李建萍
李静
曹润平
机构
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5期6171-6174,共4页
文摘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不但可求取地层压力等油藏参数,还可应用于探测断层距离或岩性尖灭等。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西山窑组油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通过对两口井的探边测试,得到了压力恢复响应曲线,根据曲线特征,结合测试油藏构造特征,求取了油藏相关参数,确定了断层位置,对下一步的扩边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探边测试
陆梁油田
扩边
Keywords
delineation test
luliang oil field
rolling development
分类号
TE33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
3
10
作者
麻伟娇
卫延召
陶士振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9-587,63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6ZX05046-001)
中国石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6B-0301)
文摘
前人在研究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时,多侧重于断裂-不整合体系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和侏罗系油气藏的次生调整作用,很少关注清水河组对油藏形成的贡献.本文以构造演化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地质背景为基础,通过单井垂向上连续颗粒定量荧光分析、地震层位精细标定、连井剖面砂体对比等技术方法,证实了石南47井区清水河组早期存在古油藏,重新认识了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形成的过程,并为白垩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白垩纪,三个泉凸起西段清水河组发育低幅度背斜构造,受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和侏罗系油藏次生调整油气的共同充注,形成规模古油藏,表现在石南47井区2 040~2 084m的QGF指数较大;2)古近纪末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得清水河组背斜幅度变小甚至消失,三个泉凸起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变成南低北高的形态,使得清水河组油气向上向北调整,由2 040~2 048 m的QGF-E强度较低可以证实,调整的油气运移至呼图壁河组圈闭中重新聚集成藏;3)现今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的形成不仅仅受断裂、不整合、侏罗系油气的控制,也与清水河组古油藏的形成与再分配密切相关.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个泉凸起
陆梁油田
清水河组
古油藏
Keywords
Junggar basin
Sangequan uplift
luliang oil field
Qingshuihe formation
paleo
oil
pools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梁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其识别
廖健德
王绪龙
张明
向宝力
康素芳
刘翠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储层特征
伍新和
王成善
伊海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侧钻水平井在陆梁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陈伦俊
姬承伟
马骥
李彬文
杨志强
雷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
伍新和
伊海生
王成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陆梁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李君文
陈洪德
魏钦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白垩系天然气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李连民
陈世加
王绪龙
胡守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陆梁油田地层结垢预测
蒋伟
郑云萍
梁光川
胡修俊
缪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油/水界面张力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李岩
赵佳丽
张晨
谢春
罗婷
周少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探边测试在陆梁油田扩边中的应用
王胜新
李建萍
李静
曹润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的新认识
麻伟娇
卫延召
陶士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