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um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congeni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被引量:2
1
作者 Theodoros Soldatos Majid Chalian +4 位作者 Shrey Thawait Alan J Belzberg John Eng John A Carrino Avneesh Chhabr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ngeni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CLSS) i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lumbar spine. METHODS: The lumbar sp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of 52 subjects w...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ngeni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CLSS) i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lumbar spine. METHODS: The lumbar sp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of 52 subjects with CLSS and 48 control subjects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In each examination, the five lumbar levels were assessed for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ircumferential or shallow annular bulges, annular tears, anterior or posterior disc herniations, epidural lipomatosis, Schmorl's nodes,spondylolisthesis, pars defects, and stress reactions of the posterior vertebral elements.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individuals, subjects with CLSS exhibite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ircumferential and shallow annular bulges, annular tears, discherniations and spondylolisthesis(P < 0.05). CONCLUSION: CLS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specific osseous and soft-tissue elements of the lumbar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MAGING FINDINGS DEGENERATIVE changes Low back pain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2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梁雁冰 王云阁 艾彬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86例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21例,发生率为24.42%(21/86);发生组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锻炼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均是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870,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为0.779~0.961,P<0.001。结论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延长均是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是否发生下腰痛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术 术后下腰痛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步行速度与术后疼痛灾难化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瑶 郭宗晓 +1 位作者 洪小丽 陈志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58,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速)与术后疼痛灾难化(P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的疼痛灾难化评分(P...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速)与术后疼痛灾难化(P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的疼痛灾难化评分(PCS)、步速、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观察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PCS与步速的关系。结果 术后12个月时,患者无助、放大、沉思等维度及PCS总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步速、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腿痛NRS、腰痛NR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的PCS与步速和JO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CS与腿痛NRS、腰痛NR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的PCS与步速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LSS患者术后1年内PC与步速呈显著负相关,步行速度评估对于术后疼痛的管理可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疼痛灾难化 步行速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5
作者 陈基宇 徐耿填 +1 位作者 李增益 庄怀铭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ODI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疾病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其腰椎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疼痛程度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微创通道下经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及对疼痛介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益 赵理平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Y,UBE)与微创通道(minimally invasive tubular,Mis)下经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Y,UBE)与微创通道(minimally invasive tubular,Mis)下经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Mis-TLIF组(42例)和UBE-TLIF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功能障碍程度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UBE-TLIF组手术时间稍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1月UBE-TLIF组VAS、ODI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P、PGE2、β-E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UBE-TLIF组SP水平高于Mis-TLIF组,PGE2、β-EP水平均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IL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达到与Mis-TLIF相同的临床疗效,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TLIF UBE-TLIF 腰椎退行性疾病 疼痛介质 脊柱内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和脊柱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屈锡亮 罗林峰 +1 位作者 叶永胜 黎立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n=48)和PEID组(n=48)。传统手术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PEID组给予PEID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日本矫形学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EID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传统手术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EID组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98±0.46)、(12.46±1.62)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2.53±0.65)、(18.12±2.13)分],JOA评分为(19.67±2.98)分,高于传统手术组[(15.12±1.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和PEID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2.50%vs.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手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脊柱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脊柱功能
下载PDF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
8
作者 刘高威 张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对比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物理因子治疗对机械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机械性腰痛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 目的 对比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物理因子治疗对机械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机械性腰痛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障碍(RDQ)评分、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6.27%;治疗后观察组VAS、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伸展、左侧屈度及右侧屈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肌、伸肌及旋转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较物理因子治疗机械性腰痛LDH疗效更佳,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 物理因子 主观疼痛 腰部活动度 躯干肌力
下载PDF
宣气活血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袁华均 冯云亮 +1 位作者 向杰 王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358-361,398,共5页
目的:观察宣气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术后患者疼痛递质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UBE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方剂... 目的:观察宣气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术后患者疼痛递质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UBE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方剂组术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宣气活血方辅助治疗。检测两组血清疼痛递质、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差异,评估两组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和疗效。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周血清疼痛递质明显下降,且方剂组低于常规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周腰背屈伸比明显下降,且方剂组低于常规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周前降力距、平均功率明显升高,且方剂组高于常规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12周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且方剂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术后2、12周JOA评分升高,且方剂组高于常规组(P<0.05)。方剂组并发症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宣气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UBE术后可抑制血清疼痛递质表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宣气活血方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疼痛递质 腰椎功能 生物力学性能 疼痛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结合改良俯卧位护理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康复的影响
10
作者 刘兰花 李慧 +2 位作者 刘欢欢 刘静 李雪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7,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结合改良俯卧位护理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漯河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结合改良俯卧位护理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漯河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常规俯卧位护理,研究组接受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结合改良俯卧位护理,比较两组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自我管理行为、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ODI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屈曲、旋转、侧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天、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结合改良俯卧位护理可减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腰椎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改良俯卧位护理 脊柱手术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11
作者 李朝福 何秀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JOA、ODI、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腰椎功能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ODI评分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并发症统计结果,未见组间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LDH的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缓解疼痛,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雷 庞超见 赵新亮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3年4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组和VBE组...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3年4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组和VBE组,每组5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术中及术后一般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背、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术后3个月采用Brantigan评分评估患者骨粒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拍摄X线片,测量患者的手术节段椎体滑移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矢状面Cobb角;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BE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显著少于MIS-TLIF组(P<0.05)。术前,2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Brantigan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00%(55/55)、98.18%(54/55),2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BE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MIS-TLIF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渗出和延迟愈合。结论VBE治疗老年DLS在腰椎形态、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效果与MIS-TLIF相当,但VBE能减轻组织损伤,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疼痛程度 融合情况 腰椎解剖参数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小燕 胡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所有患者均开展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平衡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Berg平衡量表(BB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训练方式干预后,观察组1个月后的ODI评分为(30.44±5.12)分,4个月后的ODI评分为(24.11±5.28)分,8个月后的ODI评分为(18.44±5.41)分,均低于对照组[(33.49±5.36)分、(27.15±5.23)分、(22.19±5.39)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JOA评分为(18.25±5.17)分,4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3.12±5.33)分,8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5.22±5.17)分,均高于对照组[(15.33±5.16)分、(20.44±5.25)分、(22.16±5.41)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0.33±5.17)分,4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6.25±10.27)分,8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1.66±10.39)分,均高于对照组[(37.25±5.41)分、(40.61±10.19)分、(46.62±10.33)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VAS评分为(4.77±1.36)分,4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35±0.26)分,8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45±0.61)分,均低于对照组[(5.36±1.28)分、(4.23±1.22)分、(3.31±0.27)分](P<0.05)。结论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能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并缓解椎体疼痛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 椎体功能 平衡能力 椎体疼痛
下载PDF
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行UBE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刘虹 陈萍 陆文杰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LSS)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接受UBE治疗的60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LSS)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接受UBE治疗的60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行腕踝针干预,两组均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结果干预7 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术后LSS患者采用腕踝针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5
作者 黄坚钦 林晓刚 +1 位作者 杨小霂 缪志锐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介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前列腺素E2、P物质、神经肽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视觉模拟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复合麻醉联合TESSYS技术治疗LDH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安全性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邢艳辉 刘晶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129-131,135,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UBE)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UBE)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UBE治疗,对照组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与PTED治疗LSS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UBE治疗可降低VAS评分的效果优于PTE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用于LDH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胡廷欢 王志华 +6 位作者 赵双林 刘富睿 陈丽琼 袁义文 陈方经 樊云山 杨建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100,共8页
目的以常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为对照,分析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伴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LDH伴腰椎不稳患者,以随机... 目的以常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为对照,分析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伴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LDH伴腰椎不稳患者,以随机分组软件分为TLIF组(予以TLIF术,n=51)、VBE组(予以VBE手术,n=51)。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疼痛程度(VAS评分)、手术前后腰痛与下肢痛程度(VAS评分)、腰椎稳定性(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减压效果(硬膜囊横断面积、椎间孔面积)、功能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VB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P<0.05);VBE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术后3、6个月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横断面积、椎间孔面积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功能预后优良率(98.04%、94.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E组无并发症发生,TLIF组1例出现切口渗出。结论VBE与TLIF治疗LDH伴腰椎不稳患者,可增强腰椎稳定性,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确保安全性,而VBE切口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早期疼痛,加快早期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腰椎稳定性 疼痛程度 减压效果 预后
下载PDF
Combining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and 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 Surgery for Treating Three-Level Lumber Spondylolysis and Single-Level Spondylolisthesis: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8
作者 Yazhong Zhang Yijie Liu +5 位作者 Jie Chen Xuefeng Li Heng Wang Genlin Wang Huilin Yang Weimin Ji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9年第8期77-83,共7页
Lumbar spondylolysis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dition that can cause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the lumbar spine. However, multi-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is rare and accounts for less than 6% of... Lumbar spondylolysis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dition that can cause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the lumbar spine. However, multi-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is rare and accounts for less than 6% of lumbar spondylolysis. We report a case of three-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with single-level spondylolisthesis. A 47-year-old woman presented to us with low back pain for 9 years that progressively worsened and the pain was exacerbated with standing and walking. She was diagnosed with three-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at L3-5 and spondylolisthesis at L4. We performed posterolateral lumber fusion (PLF)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surgery for her. During the same period, pain recovery and fusion rate of the patient were evaluated after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favorable and proved the efficacy of combining PLF and PLIF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for three-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and single-level spondylolis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evel lumbar SPONDYLOLYSIS Low Back pain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spinal Fusion
下载PDF
Invasive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of the lumbar spine: A case report
19
作者 Tadej Strojnik Tatjana Bujas Tomaz Velna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0期1142-1148,共7页
BACKGROUND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s are rare spinal tumours.Although histologically benign,they have a tendency for local recurrence.CASE SUMMARY We describe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extra-and intradural myxopapillar... BACKGROUND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s are rare spinal tumours.Although histologically benign,they have a tendency for local recurrence.CASE SUMMARY We describe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extra-and intradural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with perisacral spreading.He was treated with subtotal res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After treatment,he experienced slight sphincter disorders and lumboischialgic pain with no motor or sensory disturbances.Eight months later,a tumour regression was documented.The patient is still followed-up regularly.CONCLUSION Lumbar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s may present with lumbar or radicular pain,similar to more trivial lesion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s the primary modality for diagnosis.The treatment aim is to minimize both tumour and therapy-related morbidity and to involve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spinal TUMOUR Surgery lumbar pain Case report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LSS的效果及影像学评价
20
作者 张文远 千建荣 +2 位作者 陈艳 王奇 安志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36例单节段LSS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神经...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136例单节段LSS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EIS技术),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管面积、侧隐窝外口矢状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LSS效果更佳,可提升手术效果,改善影像学指标,加速患者康复,减轻其疼痛程度,强化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