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易红蕾 朱晓东 +4 位作者 张伟 陈家瑜 张涤清 季欣然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活动范围,同时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9~3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度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节段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后应用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能较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少手术节段活动度,预防椎间隙塌陷及腰椎不稳,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 动态固定 非融合术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益奖 彭茂秀 +2 位作者 何少奇 戴鸣海 汤呈宣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MRI和CT扫描,证实相应节段因各个原因继发腰椎管狭窄。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椎间活动范围,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末次随访较术后3、12个月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4.65±3.8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25.12±1.96)分(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仍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oflex系统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应棘突的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手术节段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及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棘突 动态固定 内固定器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中道 梅伟 +1 位作者 杨勇 翟明玉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3期33-34,44,共3页
为了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在35例38个节段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置入Coflex棘突间内固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前术后进行... 为了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在35例38个节段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置入Coflex棘突间内固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前术后进行JOA、VAS评分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显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好,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提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简便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动态固定 棘突间固定 非融合
下载PDF
应用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影像学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易红蕾 张伟 +4 位作者 朱晓东 陈家瑜 张涤清 陈自强 李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9-89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Wallis、Coflex两种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临床学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共治疗54例轻度至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间隙。其中Coflex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Wal...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Wallis、Coflex两种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临床学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共治疗54例轻度至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间隙。其中Coflex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Wallis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棘突间撑开系统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范围,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VAS评分。Coflex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Wallis组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术后3个月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有所丢失。椎间盘前缘高度术后各个随访点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不因内置物的不同而影响疗效,都能够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最大程度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 动态稳定 非融合 腰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应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振林 黄培培 +2 位作者 焦海斌 胡学昱 王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 探讨棘突间非融合系统(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2-04采用棘突间Coflex系统治疗44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和手术节段的屈伸... 目的 探讨棘突间非融合系统(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2-04采用棘突间Coflex系统治疗44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和手术节段的屈伸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指数(IVS)和Cobb角进行评价。结果 38例获得平均41.7(24-6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VAS、JOA、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末次随访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椎板开窗减压伴髓核摘除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指数IVS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椎板开窗减压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非融合 COFL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