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 with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1
作者 沈慧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key points,instrument improvement and shortterm effect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 via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Methods A series of m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key points,instrument improvement and shortterm effect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TES) via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Methods A series of mod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tumors with a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TES
下载PDF
Giant Cell Tumor of Lumbar Spine Treated with RapidAr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2
作者 Eyad Fawzi Al Saeed Mutahir A. Tunio Stanciu Laura Gabriel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6期611-617,共7页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lumbar spine are rar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without major functional comprise is challenging despite advancements in spine surgery techniques. Radiation therapy has been an option...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lumbar spine are rar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without major functional comprise is challenging despite advancements in spine surgery techniques. Radiation therapy has been an option in such cases;however there are high concerns for associated high small bowel toxicity and lack of dose escalation to achieve local control. With adven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it is now possible to give high radiation dose to tumor with minimal toxicity. Herein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giant cell tumor of fourth lumbar (L4) vertebra treated with RapidAr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IMAT) with relevant review of literature. Methods: A 30-year-old female had low back pain for 6 months. She underwent surgical decompression at another hospital as having a L4-5 protruded intervertebral disc 2 months previously, but her back pain progressed with weakness of both legs with restricted movement.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work-up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L4 vertebra. She refused further surgery and was referred to us for 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s for prescribed radiation dose of 59.4 Gy in 30 fractions were made by 3DCRT and RapidArc IMAT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Student’s un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lans in terms of dose to the tumor and small bowel. A p value of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ed literature was searched. Results: In RapidArc IMAT and 3DCRT plans mean doses to planning treatment volume (PTV) were 61.24 Gy (55.98 - 66.23) and 60.71 Gy (49.87 - 63.74) respectively (p 0.04) and mean doses to small bowel were found lesser in RapidArc plan [14.78 Gy (range: 0.39 - 53.15)] as compared to 3DCRT plan. Patient was started on RapidArc IMRT and she completed the course without any major sequelae. Conclusion: Lumbar spine giant cell tumors are rar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is often not possible. RapidArc IMAT is a feasible option for such patients to deliver high dose radiation to achieve good local control with marked symptom relief and without severe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Cell tumor lumbar VERTEBRAE INCOMPLETE RESECTION RAPIDAR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下载PDF
血清TNF-α、IL-17表达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价值
3
作者 郭淼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35-29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时残...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时残留疼痛情况分为残留疼痛组(19例)和未残留疼痛组(146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分析血清TNF-α、IL-17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纤维环损伤、TNF-α、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7水平、纤维环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7以及联合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TNF-α、IL-17高表达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疼痛的影响因素,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腰椎间盘突出症 残留疼痛 预测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4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肺肿瘤骨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5
作者 李良薇 邱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8-288,共1页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卧后加重,夜间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无下肢放射痛感,否认劳累史、运动史及外伤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转阴,无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曾于外院就诊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腰椎无压痛,左侧髋部及大腿前、外侧肌肉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阴性,屈颈试验阴性,躯干旋转试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骨转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下载PDF
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经皮定向离子导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罗鑫磊 刘晶晶 +3 位作者 王晓曦 范建云 纳强 劳常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分析恒古骨伤愈合剂(主要成分为陈皮、红花、三七、杜仲、人参、洋金花、黄芪、钻地风、鳖甲等)口服联合经皮定向离子导入(简称透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LDH患者随... 【目的】分析恒古骨伤愈合剂(主要成分为陈皮、红花、三七、杜仲、人参、洋金花、黄芪、钻地风、鳖甲等)口服联合经皮定向离子导入(简称透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口服组31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口服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透药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和口服组各失访2例,联合组无失访病例,最终对照组和口服组各29例、联合组3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2)治疗后,3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对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口服组(P<0.05),而对照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口服组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MMP-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MMP-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口服组、联合组对血清MMP-3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口服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能够有效减轻LDH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TNF-α、MMP-3水平,其中以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透药治疗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古骨伤愈合剂 经皮定向离子导入(透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塞来昔布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
下载PDF
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晓雨 袁韩涛 +3 位作者 胡洪奎 姜海涛 盛文博 李四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腰痛舒痹方治疗,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6周。评价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风寒湿痹证 腰痛舒痹方 温针灸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Ⅲ期下肢淋巴水肿的护理
8
作者 彭云珍 齐榕 +2 位作者 黄招阳 熊倩 郑志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415-418,共4页
总结采用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和综合消肿治疗对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Ⅲ期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腰交感神经阻滞术的护理、个性化皮肤护理、改良的徒手淋巴引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功能锻炼、饮食管理等。经过腰... 总结采用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和综合消肿治疗对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Ⅲ期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腰交感神经阻滞术的护理、个性化皮肤护理、改良的徒手淋巴引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功能锻炼、饮食管理等。经过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和综合消肿治疗后,出院时患者患肢各部分周径减少,体重下降,皮肤变软,肢体功能受限得到缓解,水肿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下肢 淋巴水肿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 综合消肿治疗
下载PDF
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将妮 郭建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JOA评分和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F-κB p65、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F-κB p65、血清IL-6和TNF-α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50.00%(15/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效降低血清NF-κB p65、IL-6和TNF-α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定点扳法 磁圆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清核因子κB p65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治疗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热的炎症信号通路
10
作者 方雨婷 彭宏 庞玉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68-4575,共8页
背景:术后发热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患者术后体温易反复,病程较久,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的:综述总结炎症信号通路和术后发热的关联及中药防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发热的机... 背景:术后发热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患者术后体温易反复,病程较久,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的:综述总结炎症信号通路和术后发热的关联及中药防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发热的机制,为研究术后发热继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6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中药,术后发热,炎症,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Notch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为“medicinal herb,postoperative fever,inflammation,interleukin-1,interleukin-6,interleukin-8,γ-interferon,tumor necrosis factor,Prostaglandin E2,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κB,toll-like receptor,janus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notch signaling pathway”。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不相关、质量差的文献,纳入10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手术造成软组织创伤促使机体释放炎症因子,促炎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心,促使发热;(2)术后切口内出血及渗液等的吸收,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蛋白分解产物后,产生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导致发热;(3)细胞因子通过炎症信号通路发挥致炎作用,促使发热;(4)中药或中药复方可以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解热作用防治术后发热;目前中药作用机制尚无定论,应深入研究阐明中医药防治术后发热的相关信号通路,运用现代技术把细胞分子技术与中医药药理作用机制联系起来,以便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5)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术后发热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明确不同证型应用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汤剂的靶点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腰椎椎体间融合 术后发热 炎症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不同时期钛网下沉与上下位椎体CT值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周华 唐彦超 +4 位作者 翟书珩 胡攀攀 刘晓光 刘忠军 韦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测量腰椎肿瘤的上下位椎体的术前CT值,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组,判断分析术前CT值与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钛网下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全脊椎切除钛网重建术的29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 目的:测量腰椎肿瘤的上下位椎体的术前CT值,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组,判断分析术前CT值与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钛网下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全脊椎切除钛网重建术的29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2.4±14.5岁(23~69岁);随访时间121.2个月(48~175个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通过腰椎CT测量钛网的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的椎体间高度,将椎体间高度较出院时下降超过1mm纳入下沉组,未超过1mm纳入无下沉组.收集两组人数、性别、年龄(依照中位年龄分组)、肿瘤发生部位和术后是否辅助放疗等资料;测量肿瘤节段的上、下位腰椎椎体的术前CT值,并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为低CT值和正常CT值.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临床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分析判断术前上下位椎体CT值在钛网下沉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钛网下沉组3例,无下沉组26例;术后6个月钛网下沉组11例,无下沉组18例;术后12个月钛网下沉组18例,无下沉组11例;术后24个月钛网下沉组22例,无下沉组7例.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术后辅助放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上位椎体、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3个月和24个月,两组的上、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在0.7~0.9之间,术前上、下位椎体低CT值对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钛网下沉的预测准确性为中等.结论:术前肿瘤累及椎体的上下位椎体的低CT值可能与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重建钛网早期下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肿瘤 骨巨细胞瘤 CT值 全脊椎切除术 内置物下沉
下载PDF
浮针和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封迎帅 刘百祥 +3 位作者 陈欲攀 阳大为 张子怡 李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24-27,62,共5页
目的比较浮针与毫针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制备... 目的比较浮针与毫针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制备家兔LIDH模型。造模后1 d,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5次;毫针组行毫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干预结束后1 d,比较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家兔步态功能;提取血清及髓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EP、前列腺素E_(2)(PGE_(2)),髓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造模后家兔步态评分低于造模前(P<0.01)。治疗后,浮针组、毫针组家兔步态评分高于造模后(P<0.01)。浮针组治疗前后步态评分差值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和毫针组(P<0.01)。浮针组、毫针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模型组,血清PGE_(2)、髓核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且浮针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毫针组。结论浮针、毫针治疗LIDH家兔均有效,浮针疗效优于毫针,且浮针治疗的频率少于毫针,其机制可能是浮针配合导引功能活动,进一步诱导β-EP的释放,从而加速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毫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_(2)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切除嗅沟脑膜瘤8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滨 袁上桂 +2 位作者 廖林生 高志强 杨少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切除8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头痛5例,嗅觉减退2例。结果8例患者中,按Simpson切除标...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切除8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头痛5例,嗅觉减退2例。结果8例患者中,按Simpson切除标准,肿瘤Ⅰ级切除6例(肿瘤最大径2.4~<4 cm),Ⅱ级切除2例(肿瘤最大径4~6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WHOⅠ级)。术后未出现死亡及颅内感染病例,5例头痛患者疼痛缓解,2例嗅觉减退患者未出现嗅神经损伤,症状基本同术前,1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发作。Ⅱ级切除2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影像学显示部分额叶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广且清晰等优点,可全程内镜下切除,且更适用于直径小于4 cm的嗅沟脑膜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神经内镜 眶上外侧入路 腰大池置管 肿瘤直径
下载PDF
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
14
作者 康正文 饶显峰 +3 位作者 陈剑威 王波 汪童 张秋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的21例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神经鞘瘤16例,室管...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的21例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神经鞘瘤16例,室管膜瘤5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手术时间76~345 min,平均(164.76±57.07)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中位数20 ml(20~45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6 d,中位数2 d(1~4 d);术后住院时间3~13 d,平均(6.19±3.20)d。18例术前神经支配区疼痛或麻木、7例下肢运动障碍、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在术后均基本恢复。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板小块缺损,未发现腰椎不稳和畸形。术1周([3.24±0.62)分]、术后3个月([1.90±0.70)分]、术后6个月([0.95±0.67)分]VAS评分较术前([5.38±0.86)分]明显降低(P<0.001),术1周([19.67±1.98)分]、术后3个月([23.71±1.42)分]、术后6个月([27.14±1.11)分]JOA评分较术前([13.76±0.94)分]明显增高(P<0.001)。结论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椎体及椎旁正常的解剖结构,有效稳定脊柱,同时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经皮微通道 微创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椎体矢状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5
作者 朱小军 卢金昌 +5 位作者 宋国徽 唐清连 徐怀远 王安琪 吴昊 王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2-299,共8页
目的:评价椎体矢状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椎体分区、分型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椎体椎弓根的内侧缘、外侧缘和椎体中线为界,将椎体的解剖部位对称地分为Ⅰ/Ⅱ/Ⅲ区,并根据此分区进行分型,Ⅰ型,肿瘤累及Ⅰ区,... 目的:评价椎体矢状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椎体分区、分型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椎体椎弓根的内侧缘、外侧缘和椎体中线为界,将椎体的解剖部位对称地分为Ⅰ/Ⅱ/Ⅲ区,并根据此分区进行分型,Ⅰ型,肿瘤累及Ⅰ区,矢状切除范围为同侧Ⅰ~Ⅱ区;Ⅱ型,肿瘤累及Ⅱ区,矢状切除同侧Ⅰ~Ⅲ区;Ⅲ型,肿瘤累及Ⅲ区,矢状切除同侧Ⅰ~Ⅲ区及对侧Ⅲ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于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科进行胸腰椎肿瘤矢状切除的患者共8例,男性6例(75%),女性2例(25%),平均年龄37.8±4.8岁。骨肉瘤2例,软组织肉瘤2例,转移癌2例,良性局部侵袭性肿瘤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5例。分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临床数据,包括肿瘤累及分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重建方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远期并发症、Frankel分级,随访观察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22.3±3.9个月(12~40个月),术中失血量为1812.5±333.0ml,手术时间为369.6±27.7min。有1例软组织切缘阳性,因患者在外院首次手术造成硬膜粘连,我院进行第二次手术;所有患者骨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学结果包括1例肿瘤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率12.5%(1/8),1例远处转移,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未见内固定失败病例。Frankel分级手术后未见恶化情况。结论:基于我们提出的分区、分型系统,可以有效指导胸腰椎肿瘤的椎体矢状切除,保留部分椎体,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肿瘤 腰椎肿瘤 矢状切除 并发症 分型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血清IL-1α、CRP、TNF-α表达及其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盈君 叶林辉 +2 位作者 包先国 陆海涛 程庆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其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DLSS患者82...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其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DLSS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并依据ODI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障碍组(n=48)和重度功能障碍组(n=34)。测量所有研究对象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CSA)、总无脂肪多裂肌横截面积(TFCSA)和计算TFCSA/TCSA比值,并检测血清IL-1α、CRP、TNF-α、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两组间、不同严重程度功能障碍患者间的TCSA、TFCSA、TFCSA/TCSA值及血清IL-1α、CRP、TNF-α、皮质醇、ACTH水平;以Pearson系数分析血清L-1α、CRP、TNF-α水平与ODI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FCSA、TFCSA/TCSA为(1.04±0.22)cm^(2)、0.68±0.14,均低于对照组[(1.29±0.33)cm^(2)、0.82±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α、CRP、TNF-α、皮质醇、ACTH水平为(87.76±16.44)ng/L、(11.83±1.24)mg/L、(52.79±2.34)pg/mL、(40.01±1.54)mmol/L、(734.76±25.8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9.87±18.54)ng/L、(3.66±0.37)mg/L、(9.16±1.37)pg/mL、(12.42±2.14)mmol/L、(234.05±22.6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功能障碍组TFCSA、TFCSA/TCSA均大于重度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功能障碍组血清IL-1α、CRP、TNF-α、皮质醇、ACTH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清IL-1α、CRP、TNF-α水平与ODI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4、0.516、0.537,P<0.05)。结论血清IL-1α、CRP、TNF-α水平在DLSS不同严重程度功能障碍患者和健康者中存在显著差异,血清IL-1α、CRP、TNF-α水平与ODI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为临床DLSS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白细胞介素-1Α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何震宇 张功恒 +3 位作者 张亮 甘心荣 汪逃芳 唐本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术后脊柱活动度。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JOA评分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冠状面侧屈、矢状面屈伸,胸椎冠状面侧屈、水平面旋转度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术后脊柱活动度,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管内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 螺钉固定 腰椎功能评分
下载PDF
腰椎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太行 宗少晖 +4 位作者 李兵 张冉 李书振 杨渊 杨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目的:经全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大,影响其稳定性。文中探讨不同节段的椎板切除对腰椎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目的:经全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大,影响其稳定性。文中探讨不同节段的椎板切除对腰椎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西区骨伤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等6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3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且术中无内固定器械的使用。近期临床疗效采用JOA括约肌评分,远期临床疗效采用ASIA分级评估。比较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病例腰椎的稳定性。结果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OA括约肌评分从(1.12±0.65)分提升到(1.97±0.71)分。远期临床疗效观察,ASIA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4例,Ⅳ级53例,Ⅴ级66例。随访12~30个月,无失访病例。末次随访1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45例,有2例病例出现脊柱失稳;2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57例,有9例失稳;3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27例,有5例失稳;4个节段的全椎板切除14例,有2例失稳。比较脊柱术后稳定性和推板切除节段数,1个阶段的推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高于多节段的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个节段椎板切除与≥3个节段椎板切除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3个节段椎板切除与≥4个节段椎板切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单一节段的腰椎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良好,≥2个节段的椎管内肿瘤单纯行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术后脊柱失稳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腰椎部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吕金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12,共2页
复习7例误诊的腰椎部肿瘤患者,发现造成误诊的原因为:①根性痛是腰椎部肿瘤的主要临床特点,也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②转移肿瘤患者年轻化。③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和判断失误。穿刺活检在腰椎部肿瘤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腰椎部肿瘤 脊椎肿瘤 误诊
下载PDF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廉民学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王宁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4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月腰椎不稳发生率、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优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两组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腰椎不稳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术后3、6、12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24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都有很好的术后腰椎稳定效果,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方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肿瘤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