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中道 梅伟 +1 位作者 杨勇 翟明玉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3期33-34,44,共3页
为了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在35例38个节段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置入Coflex棘突间内固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前术后进行... 为了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在35例38个节段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置入Coflex棘突间内固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前术后进行JOA、VAS评分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显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好,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提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简便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动态固定 棘突间固定 非融合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稳定器(Wallis)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义生 柯雨洪 +4 位作者 肖丹 昌耘冰 刘斌 詹世强 郑秋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力稳定器(Walli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即时(出院前)和短期效果,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7月,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植入Wallis38套(L2/31套,L3/44套,L4/533套)。其中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央...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力稳定器(Walli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即时(出院前)和短期效果,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7月,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植入Wallis38套(L2/31套,L3/44套,L4/533套)。其中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央型)8例,腰椎盘脱出伴突出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增厚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8例,单节退变性椎管狭窄症4例,Topping off4例。采用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问卷评价出院前患者及随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终板间高度。结果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出院前NASS问卷显示,32例患者(88.9%)认为腰部坚实有力,术前酸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前终板间高度降低的37个椎间盘中有31个(84%)获得1~3mm的改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NASS问卷总满意度为92.5%,未出现Wallis引起的并发症。结论Wallis的即时和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棘突间稳定器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宏林 詹世强 +6 位作者 昌耘冰 曾时兴 梁昌详 刘斌 王义生 郑秋坚 曾辉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第4期203-209,共7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 目的总结和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1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高度(DH)和活动度(RO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130例患者中127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58个月(平均38.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D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8)cm vs(11.4±1.8)cm,P〉0.05),ROM则较术前显著降低[(22.0±10.0)°vs(25.5±10.1)°,P〈0.05]。6例(4.7%)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术中假体爆裂、2例术后分别出现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术后感染(浅部和深部感染各1例)、1例术后顽固性腰痛。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动态稳定系统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适应证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研究进展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永川 梁川东 +2 位作者 许泽川 李育刚 常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862-3867,共6页
背景:传统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治疗会带来各种术后并发症,因此非融合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棘突间撑开装置Coflex便是其中一员,其与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随着Coflex假体不断改进与完善,其在未来将具有广阔... 背景:传统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治疗会带来各种术后并发症,因此非融合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棘突间撑开装置Coflex便是其中一员,其与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随着Coflex假体不断改进与完善,其在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对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并发症及最新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方法:第一作者以"腰椎,生物力学,腰椎管狭窄症,Coflex,有限元分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数据库,以"Lumbar spine,Biomechanics,Lumbar spinal stenosis,Coflex,Finite element analysis"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I)、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数据库2005至2018年出版的文献。纳入有关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调查、生物力学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通过阅读摘要初步筛选,共选取34篇文献进行综述,其中中文9篇,英文25篇。结果与结论:①Coflex棘突间动态装置与同类型棘突间装置治疗效果类似,相对于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甚至具有一定优势,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而且保留了手术节段活动性,延缓了邻近节段退变,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临椎病的发生;②就生物力学而言,Coflex保留了责任节段的部分活动,减少了责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的负荷,间接增大了椎间孔的高度,缓解了临床症状;③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机应力云图分析显示,Coflex置入后对责任节段椎间盘、小关节等有明显分担负荷作用,同时可以显示保留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位移,减少临近节段的椎间盘及小关节应力,而且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不同体内力学环境,分析Coflex置入前后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活动方式、不同承载负荷单元的力学分布变化,是一种可重复、行之有效方法和手段,但有限元分析仅仅模拟局部力学,范围较局限,且易出现掩盖Coflex真实并发症等问题;④Coflex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棘突骨折、退行性疾病复发、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导致再次手术治疗。目前Coflex的使用没有标准规范,适用范围尚未确切统一,因此Coflex的临床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间撑开装置 COFLEX 有限元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体外生物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宝东 侯继春 +1 位作者 何人可 曹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7-1904,共8页
背景:腰椎棘突间撑开器非融合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临床对于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的应用及研究严重不足,对于适用于国人的国产化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更是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体腰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 背景:腰椎棘突间撑开器非融合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临床对于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的应用及研究严重不足,对于适用于国人的国产化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更是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体腰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和山羊腰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分析国产新型棘突间撑开器生物力学特点,验证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①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有限元分析:通过正常成人腰椎CT资料建立L2-L5椎体三维模型,随后依次建立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模型、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腰椎非融合系统模型,赋予腰椎生理情况下的力学条件,对新型撑开器植入前后进行生物力学分析;②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体外生物力学分析:获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腰椎(L1-L5),在L3-4棘突间植入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撑开器植入前后检测腰椎标本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状态下的腰椎活动度与椎间盘压力。结果与结论:①在撑开器植入后,责任节段后伸时活动范围及椎间盘压力减小,相邻节段活动度和椎间盘压力几乎不受影响,从理论上验证了腰椎棘突间撑开器可以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为预防临椎病贡献了理论参考。②在后伸状态下,L3-4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明显小于植入前(P<0.05),L2-3、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前屈、侧弯、旋转状态下,L2-3、L3-4、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后伸状态下,L3-4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明显小于植入前(P<0.05),L2-3、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前屈、侧弯、旋转状态下,L2-3、L3-4、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与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均从三维有限元分析和体外动物腰椎标本实验得到了有力验证,为国产新型棘突间撑开器的活体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临床应用以及临床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退变疾病 腰椎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顾宏林 郑晓青 +3 位作者 梁昌详 曾时兴 詹世强 昌耘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63-4869,共7页
背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中国应用已逾10年,但鲜见其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报道。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装置存留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13... 背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中国应用已逾10年,但鲜见其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报道。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装置存留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后路减压或椎间盘切除+Wallis手术治疗且随访7年以上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26例,评价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残障指数(ODI)、并发症、再手术及装置存留情况。结果与结论:(1)共103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24.43±11.44)个月,在103例患者中有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腰椎滑脱症7例;(2)患者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3)患者Wallis并发症发生率为14.5%(15/103),包括假体爆裂、棘突骨折、手术或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伤口感染及术后不明原因腰痛,再手术率为7.8%(8/103);(4)患者5年和10年装置存留率分别为98.1%(101/103)和97.1%(100/103);(5)相比其他诊断疾病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7%,10/46)及再手术率(13%,6/46)最高,5年和10年装置存留率最低,分别为95.7%(44/46)和93.5%(43/46);(6)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各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均可获满意的长期装置存留率及良好临床疗效,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较高、装置存留率较低,故此类患者应慎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WALLIS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存留率 再手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对术后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采用UBE治疗的109例退变性腰椎疾...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采用UBE治疗的109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7例,女性62例,年龄(53.3±8.2)岁(范围:21~80岁)。手术节段为单节段80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4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并测量关节突关节保留情况和关节突关节切除内侧角(β角);术后12个月行过屈、过伸位腰椎X线片检查,观察腰椎稳定性。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广义估计方程。结果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4.5±37.1)min(范围:56~245 min),术中透视(6.8±4.0)次(范围:4~16次),住院时间(5.3±3.7)d(范围:4~14 d)。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4例,短暂性下肢麻木4例,硬膜外血肿2例。患者术后随访(19.6±7.2)个月(范围:12~36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随访时,患者腰部VAS、腿部VAS、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8.99%(97/109)。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椎间盘再次突出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影像学方面,采用UBE手术侧的关节突关节面积保留率均超过60%,β角均小于90°;术后12个月复查过屈、过伸位腰椎X线片,未见手术节段不稳定或滑脱。结论UB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较满意,术后患者的腰椎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疾病 单侧双通道技术 退变性腰椎疾病 脊柱内镜 临床疗效 腰椎稳定性
原文传递
棘突间装置在腰椎退行性变疾病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萌萌 唐海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8期572-576,共5页
棘突间装置植入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棘突间装置种类较多,根据其临床应用原理,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棘突间固定装置及棘突间融合装置。棘突间撑开装置主要是根据其撑开作用,扩大神经根管面积... 棘突间装置植入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棘突间装置种类较多,根据其临床应用原理,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棘突间固定装置及棘突间融合装置。棘突间撑开装置主要是根据其撑开作用,扩大神经根管面积,缓解神经症状,应用于间歇性跛行的腰椎管狭窄症。棘突间固定装置主要是基于其夹持固定于棘突,为椎间融合提供稳定性,可作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的替代方案。棘突间融合装置,在撑开与固定的同时,融入棘突间融合的理念,可单纯用做棘突间撑开的间接减压,也可用于直接减压及椎间融合的后路稳定。各类棘突间装置因其应用理念不同,所涉及到生物力学也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将针对棘突间装置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 综述 棘突间装置 退行性变疾病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明立 李放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8期2762-2765,共4页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非融合技术的出现为腰椎多节段退变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对退变严重、符合融合手术指征的节段应行融合手术治疗,而对于退变较轻、未达到融合标准的邻近节段可应用非融合技术予以保护,...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非融合技术的出现为腰椎多节段退变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对退变严重、符合融合手术指征的节段应行融合手术治疗,而对于退变较轻、未达到融合标准的邻近节段可应用非融合技术予以保护,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不仅在早中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可预防邻近节段的退变。且文献中术前对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评估标准不一,亟需一套统一科学的评估标准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 棘突间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棘突间撑开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飞 张长春 +1 位作者 朱坤 许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对棘突间撑开器(interspinous distraction devices,IDD)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IDD治疗DLSS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DD治疗DLSS的短... 目的对棘突间撑开器(interspinous distraction devices,IDD)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IDD治疗DLSS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DD治疗DLSS的短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与减压术或融合术无显著差异。IDD并发症发生率高,虽然并不显著影响手术疗效,但会提高患者医疗成本。结论 IDD为保守治疗无效而又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DLSS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但其耐用性及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椎管狭窄症 棘突间撑开器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