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连词“而”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书杰 《殷都学刊》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论语》中的"而"绝大多数是连词。作为连词"而",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连接两项述语成分。"而"字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具有多种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是由上下文决定的,不是"而"来承担的。
关键词 论语 连词 语义关系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试探《论语·卫灵公篇》“小知大受”句之确诂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海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正确判定了《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句式;利用故训、排比用例和推理等手段,指出了"知"的真义——用、任用;解释了该义项在知的词义系统中的合理归位;确诂此句为:&... 正确判定了《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句式;利用故训、排比用例和推理等手段,指出了"知"的真义——用、任用;解释了该义项在知的词义系统中的合理归位;确诂此句为:"君子,不可小用而可以大用;小人,只可以小用而不可大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句 论语 专书词例
下载PDF
《论语》札记二则
3
作者 李亚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 ;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 ,认为“敏”应该训为“勉” ,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关键词 论语 “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下载PDF
郑、何注《论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乔秀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2,共7页
郑注《论语》失传千年,20世纪陆续发现唐抄残卷,至今所得并诸书所引,已可恢复全书之半。本文持郑注《论语》与何晏等《论语集解》对照,探讨郑注之思路,分析《集解》之体例,论述其完全相反的鲜明特点。《集解》以荟萃汉魏训说之形态出现... 郑注《论语》失传千年,20世纪陆续发现唐抄残卷,至今所得并诸书所引,已可恢复全书之半。本文持郑注《论语》与何晏等《论语集解》对照,探讨郑注之思路,分析《集解》之体例,论述其完全相反的鲜明特点。《集解》以荟萃汉魏训说之形态出现,先儒往往以《集解》为古注,与朱熹新注相对。其实,郑注在《论语》解释中建立他的经学体系,《集解》从《论语》解释中排除经学体系因素,两者背道而驰,较之《集解》与朱注之差距,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注建立的结构,宏伟华丽,美轮美奂,值得品味。《集解》简易平板,本身无显著特色,只有与郑注对照,始见平易才是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何晏 论语 比较
原文传递
儒学日本化的政治伦理向度探微——以荻生徂徕之论“学”为例
5
作者 张士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6,160,共13页
荻生徂徕《论语》诠释具有显明的政治伦理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是近世日本儒典在地化阐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亦可视为儒学日本化进程之重要一环。借由徂徕“学”论,可知其在地化阐释路向和政治儒学建构逻辑。首先,否定“圣可学”,以预... 荻生徂徕《论语》诠释具有显明的政治伦理向度与本土契合性逻辑,是近世日本儒典在地化阐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亦可视为儒学日本化进程之重要一环。借由徂徕“学”论,可知其在地化阐释路向和政治儒学建构逻辑。首先,否定“圣可学”,以预设本土逻辑;其次,对仁、义、利作出调适性阐释,将儒典诠释纳入当下关切;再者,主张成德而后为政,将政治纳入伦理关切。其内在逻辑及本质意义,是在学、德、政之意义逻辑上,展开选择性接受和变异性阐释,从而将儒学内在化于本土学术文化范畴,建构具有本土契合性和当下关切的政治儒学。由荻生徂徕之“论学”,可见日本儒学者对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确认与高度认同,以及儒学普遍性之于日本的可普遍化呈现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儒学 论语征》 政治伦理向度 本土契合性 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