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古油田奥陶系潜山洞穴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杰 洪涛 +4 位作者 朱永峰 刘俊锋 裴广平 袁源 吴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和残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将轮古油田二级古地貌自西向东划分为岩溶缓坡、岩溶台地、岩溶高地、峰丛谷地和岩溶盆地共5种类型。研究区奥陶系岩... 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和残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将轮古油田二级古地貌自西向东划分为岩溶缓坡、岩溶台地、岩溶高地、峰丛谷地和岩溶盆地共5种类型。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储层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可细分为山高洞大型和暗河连通型2种;目前已勘探开发的洞穴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奥陶系潜山面以下0~135 m,不同埋深、不同区块洞穴型储层的充填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洞穴充填相可划分为化学沉积相、搬运型岩相、垮塌型岩相和渗流充填相4种类型;洞穴充填模式可划分为峡谷区顺河潜流型洞道充填模式、峡谷区伏流型洞道洪水回泛及深潜型洞道垮塌充填模式、顺河潜流垮塌落水洞充填模式和深潜流型竖井未充填模式4种。油气主要富集于轮古油田奥陶系潜山残丘高部位,沟谷趋势面指示原始的油水界面,不同井区控制油水界面的沟谷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河 沟谷 古地貌 洞穴型储层 碳酸盐岩潜山 轮古油田
下载PDF
特超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瑞玉 展学成 +4 位作者 张超 李灿 杨朝合 赵瑜生 赵元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9-324,共6页
为推动稠油降黏技术的发展,获得稠油黏度的控制因素,以塔河、轮古油田的15个稠油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稠油的黏温关系,进行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SARA)四组分分离和元素组成分析并将其与黏度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热催化裂解... 为推动稠油降黏技术的发展,获得稠油黏度的控制因素,以塔河、轮古油田的15个稠油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稠油的黏温关系,进行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SARA)四组分分离和元素组成分析并将其与黏度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热催化裂解法对稠油的降黏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稠油中存在结构黏度,黏温关系较好地符合Arrhenius方程。稠油黏度与组成有关,随稠油中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含量增加,稠油黏度降低;随沥青质含量增多,稠油黏度呈近似指数关系升高;随胶体稳定性参数(胶质/沥青质量比)增大,稠油黏度降低并呈近似指数关系;稠油黏度与N、Ni含量正相关,与S、V含量关系不明显;氢碳原子比越小、芳碳率越高,稠油黏度越大。对LG-01稠油进行水热裂解降黏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后油样的黏度变化与组成变化相对应,在80℃的黏度由反应前的34965 m Pa·s变为12165数295858 m Pa·s,水热反应后对应的沥青质含量为21.50%数29.22%,胶体稳定性参数为1.19数0.63,氢碳原子比依次降低,杂原子S、N含量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四组分 元素组成 金属含量 黏度 塔河油田 轮古油田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微地貌特征及刻画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庆玉 陈利新 +2 位作者 梁彬 陈宏峰 曹建文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6,共4页
应用印模法,以石炭系区域标志层双峰灰岩底至奥陶系潜山面填平补齐的沉积厚度为标识,恢复了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自东向西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 应用印模法,以石炭系区域标志层双峰灰岩底至奥陶系潜山面填平补齐的沉积厚度为标识,恢复了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自东向西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作精细刻画,划分了9种三级地貌单元。认为不同的地貌位置,其水动力条件不同,不同类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古水系排泄和储层充填特征存在着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西地区 前石炭纪 岩溶型储层 岩溶地貌 古地貌恢复
下载PDF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充填规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世银 罗春树 +4 位作者 邓兴梁 李保华 常少英 王轩 裴广平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4,共5页
洞穴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多数高效井均钻遇大型洞穴型岩溶储层。依据轮古西奥陶系潜山大量单井资料分析,洞穴型岩溶储层可分为充填洞穴、半充填洞穴和未充填洞穴三种类型。结合古地貌... 洞穴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多数高效井均钻遇大型洞穴型岩溶储层。依据轮古西奥陶系潜山大量单井资料分析,洞穴型岩溶储层可分为充填洞穴、半充填洞穴和未充填洞穴三种类型。结合古地貌精细刻画与岩溶垂向分带成果,认为古地貌位置由岩溶台地向岩溶缓坡和岩溶盆地逐渐降低,而洞穴发育和充填程度在逐渐增高。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主要发育在岩溶台地和岩溶缓坡的溶峰边坡、溶丘边坡及沟槽谷洼地边坡等地貌单元。表层岩溶带、径流溶蚀带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频率最高,其次为垂直渗滤带和潜流溶蚀带。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型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表层岩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油田 奥陶系 古潜山油气藏 岩溶型油气藏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轮古油田奥陶系潜山地下河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杰 刘俊锋 +4 位作者 吴江勇 肖春艳 但光箭 袁源 张少伟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共10页
轮古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一直是影响钻井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广泛发育的地下河又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钥匙。以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建模及井震结合的综合分析,刻画出塔里木盆地轮古... 轮古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一直是影响钻井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广泛发育的地下河又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钥匙。以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建模及井震结合的综合分析,刻画出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地下河系统22个。研究表明:地下河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断裂和地表明河水系的控制;地下河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石灰岩,包括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和裂缝,它们发育于地下河主河道、分支河道及洞顶缝等位置。由于地下河内部结构复杂,与主河道相关的厅堂洞、天坑等储集体规模大,是油气最富集的位置。地下河的形成早期处于高连通状态,而晚期由于淤塞点的存在及地下河低部位的充填,仅在局部的独立区块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油田 奥陶纪 地下河 潜山 碳酸盐岩 岩溶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箫笙 杨正明 +1 位作者 程倩 李树铁 《油气井测试》 2009年第4期14-16,共3页
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微裂缝发育的基岩块可以视为等效连续介质,可与裂缝系统、溶洞系统一起构成等效三重连续介质。针对等效三重介质油藏提出裂缝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求出解析解。该解析解考虑了井筒储集... 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微裂缝发育的基岩块可以视为等效连续介质,可与裂缝系统、溶洞系统一起构成等效三重连续介质。针对等效三重介质油藏提出裂缝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求出解析解。该解析解考虑了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影响。双对数导数曲线表现为两个下凹部分,分别表征溶洞系统向裂缝系统的窜流,以及等效连续介质向裂缝系统、溶洞系统的窜流。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三重介质 概念模型 试井分析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轮古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春树 刘江丽 +5 位作者 袁玉春 戴传瑞 李世银 常少英 罗宪婴 曹鹏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共8页
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及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震资料,通过单井分析及连井对比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古岩溶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储层的空间发育及岩溶洞穴的充填特征。认为轮古西地区经历多期地壳抬升,奥陶系古潜山发育两期岩溶... 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及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震资料,通过单井分析及连井对比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古岩溶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储层的空间发育及岩溶洞穴的充填特征。认为轮古西地区经历多期地壳抬升,奥陶系古潜山发育两期岩溶旋回,纵向上形成了四套与洞穴有关的古岩溶储层,其中第Ⅱ岩溶层主要分布在岩溶斜坡区,洞穴广泛发育,充填程度低且位于构造高部位,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奥陶系 岩溶储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线性体密度法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和虎 蔡忠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9-205,共7页
线性体密度是一种反映断裂裂缝带等线性构造密集程度的参数,最初用来分析探测矿产及能源赋存和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的构造条件,后用来预测现今岩溶系统中连接落水洞和岩溶泉的洞穴路径。针对目前地震属性预测洞道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 线性体密度是一种反映断裂裂缝带等线性构造密集程度的参数,最初用来分析探测矿产及能源赋存和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的构造条件,后用来预测现今岩溶系统中连接落水洞和岩溶泉的洞穴路径。针对目前地震属性预测洞道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反映断裂信息的蚂蚁追踪属性为基础,裂缝的各向异性和地层倾斜方位为约束条件的线性体密度法,在地震振幅属性预测洞道的基础上,通过线性体密度验证并修正该结果,使岩溶洞道的预测更准确且有据可循,最终将有效地指导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油田 岩溶洞道 线性体密度法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轮古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磊 安海亭 +2 位作者 但光箭 梁国平 高绪永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4,147,共4页
轮古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以洞穴、孔洞、裂缝孔洞型储集体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不规则形态、非均匀分布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常规的反演方法不能很好地描述其储层分布的特征。利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 轮古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以洞穴、孔洞、裂缝孔洞型储集体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不规则形态、非均匀分布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常规的反演方法不能很好地描述其储层分布的特征。利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预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碳酸盐岩缝洞体系的变化特征,解决了该区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储层预测的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油田 地质统计学反演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对标分析对轮古油田轮古7试验区开发工作的启示
10
作者 任康绪 宋新民 +3 位作者 章寒松 王珏 杜宜静 王幸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对标分析表明,轮古油田轮古7试验区与毗邻的塔河油田A—G区石油地质条件相似,原油地质储量丰度基本一致。两个油田均采用不规则布井、一套井网衰竭式开发。轮古7试验区目前总体钻井密度低于塔河油田A—G区,但局部位置钻井较密集。通过... 对标分析表明,轮古油田轮古7试验区与毗邻的塔河油田A—G区石油地质条件相似,原油地质储量丰度基本一致。两个油田均采用不规则布井、一套井网衰竭式开发。轮古7试验区目前总体钻井密度低于塔河油田A—G区,但局部位置钻井较密集。通过主要开发指标的对比,轮古7试验区在累计产油、井均产油、采油指数、中高产井比例、原油采收率等方面均偏低,但综合含水率偏高,开发成效远低于塔河油田A—G区同期的开发水平。分析认为,目前轮古7试验区原油剩余资源量多、开发潜力巨大。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是做好采油井的稳油控水治理,下一步要在加强剩余油分布和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油田 塔河油田 海相碳酸盐岩 对标分析 开发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充填程度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聪灵 蔡忠贤 +2 位作者 杨海军 朱永峰 王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1,共8页
为了预测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充填性,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实现输入目标与输出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基于暗河网络、古地貌、古水系和暗河出入口的精细刻画,对暗河类型进行划分;利用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心资料描述单井钻遇洞穴的充... 为了预测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充填性,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实现输入目标与输出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基于暗河网络、古地貌、古水系和暗河出入口的精细刻画,对暗河类型进行划分;利用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心资料描述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结合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与过井暗河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轮古油田暗河充填程度进行预测。通过对该地区暗河解剖,认为暗河充填程度的控制因素为暗河级别、暗河类型、洞道样式、与暗河出入口的关系、与厅堂洞的关系和是否垮塌6项,将其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暗河充填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暗河充填程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可将该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油藏 洞穴充填预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轮古油气田旋转清蜡柱塞连续气举新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腾蛟 谭建华 +4 位作者 杨文明 寇国 苏洲 段玉明 刘铁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随着轮古油气田地层能量逐渐衰竭,部分自喷井逐步发生井筒积液,特别是部分原油超高含蜡油井生产过程中,蜡质大量析出堵塞井筒,加快油井停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进行柱塞结构改良和举升工艺设计,研发出一套“柱... 随着轮古油气田地层能量逐渐衰竭,部分自喷井逐步发生井筒积液,特别是部分原油超高含蜡油井生产过程中,蜡质大量析出堵塞井筒,加快油井停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进行柱塞结构改良和举升工艺设计,研发出一套“柱塞内部中空带拉杆结构+柱塞外部旋转带螺纹刮刀结构”的一体化柱塞气举新工艺。该工艺解决了处于临界停喷状态下的原油超高含蜡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井筒高效清蜡和油气井连续生产的目的,现场应用4井次,累计增油7810 t,累计增气290.5×10^(4)m^(3)。旋转清蜡柱塞连续气举新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已在油田进行推广,实现临界停喷高凝油井高效连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油气田 柱塞气举 连续举升 旋转柱塞清蜡 高凝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