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云峰 谭飞 +5 位作者 屈海洲 钟治奇 刘勇 罗新生 王振宇 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残丘不同部位储集层发育情况。轮古地区风化壳岩溶高差范围约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阶地减小;共识别出各类残丘252个,Ⅰ、Ⅱ类残丘虽数量较少,但总体体积大,为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区;残丘与现今构造高点重合率高(96.42%),后期构造运动基本未改变残丘形态,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岩溶残丘主体部位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层均有发育,且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较大,各项储集层参数优于残丘翼部,残丘相对幅度与单井产量具正相关性,残丘规模和部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 风化壳岩溶 岩溶残丘 控储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岩溶作用机理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庆玉 梁彬 +3 位作者 曹建文 淡永 郝彦珍 李景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缝,岩溶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4种,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应用薄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岩溶作用机...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缝,岩溶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4种,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应用薄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岩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模式。认为:东部轮古7井区区域位置最高,为轮南潜山区域补给区;轮古西地区岩溶台地为该区补给区,大气降水以下渗、径流为主,溶蚀孔洞及溶蚀裂缝发育,泥质、方解石充填;岩溶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岩溶暗河管道系统发育,岩溶角砾岩、泥质充填;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其排泄基准面决定了岩溶发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溶蚀机理 碳酸盐岩 轮古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轮古东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福焕 王振宇 +2 位作者 张云峰 陈景山 何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15-20,2,共6页
断裂及与之伴生的裂缝系统是轮古东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该区发育三级断裂,Ⅰ级断裂为轮南断裂、桑塔木组断裂和轮南63断裂3条深大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具有封闭性;Ⅱ级断裂为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于晚海西期,为张性断裂... 断裂及与之伴生的裂缝系统是轮古东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该区发育三级断裂,Ⅰ级断裂为轮南断裂、桑塔木组断裂和轮南63断裂3条深大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具有封闭性;Ⅱ级断裂为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于晚海西期,为张性断裂;Ⅲ级断裂为早期发育的北东、北西向共轭断裂,发育在南北向Ⅱ级走滑断裂的东、西两侧,形成于早海西期。奥陶系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油气成藏受Ⅱ、Ⅲ级断裂的控制。断裂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布,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的特征,充注期次与断裂活动一致,油气充注点通常位于断裂的转折点和交叉点,油气分布呈"准层状"且各层"整体含油气"。沿断裂布井是该区在奥陶系获高产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油气成藏 奥陶系 轮古东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轮古地区古岩溶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对岩溶发育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海成 邹长春 +4 位作者 肖承文 祁兴中 王儒安 赵丹颖 孙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该地区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裂缝等次生孔隙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因此古岩溶发育研究是碳酸盐储层评价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在对轮古地区奥陶系碳...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该地区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裂缝等次生孔隙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因此古岩溶发育研究是碳酸盐储层评价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在对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量成像测井资料处理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溶蚀裂缝、溶洞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古岩溶标志的成像测井响应规律。高导缝在成像测井图像上表现为褐黑色正弦曲线,溶蚀缝表现为裂缝图像边缘不平直,未充填溶洞在图像上表现为暗色的团块分布,对于全充填洞,可在成像测井图中见到层理等沉积现象。溶蚀程度的差异可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上解释的裂缝及溶洞中角砾的多寡来度量。轮古西井区,其大溶洞中角砾已溶蚀掉,部分溶洞充填泥砂,表明溶蚀程度很高;轮古中部各井溶洞中的角砾还比较大,单产状裂缝溶洞的规模比轮古西井区小,溶洞溶蚀程度较弱;轮古东井区未见单产状小溶洞,仅见大溶洞的雏形或只有交叉缝和溶蚀裂缝。对区域大量成像测井识别的洞穴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洞穴型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表层岩溶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古岩溶 成像测井 溶洞 角砾
下载PDF
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塔北隆起轮古东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喻顺 柳广弟 +1 位作者 孙明亮 马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轮古东奥陶系断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断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不发育,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断裂及伴生裂缝有效地改...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轮古东奥陶系断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断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不发育,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断裂及伴生裂缝有效地改造了碳酸盐岩储集层,断裂发育形成的裂缝及断裂破碎带控制和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在断裂附近碳酸盐岩孔洞更发育,断裂带附近2 km内易形成高渗透带,高角度裂缝对碳酸盐岩孔洞的形成更为有效。EW向和SN向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控制着平面上和垂向上气油比、天然气产能及相态的变化。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孔洞、洞穴、裂缝空间组合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及油气富集的非均质性,断裂带附近高角度裂缝及孔洞较发育,油气产能较高,在远离断裂部位油气的聚集效率低,持续活动的走滑断层附近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因此,轮古东奥陶系具有纵向上多层系含油气、平面上分区分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轮古东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断裂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表征技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优良 曹思远 +2 位作者 李永臣 谢晓媛 苗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在古岩溶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基础上,综合利用残厚法、印模法和趋势面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了恢复,共划分出4个二级平面岩溶地貌单元和4个垂向岩溶分带,并对细分的古岩溶地貌分区内的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 在古岩溶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基础上,综合利用残厚法、印模法和趋势面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了恢复,共划分出4个二级平面岩溶地貌单元和4个垂向岩溶分带,并对细分的古岩溶地貌分区内的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不同岩溶带普遍发育裂缝、孔洞和洞穴,但在不同岩溶地貌分区内储集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层岩溶带以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储层为主,横向叠合连片展布;垂直岩溶带以孔洞型、垂直洞穴型储层为主,纵向连通性较好;径流岩溶带以孔洞型、水平洞穴型储层为主,横向连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古岩溶 地貌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地质特征及综合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吕优良 汤达祯 +1 位作者 罗春树 吕玉民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3,共4页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为典型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洞穴、孔洞和裂缝为主,具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埋藏深、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仅靠单一储层预测技术很难有效预测其平面展布特征,因此,需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技术方法...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为典型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洞穴、孔洞和裂缝为主,具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埋藏深、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仅靠单一储层预测技术很难有效预测其平面展布特征,因此,需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技术方法相互印证来综合预测储层。本文在储层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应用古地貌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和分频技术,研究确定了区内岩溶区带、断裂及整个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和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岩溶区带自东向西依次为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和岩溶缓坡。岩溶高地区内岩溶发育,断裂较发育,储层连续性较好,呈枝状,局部区域内储层连续性较差,呈点状;岩溶陡坡内储层发育情况受古地貌和深断裂双重控制;岩溶缓坡区内储层发育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西地区 鹰山组 储层地质特征 综合预测
下载PDF
频谱分解方法比较及其在轮古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蔡露露 孙赞东 +2 位作者 罗春树 苗青 裴广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6,117,共5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和基质孔渗性低等特点,给储层的预测带来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开展了频谱分解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不同分频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其中基于S-变换的...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和基质孔渗性低等特点,给储层的预测带来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开展了频谱分解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不同分频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其中基于S-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采用的时窗随频率变化,适用于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处理,有较好的时频分辨率和多分辨率,具有局部性、时移性和无损可逆性等特点,低频段的成像效果好,特别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研究。应用S-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对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进行地震频谱成像分析,预测溶蚀孔洞的空间展布,和已有实钻井全部符合,证明该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地区 碳酸盐岩 频谱分解 S-变换 储层预测
下载PDF
轮古奥陶潜山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油气分布特征评价——以轮古LG7井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兴梁 李世银 +3 位作者 梁彬 李保华 裴广平 刘俊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为保证油气勘探取得成效,本文以轮南奥陶系古潜山LG7井区为例,探讨油水界面的分析识别方法.轮古7井区位于轮古西部,岩溶储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鹰山组泥晶、亮晶砂屑灰岩,灰岩原生孔隙较低,平均孔隙度仅为1.2%,但岩溶构造缝洞相当发育... 为保证油气勘探取得成效,本文以轮南奥陶系古潜山LG7井区为例,探讨油水界面的分析识别方法.轮古7井区位于轮古西部,岩溶储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鹰山组泥晶、亮晶砂屑灰岩,灰岩原生孔隙较低,平均孔隙度仅为1.2%,但岩溶构造缝洞相当发育,平均孔隙度可达3.4%,且裂缝和溶蚀孔洞相互沟通,形成了以缝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集体.通过钻录井、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对比,并结合古岩溶地貌分析,认为控制岩溶残丘发育的岩溶沟谷底基本可以指示岩溶残丘的油水界面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完钻井生产情况,对油水界面之上的有利岩溶残丘油气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油井产能与油水界面埋深关系密切,残丘厚度>90 m的Ⅰ类区,其分布面积为13.86 km2,油气资源量为693×101 t;残丘厚度50~90 m的Ⅱ类区,面积为27.13 km2,资源量为1 085×104 t;残丘厚度<50 m的Ⅲ类区,面积为20.21 km2,资源量为404×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 奥陶系 潜山 残丘 沟谷 油水界面
下载PDF
轮古裂缝性油藏储层伤害评价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虎 邹盛礼 +2 位作者 吴晓花 杜小勇 瞿凌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轮古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一个重要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行储层伤 害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该区块的储层特征出发,主要对压敏损害、固相损害、液相损害及与地层配伍性等几个 方面的伤害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 轮古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一个重要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行储层伤 害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该区块的储层特征出发,主要对压敏损害、固相损害、液相损害及与地层配伍性等几个 方面的伤害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了储层伤害因素。实验数据表明,不论是天然裂缝岩心还是室内制造的人 造裂缝岩心,受现有钻井液伤害后,其气测渗透率恢复值都是相当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 储层伤害 压力敏感 轮古地区
下载PDF
奥陶系古潜山底水油藏油水界面确定方法——以轮古西油藏轮古15井区为例
11
作者 王霞 刘俊锋 +3 位作者 杨文明 裴广平 王轩 周永亮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21期142-144,共3页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储层横向普遍发育,主要含油层段集中分布在表层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油气水产出部位多位于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不整合面以下约180m范围内,属非构造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圈闭,不具有统一油水界面,加大了对油水界面分布评价...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储层横向普遍发育,主要含油层段集中分布在表层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油气水产出部位多位于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不整合面以下约180m范围内,属非构造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圈闭,不具有统一油水界面,加大了对油水界面分布评价研究的难度。本文以轮古15井区为例,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的原始地层压力,以及取样测试的地层流体密度资料,计算出油藏厚度,进而测算出油水界面的位置,对油藏油水界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测算出油水界面的位置。油水界面的分布研究对轮古西奥陶系油藏以及整个轮古潜山油藏今后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西 轮古井区 油水界面 原始地层压力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暗河系统地震特征分析
12
作者 但光箭 周成刚 +4 位作者 刘云宏 李相文 张亮亮 张明 王春阳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搞清该区古暗河系统地震地质特征,是该区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根据现代岩溶暗河特征,结合该区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暗河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致密灰岩背景下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线性的强反射特征,暗河高度、宽度变窄,地震振幅变弱。地震上振幅越强,表明对应的暗河洞穴越大、充填物速度越低;振幅属性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地震上暗河的横向范围,频率、相位属性可以刻画地震上暗河的轮廓,但刻画的范围比实际暗河要大;暗河系统主河道易被泥质充填,分支暗河道被充填的概率低,是暗河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西 正演 碳酸盐岩 古暗河系统
下载PDF
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云龙 严又生 +3 位作者 白俊辉 樊杨栓 张福天 李学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99-303,共5页
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是资料采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对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轮古38井区已有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VSP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建立了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等方法对观测... 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是资料采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对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轮古38井区已有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VSP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建立了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等方法对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最大偏移距、检波器的沉降深度、接收点距、震源位置和炮点间距等采集参数,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地下成像范围和覆盖次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成像范围、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入射角等参数对设计的观测系统作了进一步论证评价,确定了最佳的三维VSP采集施工方案。轮古38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三维VSP观测系统获得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要优于三维地面地震资料,成像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38井 三维VSP 采集参数 覆盖次数 成像范围 面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
14
作者 张泽 杨宪彰 +6 位作者 郝芳 田金强 陈永权 罗新生 张科 王新新 丛富云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07-2419,共13页
明确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通过对轮古地区的岩心样品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原油荧光测定,结合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并模拟烃源岩生烃史,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发育三期油包裹体,... 明确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通过对轮古地区的岩心样品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原油荧光测定,结合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并模拟烃源岩生烃史,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发育三期油包裹体,分别发黄褐色、黄绿色和蓝色荧光,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70~100℃、80~110℃、100~120℃.全区三期油包裹体对应3个充注期,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山期.轮古西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轮古中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轮古东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喜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深层油气藏 流体包裹体 主成藏期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及油气成藏史 被引量:7
15
作者 房启飞 张鼐 +3 位作者 张宝收 卢玉红 武雪琼 余小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8-1567,共10页
流体包裹体蕴含的信息可以反演油气成藏期次。对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荧光特征、赋存关系研究,结合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确定该储层发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形成的发褐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Ⅱ期为晚... 流体包裹体蕴含的信息可以反演油气成藏期次。对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荧光特征、赋存关系研究,结合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确定该储层发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形成的发褐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Ⅱ期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发黄色荧光烃包裹体;第Ⅲ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发蓝白色荧光烃包裹体。对定量颗粒荧光QGF光谱和颗粒吸附烃全扫描荧光TSF定量荧光光谱对比分析,发现包裹烃与吸附烃反映的油气性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烃共生盐水包裹体PT模拟结果,将烃共生盐水包裹体捕获温度与捕获深度组合投点于地热—埋藏史图上,确定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储层主要经历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早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2期油气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降解作用,3期油气分别以重质油—稠油、中质油和轻质—凝析油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荧光分析 奥陶系 轮古东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正演模拟的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洪林 张虎权 +5 位作者 王宏斌 余建平 姚清洲 李闯 胡再元 李慧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8-153,共6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地区构造多期活动,形成复杂的断裂体系,增强了储层空间的复杂性;奥陶系潜山岩溶发育期次多,表层岩溶作用强烈;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体控制因素多,这些原因造成难以有效进行奥陶系潜...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地区构造多期活动,形成复杂的断裂体系,增强了储层空间的复杂性;奥陶系潜山岩溶发育期次多,表层岩溶作用强烈;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体控制因素多,这些原因造成难以有效进行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针对塔北轮古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难点,通过多口已钻井统计分析,选取较准确储层参数,设计3个模型,运用正演技术方法,开展了奥陶系潜山岩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以便指导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塔北轮古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串珠的大小随着洞穴的规模增大而增大;随着洞穴规模的增大,串珠的主频相应降低;潜山顶部发育串珠时,在潜山波阻抗界面处出现相位上移现象;在顶部发育洞穴时,潜山顶界面处表现为弱反射。随着洞穴距离潜山顶面距离的增大,串珠状反射逐渐下移,潜山顶面也逐渐由弱反射过渡为强波峰反射。随着纵向上2个洞穴间隔距离的增大,串珠间的干涉逐渐由相消干涉过度为相长干涉,串珠纵向延伸也相应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地区 模型正演 潜山岩溶储层 地震响应特征 储层预测
原文传递
塔北轮古东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洪林 刘伟方 张喜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1-338,共8页
塔北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空间复杂和控制因素多,不易有效进行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塔北轮古东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点,利用岩石物理分析、AVO模型正演、AVO属性反演和叠前联合... 塔北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空间复杂和控制因素多,不易有效进行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塔北轮古东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点,利用岩石物理分析、AVO模型正演、AVO属性反演和叠前联合反演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研究,以便指导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塔北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响应特征为:低纵、横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低泊松比,低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低拉梅常数乘密度和剪切模量乘密度.AVO属性碳氢指示、泊松比差及流体因子绝对值大.AVO模型正演显示随偏移距增大,含气合成道集振幅变小明显,频率降低,含油、含水合成道集振幅也变小,但不明显;而对于AVO属性P*G和流体因子,含油气后绝对值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古东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岩石物理响应特征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叠前AVO分析 流体因子 P*G剖面
原文传递
轮古7试验区奥陶系潜山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康绪 宋新民 +3 位作者 赵应成 章寒松 王珏 杜宜静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6,共13页
基于岩芯定量描述和FMI成像测井资料的系统统计和分析,明确了轮古7试验区奥陶系潜山构造裂缝基本特征.本区构造裂缝以NE-SW走向为主,总体上较发育但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区局部集中分布.构造裂缝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潜山面以下0—150m范围内... 基于岩芯定量描述和FMI成像测井资料的系统统计和分析,明确了轮古7试验区奥陶系潜山构造裂缝基本特征.本区构造裂缝以NE-SW走向为主,总体上较发育但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区局部集中分布.构造裂缝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潜山面以下0—150m范围内,以发育中-高角度缝为主.构造裂缝充填物主要为泥质和方解石,充填缝占60.6%.发育在潜山面附近的裂缝常被泥质半-全充填,而与岩溶作用有关的洞顶缝为未充填或方解石半充填.钻井统计表明本区裂缝型储层所占比重较大,达到44.9%.构造裂缝发育带与中-小型洞穴发育区叠合位置易发育缝洞型储集体,这也是本区今后优选上钻的重要目标,比较合适的井型为水平井或大斜度井.轮古7试验区构造裂缝易沟通下部水体,导致油井快速见水并影响原油采收率,因此开发过程中要及时根据油井生产动态特征采取合理措施控水增油.预测了13个构造裂缝比较发育的区域,优选出5个为缝洞型储层钻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轮古7试验区 潜山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