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deriv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Lunnan area,the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MI JingKui ZHANG ShuiChang CHEN JianPing TANG LiPing HE Zho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1期133-140,共8页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biomarks between Cambrian oil and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il. In this stuty, the authors analyzed 40 oils found in Lunnan area by GC-MS and calculated the content of Cambrian oil in th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biomarks between Cambrian oil and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il. In this stuty, the authors analyzed 40 oils found in Lunnan area by GC-MS and calculated the content of Cambrian oil in the 40 oils according to the steroid indexes of typical oil mixture and matc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Ordovician reservoir that the oil deriv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 mixed with the oil deriv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in Lunnan area, the mixture degree of the two oils is lower in Carboniferous reservoir than in Ordovician reservoir, and the oils kept in Triassic reservoir have single sourc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The mixture oils mainly composed of Cambrian oil (>50%) distribut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and the oils found in Lunnan fault zone ar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oil. This distribution of oils in Lunnan area is owing to that Lunnan fault zone is located in anticline axis part, Lunnan fault zone underwent serious erosion, and the oils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 accumulated in Lunnan fault zone were degraded completely during Caledonian-Hercynian movement. But the Cambrian oil accumulat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was not degraded completely and some of them were left for the location of Sangtamu fault zone is lower than Lunnan fault zone. Later, the oil deriv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mixed with the remained Cambrian oil, and the mixture oil formed in Sangtamu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纪 油气混合物 类固醇
原文传递
Kinetic stud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il asphaltene from Lunnan area,Tabei uplift 被引量:2
2
作者 JIA Wanglu SHUAI Yanhua +2 位作者 PENG Ping’an WANG Feiyu XIAO Zhongy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S1期83-88,共6页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molecular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 hydrocarbons produced i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il asphaltene from Lunnnan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of asphaltene sealed ...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molecular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 hydrocarbons produced i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il asphaltene from Lunnnan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of asphaltene sealed in gold tube in a limited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il asphaltene from Lunnan area had relatively high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methane. However,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molecular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 hydrocarbons i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il asphaltene exhibi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at of gas hydrocarbons by primary cracking of kerogen and secondary cracking of oil. Based on kinetic simulation with paleo-geothermal data of oil reservoir, the methane produced by cracking of oil asphatene wa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ight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is result could not explain relatively heavy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gas from Lunnan area. Pyrolysis of kerogen from source rocks under very high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SPHALTENE kine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than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lunnan area.
原文传递
Petroleum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in 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Lunnan area of Tarim Basin
3
作者 LU Xiuxiang JIN Zhijun +3 位作者 ZHOU Xinyuan YANG Ning WANG Qinghua PAN Wenq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S1期60-65,共6页
Lunnan heave had experienced denudation during late Caledonian and Hercynian movements and reconstruction during Indosinian movement. Lunnan heave and its circumference areas are located on the direction of petroleum ... Lunnan heave had experienced denudation during late Caledonian and Hercynian movements and reconstruction during Indosinian movement. Lunnan heave and its circumference areas are located on the direction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experienced three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s that are divided by wave cycle: The first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 is characterized by breakage, the second by alteration, and the third by enrichment. Three layers of dissolving-cave developed on the vertical in Lunnan area. Development degree of slit-cave system and their connectiv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trol petroleum enrichmen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The area where dissolving-caves are communicated by silts and faults was a fine petroleum enrichment area, and water wa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area with isolation cave while drilling because of no oil and gas origin. The top part of the faulted-horst as a leaking area is bearing water area, and the higher part of slope nearing the top part of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S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WEATHERING CRUST lunnan area TARIM Basin.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成因机制
4
作者 汤济广 李静 +3 位作者 周旭 高永亮 姚嘉玮 李博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揭示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其发育机理,通过断裂构造解析法,对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类型、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以张性断裂和张扭性断裂为主;张性断裂体系主要分布在轮西平... 为揭示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其发育机理,通过断裂构造解析法,对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类型、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以张性断裂和张扭性断裂为主;张性断裂体系主要分布在轮西平台区、轮南断垒带及桑塔木断垒带上,断裂规模大,地震剖面上发育“八”字形的断裂组合形式和地堑、地垒构造样式,平面呈NE向和EW向条带状展布;张扭性断裂体系分布全区,断裂规模较小,地震剖面上呈负花状、地堑及阶梯式构造样式,平面呈NE和近SN向雁行式展布;受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控制,中生界张扭性断裂发育;受海西期逆冲断裂背斜拱张作用的控制,中生界张性断裂发育;该区断裂体系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阶段、海西期逆冲断裂阶段及印支-燕山期张性、张扭性断裂阶段。通过对轮南地区连通寒武系底面至三叠系底面的通源断裂精细刻画,揭示出(2)号张性断裂带、(8)号和(9)号张扭性断裂带为三大通源断裂发育带,上述3个断裂带中部分断裂由寒武系底面向上一直断到三叠系底面之上,对古生界油气向中生界垂向输导具有建设性作用,为该区中生界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中生代 断裂体系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
5
作者 高登宽 易珍丽 +6 位作者 王铸坤 胡忠贵 石放 刘柳 李斌 杨孔航 李建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区的层序地层重新进行了厘定,落实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叠系划分为SQ1、SQ2、SQ3和SQ4共4个三级层序;在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SQ1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2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3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TST(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RST(湖退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1—SQ4沉积相演化依次经历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以为轮南地区下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三叠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构造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徐杰 李涛 +1 位作者 陈国光 孙建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8,共5页
轮南潜山的地质构造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的顶部表现最清晰 ,为一个走向北东而向南西倾伏的非对称背斜 ,背斜中段轴部和东南翼发育 4条近东西走向的主干断裂及其控制的 2条挤压断垒带。笔者利用构造解析和力学分析方法 ,在两断垒带之间... 轮南潜山的地质构造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的顶部表现最清晰 ,为一个走向北东而向南西倾伏的非对称背斜 ,背斜中段轴部和东南翼发育 4条近东西走向的主干断裂及其控制的 2条挤压断垒带。笔者利用构造解析和力学分析方法 ,在两断垒带之间的中部平台区揭示出数条不同走向的小断裂密集带 (断裂带 )。其中 ,2条北东向断裂带斜贯中部平台区 ,4条北西向断裂带与之网状交织 ,2条南北向断裂带穿插于其间 ,它们与主干断裂一起构成轮南潜山的构造格局。这是在晚华力西—印支期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产生的由压、剪、张性破裂组成的一套完整的构造变形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潜山 奥陶系 断裂带 构造特征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轮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熊冉 刘玲利 +2 位作者 刘爱华 陈玉琨 党青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2-34,43,共4页
轮南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利用地震属性分析能较好地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地震属性的提取和筛选,结合实际钻测井资料,确定了轮南地区最能反映... 轮南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利用地震属性分析能较好地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地震属性的提取和筛选,结合实际钻测井资料,确定了轮南地区最能反映地层含油气变化特征及储层变化特征的地震属性为振幅类信息。通过轮南三维区块一间房组振幅属性资料分析证实,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主要岩溶型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区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岩溶型储层 储层预测 轮南地区
下载PDF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新疆轮南油田油气运移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铁冠 李素梅 +1 位作者 张爱云 张水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3,共9页
新疆轮南地区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但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差异明显,显示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原油与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具不同成藏期次与油... 新疆轮南地区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但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差异明显,显示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原油与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具不同成藏期次与油气运移方向,奥陶系、石炭系原油运移方向为自西而东,主要注入点在轮南、桑塔木断垒带的西南侧;三叠系、侏罗系原油主要通过断层运移、聚集成藏,在后期构造演化过程中发生侧向分配调整。吡咯类化合物指示的油气运移信息反映了轮南地区地层的发育与构造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吡咯类化合物 油气运移 油田 氮化合物
下载PDF
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53
9
作者 何君 韩剑发 潘文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轮南奥陶系大型古潜山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但由于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十分复杂,油气藏类型特殊,勘探难度很大。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潜山烃源岩、储集体、输导体系... 轮南奥陶系大型古潜山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但由于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十分复杂,油气藏类型特殊,勘探难度很大。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潜山烃源岩、储集体、输导体系等成藏关键事件,并从潜山构造演化和多期成藏的角度提出了轮南大型古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应用于轮南潜山,发现了储量超6×108t特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奥陶系 古潜山 烃源岩 碳酸盐岩储集体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下奥陶统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汝泰 肖贤明 +2 位作者 王建宝 刘德汉 申家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某些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有沥青,它主要充填在碳酸盐岩矿物晶间隙中,含量1%~3%,沥青反射率1.05%~1.10%.结合该区埋藏史及古地温史推算出原油沥青化形成时间发生在早海西运动期,结合油气地质背景,... 在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某些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有沥青,它主要充填在碳酸盐岩矿物晶间隙中,含量1%~3%,沥青反射率1.05%~1.10%.结合该区埋藏史及古地温史推算出原油沥青化形成时间发生在早海西运动期,结合油气地质背景,推断油气藏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时期。因此,这套储集层沥青是早古生代油气藏在早海西运动期经抬升、剥蚀、风化、氧化作用而发生沥青化,后经热变质作用而形成,它与塔北、塔中下志留统沥青砂岩属同时代产物,下奥陶统储集层沥青的发现扩大了早古生代古油气藏存在范围。对于认识轮南地区复杂的油气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沥青 轮南地区 热变质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夏义平 柴桂林 +1 位作者 汪昌贵 刘万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轮南地区下奥陶统潜山是一个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富集区 ,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不均一性及其预测的难度制约了该区勘探的进展 ,这也是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 ,对该区的构造特征... 轮南地区下奥陶统潜山是一个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富集区 ,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不均一性及其预测的难度制约了该区勘探的进展 ,这也是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 ,对该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 ,同时结合近年来的钻探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的储集性主要与次生孔隙有关 ,即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 ,而与沉积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下奥陶统 油气藏
下载PDF
英买力—牙哈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7
12
作者 崔海峰 滕团余 +1 位作者 郑多明 董雪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英买力—牙哈地区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条件优越,其南北两侧存在满加尔凹陷海相和库车坳陷陆相两套油气源,发育中上奥陶统泥岩和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发育控制着潜山油气分布,缝洞体的... 英买力—牙哈地区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条件优越,其南北两侧存在满加尔凹陷海相和库车坳陷陆相两套油气源,发育中上奥陶统泥岩和卡普沙良群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发育控制着潜山油气分布,缝洞体的横向展布特征决定着油气成藏模式。与轮南地区潜山储层相比,研究区潜山储层横向非均质性相对更强,溶蚀孔洞级别相对较小,潜山成藏模式更为复杂。英买力—牙哈地区潜山油气藏表现为底水块状特征,缝洞储集体内部不同部位可因"连通管效应"或者油气驱替过程受缝洞系统大小影响,致使潜山油气水界面高低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牙哈地区 轮南地区 碳酸盐岩潜山 储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原油酸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洁 朱光有 +5 位作者 薛海涛 苏劲 卢玉红 张斌 王晓梅 费安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1-372,共12页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主要含油气区,该地区奥陶系原油中酸值含量普遍较低,分布范围在0.01~1.41mg KOH/g,大多数原油属于低含酸原油,少数属于含酸原油或高酸原油,酸值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通过原油物...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主要含油气区,该地区奥陶系原油中酸值含量普遍较低,分布范围在0.01~1.41mg KOH/g,大多数原油属于低含酸原油,少数属于含酸原油或高酸原油,酸值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通过原油物性对比、地球化学分析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发现,原油的酸值与其母质类型、成熟度、生物降解程度及油气充注史均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生物降解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判定该区含酸原油为混合成因,这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原油中酸性物质含量会影响原油的性质,原油的酸值与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轮南地区油气性质差异明显,具有"西油东气"的分布格局,原油的密度、胶质沥青质含量、含硫量等也具有"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而气油比、含蜡量等则表现为相反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酸原油 酸值 碳酸盐岩 奥陶系 轮南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北轮南地区奥陶系储集性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念周 张秀莲 +1 位作者 王鹏 杜洪凌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72,118,共10页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点产油气区之一.已从多口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获工业性油气流,一些井的产量还相当高.该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油气藏属以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潜山油气藏.该区经历的构造运动期次多,原生油藏遭破...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点产油气区之一.已从多口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获工业性油气流,一些井的产量还相当高.该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油气藏属以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潜山油气藏.该区经历的构造运动期次多,原生油藏遭破坏,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统计规律不明显,因此,对本区油气储量的前景很难预测.通过阅读大量现有资料,同时以薄片和岩心观察、分析结果为依据,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成岩环境等因素入手,讨论了轮南地区储集层的性能和分布以及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基本搞清了该区成藏条件和控油因素:构造作用决定了储集条件的初始分布特征和储层的特点,成岩作用则对储集条件的改善及油气的最后聚集起到了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储集 奥陶统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曲线重构反演在轮南石炭系薄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海涛 刘艳 +3 位作者 魏国庆 樊瑾 孙琦 黄成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对薄砂层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技术,因其融合了岩性的敏感曲线信息,能够解决砂、泥岩速度差异不明显时的储层预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地区的LG-A井区石炭系薄砂层为例,通过优选岩性敏感曲线和重构反演技术... 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对薄砂层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技术,因其融合了岩性的敏感曲线信息,能够解决砂、泥岩速度差异不明显时的储层预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地区的LG-A井区石炭系薄砂层为例,通过优选岩性敏感曲线和重构反演技术刻画了厚度小于1/8波长(10 m)的薄砂层,为轮南地区石炭系薄砂层的滚动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重构 储层预测 薄砂层 轮南地区 石炭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古生态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肖传桃 刘岭山 +1 位作者 罗传容 张尚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2,共5页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通过对其古生态研究,建立了4个造礁群落,即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alaeoporella群落,Cyanophyta群落和Calcisponge群落,并分...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通过对其古生态研究,建立了4个造礁群落,即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alaeoporella群落,Cyanophyta群落和Calcisponge群落,并分析了它们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对造礁群落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奥陶纪生物礁存在着Calathium-Artchaeoscyphia→Palaeoporella→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演替和Cyanophyta→Calcisponge群落演替,前者对应于早奥陶世生物礁发育的早期障积阶段、顶峰障积阶段和晚期障积阶段,后者对应于晚奥陶世生物礁的粘结阶段和障积-粘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古生态学 生物礁 礁岩
下载PDF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徽 何幼斌 程光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36-38,5-6,共5页
轮南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溶蚀孔洞的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论述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分布发育规律、孔洞充填特征及孔洞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孔洞对储层的影响。认... 轮南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溶蚀孔洞的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论述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分布发育规律、孔洞充填特征及孔洞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孔洞对储层的影响。认为孔洞的发育为轮南潜山油藏的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不仅形成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而且发育的孔洞与裂缝相通,形成该地区重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奥陶系 潜山 储集层 碳酸盐岩 岩溶作用 孔洞
下载PDF
轮南地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论勋 肖传桃 +2 位作者 朱忠德 胡明毅 李相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7-399,共3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晚奥陶世地层划分和对比目前尚未统一。在介绍桑塔木组的原始含义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其说明书》关于组的含义及其建组原则,重新厘定了桑塔木组的含义。同时对轮南地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及轮南晚奥...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晚奥陶世地层划分和对比目前尚未统一。在介绍桑塔木组的原始含义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其说明书》关于组的含义及其建组原则,重新厘定了桑塔木组的含义。同时对轮南地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及轮南晚奥陶世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认为其时代为宝塔期晚期至五峰期。新的划分与对比,使研究的精确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奥陶统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下载PDF
轮南地区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雯 史鸿祥 郑浚茂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轮南地区主要产层之一,油气藏类型为古潜山油藏.自早奥陶世(O1p)至晚奥陶世(O3S),奥陶系经历了半局限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缘斜坡相→混积浅水陆棚相的沉积演化,沉积了多种岩石类型,储层岩石主要...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轮南地区主要产层之一,油气藏类型为古潜山油藏.自早奥陶世(O1p)至晚奥陶世(O3S),奥陶系经历了半局限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缘斜坡相→混积浅水陆棚相的沉积演化,沉积了多种岩石类型,储层岩石主要为亮晶颗粒灰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奥陶系储层基质孔隙度较低、孔喉结构差,为差或非储层.由于奥陶系后多次构造运动,使奥陶系裂缝、岩溶作用发育,形成有大量溶蚀孔、洞、缝的有效储层.岩溶、裂缝发育区,为储层的有利分布区.轮南地区西部、中部为风化壳岩溶发育区,东部为深部岩溶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储层特征 孔喉结构 构造运动 岩溶作用
下载PDF
利用叠后提频及多属性分析预测砂泥岩薄互层——以轮南石炭系砂泥岩段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艳 赵海涛 +3 位作者 徐红霞 杨显峰 李斌 罗海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96-200,14-15,共6页
轮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发育薄互层储层,油气显示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由于埋深大(大于5300m)、储层物性变化快、砂泥组合复杂、单层厚度小(1~3m)等原因,常规的分频、反演等薄互层预测方法难以奏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基于GeoEas... 轮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发育薄互层储层,油气显示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由于埋深大(大于5300m)、储层物性变化快、砂泥组合复杂、单层厚度小(1~3m)等原因,常规的分频、反演等薄互层预测方法难以奏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基于GeoEast系统开展正演模拟、叠后提频处理、多属性综合预测等研究,预测了有效储层的平面分布,获得以下认识:①振幅主要是储层厚度和物性的综合响应,砂体的组合样式和流体性质对振幅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利用振幅及波形特征有效地预测储层;②研究区频谱波形分为6类,频谱波形分类属性可实现薄砂岩富集区与泥岩富集区的区分;③高亮体属性对薄互层型储层预测效果较好,高值区多层砂体累加的有效厚度较大(一般大于10m),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一般大于12%),低值区砂体累加有效厚度较小(一般小于6m),且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 石炭系 薄互层 正演模拟 叠后提频 高亮体属性 波形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