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圣与王:骆一禾、海子诗歌主体形象比较
被引量:
4
1
作者
西渡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9,共9页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与权力无关,他一心渴望成为的乃是"诗歌之王"。"圣"与"王"两个主体形象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的心灵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海子
主体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灵的纹理——骆一禾、海子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西渡
《江汉学术》
2014年第4期42-51,共10页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界的桥梁,最终走向了宗教性的"无因之爱";海子则把情爱视为一个封闭的天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之爱。在孤独主题上,骆一禾一开始把孤独视为反思的对象,相信人不止拥有一个灵魂;海子则一直沉溺于孤独的体验中,最终走向了石头似的自我封闭。体现在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上的这些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深层心灵构造的不同纹理,呈现了各自鲜明而难以混同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海子
诗歌主题
情爱主题
孤独主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意识的涌动——骆一禾的诗“意象”探析
3
作者
郝海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6-67,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朦胧诗人骆一禾,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在其诗歌中以一系列富有审美色彩的意象抒写着生命意识和对宇宙人生的追寻,宣泄着生命燃烧的激情,对生命的狂热追寻与对生命激情的张扬。
关键词
骆一禾
生命意识
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向未来”:1980年代诗人的文化姿态——以骆一禾为个案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昊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44-51,共8页
1980年代诗人在创作中呈现出的较为明显的文化姿态之一是"走向未来",这种文化姿态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不无关联。就代表性诗人骆一禾而言,其诗歌写作立足于1980年代的文化现状,对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批判...
1980年代诗人在创作中呈现出的较为明显的文化姿态之一是"走向未来",这种文化姿态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不无关联。就代表性诗人骆一禾而言,其诗歌写作立足于1980年代的文化现状,对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批判。在骆一禾看来,农耕文明的"河流"必然要汇入更为开阔的"大海",才能使中国文化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对于1980年代社会现实中出现的负面现象,骆一禾在诗中也有清醒的认识与反思。骆一禾还认为,他们这一代诗人注定要充当诗歌"修远"之路上的"先锋",为新一代诗人起领航与奠基作用,体现出1980年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1980年代诗歌
文化姿态
诗歌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修远”与“诗歌共时体”:骆一禾诗学理论阐释
5
作者
刘贤吉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骆一禾是一位极具建设性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对诗的思考与探寻上,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核心命题。"修远"与"诗歌共时体"这两个诗学主张是骆一禾长期实践与思索的结果,实际上涉及到了诗歌创...
骆一禾是一位极具建设性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对诗的思考与探寻上,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核心命题。"修远"与"诗歌共时体"这两个诗学主张是骆一禾长期实践与思索的结果,实际上涉及到了诗歌创作精神和基本原则的问题。论文从"修远"和"诗歌共时体"这两方面具体展开阐释,意在重新挖掘其价值,或许可以给当下诗坛带来某种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诗学
修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
被引量:
5
6
作者
西渡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157,共7页
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而第三代诗人开始把目光从朦胧诗人笔下的纪念碑、长江、黄河...
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而第三代诗人开始把目光从朦胧诗人笔下的纪念碑、长江、黄河、大雁塔这些凝聚着民族历史记忆的大题材收回,聚焦于日常生活,风格上也一变而为轻松俏皮、滑稽反讽。同时,诗人的地域分布也呈现从北京等中心城市向边缘省份扩散的趋势,这一事实也带动了诗歌的触角伸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经验的私人化、原子化处理,骆一禾在一种文明史视野的观照下,从心理、精神结构、历史处境等多个层次剖析了所谓的当代经验,揭示了表层经验下的历史和精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骆一禾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题名
圣与王:骆一禾、海子诗歌主体形象比较
被引量:
4
1
作者
西渡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9,共9页
文摘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王"代表了海子的主体形象——海子的"王"与权力无关,他一心渴望成为的乃是"诗歌之王"。"圣"与"王"两个主体形象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的心灵原型。
关键词
骆一禾
海子
主体形象
Keywords
luo yihe
Hal Zi
essential imag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灵的纹理——骆一禾、海子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西渡
机构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学术》
2014年第4期42-51,共10页
文摘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界的桥梁,最终走向了宗教性的"无因之爱";海子则把情爱视为一个封闭的天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之爱。在孤独主题上,骆一禾一开始把孤独视为反思的对象,相信人不止拥有一个灵魂;海子则一直沉溺于孤独的体验中,最终走向了石头似的自我封闭。体现在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上的这些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深层心灵构造的不同纹理,呈现了各自鲜明而难以混同的个性。
关键词
骆一禾
海子
诗歌主题
情爱主题
孤独主题
Keywords
luo yihe
Hai zi
poetry theme
love theme
loneliness them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意识的涌动——骆一禾的诗“意象”探析
3
作者
郝海洪
机构
华侨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6-67,共2页
文摘
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朦胧诗人骆一禾,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在其诗歌中以一系列富有审美色彩的意象抒写着生命意识和对宇宙人生的追寻,宣泄着生命燃烧的激情,对生命的狂热追寻与对生命激情的张扬。
关键词
骆一禾
生命意识
意象
Keywords
luo yihe
life consciousness
image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向未来”:1980年代诗人的文化姿态——以骆一禾为个案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昊
机构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金
2018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高校诗歌文化建设研究"(HB18-QN020)
文摘
1980年代诗人在创作中呈现出的较为明显的文化姿态之一是"走向未来",这种文化姿态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不无关联。就代表性诗人骆一禾而言,其诗歌写作立足于1980年代的文化现状,对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批判。在骆一禾看来,农耕文明的"河流"必然要汇入更为开阔的"大海",才能使中国文化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对于1980年代社会现实中出现的负面现象,骆一禾在诗中也有清醒的认识与反思。骆一禾还认为,他们这一代诗人注定要充当诗歌"修远"之路上的"先锋",为新一代诗人起领航与奠基作用,体现出1980年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骆一禾
1980年代诗歌
文化姿态
诗歌观念
Keywords
luo yihe
poetry of the 1980s
cultural attitude
concept of poetry creation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修远”与“诗歌共时体”:骆一禾诗学理论阐释
5
作者
刘贤吉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文摘
骆一禾是一位极具建设性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对诗的思考与探寻上,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核心命题。"修远"与"诗歌共时体"这两个诗学主张是骆一禾长期实践与思索的结果,实际上涉及到了诗歌创作精神和基本原则的问题。论文从"修远"和"诗歌共时体"这两方面具体展开阐释,意在重新挖掘其价值,或许可以给当下诗坛带来某种启示作用。
关键词
骆一禾
诗学
修远
Keywords
luo yihe
poetics
long-term self-cultivation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
被引量:
5
6
作者
西渡
机构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157,共7页
文摘
朦胧诗人的诗歌内含着一种中心意识,其表现的主题、题材往往都是重大的,风格也倾向于严肃庄重。这种中心意识既是朦胧诗人赋予自身的,也是一代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委托。而第三代诗人开始把目光从朦胧诗人笔下的纪念碑、长江、黄河、大雁塔这些凝聚着民族历史记忆的大题材收回,聚焦于日常生活,风格上也一变而为轻松俏皮、滑稽反讽。同时,诗人的地域分布也呈现从北京等中心城市向边缘省份扩散的趋势,这一事实也带动了诗歌的触角伸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经验的私人化、原子化处理,骆一禾在一种文明史视野的观照下,从心理、精神结构、历史处境等多个层次剖析了所谓的当代经验,揭示了表层经验下的历史和精神逻辑。
关键词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骆一禾
日常生活
Keywords
misty poems
the third-generation poems
luo yihe
daily life
分类号
I227.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圣与王:骆一禾、海子诗歌主体形象比较
西渡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灵的纹理——骆一禾、海子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西渡
《江汉学术》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命意识的涌动——骆一禾的诗“意象”探析
郝海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走向未来”:1980年代诗人的文化姿态——以骆一禾为个案
吴昊
《江汉学术》
CSSCI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修远”与“诗歌共时体”:骆一禾诗学理论阐释
刘贤吉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
西渡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