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tanium, Ti, A New Mineral Species from Luobusha, Tibet,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FANG Qingsong BAI Wenji +5 位作者 YANG Jingsu RONG He SHI Nicheng LI Guowu XIONG Ming MA Zhe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275-1280,共6页
We describe the new mineral species titanium, ideally Ti, found in the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the Luobusha ophiolite in Tibe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rregular crystals range from 0.1 to 0.6 mm in diameter ... We describe the new mineral species titanium, ideally Ti, found in the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the Luobusha ophiolite in Tibe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rregular crystals range from 0.1 to 0.6 mm in diameter and form an intergrowth with coesite and kyanite. Titanium is silver grey in colour, the luster is metallic, it is opaque, the streak is grayish black, and it is non-fluorescent. The mineral is malleable, has a rough to hackly fracture and has no apparent cleavage. The estimated Mohs hardness is 4, and the calculated density is 4.503 g/cm3. The composition is Ti 99.23-100.00 wt%. The mineral is hexagonal, space group P6flmmc. Unit-cell parameters are a 2.950 (2) ~, c 4.686 (1) A,V 35.32 (5) A3, Z = 2. The five strongest powder diffraction lines [d in A (hkl) (I/I0)] are: 2.569 (010) (32), 2.254(011) (100), 1.730 (012) (16), 1.478 (110) (21), and 0.9464 (121) (8). The species and name were approved by the CNMNC (IMA 2010-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new mineral species TI CHROMITITE luobusha ophiolite tibet
下载PDF
Naquite, FeSi, a New Mineral Species from Luobusha, Tibet, 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SHI Nlcheng BAI Wenji +4 位作者 LI Guowu XIONG Ming YANG Jingsu MA Zhesheng RONG 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33-538,共6页
A new mineral species, named naquite(FeSi), is found in the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the Luobusha ophiolite in Qusong County, Tibet, China. The detailed composition is Fe 65.65, Si 32.57 and Al 1.78 wt%. The mineral ... A new mineral species, named naquite(FeSi), is found in the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the Luobusha ophiolite in Qusong County, Tibet, China. The detailed composition is Fe 65.65, Si 32.57 and Al 1.78 wt%. The mineral is cubic, space group P213. The irregular crystals range from 15 to 50 μm in diameter and form an intergrowth with luobusaite. Naquite is steel grey in color, opaque, with a metallic lustre and gives a grayish-black streak. The mineral is brittle, has a conchoidal fracture and no apparent cleavage. The estimated Mohs hardness is 6.5, and the calculated density is 6.128 g/cm3. Unit-cell parameters are a 4.486 (4) A, V 90.28 (6)A^3, Z=4. The five strongest powder diffraction lines [d inA(hkl) (I/I0)] are: 3.1742 (110) (40), 2.5917(111) (43), 2.0076 (210) (100), 1.8307 (211) (65), and 1.1990 (321) (36). Originally called 'fersilicite', the species and new name have now been approved by the CNMNC (IMA 2010-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ineral fersilicite CHROMITE luobusha ophiolite tibet
下载PDF
An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an Inclusion in Diamond from the Luobusha Chromite Deposit in Tibet,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SHINicheng BAIWenji +5 位作者 MAZhesheng FANGQingsong XIONGMing YANBinggang DAIMingquan YANGJings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Diamond was found in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ophiolite and harzburgite from Luobusha, Tibet. There are silicate inclusions in some diamond grains from this area.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CD (charge coupled detector) ... Diamond was found in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ophiolite and harzburgite from Luobusha, Tibet. There are silicate inclusions in some diamond grains from this area.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CD (charge coupled detector) technology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Tibet. Diffraction patterns are obtained even though the inclusion is only 20 μm in crystal siz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consists of talc and clinochrysotile. Therefore, it is clear that the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Luobusha, Tibet, is natural diamond rather than a synthetic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from ophiolite inclusion in diamond luobusha of tibet China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不同产出的纯橄岩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金阳 杨经绥 +3 位作者 巴登珠 徐向珍 孟繁聪 李天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9-1845,共17页
罗布莎蛇绿岩中的纯橄岩有三种产出情况,除了与豆荚状铬铁矿伴生的薄壳状纯橄岩外,还有产在方辉橄榄岩底部被认为是堆晶岩的厚层状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的透镜状纯橄岩。厚层状纯橄岩约700~1000m厚,以橄榄石富镁(Fo93~95),单斜辉石低... 罗布莎蛇绿岩中的纯橄岩有三种产出情况,除了与豆荚状铬铁矿伴生的薄壳状纯橄岩外,还有产在方辉橄榄岩底部被认为是堆晶岩的厚层状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的透镜状纯橄岩。厚层状纯橄岩约700~1000m厚,以橄榄石富镁(Fo93~95),单斜辉石低铝富镁(Al2O30.47%~0.85%,Mg#95~97),铬尖晶石高铬低镁(Cr#值平均77,Mg#平均51)为特征。该纯橄岩中的浸染状铬铁矿也是高铬低镁型,但Mg#值(平均59)高于厚层状纯橄岩的副矿物铬尖晶石。薄壳状纯橄岩与厚层状纯橄岩成分相近,其橄榄石Fo92~94,单斜辉石Al2O3<1%和Mg#95~97;铬尖晶石的Cr#值平均71,Mg#值平均52。与薄壳状纯橄岩伴生的块状铬铁矿为高镁高铬型,但Mg#值(平均68)相对更高些,Cr#值平均79。透镜状纯橄岩的特征是橄榄石Fo(91~92)和铬尖晶石Cr#(60左右)均低于前两类纯橄岩,但单斜辉石的Al2O3(1.41%~1.71%)则高于前两者。透镜状纯橄岩的矿物成分与方辉橄榄岩重叠,两者为渐变过渡关系。研究对比表明,罗布莎厚层状纯橄岩不同于经典的蛇绿岩的超镁铁质堆晶岩,认为将其成因解释为拉斑玄武质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较为合理。透镜状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存在成生联系,可能是地幔橄榄岩高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或熔体和方辉橄榄岩在原位发生反应的产物;薄壳状纯橄岩成因与厚层状纯橄岩相同,但与其相伴的块状铬铁矿是否由拉斑玄武质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形成,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纯橄岩 地幔橄榄岩 铬铁矿 罗布莎 西藏
下载PDF
西藏蛇绿岩地幔中的主要自然金属矿物 被引量:25
5
作者 白文吉 杨经绥 +6 位作者 方青松 颜秉刚 张仲明 任玉峰 施倪承 马喆生 代明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块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中 ,揭示出一个由 70~ 80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 ,包括自然金属、合金、硫 (砷 )化物、氧化物和硅酸盐等。这些矿物呈包裹体或脉石产于铬铁矿石中 ,经人工重砂分析 ,自然元...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块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中 ,揭示出一个由 70~ 80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 ,包括自然金属、合金、硫 (砷 )化物、氧化物和硅酸盐等。这些矿物呈包裹体或脉石产于铬铁矿石中 ,经人工重砂分析 ,自然元素矿物有自然硅、自然铁、自然锌、自然铅、自然铝、自然铬、自然锡、自然镍、自然钨、自然钛、自然锇、自然铱、自然钌、自然钯、石墨、金刚石、自然金和自然银等。文中选择一些自然元素矿物 ,探索这些地幔矿物特点以及蛇绿岩和铬铁矿的形成机制。根据共生矿物群以及罗布莎地幔橄榄岩为新鲜的未蛇纹石化的岩石 ,认为罗布莎自然元素矿物与蛇纹石化作用无关。它们可能是在地核形成时期滞留于地幔中的成核物质 ,抑或是核幔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 ,后来被铬铁矿矿浆捕获 ,并同铬铁矿一起由地幔柱作用和板块作用侵位于浅部并仰冲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蛇绿岩 铬铁矿 自然元素矿物
下载PDF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被引量:29
6
作者 施倪承 白文吉 +5 位作者 马喆生 方青松 熊明 颜秉刚 代明泉 杨经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核矿物 地幔矿物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 地球层圈构造 矿物晶体结构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经绥 白文吉 +3 位作者 方青松 颜秉刚 戎合 陈松永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1-660,共10页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发现典型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 ,二者呈针柱状交生 ,产在一个以TiFe合金成分为主的颗粒 (0 .7mm× 0 .5mm大小 )的最外部 .该颗粒从内到外由 4层矿物组成 ,分别为TiFe...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发现典型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 ,二者呈针柱状交生 ,产在一个以TiFe合金成分为主的颗粒 (0 .7mm× 0 .5mm大小 )的最外部 .该颗粒从内到外由 4层矿物组成 ,分别为TiFe合金主体、2 0~ 70 μm宽的自然钛、约 10 μm宽的TiSi合金及 30~ 5 0 μm宽的柯石英和蓝晶石为主的硅酸岩和氧化物层 .主体矿物为高Ti低Fe的TiFe合金 ,内部出现由细粒状低Ti高Fe的TiFe合金和自然钛组成的蠕英结构 .最外层由柯石英和蓝晶石组成的格架中分布细粒的Si金红石和Ti-Mg -K -Na -Ca氧化物 .初步认为TiFe合金从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往浅部上升过程中 ,内部发生局部熔融 ,分解出自然Ti,并在其边部与其他硅酸岩矿物或熔体发生反应 ,形成柯石英和蓝晶石 .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洋脊拉张环境 ,由于地幔柱的上涌 ,将深部的豆荚状铬铁矿带到浅部 ,使得其中包裹的一些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的矿物变得不稳定 ,发生熔融和交代反应 ,形成新的不平衡的矿物组合 .罗布莎柯石英的这种不寻常产出特征说明是在减压过程中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石英 钛铁合金 豆荚状铬铁矿 罗布莎蛇绿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雅鲁矿:一种金属碳化物新矿物 被引量:8
8
作者 施倪承 白文吉 +5 位作者 李国武 熊明 方青松 杨经绥 马喆生 戎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雅鲁矿产于中国西藏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山中(29°5′N,92°5′E,拉萨市东南约200公里处)。伴生矿物有金刚石、碳硅石、方铁矿、饿铱矿、铱锇矿(自然锇)、方镁石、铬铁矿等。与雅鲁矿伴生的金属碳化物有桐柏矿、陨... 雅鲁矿产于中国西藏曲松县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山中(29°5′N,92°5′E,拉萨市东南约200公里处)。伴生矿物有金刚石、碳硅石、方铁矿、饿铱矿、铱锇矿(自然锇)、方镁石、铬铁矿等。与雅鲁矿伴生的金属碳化物有桐柏矿、陨碳铁矿、钛碳矿和曲松矿(IMA2007—034)。雅鲁矿及其伴生矿物都是从人工重砂大样中经选矿富集后得到的。该矿物为不规则粒状,粒径20~60μm,钢灰色,不透明。莫氏硬度:5.5~6,性脆{001}解理完全,贝壳状断口。化学分子式为:(Cr4Fe4Ni)∑9C4,或(Cr,Fe,Ni)∑9C4。六方晶系,空间群:P63/mc,a=18.839(2)A,c=4.4960(9)A,V=745.7(2)A3,Z=6,计算密度:7.19g/cm^3。雅鲁矿己被国际新矿物命名及矿物分类委员会(CNMMNC)批准为新矿物(IMA2007—035),样品(M11650号)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矿 新矿物 金属碳化物 蛇绿岩 西藏罗布莎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中发现的七种金属互化物新矿物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国武 施倪承 +2 位作者 白文吉 方青松 熊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2005~2010年期间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了罗布莎矿、曲松矿、雅鲁矿、藏布矿、林芝矿、那曲矿和自然钛7种新矿物。它们分别属于过渡族元素(铁、铬和镍)、钨及钛的硅化物及碳化物和自然元素。这七种新矿物的矿物学数据已在国内... 2005~2010年期间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了罗布莎矿、曲松矿、雅鲁矿、藏布矿、林芝矿、那曲矿和自然钛7种新矿物。它们分别属于过渡族元素(铁、铬和镍)、钨及钛的硅化物及碳化物和自然元素。这七种新矿物的矿物学数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本文是对该区发现的金属互化物新矿物进行的摘要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罗布莎 新矿物 金属互化物矿物 新矿物数据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中的金刚石包体X更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施倪承 白文吉 +5 位作者 马喆生 方青松 熊明 颜秉刚 代明泉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6-500,T004,共6页
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石及橄榄岩中找到了金刚石,少数金刚石存在有硅酸盐包体。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中的CCD(电子藕合)探测技术,测得了粒度仅为20 μm左右的包体矿物的粉晶X衍射数据,数据表明该硅酸盐包体有两种,为滑石和... 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石及橄榄岩中找到了金刚石,少数金刚石存在有硅酸盐包体。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中的CCD(电子藕合)探测技术,测得了粒度仅为20 μm左右的包体矿物的粉晶X衍射数据,数据表明该硅酸盐包体有两种,为滑石和蛇纹石。从而说明了西藏罗布莎产于蛇绿岩中的金刚石是天然金刚石,并非“人工合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铬矿床 X射线衍射 西藏 蛇绿岩 金刚石包体 电子藕合探测技术
下载PDF
桐柏矿的晶体结构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明泉 施倪承 +5 位作者 马喆生 熊明 白文吉 方青松 颜秉刚 杨经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桐柏矿(Cr3C2)是我国1983年发现的新矿物,因当时实验条件所限仅进行了晶体学参数测定而未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最近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块铬铁矿矿床中又一次发现该矿物,并获得了适宜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单晶颗粒。采用SMARTAPEX单晶... 桐柏矿(Cr3C2)是我国1983年发现的新矿物,因当时实验条件所限仅进行了晶体学参数测定而未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最近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块铬铁矿矿床中又一次发现该矿物,并获得了适宜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单晶颗粒。采用SMARTAPEX单晶衍射仪电子耦合探测器技术,对该矿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精确测定。测得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nam,晶胞参数为a=0.5525(2)nm,b=1.1468(4)nm,c=0.2827(1)nm,晶胞体积V=0.1791(1)nm3,得到了精确的Cr和C原子坐标及其它晶体学参数,单位晶胞内分子个数Z=4{Cr3C2},计算密度D=6.677g/cm3,结构测定精度R(I>2σ(I))=0.0361。测定表明,该矿物属过渡金属碳化物结构,金属原子Cr与C原子呈非等大球的密堆积,C原子与最近邻的6个Cr原子配位,呈三方柱配位多面体,三方柱之间以共棱和共面方式连接。两种[CCr6]三方柱中,Cr—C平均键长分别为0.2047nm及0.2083nm。本文对该矿物与其它类似的过渡金属元素碳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罗布莎 金属碳化物 桐柏矿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地球深部金属碳化物的晶体化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施倪承 白文吉 +5 位作者 李国武 方青松 马喆生 杨经绥 熊明 颜秉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6,共8页
金属碳化物的矿物十分稀少,但人工合成物则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两方面分布均较为丰富,可分成两种结构类型,即填隙结构型及复杂化合物型,其形成机理与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半径比(Rc/Rm)有关。金属碳化物是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地幔矿物群... 金属碳化物的矿物十分稀少,但人工合成物则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两方面分布均较为丰富,可分成两种结构类型,即填隙结构型及复杂化合物型,其形成机理与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半径比(Rc/Rm)有关。金属碳化物是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地幔矿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举了在该地区已发现的若干金属碳化物种属。探讨了该类矿物的形成机理以及该类矿物中的某些种属表征其形成的温度、压力状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晶体化学 金属碳化物矿物 复杂化合物型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意见和建议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希斌 周详 郝梓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根据罗布莎铬铁矿工业矿体主要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的一定层位、一定岩相构造带内及其显示的矿带分布规律,认为当前找矿的首要目标在于牢牢把握矿带这个大方向。鉴于以往找矿勘探主要限于地表和浅部"就矿找矿&qu... 根据罗布莎铬铁矿工业矿体主要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的一定层位、一定岩相构造带内及其显示的矿带分布规律,认为当前找矿的首要目标在于牢牢把握矿带这个大方向。鉴于以往找矿勘探主要限于地表和浅部"就矿找矿"的找矿方法,进一步加大矿带中深部中下矿段隐伏矿体的找矿力度乃是当务之急。对各区段提出了不同的找矿任务和靶区选择的意见,并预测该区(包括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3个矿区)铬铁矿远景规模有望大大提升现有储量规模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带 中深部找矿 靶区选择 罗布莎 香卡山 康金拉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梦婧 金振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5-1803,共9页
地幔橄榄岩是罗布莎蛇绿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显微构造特征可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流变学参数,探讨地幔橄榄岩的变形历史。以蛇纹石化程度较低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橄榄石位错特征研究显示,本区橄榄石主要发... 地幔橄榄岩是罗布莎蛇绿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通过显微构造特征可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流变学参数,探讨地幔橄榄岩的变形历史。以蛇纹石化程度较低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橄榄石位错特征研究显示,本区橄榄石主要发育了低温常见的直线型自由位错,局部可见位错弓弯、位错环、位错壁等高温位错,反映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以低温塑性流变为主,局部经历了高温塑性流变,主导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橄榄石自由位错统计结果表明,二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自由位错密度为4.422×107/cm2,方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为9.137×107/cm2,变形过程中所受差异应力分别为65MPa和93MPa。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显微组构测量采用了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石均发育A型组构,为浅部地幔常见的组构类型,该结果与金刚石、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所指示的形成深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罗布莎 地幔橄榄岩 橄榄石 位错 显微组构
下载PDF
藏南罗布莎铬铁矿床铬尖晶石矿物学与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二斌 杨竹森 +3 位作者 江万 侯增谦 郭福生 洪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60-2072,共13页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地幔橄榄岩相对新鲜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工业矿体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方辉橄榄岩相带一定层位中,主要有块状、浸染状和豆状等矿石类型。罗布莎铬尖晶石成...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地幔橄榄岩相对新鲜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工业矿体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方辉橄榄岩相带一定层位中,主要有块状、浸染状和豆状等矿石类型。罗布莎铬尖晶石成分变化范围大,依据铬尖晶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学研究至少可识别出3个期次铬尖晶石:(1)成矿前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熔蚀残斑晶、出溶晶及少量自形晶形式产于方辉橄榄岩中,以富Al2O3为特征,Cr#值变化范围大(17·19-66·30),且大部分小于60,并与Mg#值呈负相关关系,由出溶晶,残斑晶到自形晶铬尖晶石,总体表现向富Cr、Fe的方向演变;(2)成矿主期铬尖晶石,可分为早、晚2个阶段。早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它形晶产于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中,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晶产于铬铁矿体的纯橄岩外壳中,主要以富铬为特征,矿石中Cr#值变化范围小(70·08-87·03),均大于60,其中块状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和Mg#,由纯橄岩外壳中副矿物铬尖晶石向豆状、浸染状矿石以及块状矿石演变过程中,铬尖晶石化学成分总体向更富Cr、富Mg方向演变;晚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自形-半自形晶产于具堆晶结构的纯橄岩相带中,成份上以更加富〈FeO〉而贫Al2O3,且具有最低Mg#(18·79-44·77)值为特征;(3)成矿晚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网状集合体产于豆状-网脉状(眼眉状)矿石中,以更贫Al、富Fe为特征,具有最高的Cr#值和低的Mg#值。综合研究表明,罗布莎铬铁矿中的铬主要来自原始地幔岩本身,且主要来自于地幔橄榄岩中2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和对副矿物铬尖晶石的改造,原始富铬矿物可能来自地幔深部的八面体硅酸盐矿物。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多种构造背景下成矿特征,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由大洋中脊(MOR)扩张环境向岛弧体系俯冲环境的转变过程,洋内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环境是形成冶金级豆荚状铬铁矿的最为有利构造环境。研究提出了罗布莎铬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式,即,经历了大洋中脊预富集阶段,俯冲带之上主成矿阶段及之后的构造抬升改造阶段。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接触带之下的方辉橄榄岩相带是寻找较大规模铬铁矿床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莎 豆荚状铬铁矿 地幔橄榄岩 蛇绿岩 玻安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泽当—罗布莎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叶培盛 江万 +2 位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刘琦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7,共8页
西藏泽当—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控于板块碰撞结合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具有低的A l2O3和CaO含量,以富Mg,贫Ti、∑REE为特征,与世界上典型蛇绿岩中方辉橄... 西藏泽当—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控于板块碰撞结合带。该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具有低的A l2O3和CaO含量,以富Mg,贫Ti、∑REE为特征,与世界上典型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的特征值一致。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含有洋脊拉斑玄武岩和大洋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双重成分,其中高场强元素Nb、Ta、Zr、H f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具有大洋岛弧玄武岩的特点。辉长岩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为LREE亏损的平坦型,无负Eu异常,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根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认为泽当?罗布莎蛇绿岩可能形成于边缘海盆地的海底慢速扩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边缘海盆地 泽当-罗布莎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令湖 李志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讨论了在温度为300 K 条件下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的特征。根据谱形将全谱分解成三套双峰,其中第Ⅰ、第Ⅱ套是由四面体中的Fe2+ 产生的,第Ⅲ套是由八面体中Fe3+ 产生的;总结出了中心位移值(δ)与铬铁矿平衡压力以及四级分裂值(QS... 讨论了在温度为300 K 条件下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的特征。根据谱形将全谱分解成三套双峰,其中第Ⅰ、第Ⅱ套是由四面体中的Fe2+ 产生的,第Ⅲ套是由八面体中Fe3+ 产生的;总结出了中心位移值(δ)与铬铁矿平衡压力以及四级分裂值(QS)、铬铁矿平衡温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铬铁矿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矿穆斯堡尔谱的两个重要参数δ和QS在铬铁矿成矿预测中可以作为矿物学标型特征来推测矿床的成因,参数的质量达到了铬铁矿床成矿预测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铬铁矿 成矿预测 铁矿床 地质意义
下载PDF
Yarlongite:A New Metallic Carbide Mineral 被引量:3
18
作者 SHI Nicheng BAI Wenji +5 位作者 LI Guowu XIONG Ming FANG Qingsong YANG Jingsui MA Zhesheng RONG 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Yarlongite occurs in ophiolitic chromitite at the Luobusha mine (29°5′N 92°5′E, about 200 km ESE of Lhasa), Qusum County, Shannan Prefectur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socia... Yarlongite occurs in ophiolitic chromitite at the Luobusha mine (29°5′N 92°5′E, about 200 km ESE of Lhasa), Qusum County, Shannan Prefectur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sociated minerals are: diamond, moissanite, wiistite, iridium ("osmiridium"), osmium ("iridosmine"), periclase, chromite, native iron, native nickel, native chromium, forsterite, Cr-rich diopsid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Ni-Fe-Cr, Ni-Cr, Cr-C, etc. Yarlongite and its associated minerals were handpicked from a large heavy mineral sample of chromitite. The metallic carbides associated with yarlongite are cohenite, tongbaite, khamrabaevite and qusongite (IMA2007-034). Yarlongite occurs as irregular grains, with a size between 0.02 and 0.06 mm, steel-grey colour, H Mohs: 5^1/2-6. Tenacity: brittle. Cleavage: (0 0 1) perfect. Fracture: conchoidal. Chemical formula: (Cr4Fe4Ni)29C4, or (Cr,Fe,Ni)29C4, Crystal system: Hexagonal, Space Group: P63/mc, a = 18.839(2) A, c = 4.4960 (9) A, V = 745.7(2) A^3, Z = 6, Density (calc.) = 7.19 g/cm3 (with simplified formula). Yariongite has been approved as a new mineral by the CNMNC (IMA2007-035). Holotype material is deposited at 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No. Ml1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rlongite new mineral metallic carbides OPHIOLITE luobusha tibet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紫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隐伏矿预测方法的特点是以构造成矿控矿研究为主线,运用构造解析、矿物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优化处理后的物探信息,通过论证该区铬铁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地质因素和找矿标志,评价岩体含矿性,进一步圈定有利找矿远... 隐伏矿预测方法的特点是以构造成矿控矿研究为主线,运用构造解析、矿物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优化处理后的物探信息,通过论证该区铬铁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地质因素和找矿标志,评价岩体含矿性,进一步圈定有利找矿远景区,估算潜在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带 铬铁矿床 定量预测法
下载PD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Fe_(4)Cr_(4)Ni)_(9)C_(4) 被引量:5
20
作者 SHI Nicheng1, MA Zhesheng1, XIONG Ming1, DAI Mingquan1, BAI Wenji2, FANG Qingsong2, YAN Binggang2 & YANG Jingsui2 1. X-ray Diffraction Laborato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3期338-345,共8页
(Fe4Cr4Ni)9C4 is a metal carbide mineral formed by combination of Fe, Cr and Ni with C. It occurs in a chromite deposit in the Luobusha ophiolite, Tibet. Based on the determina- tion of its crystal structure, the empi... (Fe4Cr4Ni)9C4 is a metal carbide mineral formed by combination of Fe, Cr and Ni with C. It occurs in a chromite deposit in the Luobusha ophiolite, Tibet. Based on the determina- tion of its crystal structure, the empirical formula is (Fe4.12Cr3.84Ni0.96)8.92C3.70 and the simplified formula is (Fe4Cr4Ni)4C9. The mineral is hexagonal with a = 1.38392(2) nm, c = 0.44690(9) nm, space group P63 m c, Z=6 and the calculated specific gravity Dx = 7.089 g/cm3. Fe, Cr and Ni occupy different crystallographic sites and their coordination numbers are approximately 12, forming an alternate stacking sequence of flat and puckered layers along the c axis. Some me- tallic atoms have a defect structure. The interatomic distances of Fe, Cr and Ni are 0.2525— 0.2666 nm, and the distances between Fe, Cr, Ni and C are 0.1893—0.2169 nm. The coordina- tion number of carbon is 6. It occurs in interstices of the metallic atoms Fe, Cr and Ni to form trigonal-prismatically coordinated polyhedra. These coordination polyhedra are linked with each other via shared corners or shared edges into a new type of metal carbid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busha of tibet METAL carbide CRYS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