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igraphy and TL Dating of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Luonan Basin,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She jiang(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Xi’an, P. R. China 710054) HUANG Pei hua(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7-77,共11页
Between 1995 and 1999 the Longyadong cave site and 50 open air Paleolithic sit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xcavated in the Luonan Basin of China. A total of 1?751 stone artifacts were collected from open air sites, and f... Between 1995 and 1999 the Longyadong cave site and 50 open air Paleolithic sit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xcavated in the Luonan Basin of China. A total of 1?751 stone artifacts were collected from open air sites, and fossils from about 20 animal species as well as 65?000 lithic artifacts were excavated from the cave site. This paper provid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ite lithic stratigraphics in their geological context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thermoluminescence (TL) dating. The TL dates of five soil samples place the sites into the middle to late perio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Q 2 2—3 ). Upon further taking into account strata relationships, three cultural periods were identified in Longyadong cav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L dates and stratigraphy from Zhoukoudian Locality 1, loess deposits in Shaanxi Luochuan, red earth in Anhui and deep sea records, Longyadong is in the range of 500—250 kyr,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frame as Zhoukoudian Locality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Y TL dating PALEOLITHIC Longyadong Cave Open air Sites luonan Basin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F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OF LUONAN BASIN
2
作者 Zhou Houyun 1, Han Mukang 2, Hou Jianjun 3 2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3 Dep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32-332,共1页
Luonan Basin, formed during Neo\|tectonic movements, is one of the small block basins in East Qinling Mountain. Three faults, Tieluzi Fault, Dajing\|Guojiayuan Fault and Beisi Fault bound it. The west part of the basi... Luonan Basin, formed during Neo\|tectonic movements, is one of the small block basins in East Qinling Mountain. Three faults, Tieluzi Fault, Dajing\|Guojiayuan Fault and Beisi Fault bound it. The west part of the basin is higher than the east part. The elevation, usually more than 1100meters in the west, decreases gradually to less than 800meters in the east. The Cenozoic deposit in Luonan Basin is thin in the west part and becomes increasingly thick towards the east part. The total thickness of both the Eogene and the Neogene is only more than 100meters at Dajing. At Duishan, a place close to Luonan county town, it is about 400meters, and at Gucheng, it becomes nearly 1750meters. The strata crop out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basin, usually the Eogene and the Neogene, are older than those in the east part which are usually the Quaternary deposits. The pattern of the Cenozoic deposits in Luonan Basin is similar to that in Shangzhou Basin (Li Kaosh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 basin locating just to the south of Luon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QINLING Mountain luonan basin TOPOGRAPHY CENOZOIC deposits structural LANDFORMS Tieluzi fault eastwards movement
下载PDF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the Luonan Basin
3
《China Today》 1998年第5期48-49,共2页
ArchaeologicalFindsintheLuonanBasinAwealthofinformationisbeingunearthedincentralChinaByWANGSHEJIANGSINCE1995... ArchaeologicalFindsintheLuonanBasinAwealthofinformationisbeingunearthedincentralChinaByWANGSHEJIANGSINCE1995,theShaanxiInst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the luonan Basin
下载PDF
Cosmogenic nuclide burial dating of Liuwan Paleolithic site in the Luonan Bas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WANG Kexin XU Xinghua +5 位作者 SUN Xuefeng TU Hua ZENG Qiongxuan LU Yiming LU Huayu WANG Sheji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406-416,共11页
The Luonan Basin is a key region of early human settlement in Central China with more than 300 discovered Paleolithic sites. Artifact layer 1 of the Liuwan site was dated to approximately 0.6 million years (Ma) based ... The Luonan Basin is a key region of early human settlement in Central China with more than 300 discovered Paleolithic sites. Artifact layer 1 of the Liuwan site was dated to approximately 0.6 million years (Ma) based on correlation with the well-date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f the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is study reassessed the age of the Liuwan artifact layer via an absolute dating method, namely, <sup>26</sup>Al/<sup>10</sup>Be burial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burial age of artifact layer 1, which was most likely at least 0.60 ± 0.12 Ma (1ơ), using three simple burial ages. The new burial age confirmed the previous estimated age and provided a considerably accurate age range. Therefore, we suggest the use of the <sup>26</sup>Al/<sup>10</sup>Be burial dating method in thin loess-covered Paleolithic sites around the Qinling Mountain Range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arly human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nan Basin loess PALEOLITHIC artifact Middle PLEISTOCENE COSMOGENIC NUCLIDES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and vegetation in Luonan Basin, Eastern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被引量:5
5
作者 ZHANG Wenchao LI Chunhai +4 位作者 LU Huayu TIAN Xianhua ZHANG Hongyan LEI Fang TANG Lingy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427-445,共19页
The catchment of South Luohe River in Central Chin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investigating modern polle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China, an env... The catchment of South Luohe River in Central Chin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investigating modern polle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China, an environment which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In this study, 40 surface samples under ten vegetation types were collec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s and vege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reflect the vegetation quite well. In forest topsoils, the average of arbo- real pollen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40%, and the Selaginella sinensis spore is high. As to sparse forest grassland and shrub community, the average arboreal pollen is 13.2% and 16.6% respectively, and the shrub pollen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assland samples. The grassland and farml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ercentage of tree and shrub pollen (〈10% and 〈1%), and high percentage of herbs (〉80%). Pinus, Quercus and some other arboreal pollen can indicate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because of their dispersal ability. Quercus pollen is under-representative and so is Pinus. Artemisia pollen is significantly over-represented, has poor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nt coverage, and may reflect human dis- turbance. Gramineae can indicate plant quite well, but with low representation. High content of Chenopodiaceae probably suggests human impact. Predominant Selaginella sinensis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forest environment.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pollen assemblages can distinguish forest and non-forest vegetation well. The former method is better at separating pine and mixed forests, while the latter is more stable and could better differentiate farmland and other non-forest area. The first axis of PCA mainly reflects the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ollen vegetation type cluster analysis PCA luonan Basin
原文传递
商洛市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欣瑜 安蕾 +1 位作者 王磊 谢颜莉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
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商洛市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两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韧性综合评价... 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商洛市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两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值从2012年的0.351增长至2021年的0.622,农村产业融合综合评价值从2012年的0.171增长至2021年的0.628;两系统耦合度2012~2019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2020~2021年处于完全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衰退类上升至中级协调发展类,说明洛南县经济韧性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向好态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农村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 洛南县
下载PDF
洛南地区中元古界高山河群二道河组叠层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7
作者 李鹏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8期100-103,共4页
叠层石记录早期环境、蓝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生命活动,其生长形态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对古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二道河组叠层石发育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叠层石开展野外宏观形态和室内微观特征分析,据此反演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和建... 叠层石记录早期环境、蓝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生命活动,其生长形态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对古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二道河组叠层石发育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叠层石开展野外宏观形态和室内微观特征分析,据此反演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和建立沉积模式。结果显示,二道河组宏观特征可分为水平纹层状、波纹状、丘状,显微表现出明暗纹层,局部含少量鲕粒、球粒、碎屑物质等。可见,洛南地区二道河组岩性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岩石类型;二道河组沉积时期洛南地区存在水体较浅的槽状负地形;叠层石可反映二道河组形成于潮坪环境,经历从潮上带—潮间带—潮上带的旋回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中元古界 二道河组 洛南地区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陕西洛南“金膏玉”的产出状态及宝石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孙羽 郑海军 +3 位作者 龙振峰 许鹏 妙超 雷鹏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6-19,25,共5页
近期陕西洛南县北部张华沟一带发现了一处颇具特色的白云石质玉石矿产资源,玉石市场多称之为“金膏玉”。原石颜色多为乳白色—米黄色,因其与象牙白类似而备受市场欢迎;该玉石质地细腻,很适合雕刻创作。由于其进入市场较短,目前学者们... 近期陕西洛南县北部张华沟一带发现了一处颇具特色的白云石质玉石矿产资源,玉石市场多称之为“金膏玉”。原石颜色多为乳白色—米黄色,因其与象牙白类似而备受市场欢迎;该玉石质地细腻,很适合雕刻创作。由于其进入市场较短,目前学者们对其野外产出状态和宝石学特征尚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次研究通过野外地表路线追索、槽探揭露,深部钻探控制,证实“金膏玉”矿体呈似层状发育,赋存于蓟县系巡检司组顶部的白云岩层中,具有确切的层位,属沉积改造型矿床;经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等研究发现,“金膏玉”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石,含量大于95%,另含少量硅质、方解石等;常规宝石学特征显示,金膏玉呈致密块状,结构细腻,抛光面呈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相对密度为2.867~3.098,折射率为1.53~1.68,摩氏硬度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膏玉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陕西洛南
下载PDF
陕西洛南县土壤理化性质与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丽 王洋 +5 位作者 陈月星 黄金辉 向东 胡心雨 邢云飞 程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6-73,共8页
为进一步通过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从而提升烤后烟叶品质,通过对陕西省洛南县3个植烟镇的烟田土壤和烟叶样本的采集与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性及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与烟叶化学组分之间的... 为进一步通过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从而提升烤后烟叶品质,通过对陕西省洛南县3个植烟镇的烟田土壤和烟叶样本的采集与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性及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与烟叶化学组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洛南县植烟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适中,而有效磷含量尤为丰富。其中,景村镇土壤pH、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最高,永丰镇则相对较低;而永丰镇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则占据优势,景村镇则相对较低。洛南县烟叶的总糖含量普遍偏高,而钾、氯含量及氮碱比较低,其他化学指标均处于适宜范围。永丰镇烟叶总糖含量最高,而景村镇烟叶钾、氯含量及氮碱比几个指标表现最低。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土壤pH与烟叶总糖、总氮含量呈负相关,与氮碱比呈正相关;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与烟叶总糖、总氮含量呈正相关;而烟叶氯含量则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综上,可以通过调控土壤主要因子(如pH、有效磷和碱解氮)来优化烟叶中的总糖、总氮、氯离子含量及氮碱比,从而提高洛南县烟叶的整体品质和化学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 植烟土壤 化学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洛南盆地1995—1999年野外地点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社江 沈辰 +3 位作者 胡松梅 张小兵 王昌富 Richard Cosgrove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103,共17页
本文研究了1995─1999年期间在洛南盆地南洛河及其支流两侧阶地发现的50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751件石制品。这些野外地点分布在第2级阶地者41处,第3级阶地4处,第4级阶地3处,另外还有2处分布于较高的第5级古老的阶地上。石制品的统计... 本文研究了1995─1999年期间在洛南盆地南洛河及其支流两侧阶地发现的50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751件石制品。这些野外地点分布在第2级阶地者41处,第3级阶地4处,第4级阶地3处,另外还有2处分布于较高的第5级古老的阶地上。石制品的统计分析显示洛南盆地野外地点是以大中型石片和第二次加工修理的大型石片及砾石工具为代表的、两面加工技术发达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 石制品 地点 野外 盆地 洛南 旧石器时代 二次加工 统计分析 加工技术 阶地 分布
下载PDF
东秦岭南洛河上游黄土地层年代的初步研究及其在旧石器考古中的意义 被引量:61
11
作者 鹿化煜 张红艳 +4 位作者 王社江 R.Cosgrove 赵存法 T.Stevens 赵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9-567,共9页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证据。对洛南盆地上白川和刘湾两个遗址的黄土剖面进行土壤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以及光释光年龄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可能从1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地层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旋回,指示了气候和环境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变化。黄土地层下部出土的石制品表明,至少在约80万年前后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制作工具。石制品两面加工技术被广泛采用,大量制作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等Acheulian工业类型工具的发现,显示洛南盆地的旧石器工业可能已经突破了“莫氏线(Movius Line)”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洛南盆地 黄土堆积 光释光测年 磁性地层 石制品
下载PDF
洛南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其与洛川、西峰黄土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普 刘卫国 +2 位作者 鹿化煜 周卫健 赵存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2,共9页
以往黄上-古土壤碳同位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弧季风控制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中北部地区,而对于秦岭南部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鲜有报道。对比两种气候条件下的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可更广泛... 以往黄上-古土壤碳同位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弧季风控制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中北部地区,而对于秦岭南部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鲜有报道。对比两种气候条件下的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可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黄土碳同位素所指示的生态环境变化。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位于秦岭南麓的洛南上白川、刘湾两剖面,剖面厚度分别为7.4m和10m,以20cm间距采集上白川剖面38个样品,刘湾剖面51个样品。采用高温灼烧氧化法对全部样品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剖面有机质碳同位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白川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变化范围为-24.43‰~-21.30‰,刘湾剖面的变化范围为-24.70‰~-20.52‰,洛川剖面的变化范围为-23.37‰~-18.72‰,西峰剖面的变化范围为-23.68‰~-19.47‰。末次问冰期位于半湿润地区的上白川和刘湾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峰值较半干旱地区洛川、西峰剖面偏负1‰~2‰,即上白川和刘湾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峰值分别较洛川剖面的峰值偏负1.8‰和1.9‰,较西峰剖面的峰值偏负1.3‰和1.4‰。因此,该区的植被覆盖应是以C,植物为主的C3和C4混合草原植被类型;从整体上来看,洛南削面古土壤层碳同位素较相邻黄土层的碳同位素偏正,因此,古土壤形成时期C4植被相对比例增加。末次间冰期洛南上白川和刘湾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峰值较洛川、西峰剖面的峰值偏负1‰多,表明受东亚季风控制的半干旱-半湿润的黄土区,暖季节降水对C4/C1植被相对比例增加的趋势和幅度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暖季节降水的增加有利于C4植被相对比例的增高,同时降水的季节性分布和/或降水最的增多影响土壤有机碳同位索所记录的C。植被相对比例及其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盆地 碳同位素 黄土-古土壤
下载PDF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照伟 赵东宏 +4 位作者 李文渊 彭素霞 王兴安 高永宝 任秉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东段河南境内,产出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超大型钼矿床,但同样位于该钼矿带的陕西境内,找矿却没有更大突破。从陕西省洛南... 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东至河南省栾川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的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东段河南境内,产出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等超大型钼矿床,但同样位于该钼矿带的陕西境内,找矿却没有更大突破。从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其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莲花沟矿区燕山期的莲花沟花岗斑岩及寨子沟闪长玢岩岩体具有多期次脉动侵入特征,北东向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对该区找矿因素的研究,指出找矿有利地段,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以达到重大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洛南 莲花沟
下载PDF
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 被引量:23
14
作者 薛祥煦 李虎侯 +1 位作者 李永项 刘护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7,共6页
秦岭北坡的陕西省洛南县南洛河北岸发育高度不同的 6层溶蚀洞穴 ,其中 5层溶蚀洞穴中发现沉积物和古生物化石。对这些洞穴进行了考察和发掘 ,并研究了洞穴内沉积物的化石。另外对洞穴外的河流阶地进行了高程测量和对比分析 ,用选频光释... 秦岭北坡的陕西省洛南县南洛河北岸发育高度不同的 6层溶蚀洞穴 ,其中 5层溶蚀洞穴中发现沉积物和古生物化石。对这些洞穴进行了考察和发掘 ,并研究了洞穴内沉积物的化石。另外对洞穴外的河流阶地进行了高程测量和对比分析 ,用选频光释光法测定各洞穴底部沉积物和洞穴外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龄 ,确定了各洞穴大致的形成时代 ,并首次得到秦岭中更新世以来的抬升资料。其抬升过程中速度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群 中更新世 秦岭抬升 沉积物
下载PDF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1995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社江 张小兵 +2 位作者 沈辰 胡松梅 张学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110,共18页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层及第4层上部出土的18608件各类石制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是以中小型石片和简单的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而龙牙洞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早期人类居住类型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人类行为 洛南盆地 花石浪龙牙洞 遗址 化石
下载PDF
洛南-卢氏地区与铁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6
作者 胡浩 李建威 邓晓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1001,共23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洛南-卢氏地区出露大量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中酸性小侵入体,主要岩性包括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其中大部分是该区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铁-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但迄今为止对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岩浆活动...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洛南-卢氏地区出露大量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中酸性小侵入体,主要岩性包括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其中大部分是该区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铁-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但迄今为止对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及岩浆活动构造背景的研究还很薄弱。文章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该区典型侵入岩(夜长坪、柳关、后瑶峪、圪老湾、蒲阵沟、黑山及杨沟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介于158~131 Ma之间,是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定年结果还表明,闪长岩类岩石的侵位时间很短,主要集中在晚侏罗世末期〔(150±1)^(149±1)Ma〕,而花岗斑岩侵位则断续持续了近30 Ma〔(158±2)^(131±1)Ma〕。锆石U-Pb定年还首次为洛南-卢氏地区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铁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提供了准确限定,表明这些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综合前人资料,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始于晚侏罗世初,在早白垩世早期达到顶峰,并于早白垩世末期结束。华北克拉通南缘洛南-卢氏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强烈的伸展构造背景,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地质响应,其空间分布和侵位时代为了解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锆石U-PB定年 LA-ICP-MS 洛南-卢氏 华北南缘 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陕西洛南龙牙洞遗址的特征和环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祥煦 邓涛 +4 位作者 李传令 岳乐平 张宏彦 陈民权 张学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要本文第一作者曾在陕西洛南龙牙南洞中获得洛南直立人的上臼齿及少量哺乳类化石。近年作者等又在龙牙北洞中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龙牙洞是黄河流域最南的一个旧石器遗址。由30多种哺乳类化石组成的龙牙洞动物群是一个兼具... 要本文第一作者曾在陕西洛南龙牙南洞中获得洛南直立人的上臼齿及少量哺乳类化石。近年作者等又在龙牙北洞中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龙牙洞是黄河流域最南的一个旧石器遗址。由30多种哺乳类化石组成的龙牙洞动物群是一个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过渡型动物群,可与蓝田公王岭动物群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是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多水体环境条件下的动物组合。石制品非常丰富,属华北旧石器文化系统,但又可见南方文化的影响。龙牙北洞遗址很可能是洛南直立人制作石器的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 更新世 动物群 旧石器遗址 龙牙洞遗址
下载PDF
洛南盆地槐树坪地点2013年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青瑶 王社江 +11 位作者 SHEN Chen 鹿化煜 COSGROVE Richard 张小兵 张红艳 张文超 WEI Ming 王晓勇 刘全玉 孙雪峰 邢路达 夏文婷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洛南盆地槐树坪旧石器地点最初发现于1999年,该地点位于南洛河左岸(北部)支流石门河及石门河的二级支流东麻坪河(石门河一级支流为麻坪河)之间的第四级阶地上,是洛南盆地高阶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2004年4~5月和2006年6~... 洛南盆地槐树坪旧石器地点最初发现于1999年,该地点位于南洛河左岸(北部)支流石门河及石门河的二级支流东麻坪河(石门河一级支流为麻坪河)之间的第四级阶地上,是洛南盆地高阶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2004年4~5月和2006年6~7月,槐树坪地点曾历经两次小规模试掘。2013年4~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发掘面积56 m^2,出土石锤、石料、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等不同类型石制品830件。本文对2013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槐树坪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遗址附近河流阶地砾石层中的砾石,其中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石英砂岩和细砂岩也有使用。剥片方式主要采用锤击法,偶见砸击法和碰砧法。石制品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工具多为石片加工而成的刮削器,偶见手斧、薄刃斧、石刀等大型工具。石器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槐树坪地点埋藏石制品地层堆积物形成年代大约为距今8~9万年到1.3万年之间,其中7~8万年段的地层堆积物中包含石制品较多。槐树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材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洛南盆地高阶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情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盆地 第四级阶地 槐树坪地点 旧石器 晚更新世
下载PDF
秦岭第四纪的蜥蜴类化石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永项 薛祥煦 刘护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ree lizard fossils from the Middle Pleistocene (493±55 ka B.P.) Qinling caves in Luonan County, Shaanxi, China. Two lacertids reported here, Eumeces sp. (Fig.1, 3~6) and Eremias sp. (...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ree lizard fossils from the Middle Pleistocene (493±55 ka B.P.) Qinling caves in Luonan County, Shaanxi, China. Two lacertids reported here, Eumeces sp. (Fig.1, 3~6) and Eremias sp. (Fig.1, 7~8) document the geologically first record of the fossil genus from China, and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ancestors of modern genus and species in this area. The specimen of Conicodontosaurus is documented a new species: Conicodontosaurus qinlingensis sp. nov. (Fig.1,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洛南 第四纪 秦岭 蜥蜴类 化石 标本
下载PDF
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地层划分及年代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社江 黄培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7,共9页
1995— 1999年 ,在秦岭东部山区的洛南盆地发现 5 0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 ,并对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进行发掘 ,获得大量旧石器材料。本文对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地层进行了划分及对比研究 ,并进行了热释光 (TL)测年数据分析。从地层对比... 1995— 1999年 ,在秦岭东部山区的洛南盆地发现 5 0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 ,并对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进行发掘 ,获得大量旧石器材料。本文对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地层进行了划分及对比研究 ,并进行了热释光 (TL)测年数据分析。从地层对比及所测 5个样品结果判断 ,龙牙洞及二级阶地地层年代属中更新世中晚期 (Q22— 3 ) ,与北京直立人洞穴堆积层相当 ,绝对年代距今 2 5— 5 0万年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热释光年代 旧石器遗址 洛南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