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e and paleoenvironment of Xiaogushan fauna at Haicheng,Liaoning Province 被引量:4
1
作者 DONG Wei FU RenYi HUANG WeiW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4期2704-2708,共5页
A mammalian fauna composed of 40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Xiaogushan Man was unearthed during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from 1981 to 2007 at Xiaogushan Paleolithic Site,Haicheng,Liaoning Province.The analyses of t... A mammalian fauna composed of 40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Xiaogushan Man was unearthed during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from 1981 to 2007 at Xiaogushan Paleolithic Site,Haicheng,Liaoning Province.The analyses of the fauna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lated faunas indicate that Xiaogushan fauna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Shanchengzi,Gulongshan and Yushu.It is a typical fauna of Northern Region.Its age is within the middle to late stages of the Late Pleistocene(80-20 ka).Influenced by cold period MIS4,the cold forms appeared in the fauna.Nevertheless the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was not very much and the climate was still a temperate one.The fauna's environment was generally humid,with large forest,some water areas and grasslands.It is suitable for prehistoric human habitation during temperate seasons with considerable food and water resources.The cold period MIS4 might push prehistoric human southward to temperate areas or stimulate them to develop fire using and mak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海城市 辽宁省 年龄 哺乳类动物 区系 人类居住 温带地区
原文传递
陕西洛南龙牙洞遗址的特征和环境 被引量:5
2
作者 薛祥煦 邓涛 +4 位作者 李传令 岳乐平 张宏彦 陈民权 张学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要本文第一作者曾在陕西洛南龙牙南洞中获得洛南直立人的上臼齿及少量哺乳类化石。近年作者等又在龙牙北洞中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龙牙洞是黄河流域最南的一个旧石器遗址。由30多种哺乳类化石组成的龙牙洞动物群是一个兼具... 要本文第一作者曾在陕西洛南龙牙南洞中获得洛南直立人的上臼齿及少量哺乳类化石。近年作者等又在龙牙北洞中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龙牙洞是黄河流域最南的一个旧石器遗址。由30多种哺乳类化石组成的龙牙洞动物群是一个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过渡型动物群,可与蓝田公王岭动物群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是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多水体环境条件下的动物组合。石制品非常丰富,属华北旧石器文化系统,但又可见南方文化的影响。龙牙北洞遗址很可能是洛南直立人制作石器的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 更新世 动物群 旧石器遗址 龙牙洞遗址
下载PDF
陕西洛南盆地夜塬地点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路达 王社江 +3 位作者 张改课 于青瑶 张小兵 刘拓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2010~2012年在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中新发现夜塬地点,采集石核、石片、断块、碎片及工具等石制品617件。工具包含砍砸器、手斧、薄刃斧、大型石刀、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石制品原料为第二级阶地附近砾石层及河漫滩上的砾石... 2010~2012年在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中新发现夜塬地点,采集石核、石片、断块、碎片及工具等石制品617件。工具包含砍砸器、手斧、薄刃斧、大型石刀、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石制品原料为第二级阶地附近砾石层及河漫滩上的砾石,以颜色不同的石英岩及石英为主,石英砂岩及细砂岩偶有使用。石制品尺寸多为小型及中型,但工具中修理精致的手斧、薄刃斧和石刀等大型工具尺寸较大。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砸击法与碰砧法也少量应用,石核剥片率较高。工具毛坯主要为石片,刃缘多两面修理。根据以往在洛南盆地的相关研究推测,该地点石制品的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夜塬地点新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地区的旧石器材料,有益于进一步探讨莫维斯线以东含阿舍利技术遗址的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盆地 夜塬地点 旧石器 中更新世-晚更新世 阿舍利
下载PDF
黑龙江阿城交界洞穴遗址的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汇历 董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黑龙江阿城交界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来自洞穴堆积下部的第5层和第6层,目前鉴定出12个种类,以北方种类为主,缺少披毛犀和猛犸象等典型的喜冷种类,是生存于亚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阶段的北方动物群。交界动物群以含原... 黑龙江阿城交界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来自洞穴堆积下部的第5层和第6层,目前鉴定出12个种类,以北方种类为主,缺少披毛犀和猛犸象等典型的喜冷种类,是生存于亚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阶段的北方动物群。交界动物群以含原东北鼢鼠相似种、东北兔(翁氏兔)和梅氏犀等中更新世类型为特征,在组成土与中更新世中晚期的金牛山和庙后山动物群、晚更新世的小孤山动物群和古龙山动物群接近。堆积下部第6层出上的化石种类可能生存于距今154~266ka之间的亚温暖期(倒数第二冰期Ⅱ和Ⅲ阶段之间)末尾,适合喜温的梅氏犀及对温差适应能力较强的北京斑鹿、斑鬣狗等大型动物的生存;而出土于第5层的化石种类可能生存在暖冷交替的倒数第二冰期Ⅲ阶段初始(距今154ka)附近,适合旱獭、原东北鼢鼠、东北兔等小型草原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交界动物群生存时期的环境为草原与森林镶嵌存在,在亚温暖期时(下部第6层堆积时期)的森林面积较大,而在冷暖期转变时(次下部第5层堆积时期)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中更新世 交界洞穴 哺乳动物群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2010年1期试掘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侯亚梅 王志浩 +13 位作者 杨泽蒙 甄自明 张家富 董为 袁宝印 李保生 黄慰文 刘扬 白林云 包蕾 李双 杨俊刚 张立民 张智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发现并进行了首期试掘,在7个文化层位中获得石制品1500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以及人类用火遗迹。初步观察和研究表明,该遗址以石片石器为特点的石制品类型十分丰富,工具组合具有明显的旧石器中期的特点,且与欧洲的... 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发现并进行了首期试掘,在7个文化层位中获得石制品1500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以及人类用火遗迹。初步观察和研究表明,该遗址以石片石器为特点的石制品类型十分丰富,工具组合具有明显的旧石器中期的特点,且与欧洲的莫斯特文化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以披毛犀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化石属于华北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沉积相和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化石的性质表明当时人类生活于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化石总体比较破碎,一些碎骨化石上可见明显的石器切割痕迹,同时发现有大量骨片,带剥片痕的骨核化石和若干骨器标本以及烧骨,反映出当时人类的肉食、熟食习惯等利用动物骨骼的生活行为方式。经^(14)C与光释光结合测定乌兰木伦遗址年代为距今70~30ka,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试掘与初步研究,为我国北方旧石器中期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为现代人起源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乌兰木伦遗址 晚更新世 旧石器时代中期 萨拉乌苏动物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