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东汉洛阳城的布局与营造思想——以班固等人的记述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曹胜高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5-29,共5页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通过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认定东汉洛阳城参考了《考工记》的营国思想。东汉间人将明堂、辟雍、灵台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即意味着东汉政治文化对礼乐...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通过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认定东汉洛阳城参考了《考工记》的营国思想。东汉间人将明堂、辟雍、灵台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即意味着东汉政治文化对礼乐教化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洛阳城 布局 营造思想
下载PDF
略论五代宋初“汴洛一体”城政关系的形成
2
作者 肖红兵 丁宁宁 《保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6-50,71,共6页
唐末宋初之际中国政治中心趋于东移,都城在汴洛之间变迁,出现了"洛废汴兴"的城政发展趋势,而"军事乱政"奠定了"东西双都"多元性的都城格局。北宋承沿周制,继续采用"汴洛双都"多元都城制度,最... 唐末宋初之际中国政治中心趋于东移,都城在汴洛之间变迁,出现了"洛废汴兴"的城政发展趋势,而"军事乱政"奠定了"东西双都"多元性的都城格局。北宋承沿周制,继续采用"汴洛双都"多元都城制度,最终形成了以"汴洛一体"为核心的"四京"城政体系。在10世纪中期,都城完全东移开封以后,洛阳复以"陪都"西京的身份立足于北宋时代,实是洛阳城政历史发展中的最后一段辉煌时期。北宋"汴洛一体"城政体系的形成与消失,反映出10-12世纪中国政权嬗变和政治中心迁移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帝都东移 汴洛一体 城政关系 五代宋初
下载PDF
从李尤城门铭论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东汉洛阳城门体现了多种布局思想。借鉴《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的布局理念,但又非完全遵循其体制;以重德轻刑、贵阳贱阴思想为主导,兼以因地制宜;又贯穿十二地支、月令思想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足见东汉洛阳城门... 东汉洛阳城门体现了多种布局思想。借鉴《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的布局理念,但又非完全遵循其体制;以重德轻刑、贵阳贱阴思想为主导,兼以因地制宜;又贯穿十二地支、月令思想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足见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之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尤 铭文 东汉 洛阳城门 布局思想
下载PDF
隋东都宫皇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
4
作者 钱国祥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8,157,共9页
隋东都城是隋炀帝大业元年在洛阳新筑的都城,其宫皇城形制既延续了隋大兴城和北魏洛阳城的核心理念,又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在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隋东都城宫皇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定位... 隋东都城是隋炀帝大业元年在洛阳新筑的都城,其宫皇城形制既延续了隋大兴城和北魏洛阳城的核心理念,又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在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隋东都城宫皇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定位复原研究,探索了宫城大内、外围隔城、皇城、东城和含嘉仓城等主要宫院的空间格局和重要建筑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隋代 东都 宫城、皇城 形制布局
原文传递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唐宋条形建筑基址的发掘
5
作者 李德方(绘图) 余扶危(绘图) +1 位作者 李鑫 马秋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7,共10页
1983年1-6月,为配合洛阳印刷厂住宅楼建设工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拟建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隋唐洛阳城条形建筑基址遗存。基址位于宫城中轴线东侧,呈南北走向,坐东面西。主要分两期:第一期是在条形夯土基础上营建的唐代廊庑式建筑基址,... 1983年1-6月,为配合洛阳印刷厂住宅楼建设工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拟建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隋唐洛阳城条形建筑基址遗存。基址位于宫城中轴线东侧,呈南北走向,坐东面西。主要分两期:第一期是在条形夯土基础上营建的唐代廊庑式建筑基址,第二期是在第一期建筑废弃后再建的宋代三进式殿堂基址。两期建筑遗存表明,隋唐洛阳城正殿东廊几经兴废,而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制各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东都城 东廊基址 唐宋时期 殿堂基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