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肿胀性红斑伴疼痛为首发表现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1
1
作者 裴丹宁 张燕 +2 位作者 王文氢 李艳佳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浅层可见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包绕,真皮深层多发结节状肉芽组织。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肿胀性红斑 靶样毛囊角栓 干酪样坏死
下载PDF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瓦庆彪 陈前明 +4 位作者 李烜 蔡琦 吴波 路永红 谢立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依据痛期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 目的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依据痛期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为先滑的红褐色丘疹或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典型病例可见干酪祥坏死;可依据病程选择相应治疗。结论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眼周及面部多发的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早期诊断可加强抗炎治疗,以避免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针刺配合光动力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妮 高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49-51,共3页
报道一例经过光动力治疗后面部皮损得到明显改善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案例。患者,女,51岁,主因面部红斑、丘疹前来就诊,行病理检查提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经过系统性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尝试采用针刺配合光动力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 报道一例经过光动力治疗后面部皮损得到明显改善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案例。患者,女,51岁,主因面部红斑、丘疹前来就诊,行病理检查提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经过系统性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尝试采用针刺配合光动力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面部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光动力疗法 针刺 干酪样坏死 痤疮丙酸杆菌
下载PDF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
4
作者 胡亚红 苗国英 +3 位作者 张西克 郑凤兰 高顺强 王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3-784,787,共3页
目的观察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s)情况和应用氨苯砜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LMDF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同时予氨苯砜及转... 目的观察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s)情况和应用氨苯砜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LMDF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同时予氨苯砜及转移因子注射液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LMDF患者治疗前AgNORs的测定值[(6.35±0.4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85±0.49)%]和其治疗后[(7.74±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好于治疗2个月时。结论 AgNORs测定可以反映LMDF的免疫状况,氨苯砜联合转移因子治疗LMDF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 AGNORS 氨苯砜 转移因子
下载PDF
儿童孪生兄弟同患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并文献回顾
5
作者 李红 李冰菲 +2 位作者 刘伟伟 齐云 蒋俊青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4-918,共5页
患儿男,9岁。面部多发丘疹半年,其同卵双生哥哥面部出现相同皮疹3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腋部多发红色圆顶小丘疹,密集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毛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形成肉芽肿样损害,可见干酪样坏死形成... 患儿男,9岁。面部多发丘疹半年,其同卵双生哥哥面部出现相同皮疹3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腋部多发红色圆顶小丘疹,密集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毛囊皮脂腺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形成肉芽肿样损害,可见干酪样坏死形成,切片中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脓肿。诊断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给予甲泼尼龙片和米诺环素口服,2周后,明显好转。回顾文献分析本病可能发病机制为毛囊皮脂腺单位破坏形成肉芽肿性反应,治疗可采用抗生素如米诺环素或者甲硝唑联合他克莫司外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颜面部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王玉玺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特色用药经验
6
作者 闫明 王俊志 +1 位作者 历剑 刘丽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王玉玺教授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方法独特,认为"痰""热""毒"为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常选用蜈蚣、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从皮疹发生部位、疹形特点、伴见症状等不同层次,常选用药对生石膏、知... 王玉玺教授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方法独特,认为"痰""热""毒"为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常选用蜈蚣、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从皮疹发生部位、疹形特点、伴见症状等不同层次,常选用药对生石膏、知母,牡丹皮、地骨皮,黄芩、百部等;取其"形"比其"类"常选用钩藤、皂角刺等;临证不拘泥于皮疹表象,追本求因,常选用炮附子、干姜、肉桂三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 虫类药 药对 温药 钩藤 皂角刺 王玉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