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0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新平 黄卫民 +2 位作者 金荣 朱上林 姜洪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时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39例胆囊切除术中 2 6例Luschka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2 6例中 15例于术中发现胆漏点 ,行缝扎止漏成功 ,5例行缝扎失败者和3例未找到胆漏点者 ,经引流后痊...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时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39例胆囊切除术中 2 6例Luschka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2 6例中 15例于术中发现胆漏点 ,行缝扎止漏成功 ,5例行缝扎失败者和3例未找到胆漏点者 ,经引流后痊愈。术后发现 3例 ,其中 1例经鼻胆管引流治愈 ;1例经再手术引流治愈 ;1例再手术后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结论 胆囊切除术时Luschka胆管损伤较难避免 ,术中发现并及时治疗效果最好 ;术后发现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和充分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chka胆管损伤 诊断 手术 心肌梗塞 临床资料
下载PDF
31例Luschka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中祥 奉典旭 +1 位作者 朱士驹 韩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luschka胆管损伤 临床分析 病例分析
下载PDF
Luschka胆管损伤致迟发性胆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段石明 沈世红 凌烈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患者LC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0~28个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患者LC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随访10~28个月,恢复良好,均无发热、畏寒、腹痛、腹胀、黄疸等不适发生。结论:LC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是可减小或预防的,腹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Luschka胆管损伤引起迟发性胆漏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chka胆管 迟发性胆漏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Luschka胆管损伤诊治分析
4
作者 吴阳 范正军 +3 位作者 赵龙拴 赵永福 王陆林 谢志徵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4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18例Luschka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术中确诊13例经行缝扎、低负压引流而于7~10d痊愈;术后诊断5例,经通畅引流治疗,其中1例再次手... 目的 探讨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18例Luschka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术中确诊13例经行缝扎、低负压引流而于7~10d痊愈;术后诊断5例,经通畅引流治疗,其中1例再次手术引流后10~35d痊愈。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及时发现,可靠缝扎,通畅引流是治疗Luschka胆管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chka胆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隋韬(综述) 蒋圣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发生率已降至0.1%~0.6%[1,2],但仍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Luschka胆管属于迷走胆管的一种,因发生率较低,损伤常被忽视。国外文献报道Lu...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发生率已降至0.1%~0.6%[1,2],但仍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Luschka胆管属于迷走胆管的一种,因发生率较低,损伤常被忽视。国外文献报道Luschka胆管损伤约占LC术后胆漏的16.0%,仅次于胆囊管损伤[3];国内文献统计Luschka胆管损伤概率较低,为6.7%~12.5%[2,4]。这种差异一方面与Luschka胆管定义模糊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围术期对其认知及探查不足。术后意外的胆漏应警惕Luschka胆管损伤的可能。本文Luschka胆管损伤进行文献总结,并探索其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经验 胆管损伤 围术期管理 文献统计 文献总结 胆漏 luschka胆管 LC术后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少沛 占华 +1 位作者 曾树根 黄路珍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C Luschka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Luschka胆管损伤7例,其中6例经迷走胆管漏处再上钛夹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C Luschka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Luschka胆管损伤7例,其中6例经迷走胆管漏处再上钛夹后治愈,1例经ENBD治愈;另1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再次经腹腔镜探查并在胆囊壶腹部迷走胆管漏口处上钛夹,并经腹腔引流后治愈。结论:提高对Luschka胆管的认识,是预防迷走胆管损伤和减少术后误诊的关键;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引流、腹腔镜探查是治疗LC Luschka胆管损伤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损伤 胆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代建军 周光绪 杨再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C Luschka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Luschka胆管损伤7例,其中6例经迷走胆管漏处再上钛夹后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C Luschka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Luschka胆管损伤7例,其中6例经迷走胆管漏处再上钛夹后治愈,1例经ENBD治愈;另1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再次经腹腔镜探查并在胆囊壶腹部迷走胆管漏口处上钛夹,并经腹腔引流后治愈。结论提高对Luschka胆管的认识,是预防迷走胆管损伤和减少术后误诊的关键;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引流、腹腔镜探查是治疗LC Luschka胆管损伤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损伤 胆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智明 邹寿椿 +3 位作者 赵大建 张成武 吴伟顶 叶再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775-776,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胆漏,有一部分为Luschka胆管(以下称迷走胆管)损伤造成。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51%~2.4%。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会有更多的腔镜医师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胆漏,有一部分为Luschka胆管(以下称迷走胆管)损伤造成。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51%~2.4%。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会有更多的腔镜医师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将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8例情况总结如下,并就诊治体会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luschka胆管 迷走胆管 诊治体会 发生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致胆漏一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宾 程云霄 +1 位作者 何江 陈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5-815,共1页
患者,女,52岁.因"发现高血压4年余"入住我院心内科.体格检查:血压188/114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听诊未闻异常,心率78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3次/min,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阴... 患者,女,52岁.因"发现高血压4年余"入住我院心内科.体格检查:血压188/114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听诊未闻异常,心率78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3次/min,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腹部CT:肝硬化,脾肿大,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5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5%,血小板91×109/L,空腹血糖7.76 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uschka胆管损伤 胆漏 胆囊多发结石 肝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慢性胆囊炎 中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胆管损伤对PD-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临床病理特征影响分析
10
作者 王艳 刘立伟 +2 位作者 赵梦鱼 陈炜 赵新颜 《肝脏》 2024年第8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索PD-1抑制剂相关的免疫介导肝损伤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使用PD-1抑制剂且出现免疫介导肝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分为CTCAE 0级、1级、2级、3级... 目的探索PD-1抑制剂相关的免疫介导肝损伤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使用PD-1抑制剂且出现免疫介导肝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分为CTCAE 0级、1级、2级、3级。比较上述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表现。连续变量采用ANOVA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2例出现免疫介导肝损伤。根据CTCAE中ALP分级标准,有13例免疫介导肝损伤患者符合CTCAE 0级,14例1级,8例2级,7例3级。4个组间,肝损伤后CTCAE 3级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高于CTCAE 0~2级患者分别为[24.5(17.2,47.1)、25.5(17.2,65.5)、21.3(19.6,263.8)和153.0(43.0,525.3)μmol/L,P=0.036]。3例患者腹部CT或MRI出现胆道系统的信号改变:包括胆囊壁增厚水肿、肝外胆管不均匀狭窄及扩张等。有2例病例有肝穿刺活检,病理可见胆管增生、胆管上皮排列不整、汇管区间质疏松水肿等胆管损伤表现。结论超过50%的PD-1相关肝损伤患者可出现胆管酶升高,提示有胆管受损;部分患者可出现胆道系统受累的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对发现小胆管炎症及破坏受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介导胆管损伤 碱性磷酸酶 常见不良反应分级5.0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对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燕 郭志丽 +2 位作者 尚培中 李晓武 王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究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在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脏与胆管外伤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理方案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 目的 探究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在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脏与胆管外伤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理方案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观察2组救治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干预前后损伤严重程度、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损伤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M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85%(3/52)、1.92%(1/52),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可降低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应激及损伤程度,加速康复进程,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肝脏与胆管外伤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出血性 救治管理
下载PDF
自体输尿管间置部分代替胆管治疗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
12
作者 文江 胡启立 +2 位作者 宇汝胜 张晨光 童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输尿管间置部分代替胆管治疗胆管损伤(BD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2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间置1.5 cm自体输尿管修复损伤的胆管,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对实验组动物行安乐死... 【目的】探讨自体输尿管间置部分代替胆管治疗胆管损伤(BD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2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间置1.5 cm自体输尿管修复损伤的胆管,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对实验组动物行安乐死,取胆总管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比较两组动物术后3个月血清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水平,在术后第3个月行胆管造影对自体输尿管作为胆管修补材料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预实验的1只比格犬出现间置输尿管坏死,并在一周内死亡,其余实验动物均存活且经解剖发现间置输尿管均未坏死。术后3个月,实验组TB、ALP、ALT、AST、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波动,实验组血清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间置输尿管有毛细血管充血,未见明显细胞坏死,同时在吻合部位可见胶原纤维的增生,仅发现少量黏膜细胞出现脱落坏死。胆道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比格犬整个胆道通畅,无明显胆道扩张或狭窄。【结论】自体输尿管间置部分代替胆管治疗BDI,可不破坏Oddi's括约肌功能,同时对BDI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输尿管/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应注意的问题
13
作者 侯阳明 李江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定义为手术中或术后诊断的胆道系统意外损伤,常导致胆汁瘘或非结石性胆管狭窄。IBDI往往会引起胆道感染、黄疸甚至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受医生经验、处理方式等... 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定义为手术中或术后诊断的胆道系统意外损伤,常导致胆汁瘘或非结石性胆管狭窄。IBDI往往会引起胆道感染、黄疸甚至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受医生经验、处理方式等因素影响较大,对病人的IBDI最佳治疗方案应基于损伤类型,结合发病时间、损伤程度、患者一般状态进行选择,并最终通过对无瘢痕、无炎症、血供良好的健康胆管进行修复重建,恢复其连续性及完整性[]。胆道损伤修复目前仍有很多争议,如损伤程度评估、修复时机,修复方式等,针对上述常见问题,本文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损伤
下载PDF
女性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飞飞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3期42-45,共4页
目的 分析女性急性胆囊炎(AC)合并胆囊结石(GS)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胆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LC治疗的70例女性AC合并GS患者。统计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 目的 分析女性急性胆囊炎(AC)合并胆囊结石(GS)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胆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LC治疗的70例女性AC合并GS患者。统计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术后并发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管损伤18例,发生率为25.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术前肝硬化、胆囊三角解剖变异与术后胆管损伤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4mm (β=1.954,OR=7.057,95%CI=2.126~23.423)、术前肝硬化(β=2.351,OR=10.500,95%CI=2.930~37.622)、胆囊三角解剖变异(β=1.415,OR=4.118,95%CI=1.319~12.855)为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胆囊壁厚度> 4 mm、术前肝硬化、胆囊三角解剖变异为LC治疗的女性AC合并GS患者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胆管损伤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文江 童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5-0068,共4页
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胆管损伤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600例在本院接受LC手术处理的急性胆囊炎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回溯性研究。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 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胆管损伤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600例在本院接受LC手术处理的急性胆囊炎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回溯性研究。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了LC手术后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胆道损伤(BDI)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600例患者中有27例在LC手术后出现BDI,发生率为4.50%。比较两组发现,胆道损伤患者的年龄大于等于60岁、胆囊壁厚度超过4毫米、胆囊管长度不足10毫米、胆囊萎缩、手术医生经验少于100例、胆囊三角区域的解剖变异、手术过程中持续出血以及严重的术中粘连情况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受损的病人(P值均小于0.05)。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行LC手术后遭遇BDI的风险增加,其关键预测指标包括胆囊壁厚度超过4毫米,手术医生的经验少于100例,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异常,以及手术过程中遇到的紧密粘连状况(OR值大于1,P值小于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接受LC手术后BDI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上述因素可能促进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这些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LC手术后急性胆囊炎患者BDI的发生,从而优化患者的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胆管损伤 现状 相关影响因素
下载PDF
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再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16
作者 张永杰 傅晓辉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1-242,246,共3页
胆管的主要功用是消化道通路,其完整性和通畅性是维系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求。医源性的胆管损伤破坏了胆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胆道外科的基本原则“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是开展胆管损伤修复工作必须遵循的法则。在临床实践中,各... 胆管的主要功用是消化道通路,其完整性和通畅性是维系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求。医源性的胆管损伤破坏了胆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胆道外科的基本原则“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是开展胆管损伤修复工作必须遵循的法则。在临床实践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初次修复失败并不罕见,介入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治疗选择,但还是有相当多数的病人(包括介入治疗失败的病人)只有通过再手术来解决问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胆管狭窄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后三角入路联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樊晨 郝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后三角入路联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对照组实施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后三角入路联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对照组实施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后三角入路联合钝性冷分离。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皮质醇(Cor)、C肽(C-P)、D-乳酸]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21±5.34)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57±2.57)h、住院时间(4.41±1.30)d短于对照组的(62.10±6.57)min、(31.22±2.51)h、(7.60±1.13)d,术中出血量(36.17±5.69)ml少于对照组的(50.22±6.88)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低于对照组的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or(214.11±14.09)ng/ml、C-P(0.90±0.12)nmol/L、CRP(8.71±0.50)mg/L、IL-6(69.70±5.15)ng/L、D-乳酸(20.70±2.41)μg/L低于对照组的(252.17±15.10)ng/ml、(1.23±0.30)nmol/L、(11.22±1.16)mg/L、(80.52±4.66)ng/L、(29.55±2.6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后三角入路联合钝性冷分离的入路方式应用价值优于胆囊三角入路方式,可预防胆管损伤,减少并发症,优化手术指标,减轻应激反应,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角入路 钝性冷分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价值
18
作者 米锋军 姚栋梁 +1 位作者 高凯 秦少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5-288,3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肝外胆管对于减少胆管损伤的价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为27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由同一手术小组采用同一套手术设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6~10 h注射吲哚菁绿2.5 mg进行预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肝外胆管对于减少胆管损伤的价值。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为27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由同一手术小组采用同一套手术设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6~10 h注射吲哚菁绿2.5 mg进行预处理,术中在白光腹腔镜与荧光腹腔镜两种模式下进行肝外胆管的辨认。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外胆管最终辨认的准确例数。结果:276例患者中,荧光模式下对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等结构的辨认准确例数为263例,白光模式下为25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腹腔镜下准确辨认的病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能准确辨认时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或中转开腹。术后随访2个月以上,未发现胆管损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肝外胆管可增加重要胆管结构的辨认准确度,根据局部解剖辨认情况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可减少胆管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胆管损伤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19
作者 周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8-0041,共4页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本次研究选取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随访与观察。通过调取病历资料,查看...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本次研究选取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随访与观察。通过调取病历资料,查看研究人员手术胆管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组,总计有2组。制定调查问卷,依次调查与胆管损伤有关的各项数据,相互比较,同时评定手术合并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结果 胆管损伤组胆囊管长度≤10 mm、肝功能异常、胆总管内径狭窄、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Calot三角水肿、术者经验缺乏,均高于非胆管损伤组,相互分析存在差异(P<0.05)。经过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管长度≤10 mm、胆总管内径狭窄、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Calot三角水肿、术者经验缺乏均为LC并发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结论 LC并发胆管损伤与多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胆囊异常的解剖结构、术者经验最为明显。临床应用时需要明确胆囊的结构特点,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和水平,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吴钢 殷保兵 +2 位作者 陈进宏 马保金 蔡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 损伤控制 手术治疗 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