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友爱的政治学:现代文学对传统的重写--从《铸剑》与《石秀》谈起
1
作者 陈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在20世纪文学的不断变革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学(包括文史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生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疏离乃至对立的方式进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又重提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论题... 在20世纪文学的不断变革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学(包括文史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生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疏离乃至对立的方式进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又重提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论题。中国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传承成为近年的重要论题,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并未切断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一些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恰恰是对古代本事或经典文本改写而显现出独特而有力量的创新意义。《铸剑》和《石秀》两篇作品描写了为朋友“复仇”或为结拜兄弟见义勇为的行动--此关系及行动可以在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学”名义下来审视,也是在这一名义的映射下,或可从一个特殊视角透视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传统发生的关联,也可由此审视富有革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作家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施蛰存 传统 现代 友爱的政治学
下载PDF
鲁迅在京足迹折射的文人城市空间结构意象——对《鲁迅日记》中北京地名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尚意 张乐怡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456-462,共7页
国家第二次地名普查已经启动,其中一项工作是调查地名文化。发掘地名文化有6种功能,其中之一是"展现历史时期聚落空间格局"。文章的第一个目的是分析一系列地名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关系,而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地名与所在地的... 国家第二次地名普查已经启动,其中一项工作是调查地名文化。发掘地名文化有6种功能,其中之一是"展现历史时期聚落空间格局"。文章的第一个目的是分析一系列地名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关系,而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地名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聚落功能的关系;第二个目的是,基于历史文献恢复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主体性,意在指出所有基于文献分析得出的城市空间结构均带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恰恰可以部分反映出城市的社会文化空间。文章以《鲁迅日记》为研究对象,统计鲁迅1912―1926年在北京居住的时期内,他所光顾过的地方。用这一系列地名,将那个时期北京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来。文章采用文人日记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地名,这与采用城市历史地图中的地名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是,强调了个体视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这个结构折射出那个时期文人心中的城市空间结构意象。文章的结论有二:第一,鲁迅在京足迹地图串联的那些貌似无意义的地名,可以构成一个地名集合遗产,它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第二,鲁迅对北京的空间感知的首要对象是区域,而他将林奇提出的其余4个空间要素列为次要感知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北京 鲁迅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全面认识鲁迅与鲁迅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泽友 熊元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119,共7页
鲁迅是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握和肯定鲁迅的一些方面,这与文学史全面认识鲁迅是两回事。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自由主义,而是追求个体自由与追求民族解放这两者的高度统一。鲁迅的与时俱进,始终以民众... 鲁迅是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握和肯定鲁迅的一些方面,这与文学史全面认识鲁迅是两回事。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自由主义,而是追求个体自由与追求民族解放这两者的高度统一。鲁迅的与时俱进,始终以民众为主体。鲁迅这种与时俱进与目标一致相统一的思想进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历史认识 与时俱进 自由主义
下载PDF
再评鲁迅文章、著作的列类和分类 被引量:2
4
作者 季水娟 严美丽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122,123,共3页
通过对鲁迅文章和著作的评析 ,论证了鲁迅的作品并非全属文学性的事实。同时对《中图法》中对鲁迅设置的专类也进行了全面的评述 ,笔者认为应修改《中图法》中对鲁迅设置的专门类目。
关键词 鲁迅 文章 著作 分类 类目设置 《中图法》
下载PDF
鲁迅“文学自觉”说的现代性语境及其局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念然 叶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1,共6页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主要在于:一、鲁迅对"文学自觉"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并不清楚;二、文学史研究中的自相矛盾;三、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内在关系;四、对文学自觉的标志的看法也并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自觉”说 现代性语境 局限
下载PDF
疏离与被疏离——论鲁迅与左联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左文 毕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9,共9页
疏离与被疏离是对鲁迅与左联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鲁迅对左联的疏离具有双重含义:其行为表象是鲁迅对左联工作的冷淡,包括与左联实际领导人的不合作和对新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而实质上这是鲁迅对左联由来已久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 疏离与被疏离是对鲁迅与左联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鲁迅对左联的疏离具有双重含义:其行为表象是鲁迅对左联工作的冷淡,包括与左联实际领导人的不合作和对新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而实质上这是鲁迅对左联由来已久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有了清醒认识之后的理性选择;左联对鲁迅的疏离也具有双重含义,那就是左联的实际领导人对鲁迅维持着敬重的表象,实质上他们在攻击着、欺瞒着、背弃着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左联 疏离 被疏离
下载PDF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论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汤晨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和生命的强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人 礼教 鲁迅 狂人日记
下载PDF
不同文化中女性的悲歌:祥林嫂和苔丝命运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秀丽 孙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37-640,共4页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人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传统观念她们又作出了不同的反映——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强加于女人的束缚表现出的是驯服和屈从,而苔丝...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人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传统观念她们又作出了不同的反映——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强加于女人的束缚表现出的是驯服和屈从,而苔丝对于男权传统、对于基督教观念却提出了质疑和反叛,这种不同的反映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德伯家的苔丝》 祥林嫂 苔丝 文化特质 鲁迅 托马斯·哈代
下载PDF
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引量:3
9
作者 耿传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代性” 文学史 创作 作家 历史文化语境 价值 阐释 相似性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颜色词语论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晓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鲁迅小说包含有众多的颜色词语 ,这些词语构成了规模颇大的形象色彩义类聚 :颜色词语所蕴涵的形象色彩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共有三种途径获得 :一是由颜色语素与其它语素共同构成复音节的颜色词语 ;二是借助特定的语境 ;三是利用颜色词语... 鲁迅小说包含有众多的颜色词语 ,这些词语构成了规模颇大的形象色彩义类聚 :颜色词语所蕴涵的形象色彩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共有三种途径获得 :一是由颜色语素与其它语素共同构成复音节的颜色词语 ;二是借助特定的语境 ;三是利用颜色词语的对比和铺排构成作品基本色调。鲁迅小说对文本中颜色词语的运用 ,反映了鲁迅小说的创作性和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颜色词语 语境
下载PDF
上海鲁迅公园空间构成变迁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100,共5页
将上海鲁迅公园按照清代初期设计阶段及设计实施阶段、中华民国前阶段及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前后的6个阶段,从山形水系、设施、园路及功能分区4方面对其空间构成的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公园自清代开... 将上海鲁迅公园按照清代初期设计阶段及设计实施阶段、中华民国前阶段及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前后的6个阶段,从山形水系、设施、园路及功能分区4方面对其空间构成的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公园自清代开设至中华民国时代:采用园界设置湖岛,中心及扩建区域设置体育设施为主,周边设置修景设施等为辅,园路以入口环路加回游式主环路的体育兼风景公园的空间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由于公园的利用形态发生了转变,其空间构成产生了以下的变迁:采用的是中心设置"一池(湖)三山(岛)"、由北向南设置山体,湖面两侧设置以文化纪念设施为主,周边设置修景设施、修养设施等为辅,园路为入口环路加网状环路的纪念性文化休息公园的空间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上海鲁迅公园 空间构成 变迁过程 租界
下载PDF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占彪 陈占宏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6期51-56,共6页
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思想上、文学上的异同取决于客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从客观上看,“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 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思想上、文学上的异同取决于客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从客观上看,“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成了“当事人”身份鲁迅和“后来者”身份的夏目漱石的文化背景。从主观上看,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的禀性使得他们都经历了心理的挫败,不同的是,鲁迅仍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搏击中,而夏目漱石则步入心灵的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夏目漱石 时代转折期 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
下载PDF
鬼而人、理而情的生命狂欢——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鬼魂”叙事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桂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4-82,共9页
鲁迅文学世界中的"鬼魂"叙事,充分体现了"鬼"文化在语义上的丰富性与形态上的多样性。鲁迅对乡间赛神、社戏这些民间节日中的鬼魂扮演中所显示的"狂欢化"特征的赞美,是因为他深切而独到地看到了底层民众... 鲁迅文学世界中的"鬼魂"叙事,充分体现了"鬼"文化在语义上的丰富性与形态上的多样性。鲁迅对乡间赛神、社戏这些民间节日中的鬼魂扮演中所显示的"狂欢化"特征的赞美,是因为他深切而独到地看到了底层民众在这些狂欢活动中所获得的心灵感觉的复苏与精神力的张扬,从鲁迅的"鬼魂"意象的描写,可以看到但丁《神曲》等西方文化的影响痕迹,而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丰富深厚的鬼魂叙事传统的继承,并在这种继承中体现出五四新文化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鬼魂 狂欢化 新文化
下载PDF
神话与鲁迅小说——《补天》重读札记 被引量:5
14
作者 甘智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特色的神话整理者,他用神话题材创作小说,与其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活动有关。《补天》典型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复原和重建。《补天》表达的人以快乐为最高目标,快乐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思想内容,对我们仍有...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特色的神话整理者,他用神话题材创作小说,与其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活动有关。《补天》典型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复原和重建。《补天》表达的人以快乐为最高目标,快乐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思想内容,对我们仍有着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补天 神话 神话整理 终极目标
下载PDF
从鲁迅到贾平凹——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叙事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2,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性到注重文化民俗。透过从鲁迅到贾平凹的疾病叙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医与西医的争论、科学与迷信的纠缠,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之间消长起伏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贾平凹 疾病叙事 祛魅 复魅
下载PDF
关于《野草》研究中两种倾向的辨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广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从近年来《野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野草》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私人化和玄学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野草》研究的健康发展。结论是鲁迅《野草》固然有个人体验在内,但却并不是完... 从近年来《野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野草》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私人化和玄学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野草》研究的健康发展。结论是鲁迅《野草》固然有个人体验在内,但却并不是完全私人化的,在主要倾向上,还是指向了社会,有很强的社会性;固然有具有哲学意味的深度思考,但却并非纯粹玄学化的冥思,而是主要指向了现实,有很强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社会性 现实性
下载PDF
向死而生——也论鲁迅、余华小说中的“死亡”意蕴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运恒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死亡是文学的三原色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探寻尤其体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鲁迅是“五四”时期开创先锋的大师,余华则是带有世纪末意识的先锋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人物死亡的独特方式及对死亡... 死亡是文学的三原色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探寻尤其体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鲁迅是“五四”时期开创先锋的大师,余华则是带有世纪末意识的先锋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人物死亡的独特方式及对死亡意义的不同开掘、人物死亡场面的独特观察与叙述等方面的不同,使鲁迅、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鲁迅 余华 意蕴
下载PDF
永远的故乡与鲁迅的返乡之路——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俐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探寻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艺术价值形成机制为目的,通过文本分析后认为:第一,在小说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中,实际产生了回忆主体和体验主体两个第一人称,并形成了两个时空的宽阔对话空间。第二,这个对话空间是在"故乡与返乡"... 以探寻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艺术价值形成机制为目的,通过文本分析后认为:第一,在小说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中,实际产生了回忆主体和体验主体两个第一人称,并形成了两个时空的宽阔对话空间。第二,这个对话空间是在"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中展开的,在"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中,鲁迅开掘出对于生命轮回的感受与悲剧性的幻灭感,以及对于希望的思考等等形而上的意味。进而认为,《故乡》艺术价值的顶点是在这种形而上意味中所呈现的"自我辩驳性质"。这正是鲁迅深刻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乡》 文本分析 对话空间 悲剧性 故事模式 艺术价值
下载PDF
鲁迅的版权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6-41,共6页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著作家。他为了新文学革命 ,曾自动不要稿酬 ,自费赔钱出书 ,放弃版权。同时 ,他为了维护著作家的权益 ,曾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审查机关对著作文稿的查禁、删改及对著作家的迫害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著作家。他为了新文学革命 ,曾自动不要稿酬 ,自费赔钱出书 ,放弃版权。同时 ,他为了维护著作家的权益 ,曾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审查机关对著作文稿的查禁、删改及对著作家的迫害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版税权利 ,几乎与北新书局对簿公堂。鲁迅的版权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近代版权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版权史 鲁迅 版权观念 版权实践
下载PDF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绍兴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康伟 李玉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6-61,共6页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绍兴市 旅游开发 鲁迅文化 越文化 文化内涵 文化城 旅游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