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柳园口湿地植被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龙英秋 王雯悦 +2 位作者 苗向阳 贾萌 王晓蕾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2期58-61,66,共5页
柳园口湿地是我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与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转移矩阵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其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的驱... 柳园口湿地是我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与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转移矩阵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其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呈缓慢上升趋势,湿地的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年均气温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降水。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制定湿地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Landsat数据 黄河流域柳园口湿地
下载PDF
洙赵新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崔滢 孙慧中 徐立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无法直观监测问题,以山东省菏泽市洙赵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量及总氮、总磷负荷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及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无法直观监测问题,以山东省菏泽市洙赵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量及总氮、总磷负荷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及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率定和验证期的径流、总氮、总磷的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均能满足SWAT模型精度要求;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年际变化较小,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发生在丰水期,即7—10月份,污染物负荷量在枯水期与平水期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流域中下游的污染物负荷量比上游的大,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源区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及流域南部;畜禽养殖为主要面源污染来源,污染物入河量占全部入河污染物总量的8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SWAT模型 径流 总氮 总磷 洙赵新河流域
下载PDF
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玢岩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津华 曾键年 +3 位作者 王思源 李锦伟 邱金亮 张燕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4,共9页
玢岩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个重要成矿类型,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铁矿的主要矿集区。对宁芜和庐枞盆地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N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玢岩铁矿产出的有利空间。综... 玢岩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个重要成矿类型,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铁矿的主要矿集区。对宁芜和庐枞盆地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N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玢岩铁矿产出的有利空间。综合对比了宁芜和庐枞地区玢岩铁矿成矿岩体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共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两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Pb同位素特征则进一步说明其与EM-Ⅱ型富集地幔具有密切关系。宁芜和庐枞盆地在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所控制。两盆地玢岩铁矿成矿作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受地壳物质混染程度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机制 成矿作用 成矿地球化学对比 玢岩铁矿 宁芜盆地 庐枞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48
4
作者 朱如凯 罗平 +4 位作者 何东博 郭宏莉 高志勇 王雪松 张兴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塔中地区志留系自下而上包括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灰色泥岩段、上沥青砂岩段)、塔塔埃尔塔格组(红色泥岩段和砂泥岩段)、依木干他乌组。通过对塔中地区志留系钻井岩心观察和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巴楚等地露头剖面的观察,塔中... 塔中地区志留系自下而上包括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灰色泥岩段、上沥青砂岩段)、塔塔埃尔塔格组(红色泥岩段和砂泥岩段)、依木干他乌组。通过对塔中地区志留系钻井岩心观察和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巴楚等地露头剖面的观察,塔中地区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绿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极细砂岩和细砂岩,部分井发育中细砂岩和中砂岩,砂岩层中常见大量撕裂状泥砾和黄铁矿,发育水平纹理、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和楔状交错层理,在露头剖面中可见槽状交错层理。主要沉积相类型为前滨—临滨、浅海陆棚、受风暴影响的浅海砂坝或潮汐砂脊等。在塔中30和塔中16 1井的志留系底部可见砂砾岩沉积,砾石磨圆较好,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燧石、泥砾、砂岩砾及其它变质岩砾,向上过渡为中粗砂岩和中细砂岩,发育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具向上变细的粒序结构,为河流相沉积特征。总体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为无障壁滨岸—陆棚为主的沉积体系,具有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模式,随海侵发展形成宽度几十公里以上的滨岸—陆棚砂岩沉积体,垂向上为滨岸砂到陆棚砂的演化序列。上沥青砂岩段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有部分前滨和临滨沉积,横向相变,垂向交互叠置,在砂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沉积模式 志留系 沉积相 塔里木盆地 柯坪 交错层理 依木干他乌组 砂岩段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红色泥岩 岩石类型 沉积特征 沉积体系 演化序列 潮坪沉积 发育程度 物性分析 沥青 陆棚 滨岸 砂泥岩 阿克苏 西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7
5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连承波 罗冰 山述娇 周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以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颗粒滩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颗粒云岩,... 以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颗粒滩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颗粒云岩,以砂屑云岩或鲕粒云岩为主;另一类为具有残余颗粒结构的晶粒云岩。颗粒滩主要发育向上变浅、粒度变粗的沉积序列,垂向上,与下部细粒沉积物可构成滩间海—颗粒滩、局限潟湖—颗粒滩等沉积相序;横向上,颗粒滩连续性较好,具有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特征,自西北—东南向发育程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沉积水体能量高低决定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特征和叠置样式,不同级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使颗粒滩发育层位和发育程度得以定型,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则最终决定了龙王庙组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海平面 古地貌 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原油的发现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建平 王东良 +2 位作者 秦建中 黄第藩 韩德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凹陷和西部路井凹陷首次发现了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80%以上,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它们均为成熟原油,其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0.8%~1.1%阶段,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 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凹陷和西部路井凹陷首次发现了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80%以上,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它们均为成熟原油,其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0.8%~1.1%阶段,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31‰。生物标志物中类异戊二烯含量较高,植烷与姥鲛烷均势;查干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高于五环萜烷,而路井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低;两原油中均含有较高的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藿烷中以C30藿烷为主,C32以上升藿烷含量极低;孕甾烷含量较高,尤其是查干凹陷原油;甾烷中以C29甾烷为主,约占50%,C27和C28甾烷基本均势;异胆甾烷含量高于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甾烷的含量与萜烷含量相当。这些特征表明原油是典型的湖相原油,其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湖相源岩而非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内蒙古自治区 成熟度 烃源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65
7
作者 王璞珺 吴河勇 +4 位作者 庞颜明 门广田 任延广 刘万洙 边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12,共8页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的喷发旋回的开始,而火山沉积相和侵出相的出现往往标志着一个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相模式能够直观反映火山岩相和亚相之间的叠置关系,是地震-岩相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质基础。火山岩15亚相中能够成为Ⅰ类储层的通常仅4种:火山颈,热碎屑流,喷溢相上部和侵出相内带亚相。岩相研究使得勘探的目标集中为:火山岩气藏勘探→找有效储层→识别可以作为Ⅰ类储层的4种火山岩亚相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相 火山岩储层 相序相律相模式 大庆深层油气勘探
下载PDF
青海大通断裂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智敏 田勤俭 +2 位作者 姚生海 李文巧 高占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5-862,共8页
青海大通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压性盆地带内的一条NE向断裂,构成西宁盆地与大通城关盆地的边界。该断裂带主要由麻子营-庙沟断裂(F1)和老爷山-南门峡断裂(F2)2条次级断裂段构成,沿该断裂带有明显垂直断错的地貌现象。野外调查表明,断裂... 青海大通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压性盆地带内的一条NE向断裂,构成西宁盆地与大通城关盆地的边界。该断裂带主要由麻子营-庙沟断裂(F1)和老爷山-南门峡断裂(F2)2条次级断裂段构成,沿该断裂带有明显垂直断错的地貌现象。野外调查表明,断裂具有长期活动特征,基岩中发育10余米宽的断层破碎带,且沿断裂带一些地段有岩脉侵入。断裂最新活动表现为寒武纪地层逆冲到早第四纪砖红色砾石层之上,沿断层面发育数厘米厚的断层泥。但断层带上覆坡积黄土未被断错。断层泥测年(ESR)结果为(610±61)kaBP;上覆黄土测年(OSL)结果为(14.6±1.5)kaBP。根据测年结果和地质地貌现象判定该断裂带在中更新世有过明显活动。大通盆地内部地层以长轴NW向的褶皱变形为主,根据断层与褶皱变形的关系认为,在NEE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NE向的大通断裂是断层两侧褶皱带之间不同段落压缩不均匀而形成的横向撕裂。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一系列NE向断裂的共同特征。这些NE向断裂规模不大,被围限在活动块体内部,与褶皱和压性盆地轴向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褶皱变形 青藏高原 大通断裂 西宁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亮 苏朝光 +2 位作者 张营革 郝志伟 王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旋回的控制,偏心率404.0ka和地轴倾角53.6ka周期控制着四、五级层序的发育,是进行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与对比的基础。因此,依据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理论,在纵向上对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共识别出8~10个小的扇体期次。研究表明,应用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分析高频旋回,提高了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其中,设计的米氏旋回滤波曲线和选取的小波变换系数与高频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高频旋回 米氏旋回 小波变换 陆相断陷盆地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复杂构造带页岩油资源评价——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林会喜 宋明水 +1 位作者 王圣柱 张奎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共11页
页岩油是滞留于烃源岩层系各类孔隙中的液态烃类,不同区带的保存条件优劣对页岩油散失量的影响及量化表征是目前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对于指导中国西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压扭叠合盆地... 页岩油是滞留于烃源岩层系各类孔隙中的液态烃类,不同区带的保存条件优劣对页岩油散失量的影响及量化表征是目前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对于指导中国西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压扭叠合盆地的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在地质结构精细解剖和保存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露头剖面和钻井岩石样品总有机碳含量(TOC)、S1及抽提氯仿沥青"A"含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保存评价单元、不同岩相类型页岩油的保存系数相对权重量化赋值模型,实现对各评价单元页岩油散失程度的量化表征,并在原始页岩油资源量计算的基础上,确定现今残留页岩油资源量。研究表明:①博格达地区发育凹陷区、构造稳定区、冲断改造区和地表出露区4类保存评价单元,不同单元的岩石含油率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增强、保存条件的变差整体呈减小趋势;②页岩油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控制了泥岩型和砂岩型岩相TOC与含油率的差异,泥岩型页岩油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砂岩型页岩油两者则表现为线性关系;③基于不同保存评价单元泥岩型和砂岩型页岩油TOC与含油率量化模型,实现了保存系数相对权重的分单元、分岩相量化赋值,为科学评价构造改造区的残留页岩油资源量奠定了基础;④博格达地区页岩油资源物质基础雄厚,奇台庄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为有利的页岩油勘探靶区,芦三段砂岩型页岩油为主要的勘探层段和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页岩油 资源评价 保存系数 博格达山前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结构特征研究-以准噶尔南缘晚期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纪友亮 安爱琴 朱如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3,251,共8页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噶尔南缘为一两期叠加的复合再生型前陆盆地,综合地震、测井、钻井、露头资料对晚期前陆层序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以及15个四...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噶尔南缘为一两期叠加的复合再生型前陆盆地,综合地震、测井、钻井、露头资料对晚期前陆层序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以及15个四级层序。依据前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及层序的内部发育特征,将各个二级层序划分出4个体系域。建立了准南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探讨了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构造活动控制层序界面的形成,一次逆冲末期的回弹隆升和下一次逆冲引起的变形是形成构造层序界面的主要原因。随着造山带前缘推覆的不断向前发展,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向斜坡带方向迁移。构造层序的发育具有旋回性和阶段性,每一层序始于沉降速率迅速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叠置样式 构造作用的沉积响应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造山作用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曾允孚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6,共8页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造单元 ,具有盆山转换和盆山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 ,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造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造动力 ,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 ,形成可容空间 ,并提...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造单元 ,具有盆山转换和盆山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 ,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造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造动力 ,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 ,形成可容空间 ,并提供物源 ,导致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造山带走滑作用不仅控制造山带内走滑挤压盆地的形成 ,而且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平行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以及盆地的抬升与侵蚀。沉积盆地地层记录是研究和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窗口 ,本文总结了利用沉积响应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不同尺度的地层标识 ,它们是 :盆地充填地层格架、不整合面、构造层序、粗碎屑楔状体、相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物特征碎屑组分的变化、沉积物通量和沉积速率的增减、河流梯度、前缘隆起 ,以及放射性测量与裂变径迹年代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沉积响应 地层标识 造山作用
下载PDF
塔木察格盆地反向断层与反转断层控藏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洪宇 陈沫 孟令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9,共8页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反的反向断层;伊敏组沉积末期,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形成了大量早期伸展中期压扭晚期反转的断层。分析已钻探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根据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盆地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套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间油气呈互补分布,其中以南一段为主的下部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油藏类型以反向断层遮挡的油气藏为主;平面上受控于控藏断层,下部油气主要沿反向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上部油气大多靠近反转断层聚集。分析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的控藏机理,认为研究区发育反向断层背靠低隆起油气成藏和反转断层控制次生油气成藏2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断层 反转断层 成藏模式 油气藏类型 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8储层成岩相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彬 屈红军 +3 位作者 李敏 杨欢 王力 郑艳荣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6-160,189,共6页
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但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文中综合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罗庞塬地区的成岩相及其对物性的影响做了详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四种成岩相,... 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但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文中综合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罗庞塬地区的成岩相及其对物性的影响做了详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四种成岩相,绿泥石环边胶结—长石溶蚀相、长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连晶胶结相和泥质胶结压实相。储层的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绿泥石环边胶结—长石溶蚀相区储层物性最好,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长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相区储层物性稍差,为较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物性 长8油层组 罗庞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预测烃源岩热成熟度——以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艳辉 刘震 +3 位作者 陈婕 郭志峰 武彦 孙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94,1016+853,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烃源岩成熟度地震定量预测方法:①采用研究区及邻区烃源岩Ro与Φ的乘方关系,建立了烃源岩Ro-Φ预测模型;②利用有色反演方法确定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再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合成为频带适中的地震绝对速度。对比Ro-TTI方法与本文采用的Ro-Φ方法的烃源岩成熟度预测效果可知:前者预测有机质成熟度精度更高,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后者主要基于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及生烃潜力,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的地震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古近系烃源岩在凹陷中心部位成熟度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表现为:古近系上部渐新统(陵水组、崖城组)烃源岩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局部地区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现今及成藏期对本区供烃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崖城组烃源岩生烃最为有利;下部始新统烃源岩在全区几乎处于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乐东-陵水凹陷 烃源岩 R0-φ垂预测模型 地震绝对速度 有色反演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8
16
作者 左其亭 张志卓 马军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8,共10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水平之间的和谐平衡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多元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将基于全新投入视角的Super⁃SBM模型应用于黄河流域9省区、7个城市...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水平之间的和谐平衡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多元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将基于全新投入视角的Super⁃SBM模型应用于黄河流域9省区、7个城市群、62个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多尺度识别其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时间变动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结合Tapio脱钩理论构建不同适配模型,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动态适配关系。研究发现:①2008—2018年山东省效率值均大于1,水资源利用水平处在9省区前列,内蒙古水资源利用水平提升程度最大,除山东、内蒙古、山西之外,其余省区11年间均未能达到生产前沿,宁夏是唯一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效率值低于0.4的省区,9省区水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上中下游依次升高的分布特点,提升的整体协调性差,需推动落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水资源利用模式。②11年间7个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处于提升趋势,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7个城市群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水平达到流域前沿水准,水资源利用效率值低于0.4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宁夏,存在较高的资源和环境投入冗余,需对个别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整治方案。③9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程度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适配状态呈现较强空间差异,内蒙古动态协同性最好,青、川、宁、陕、豫5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未能与水资源利用实现良性解耦,需在保证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推动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Tapio模型 经济社会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体的岩相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能高 申文环 +3 位作者 王晓霞 孙延贵 蔡欢欢 陈云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野外调查表明,鹰峰环斑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位于柴北缘构造带,呈透镜状夹持在剪切带间。同时代侵入的还有辉绿岩墙和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斑岩脉,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该环斑花岗岩多具无奥环结构,卵形钾长石球斑十分发育,其... 野外调查表明,鹰峰环斑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位于柴北缘构造带,呈透镜状夹持在剪切带间。同时代侵入的还有辉绿岩墙和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斑岩脉,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该环斑花岗岩多具无奥环结构,卵形钾长石球斑十分发育,其体积分数多在50%~60%,粒径多在2~3cm,常以多晶集合体出现,出溶作用十分强烈。基质结构有中粗粒、细粒和显微文象结构等。石英、钾长石都具两个或多个世代,黑云母多结晶较晚,按矿物定量分类多属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类。与典型环斑花岗岩相比,该岩体有出露面积小,岩石类型单调,球斑含量大,大小较均匀且为多晶集合体,出溶作用强烈,基质结构多样,变质变形明显等特征。这些特征部分起因于加里东期的改造,部分是该地区元古代岩浆作用个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结构 环斑花岗岩 鹰峰岩体 柴北缘构造带 中元古代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成因及其与超大型气田的关系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伟 喻梓靓 +3 位作者 王雪柯 于志超 鲁雪松 冯庆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与海域含油气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持续发现超大型天然气田,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献对该类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其形成与超压的关系则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气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与海域含油气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持续发现超大型天然气田,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献对该类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其形成与超压的关系则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气藏发育规律、封盖条件、超压特征等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的形成机制,探讨了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发育规律及其与超压盖层的关系,进而指出了下一步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的形成与超压盖层的发育密不可分,超压盖层是深层、超深层超大型气田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且存在着盐膏层压力封闭、隆升残留压力封存、生烃增压压力封闭等3种超压形成机制;(2)深层、超深层超压盖层与超大型气田存在着4种不同压力环境下的储—盖组合模式,即:超高压盐膏层封盖与超高压超大型气田(Ⅰ型)、超高压封存箱内幕与超高压超大型气田(Ⅱ型)、超高压封存箱底部高压泥页岩封盖与常压超大型气田(Ⅲ型)、超压烃源岩封盖与常压超大型气田(Ⅳ型)。结论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存在着Ⅰ型,准噶尔盆地存在着Ⅱ、Ⅲ型,四川盆地存在着Ⅰ~Ⅳ型,渤海湾盆地存在着Ⅳ型等不同类型的超大型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超压盖层 成因 超大型气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相态特征新认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中华 杨洪志 +1 位作者 徐伟 李明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储层低孔、致密,气水交织,含水饱和度高,油气分布不受构造与海拔控制,气井普遍产凝析油,平均生产油气比148g/m3,为四川盆地凝析油含量最高的非常规凝析气藏。采用常规凝析气藏研究手段已无法正确确定气藏类型和准确... 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储层低孔、致密,气水交织,含水饱和度高,油气分布不受构造与海拔控制,气井普遍产凝析油,平均生产油气比148g/m3,为四川盆地凝析油含量最高的非常规凝析气藏。采用常规凝析气藏研究手段已无法正确确定气藏类型和准确评价气藏相态特征。为此,建立了高压物性实验、常规凝析气藏类型判别与生产静动态特征相结合的气藏类型判别方法,据此判定该气藏为局部带'油垫'的饱和凝析气藏;运用相态恢复理论准确地模拟了该气藏的流体特征,计算得到气藏平均凝析油含量高达249g/m3,所预测的凝析油产量与实际相吻合。进而提出了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相应开发措施,在考虑注入成本以及后期处理等因素后,建议单井采用'先衰竭后干气吞吐'的开采方式。针对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相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对类似非常规砂岩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 气藏类型 相态特征 相态恢复 油垫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丽雯 王兴涛 +1 位作者 刘明春 王大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828,共11页
利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拟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流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并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3个方面探讨对NPP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 利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拟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流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并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3个方面探讨对NPP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291.01 g C·m^(-2)·a^(-1),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2)2000年以来植被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6.4%,其中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的区域分别占6.7%和10.1%。(3)NPP变化在中等波动以上(变异系数Cv≥0.25)的区域所占比例为50.4%。(4)从未来变化趋势看,石羊河流域植被NPP恢复的持续性较弱,呈增加并反持续的地区所占比例达到57.1%。(5)流域的植被NPP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成正相关,对气温的响应更为敏感。NPP随海拔高度和坡度增加呈现增大后减小趋势,近年来流域实施的一系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对植被NPP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