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转型模式对吕梁山红枣经济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荟 孙琳 +4 位作者 李嘉琦 沐春恒 樊文华 殷海善 王改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吕梁山区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该地区5种主要的生态转换模式,分别为枣林撂荒(AF)、枣林补种黄芪-柴胡(MM)、补种苜蓿(AL)、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并以清耕枣林为对照(CK),... 为探究吕梁山区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该地区5种主要的生态转换模式,分别为枣林撂荒(AF)、枣林补种黄芪-柴胡(MM)、补种苜蓿(AL)、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并以清耕枣林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除AF模式外,其他生态模式提高了>2.0 mm及>0.25 mm团聚体含量,增量分别为3.75%~9.31%和1.68%~10.36%;同时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增量分别为0.05~0.19、0.03~0.10 mm,CP模式提高幅度最大;(2)所有生态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量为0.24~4.72 g·kg^(-1),提高幅度为9.25%~182.10%,同时提高了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来自于>0.25 mm团聚体,所有生态模式均提高了土壤>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量为4.20%~22.96%;(4)土壤有机碳及>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红枣林补植油松模式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经济林 生态转型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吕梁山区
下载PDF
提升农民相对贫困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以吕梁山护工为例
2
作者 何璐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相对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更需要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吕梁市通过大力发展和培育吕梁山护工,加大技能培训,探索走出一条帮助贫困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相对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更需要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吕梁市通过大力发展和培育吕梁山护工,加大技能培训,探索走出一条帮助贫困人口掌握技能、实现就业、脱贫致富的路径,不仅为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探索了新的发展渠道,更为提升贫困人口能力素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进而为探索新时代贫困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形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现代化 相对贫困 转移就业 吕梁山护工
下载PDF
山西省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灌草生境昆虫种类及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霍履远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于2022年7月,对山西省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典型灌草生境的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开展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区灌草生境中共采集到1702头昆虫,隶属于8目40科78种,优势目为直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优势科为叶蝉科、网翅蝗科和剑角蝗... 于2022年7月,对山西省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典型灌草生境的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开展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区灌草生境中共采集到1702头昆虫,隶属于8目40科78种,优势目为直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优势科为叶蝉科、网翅蝗科和剑角蝗科;在吕梁山区灌草生境中共采集到1958头昆虫,隶属于8目36科74种,优势目为直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优势科为网翅蝗科、斑翅蝗科和芫菁科。总体来看,吕梁山区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表明吕梁山区的昆虫物种丰富,有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太行山区昆虫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高,表明太行山区昆虫群落集中性较高,存在明显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吕梁山区 灌草生境 昆虫种类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政策导向对吕梁山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
4
作者 许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2期13-15,28,共4页
本文基于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近40 a内森林资源动态资料,阐述了政策导向对吕梁山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国家转为市场经济后,林区的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不增长甚至负增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辖区内林地面积、林木蓄积... 本文基于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近40 a内森林资源动态资料,阐述了政策导向对吕梁山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国家转为市场经济后,林区的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不增长甚至负增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辖区内林地面积、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再次回升并持续增长,森林资源的快速减少和增长受国家不同政策导向影响明显。依据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对今后林区在保护和经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林区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导向 森林资源 吕梁山林区
下载PDF
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建星 刘池洋 +1 位作者 岳乐平 王建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0-972,共13页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剥蚀厚度差异及"径迹年龄-高程"关系都表明地壳均衡隆升并非吕梁山隆升主导机制,受控于逆冲断裂的东-西向差异剥蚀及裂变径迹退火的空间变化规律共同证实南北向断裂的双向逆冲才是吕梁山差异隆升的动因。依据山体不同部位的裂变径迹年龄,可将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过程细分为(58±3)Ma、(40±3)Ma、(30±3)Ma、(23±3)Ma和(10±3)Ma五个阶段: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起始于(58±3)Ma;此后,宁武断裂于(40±3)Ma启动,开启了差异隆升的序幕并奠定了吕梁山北段东部之主体格局;西部晋西挠褶带与吕梁断隆的差异剥蚀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北部不晚于(30±3)Ma,中段主要为(23±3)Ma,南段于(10±3)Ma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明显的地势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 新生代 隆升 隆升机制 裂变径迹
下载PDF
ICESat/GLA 14最新数据与V33数据的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莉 赵尚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4-1110,共7页
ICESat/GLA14是具有较高精度的海拔高程点,以吕梁山为研究区,对该区域内ICESat/GLA14 v33和ICESat/GLA14 v34数据进行了高程差统计,并对其随地形因子、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分类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程值〈2 00... ICESat/GLA14是具有较高精度的海拔高程点,以吕梁山为研究区,对该区域内ICESat/GLA14 v33和ICESat/GLA14 v34数据进行了高程差统计,并对其随地形因子、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分类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程值〈2 000 m时,高程差绝对误差均值相对稳定,当高程值在2 000~3 500 m时,绝对误差均值在逐渐增大,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高程差均值由0.004 m逐渐上升到0.009 m,在平坦区域高程差均值为0.002 m,在其他区域为0.007 m,高程差在植被覆盖区均值和标准差相对较高,即高程差随着高程增加、坡度的上升逐渐增大,且该数据在平坦区域精度明显较高,同时受植被覆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GLA14 吕梁山 地形因子 NDVI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吕梁山西麓三趾马红土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乐 蔡云廷 王家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吕梁山西麓地区三趾马红土地层沉积厚度大、连续性好、典型剖面多,历来为三趾马红土研究的热点地区,但有关其工程地质特征及岩土力学性质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三趾马红土围岩分级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吕梁段隧道建设面临的一项工程... 吕梁山西麓地区三趾马红土地层沉积厚度大、连续性好、典型剖面多,历来为三趾马红土研究的热点地区,但有关其工程地质特征及岩土力学性质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三趾马红土围岩分级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吕梁段隧道建设面临的一项工程地质新问题。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经验,研究三趾马红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强度特性,对影响三趾马红土围岩稳定性的地下水作用、裂隙作用、砂土夹层作用及各因素耦合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三趾马红土在均质和多因素条件下围岩分级进行定量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三趾马红土 围岩分级 吕梁山西麓
下载PDF
吕梁山南部乡宁县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爱丽 霍治国 杨建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5,共12页
以山西吕梁山南部乡宁县为代表,基于乡宁站1972-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乡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2009-2015年的酿酒葡萄实验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通过葡萄生长季的温... 以山西吕梁山南部乡宁县为代表,基于乡宁站1972-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乡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2009-2015年的酿酒葡萄实验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通过葡萄生长季的温度、降水、日照、光热系数以及成熟期的水热系数等指标,评价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揭示吕梁山南部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优势。结果表明:(1)乡宁地区年无霜期平均为202.8d,≥10℃积温平均为3498.0℃·d,最冷月低温均值-4.4℃,极端最低气温-21.6℃,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酿酒葡萄种植。(2)20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生长季积温少,可种植中、早熟酿酒葡萄品种,随着气候变暖,90年代以后,积温大幅增加,满足了种植晚熟酿酒葡萄品种的热量条件。(3)葡萄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及其在关键发育时段的分布特征总体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优质品质的形成,但4月中旬葡萄萌芽期霜冻概率为22.7%,存在低温灾害风险,夏季无38℃以上高温天气,7、8月个别年份降水偏多,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对葡萄糖度造成一定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度与葡萄成熟期光、热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呈负相关,成熟期湿度对葡萄糖度影响极显著。葡萄成熟前一个月(9月)平均气温21.9℃,降水量74.4mm,日照时数6.7h,气温日较差为10.6℃,水热系数为1.5,温度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降水少,具有优质酿酒葡萄生长的气候环境。种植试验表明,乡宁县葡萄含糖量达到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标准,具有经济栽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种植 气候条件 吕梁山南部
下载PDF
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贝贝 周淑琴 +1 位作者 荆耀栋 宋晓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6期102-107,共6页
吕梁山地区地形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研究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探索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的响应关系,旨在为高海拔山区植被物候研究和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动态阈值法提取... 吕梁山地区地形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研究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探索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的响应关系,旨在为高海拔山区植被物候研究和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地区的植被物候,对气温、降水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植被2个关键物候期与气候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提前的区域约占85.7%,其中16.2%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结束日期(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推迟的区域约占90.6%,其中33.3%显著推迟。(2)区内74.8%、87.7%植被S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负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SOS提前。植被SOS在高海拔山区受4月气温影响显著,而低海拔地区受4月降水影响显著。(3)区内72.6%、65.1%植被E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EOS推迟。植被EOS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受11月气温影响显著,而高海拔地区受9月降水影响显著。2000—2015年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发生显著变化,各地区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候、气候变化研究和陆地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动态阈值法 偏相关分析 气候响应 吕梁山
下载PDF
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物候的提取和分布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贝贝 周淑琴 +1 位作者 荆耀栋 宋晓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0-55,共6页
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气候、地形多变,常绿植被分布较多,其物候对环境变化敏感,提取和研究常绿植被物候能为全球变化和常绿植被的其他研究提供基础。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Savitzky-Golay滤波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常绿植被物候,并运用... 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气候、地形多变,常绿植被分布较多,其物候对环境变化敏感,提取和研究常绿植被物候能为全球变化和常绿植被的其他研究提供基础。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Savitzky-Golay滤波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常绿植被物候,并运用趋势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的差异。结果表明:(1)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在第95~130天之间,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在第280~320天之间,生长季长度(LOS)在第160~230天之间。(2)研究区常绿植被物候与纬度关系密切,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R^(2)=0.9265,P<0.001),EOS显著提前(R^(2)=0.8656,P<0.01),LOS显著缩短(R^(2)=0.9620,P<0.001)。(3)常绿植被物候在地形上的差异明显。海拔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坡度变大,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各坡向的植被物候差异明显,植被SOS最大相差2.6 d,植被EOS最大相差3.6 d,植被LOS最大相差5.2 d。所提取的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物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植被 物候提取 空间差异 MODIS NDVI数据 吕梁山地区
下载PDF
吕梁山某煤矿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淑媛 杨丽雯 +1 位作者 张永清 雷俊杰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以吕梁山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煤矿周围农田、农舍、坑口、煤矸石堆和树林带共设置31个样方,检测了Pb和Ni等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煤矿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结果表明:Cd、Cr、Zn、Cu和Mn... 本文以吕梁山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煤矿周围农田、农舍、坑口、煤矸石堆和树林带共设置31个样方,检测了Pb和Ni等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煤矿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结果表明:Cd、Cr、Zn、Cu和Mn的含量较低,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Pb和Ni的含量相对较高,单项污染评价介于无污染与轻微污染之间;内梅罗综合污染水平介于安全与轻污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煤矿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世雄 杨晓艳 +1 位作者 温静 徐满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685-6693,共9页
在山西吕梁山系按照纬度从北向南依次选取马伦草原、荷叶坪、云顶山作为研究区,于2015、2016、2017年7月下旬进行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不同年份、不同纬度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吕梁山... 在山西吕梁山系按照纬度从北向南依次选取马伦草原、荷叶坪、云顶山作为研究区,于2015、2016、2017年7月下旬进行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不同年份、不同纬度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群落中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珠芽蓼、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分别为马伦草原、荷叶坪、云顶山的优势种,不同山地植物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均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2)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年份分布较为稳定,Pielou指数在连续3年内均无较大变化; 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atrick指数在2016年最高,同时该年份的降水天数也是最多,表明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在时间上呈现出受降水条件影响较大的变化格局。(3)吕梁山偏南部的云顶山多样性指数高于偏北部的马伦草原和荷叶坪,表明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变化格局。因此,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在时空上呈现出受降水条件影响较大,且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变化格局,降水条件和纬度梯度对该山地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 亚高山草甸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吕梁山区土地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志芳 裴红宾 张永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57-59,共3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吕梁市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指出了该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结构不合理、土地用养失调、生态环境脆弱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吕梁市山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吕梁市 山区 土地资源 开发对策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冀钦 杨建平 徐满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4-59,共6页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依次降低;市域层面,3市农业现代化程度均不高,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忻州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高级亚阶段,吕梁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低级亚阶段。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整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部较高的空间格局;(2)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分别为16.4%、29.7%和53.9%。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导致生产结果效率低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民生活水平低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迟缓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现代化程度 吕梁山连片特困区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GIS 的吕梁山区贫困县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会霞 刘丽荣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30-37,共8页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其适应能力及遭到破坏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强弱。生态敏感性评价能为分析和预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吕梁山区13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区域,针对吕梁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在GI...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其适应能力及遭到破坏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强弱。生态敏感性评价能为分析和预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吕梁山区13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区域,针对吕梁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降水侵蚀力6个因子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吕梁山区极高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0.44%,高度敏感区占46.74%,中度敏感区占39.60%,低度敏感区占12.11%,不敏感区占1.11%,生态环境敏感程度总体偏高,其中岢岚县、隰县、静乐县生态环境敏感程度最高,永和县、临县、汾西县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生态安全防范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生态敏感性评价 变异系数 加权叠加
下载PDF
1957-2020年吕梁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姚姚 刘政鑫 +2 位作者 张思悦 徐德华 李继彦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4-91,共8页
基于1957-2020年吕梁山区及周边11个国家标准站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对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特征进行分析和突变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57-2020... 基于1957-2020年吕梁山区及周边11个国家标准站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对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特征进行分析和突变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57-2020年吕梁山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降水量减少,区域气候趋向暖干并且存在一定周期性;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达到0.30℃/10 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其增温突变时间约为1995年;年平均最低气温降温速率高于年平均最高温增温速率,年平均气温升温受年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更为强烈且气温日较差逐渐变大;从区域差异看,所探讨气候要素都呈现自南部向北部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南部暖干变化较北部地区显著;研究结果以期为山西省连片贫困区未来气候变化应对和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吕梁山区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吕梁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生长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佳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日本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 生长对比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暴甜 孙丽 +2 位作者 许昌 张涛 师玥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梳理核实边界、主动协调权属争议、依规调处矛盾冲突、减少破碎化和天窗、新建自然保护地,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生态保护红线 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下载PDF
吕梁山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少雄 赵景波 杜卓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76-179,184,共5页
本研究以中尺度区域气候差异与地形的关系为研究方向,对吕梁山东、西两侧近同一纬度区域的气候要素数据进行分析。以榆林市、原平市、延安市、介休市为研究样区,收集30年(1989-2018年)的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 本研究以中尺度区域气候差异与地形的关系为研究方向,对吕梁山东、西两侧近同一纬度区域的气候要素数据进行分析。以榆林市、原平市、延安市、介休市为研究样区,收集30年(1989-2018年)的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和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北段、南段的东西侧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突变具有差异性,但南北段东西两侧气候变化不同步。由于南北段的东西侧研究区域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影响很小,可见吕梁山地形对吕梁山东、西两侧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对于如何根据吕梁山具体地形条件分析气候变化,进一步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和旅游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气候 MANN-KENDALL检验 吕梁山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脉地带煤矿工作面地表沉降移动参数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米绍文 《矿山测量》 2016年第5期83-86,102,共5页
为了掌握山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建立了崖坪煤矿11208工作面观测站,得到地表移动角量、动态变形和预计参数等;掌握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为吕梁山脉地表塌陷及损坏等级提供技术参数;为类似煤矿的安全生产、&... 为了掌握山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建立了崖坪煤矿11208工作面观测站,得到地表移动角量、动态变形和预计参数等;掌握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为吕梁山脉地表塌陷及损坏等级提供技术参数;为类似煤矿的安全生产、"三下"采煤、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地 地表沉降 参数求取 分析与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