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槽回淤物粒度变化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 黄志扬 +1 位作者 丁健 林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吕四海域地形、水文、泥沙和浅层柱状样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航道浚深后回淤物的粒度变化过程及其对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浚深后,航槽内底质呈明显粗化现象,底质中值粒径由浚前的0.045-0.071 mm增加至浚后的0.128-0.135 mm,... 根据吕四海域地形、水文、泥沙和浅层柱状样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航道浚深后回淤物的粒度变化过程及其对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表明,航道浚深后,航槽内底质呈明显粗化现象,底质中值粒径由浚前的0.045-0.071 mm增加至浚后的0.128-0.135 mm,0.005-0.062 mm的细颗粒组分由36.0%减小至8.9%,0.075-0.250 mm粗颗粒组分由37.9%增加至78.2%,疏浚船舶的水力分选是泥沙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吕四海域航道泥沙回淤形式为悬沙沉降和底沙推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夏季7—8月试挖槽内回淤强度较大,回淤泥沙颗粒较细,冬季10—12月回淤强度较小,回淤泥沙颗粒较粗。根据粒度谱计算结果,正常天条件下悬沙沉降对航道回淤的贡献率约为15%,夏季贡献率高于冬季,大风天可增至30%-40%。回淤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回淤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四海域 试挖槽 航道回淤 悬沙沉降 底质粗化 粒度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