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及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2 位作者 王亚秋 史玉 李天一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DLBCL患者8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病理组织PD1和CARD11,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和CARD11与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80例DLBCL患者中CARD11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65.00%;PD1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55.00%;DLBCL患者五年生存率与年龄、Ann Arbor分期、临床疗效、结外累及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病理亚型、PD1表达和CARD11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Arbor分期(Ⅲ~Ⅳ)(OR=1.351,95%CI:1.081~1.690)、临床疗效(无效)(OR=1.972,95%CI:1.029~3.780)、年龄(>60岁)(OR=1.473,95%CI:1.182~1.834)、PD1阳性表达(OR=2.399,95%CI:1.892~3.041)和CARD11阳性表达(OR=2.010,95%CI:1.435~2.815)是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1和CARD11均在DLBCL淋巴结病理组织中表达,且是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评估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Caspase募集域家族成员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远期生存
下载PDF
γδT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MICA/B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华 王地 +4 位作者 王焕瑞 侯晓利 郁卫东 许克新 胡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1,共7页
目的:初步探索γδT细胞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识别的应激蛋白MICA/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经帕米磷酸二钠体外扩增培养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γδ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扩增效率和经佛波酯/离子霉素(P... 目的:初步探索γδT细胞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识别的应激蛋白MICA/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经帕米磷酸二钠体外扩增培养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γδ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扩增效率和经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omycin)刺激后CD107a的表达,通过细胞毒实验检测其对膀胱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膀胱癌细胞株表面和膀胱癌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6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纯度达75%~94%,γδT细胞绝对数达到初始的109~371倍。经PMA/ionomycin刺激后,表达CD107a的γδ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可达40%~82%,膀胱癌患者的γδT细胞对3株膀胱癌细胞株都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且随效靶比增高而增强。3株膀胱癌细胞株表面和26例膀胱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地表达MICA/B,浸润性膀胱癌中MICA/B的染色评分略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高级别膀胱癌中MICA/B的染色评分要高于低级别膀胱癌,但统计学分析显示组织中MICA/B的染色评分与肿瘤分期、分级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可在体外成功扩增,并显示出显著的抗膀胱癌作用,膀胱癌细胞和组织中都不同程度表达MICA/B,但统计学分析显示MICA/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染色评分与肿瘤分期、分级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受体 抗原 T细胞 γ-δ MICa/b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恶性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克隆性重排检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郑颂国 陆孝禹 +4 位作者 张容轩 罗建民 肖力 沈兆忠 许良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 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克隆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用针对 Ig H 单轮扩增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在 126 例恶性 B细胞性淋巴瘤中,免疫组化... 目的 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克隆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用针对 Ig H 单轮扩增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在 126 例恶性 B细胞性淋巴瘤中,免疫组化标记与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符合率为 97% ,其中,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 83 例(66% ),3 例见 T C Rβ交叉阳性,在 1 例病理诊断为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出现 Ig H克隆性重排,在其它 22 例非淋巴组织和良性淋巴组织疾患中均未见阳性。在 18 例临床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中11 例出现 Ig H 克隆性重排。结论 克隆性重排检测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重排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CXCR5/IL-21/Bcl-6/Blimp-1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巧巧 朱玥洁 +4 位作者 庞楠楠 艾海权 巩晓芸 腊晓琳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中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5,CXCR5)、B细胞淋巴瘤分子6(B cell lymphoma 6,Bcl-6)和B...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中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5,CXCR5)、B细胞淋巴瘤分子6(B cell lymphoma 6,Bcl-6)和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的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及其与URSA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0例URSA患者(URSA组)和3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1、CXCR5、Bcl-6和Blimp-1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4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绒毛组织中IL-21、CXCR5、Bcl-6和Bli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1的表达水平与其它3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CXCR5与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绒毛中Tfh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Tfh细胞应答在URSA患者体内上调及Tfh相关因子可能是URSA发生的免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白细胞介素21 蜕膜 母胎免疫耐受 白介素-21(IL-21) 趋化因子受体-5(CXCR5)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下载PDF
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陈军 谭晓虹 +1 位作者 覃思繁 林思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和h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MGMT和hMLH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0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和h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GMT及hML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病理免疫亚型密切相关(均P<0.05)。MGMT在non-GCB亚型中的表达与生存率有关(P<0.05);hMLH1在GCB亚型及non-GCB亚型中的表达均与生存率有关(均P<0.05)。MGMT与hMLH1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MGMT和hMLH1检测有助于判断DLBCL临床亚型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T HMLH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微小RNA-184通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途径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介导骨肉瘤的化疗耐药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继峰 唐豪杰 +2 位作者 杨猛 贺鑫 李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184通过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BCL2L1)参与骨肉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选用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184通过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BCL2L1)参与骨肉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选用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其中miR-184表达水平以及JAK2/STAT3、BCL2L1蛋白表达;转染miR-184模拟物、抑制物序列,观察对MG63、顺铂培养下的MG63(DPP-MG63)的影响,另将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与细胞一起培养,观察细胞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内两两比较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184在骨肉瘤细胞中降低(t=9.074,P<0.05),在过表达miR-184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F=13.810、57.090、59.660,P<0.05),且其中JAK2/STAT3通路的蛋白表达、BCL2L1蛋白(0.92±0.04)均被抑制,细胞耐药性降低(F=186.200、252.900、211.600、156.200、176.500,P<0.05),而抑制miR-184则反之。同样,在经AG490培养后,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降低,耐药性降低,BCL2L1蛋白表达(0.84±0.05)则升高(F=11.270、38.300、77.130,P<0.05)。拯救实验显示,沉默miR-184后的细胞再与AG490进行培养,细胞生物学行为、耐药性与MG63、DPP-MG63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2、0.059、0.050、0.612,P>0.05)。结论miR-184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BCL2L1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并降低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样蛋白1 骨肉瘤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述昀 马沛然 王玉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炎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定量检测CVB3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CVB3感染所致心肌炎... 目的:研究心肌炎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定量检测CVB3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CVB3感染所致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P<0.001),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心肌病理积分亦呈明显正相关(r=0.72,P<0.01;r=0.85,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可以反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而且两者均与心肌炎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 柯萨奇病毒b 小鼠 近交baLb/C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巧营 刘晋津 +3 位作者 吴腾 张一 李东华 赵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130只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各21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造模9周后,普...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山莨菪碱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130只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各21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造模9周后,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给予普罗布考500 mg/kg灌胃,连续6 d;第8天时,于制备CIN模型前,山莨菪碱组及联合组经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0μg/100 g,15 min后,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经尾静脉注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0.8 m L/100 g制备CIN模型;1 h后,山莨菪碱组、联合组经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0μg/100 g共7次。注射对比剂前及24 h后,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BUN、Scr水平。称重,开腹后采集左右肾脏并称重,计算肾指数。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取肾脏组织制成肾组织匀浆,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Bcl-2相关X蛋白质(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mRNA表达。结果 (1)模型组BUN、Scr、UA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BUN、Scr、UAE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BUN、Scr、UAE均低于山莨菪碱组(P均<0.05)。(2)模型组肾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及联合组肾指数低于模型组(P均<0.05)。(3)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山莨菪碱组肾脏NOS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均<0.05)。联合组肾脏SOD、T-AOC均高于普罗布考组和山莨菪碱组(P均<0.05)。(4)与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联合组肾脏Bax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Bcl-2/Bax升高(P均<0.05);山莨菪碱组肾脏Bcl-2/Bax升高(P<0.05),联合组肾脏Bcl-2/Bax高于山莨菪碱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山莨菪碱联用可减轻糖尿病CIN大鼠的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Bcl-2/Bax比值有关,且效果优于单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山莨菪碱 对比剂肾病 糖尿病 氧化应激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相关X蛋白质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苌哲宗 余红岚 +1 位作者 费樱 喻云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对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贵阳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86例儿童AL患者为研究组,分为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组38例,急...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对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贵阳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86例儿童AL患者为研究组,分为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组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26例和急性T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组22例。同时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分为标危组21例、中危组19例和高危组20例,另设8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组的血清TK1水平。结果 B-ALL组、AML组以及TALL组血清T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ALL组血清TK1水平高于AML组,AML组血清TK1水平高于B-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TK1水平高于中危组,中危组TK1水平高于标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TK1水平对儿童AL的筛查和实验室诊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血清TK1的水平与ALL患儿的临床危险分级有关,可作为其危险分级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T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胸苷激酶1
下载PDF
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德涛 马润声 +5 位作者 李红强 王勇飞 雷梦园 柳桢 余坤 张乐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7(CCDC67)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7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CCD...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7(CCDC67)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7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CCDC67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57例PTC组织石蜡切片凋亡指数(AI)。结果CCDC67蛋白在PTC组织的表达率为43.86%(25/57),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96.49%,55/57),bcl-2蛋白在PTC组织表达率为57.89%(33/57),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5.79%(9/57)。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有关(x^2=3.944、4.711、6.068、7.143,P=0.047、0.030、0.014、0.008)。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关(x^2=8.757、4.765、8.449,P=0.003、0.029、0.004)。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0.400,P=0.003)。PTC组织中CCDC67蛋白阳性表达组AI高于CCDC67蛋白阴性表达组(t=12.812,P=0.000)。结论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和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CDC67基因抑癌功能可能与其产物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7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原文传递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调控免疫细胞代谢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朵(综述) 许昱(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pyruvate kinase muscle isoform 2,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也是免疫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PKM2已被证明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过表达,并促进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PKM2的表达转变且激...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pyruvate kinase muscle isoform 2,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也是免疫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PKM2已被证明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过表达,并促进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PKM2的表达转变且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对PKM2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和在炎症性疾病中治疗潜力的研究方向。此外,PKM2的结构和功能受一些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研究人员揭示了PKM2的小分子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具体作用机制。免疫代谢重编程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确PKM2在免疫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现就PKM2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作用,以及PKM2在免疫代谢重编程中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期望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PKM2的分子机制,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 瓦尔堡效应 抗原呈递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B细胞淋巴瘤-2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亚敏 王修珍 +3 位作者 康苏娅 顾冬梅 虞杰 顾振纶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TERT、Bcl-2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中,hTERT表达的阳...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TERT、Bcl-2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中,hTERT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0%和77.0%,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0%和80.5%,差异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宫颈鳞癌中hTERT的阳性表达与Bcl-2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hTERT和Bcl-2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二者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并协同促进宫颈鳞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b细胞淋巴瘤-2基因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刘茜 赖洵 +2 位作者 程新 高小丽 吴亚运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61-665,共5页
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将供体的淋巴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这种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已在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 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将供体的淋巴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这种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已在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得来的,它表达肿瘤特异性,并显示出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这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解决方案。CAR发展到现在共经历过三代改进,前人也就每代CAR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得出对临床治疗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验结果。本文就CAR技术对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性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 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