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Fs联合LVD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晓岚 魏文斐 +4 位作者 陈晓静 王梓慈 郭楚鸿 陈佩玉 王薇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联合淋巴管密度(LVD)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检测132例早期CSCC组织标本(手术切除标本92例,活检组织标本40例)中α-SMA+CAFs和D2-4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联合淋巴管密度(LVD)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检测132例早期CSCC组织标本(手术切除标本92例,活检组织标本40例)中α-SMA+CAFs和D2-40+LVs表达水平。分析CAFs密度与LVD的相关性,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AFs和LVD对早期CS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将手术标本的病理评估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进行比较,以明确活检标本的预测效果。结果:9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早期CSCC组织的CAFs密度与LVD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0.597,P<0.001),CAFs密度和LVD均与LNM、淋巴脉管浸润(LVI)密切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与LVD单独诊断LNM相比,CAFs密度联合LVD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4.40%vs 71.90%,P<0.05)和相当的特异性(96.70%vs 98.30%,P>0.05)。CAFs密度与LVD结合具有最大的AUC(0.958,95%CI=0.919~0.997)。40例活检组织标本中,CAFs密度与LVD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0.487,P<0.001),二者表达水平在LNM组均高于non-LNM组(P<0.05)。活检标本与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总符合率为97.5%。结论:联合检测早期CSCC组织的CAFs密度、LVD水平在预测早期CSCC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文胜 李江发 +3 位作者 何阳阳 李西融 唐澄海 杜延召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8.98±2.52)、(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71.08±43.19)、(23.20±4.70)、(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素美 李湘洲 +1 位作者 张居民 张云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4例增殖期子宫内膜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4例增殖期子宫内膜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增殖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和LVD高于黏膜内癌组和浸润深度〈1/2肌层组(P均〈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子宫内膜样腺癌VEGF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和LVD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海云 程永波 解璇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VD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中LVD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6.7±1.3)个vs(3.5±1.1)个,P<0.001]。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中LVD低于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2.1±0.7)个vs(3.6±0.7)个,(4.1±1.1)个,P<0.05]。直径≥10 mm的息肉中LVD高于直径<10 mm的息肉[(3.6±1.1)个vs(2.7±1.0)个,P<0.05]。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中LVD显著高于不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4.0±1.0)个vs(3.0±1.0)个,P<0.001]。而LVD在不同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D有可能作为反映结直肠息肉预后的重要指标,为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随访间隔与结直肠癌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癌 淋巴管密度 LYVE-1 预后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D及MLVD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明佳 沈丽达 张丽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39-42,5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D、MLVD及胃癌癌旁ML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VEGF-D、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VEGF-D阳性组生存期较阴性组短(P=0.04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67),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D及胃癌癌旁MLVD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D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生存期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L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6
作者 陶立生 张振玉 +3 位作者 罗新华 王劲松 张予蜀 汪志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D-240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D2-40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D-240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D2-40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VD为(8.01±4.47)条/HP,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为(1.32±1.41)条/HP,P<0.05;癌周LVD为(11.49±3.53)条/HP,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为(4.53±1.75)条/HP,P<0.05。低未分化[(9.06±1.64)条/HP]、Ⅲ~Ⅳ期[(9.06±1.39)条/HP]、有淋巴结转移[(9.10±1.36)条/HP]和远处转移的[(10.55±1.21)条/HP]胃癌LVD分别较高中分化[(6.15±2.95)条/HP]、Ⅰ~Ⅱ期[(4.28±2.43)条/HP]、无淋巴结转移[(7.38±2.46)条/HP]和远处转移者[(7.38±2.46)条/HP]增高,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LVD上升。检测LVD可以预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检测不同生物学行为肾癌内LVD和MVD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张秉鸿 张冠军 +1 位作者 张学斌 南勋义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和微血管在不同生物学行为肾细胞癌(RCC)组织内的密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肾细胞癌按其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分为长期生存组和肿瘤转移组。肿瘤组织切片分别以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淋巴内皮透明... 目的探讨淋巴管和微血管在不同生物学行为肾细胞癌(RCC)组织内的密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肾细胞癌按其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分为长期生存组和肿瘤转移组。肿瘤组织切片分别以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单克隆抗体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瘤组织内微血管和淋巴管进行计数。结果VEGFR-3非特异地表达于微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浆,而LYVE-1仅特异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浆中。转移组瘤内MVD显著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LYVE-1在转移组中仅有3例瘤内显示阳性。结论MVD可作为判断RCC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RCC缺乏瘤内淋巴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瘤内淋巴管形成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MVD、MLVD的影响
8
作者 马小军 何建苗 +2 位作者 蒲永东 倪量宏 贾鸿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脉灌注化疗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CA199、CEA在肝癌中诊断价值及与LVD和MVD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俊 姜登鸽 +4 位作者 杨彩丰 张丽秋 赵明星 路伟 马文兵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278-1283,共6页
目的探究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199、CEA水平与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 目的探究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199、CEA水平与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103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同期于我院确诊的良性肝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依据Weidner法计算两组患者肝组织MVD及LVD,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分析肝癌患者血清CA199、CEA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CA199、CEA同其病理特征相关性,Spearman分析CA199、CEA与LVD、MVD的相关性,最后绘制CA199和CEA对肝癌的诊断ROC曲线图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A199及CEA水平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肝癌组织LVD和MV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5);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内转移均与CA199和CEA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CA199与肝癌组织LVD、MVD均呈正相关(r=0.8860、0.8872,P<0.05),CEA与肝癌组织LVD、MVD均呈正相关(r=0.7287、0.8276,P<0.05);以21.50 U/ml为截断点,CA199对肝癌的诊断AUC为0.8349(P=0.0006),以6.80μg/L为截断点,CEA对肝癌的诊断AUC为0.8981(P<0.0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异常升高,与肝癌组织中的LVD和MVD均呈明显正相关性,可以考虑将CA199和CEA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鉴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链抗原199 癌胚抗原 肝癌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MVD VEGF及LVD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方毅 羊章哲 +2 位作者 王昆 沈长青 刘丽杰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285-1291,共7页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的直肠癌患者86例的临床病...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的直肠癌患者8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DWI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得其MVD、VEGF及LVD表达水平。分析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以Pe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MVD、VEGF及LVD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分化程度、T2期及N_(0)的直肠癌患者ADC值均高于低+中分化程度、T4期及N_(1~2)期者(P<0.05),但高分化程度、T2期及N_(0)的直肠癌患者MVD、VEGF及LVD表达均低于低+中分化程度、T4期及N_(1~2)期。Person相关性显示,ADC值与MVD、VEGF、LVD均呈负相关(r=-0.428、-0.505、-0.474,P<0.05)。ROC结果显示,ADC值预测直肠癌分化程度、T分期及N分期的AUC分别为0.904、0.839、0.897,敏感度、特异度:分化程度为83.3%、87.8%,T分期为68.4%、89.6%,N分期为91.9%、85.7%。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预测直肠癌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ADC值与MVD、VEGF及LVD表达关系密切,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MVD、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荣真 曾炳恬 +2 位作者 刘德祥 冯锦辉 樊锦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69例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肺局限性病灶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46),所有患者均行16... 目的:探讨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69例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肺局限性病灶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46),所有患者均行16排CT灌注成像,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对比两组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和通透性(PMB)的差异;取1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和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数MVD和LVD。pearson相关分析CT灌注参数与MVD和L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16排CT灌注成像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73.91%,准确度为85.51%;恶性组BV、PMB分别为(8.86±4.79)ml/100ml和(31.78±12.56)ml/100ml/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MVD、LVD计数分别为13.48±5.57和10.44±4.2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V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MB与MVD和L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材料与方法:16排CT灌注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高灌注能一定程度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循环管腔低成熟、高渗透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信息,对肿瘤的转移、侵袭力,乃至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TTF-1、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鑫 严倩文 王路祎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卵巢癌组织样本和2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卵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进行TTF-1、CyclinD1和D2-40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卵巢癌组织样本和2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卵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进行TTF-1、CyclinD1和D2-4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基于半定量积分法评价TTF-1、CyclinD1染色结果。依据Weidner评价方法评估D2-40染色结果,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TTF-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癌组织中分别为58%和83%,均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5%和10%(P均<0.001)。病理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腹膜转移阳性、T3~T4期、N1期和M1期的卵巢癌组织中TTF-1及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均<0.05);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与卵巢癌组织中TTF-1及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无关(P均>0.05)。病理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腹膜转移阳性的卵巢癌组织LVD较高(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TTF-1、CyclinD1阳性表达者的LVD均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TTF-1与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卵巢癌病情较重、出现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者的TTF-1和CyclinD1表达较高。TTF-1和CyclinD1可作为卵巢癌干预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周期蛋白D1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通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调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13
作者 曹宸 杨莹 +2 位作者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31-1337,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情况,统计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并分析Prox-1及MLVD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MM-ex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了淋巴管的成形。MM-ex^(shProx-1)对LECs无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淋巴管成形无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rox-1、LYVE-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rox-1信号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率[87.50%(14/16)、79.17%(19/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37.50%(6/16)、12.50%(1/8)](均P<0.05)。LYVE-1在黑色素瘤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9.30±4.65、5.15±1.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5.66±1.69、5.30±1.65,均P<0.05)。Prox-1、LYVE-1的表达情况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MM-ex通过Prox-1促进LECs的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淋巴管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rox-1、LYVE-1及MLVD与黑色素瘤淋巴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相关性,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判断指标,也为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14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叉头框蛋白C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Ang-2、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15
作者 陆匡 严志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cSCC患者,其cSCC标本中Ang-2、LYVE-1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其中LYVE-1的表达情况以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表示。结果Ang-2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的组别中,高表达率为44%(15/34),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的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SCC高分化组,Ang-2的高表达率为35%(9/26),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的83%(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8.49±4.2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3.48±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高分化组的表达为6.39±2.09,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14.2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对Ang-2和LYVE-1的表达无影响(P>0.05)。cSCC患者的Ang-2表达水平与LYVE-1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Ang-2与LYVE-1参与推动cSCC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素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范晓杰 王心然 +5 位作者 岳萌 张勐 邓会岩 谷丽娜 桑梅香 刘月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NBC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同时用CD34和D2-40标记血管和淋巴管后检测TNB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D-L1蛋白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7%(68/120),PD-L1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及脉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PD-L1高表达的TNBC淋巴结转移率高及脉管癌栓形成高,PD-L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00,P=0.02),PD-L1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r=0.662,P=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L1蛋白表达阳性TNBC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蛋白表达可作为TNBC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TNBC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NBC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逃逸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大肠癌中VEGF-D、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志勇 姜丽 +8 位作者 高艳敏 黎洁 姜海仙 李勇 范立侨 赵群 焦志凯 张志栋 赵雪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VEGF-D、VEGFR-3的表达、D2-40阳性淋巴管特点以及淋巴管生成,分析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8例大肠癌VEGF-D、VEGFR-3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大肠癌中VEGF-D、VEGFR-3在淋巴结...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VEGF-D、VEGFR-3的表达、D2-40阳性淋巴管特点以及淋巴管生成,分析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8例大肠癌VEGF-D、VEGFR-3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大肠癌中VEGF-D、VEGFR-3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9%、5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34%),复发转移组阳性率(82%、52%)高于无复发转移组(59%、34%),生存期≤3年组阳性率(81%、62%)高于生存期>3年组(59%、35%)(均P<0.05);VEGF-D在淋巴管受累组阳性率(85%)高于无淋巴管受累组(60%)(P<0.05);LVD值在溃疡型和浸润型组中高于肿块型组,Dukes'C、D期高于DukesA、B期,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受累组高于无淋巴管受累组,复发转移组高于无复发转移组,生存期≤3年组高于生存期>3年组(均P<0.05)。结论大肠癌中VEGF-D、VEGFR-3表达升高与促进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VEGF-D VEGFR-3 淋巴管密度 转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玉钿 张声 +2 位作者 郑曦 吴钦穗 黄双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TEN、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TEN、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计算LYVE-1标记的乳腺癌间质淋巴管的密度,分析PTEN和VEGF-C与LVD的关系。结果:PTEN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47.8%,LVD为(8.03±2.26)个/HPF,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TEN阳性率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0.05),乳腺癌VEGF-C阳性率随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PTEN阳性组乳腺癌的LVD水平低于PTEN阴性组(P<0.05),VEGF-C阳性组乳腺癌的LVD水平高于VEGF-C阴性组(P<0.01),PTEN阳性组乳腺癌的VEGF-C阳性率低于PTEN阴性组(P<0.05)。结论:PTEN和VEGF-C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间质淋巴管密度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淋巴管生成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TEN VEGF-C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思秀 李小玉 +1 位作者 孔祥丽 冯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 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俐琼 杨守华 +1 位作者 王泽华 刘登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 目的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