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8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Impact of t(14;18)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被引量:2
1
作者 Hong-wei Zhang Niu-liang Cheng +3 位作者 Zhen-wen Chen Jin-fen Wang Su-hong Li Wei Ba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Objective: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14;18) is present i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s). However,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nslocation and its relatio... Objective: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14;18) is present i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s). However,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nslo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Our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14;18) and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prognosis of DLBCLs. Methods: Biopsy specimens from 106 DLBCLs were analyzed using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Immunophenotypic analysis of CD20, CD3, CD10, BCL-6, MUM1 and BCL-2 was perform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PSS 13.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t(14;18) was identified in 27 of 106 cases (25.5%). The percentages of tumor cells expressing CD10, BCL-6, MUM1 and BCL-2 were 21.7%, 26.4%, 56.6% and 73.6%, respectively. The presence of this translo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CD10 and immunophenotypic subtype (p0.001). No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e presence of t(14;18).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both t(14;18) and BCL-2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Moreover, patients with t(14;18) had worse prognosi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BCL-2 expression (for overall survival: hazard ratio, 4.235; 95%CI, 2.153-8.329, p0.001 vs. hazard ration, 2.743; 95%CI, 1.262-5.962, p=0.011). Conclusions: The t(14;18) is a useful prognostic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DLBCL immunophenotype and prognosis. The prognosis of GCB (germinal centre-like B cell) DLBCL patients should be mad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this transloc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t(14;18) should be included as a routine diagnostic test in thes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t14 18) FISH Survival analysi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BAGE5、RUNX1T1、SLFN14对比CA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一项全面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的综述
2
作者 王宏基 谭云波 金礼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884-888,共5页
胰腺癌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常表现为上腹不适、腹泻、食欲减退、腹痛、黄疸等。胰腺位于腹腔深部,疾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起病较为隐匿,患者往往难以察觉且临床难以诊断。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生率在国内外均... 胰腺癌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常表现为上腹不适、腹泻、食欲减退、腹痛、黄疸等。胰腺位于腹腔深部,疾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起病较为隐匿,患者往往难以察觉且临床难以诊断。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生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胰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目前临床早期筛查胰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是CA19-9,它被认为在胰腺癌检测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理想,CA19-9升高占比低,检测到CA19-9升高时胰腺癌已进展到晚期。有研究表明,肿瘤标记物和生化单独检测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不高,若用2种及2种以上的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帮助胰腺癌的筛选以及鉴别,且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BAGE5、RUNX1T1、SLFN14与胰腺癌存在潜在相关性,或可作为新的血清标志物诊断胰腺癌,本文将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A19-9 BAGE5 RUNX1t1 SLFN14
下载PDF
The Expression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a Novel Gene C20orf14 Associated with Lymphoma
3
作者 苏良平 陈登 +6 位作者 章建民 李西明 潘桂红 白向阳 卢运萍 周剑峰 李双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BVECs) betwee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nd 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 (RLNH...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BVECs) betwee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nd 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 (RLNH), and to perform an initi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n a novel gene, C20orf14, which is highly expressed in lymph node of lymphoma. The mRNA of the tissue from the BVECs of DLBCL and RLNH tissues was labeled with biotin respectively and hybridized with expression profile microarray, an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obtained. Initi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novel gene named C20orf14. Its gene structure, genomic localizati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tative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functional domain etc. were predicted, and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similar proteins among several species. By using expression profile microarray, man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uncovered. The efficient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have fundamentally identified that C20orf14 was a nuclear protein,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 modification of mRNA. Therefore, microarray is an efficient and high throughout strategy for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C20orf14 is thought to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umor metastasis researches b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RRAY lymphoma LCM BIOINFORMAtICS C20orf14
下载PDF
t(14;21)平衡易位携带者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艳平 刘秀生 +3 位作者 刘媛 杨真荣 陈燕 熊承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8-494,共7页
15%-20%的妊娠因为自发流产而中止,其中约50%是因为染色体异常所致。夫妇中的一方为平衡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时,即可能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和胚胎,临床症状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不育、反复流产、甚至产出染色体综合症的患儿。以临床接诊... 15%-20%的妊娠因为自发流产而中止,其中约50%是因为染色体异常所致。夫妇中的一方为平衡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时,即可能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和胚胎,临床症状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不育、反复流产、甚至产出染色体综合症的患儿。以临床接诊的一对具有反复自然流产史夫妇为研究对象,常规进行精液、激素水平检测。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进行短期培养,经低渗、固定处理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进行核型分析。选用特异的21qter和14qterDNA标记作为探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运用FISH技术对患者精子细胞进行研究,配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精细胞DNA组份进行检测,分析配子中遗传物质的组成及各种类型配子的比例。结果发现女方核型正常为46,XX,男方核型为罗伯逊易位的携带者45,XY,-14,-21,+t(14;21)。患者外周血体细胞的分裂相染色体FISH显示一个细胞中分别存在1个红色的21qter和1个绿色的14qter杂交信号,另外有1个红色和1个绿色信号共同存在于一条由易位形成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上。在患者精液样本的精细胞FISH研究中,可以观察到5种不同类型的杂交信号,异常的配子的种类与理论推断相同,但各型所占的比例有其特点,结合精液中精细胞流式细胞术的分析表明,平衡的单倍体配子占71%,不平衡的配子占29%。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统计,对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常见和罕见类型进行综述,为其生育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4 21) 体细胞 精子 染色体 FISH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两例同时伴有t(8;14)和t(14;18)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峥 赖悦云 +7 位作者 冯麟 刘艳荣 秦亚臻 王亚哲 石红霞 江倩 路瑾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文报告2例同时伴有t(8;14)和t(14;18)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实验诊断及临床特征。采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方法对2例患者的实验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例患者按FAB分型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常... 本文报告2例同时伴有t(8;14)和t(14;18)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实验诊断及临床特征。采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方法对2例患者的实验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例患者按FAB分型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常规细胞遗传学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证实2例患者同时具有t(8;14)和t(14;18)染色体易位,免疫表型均表达CD20、CD10、FMC7、CD38、CD19。综合MICM,2例患者均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1例患者经化疗后1个月内死亡,1例患者经美罗华和大剂量化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健康存活19个月。结论:t(8;14)和t(14;18)可同时存在于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t(8;14)和t(14;18)并存提示预后不良。含美罗华的联合化疗方案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URKItt淋巴瘤 t(8 14) t(14 18)
下载PDF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鉴定转基因玉米T14/T25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际娟 覃文 +1 位作者 朱水芳 曹远银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9-694,共6页
以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T14/T25品系。根据转基因玉米T14/T25转入的外源基因质粒图谱,设计转基因引物和探针进行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建立了转基因玉米品系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TaqMan探针可... 以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T14/T25品系。根据转基因玉米T14/T25转入的外源基因质粒图谱,设计转基因引物和探针进行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建立了转基因玉米品系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TaqMan探针可检测到T14/T25产生的荧光信号,而对其他玉米品系则检测不到荧光信号,为转基因产品的鉴定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t14/t25转基因玉米 鉴定
下载PDF
t(14;18)阴性滤泡性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毅(综述) 孙保存(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55-1358,共4页
滤泡性淋巴瘤(FL)是生发中心起源的低级别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染色体14q32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染色体18q21上的Bcl-2基因的平衡转位,形成t(14;18)(q32;q21)。此转位使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功能上... 滤泡性淋巴瘤(FL)是生发中心起源的低级别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染色体14q32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染色体18q21上的Bcl-2基因的平衡转位,形成t(14;18)(q32;q21)。此转位使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功能上延长了细胞的生存时间并导致FL的形成。t(14;18)并不是出现于所有FL病例中,大约90%的FL存在t(14;18),其余的FL未能检测到该转位。t(14;18)的存在与否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t(14 18)阳性 18)阴性
下载PDF
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 韦凤 +3 位作者 聂伟伟 唐林 陈龙邦 管晓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2010年Cochran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Journ...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2000—2010年Cochran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Journal Citation Reports、FMJS、EMMC等数据库,语种不限,获取有关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分别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73 4G14C-4A14T基因型分布以及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确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然后利用RevMan5.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5篇文献,累计病例919例,对照1 234例。Me-ta分析p73 4G14C-4A14T基因型GC/GC vs.GC/AT+AT/AT合并OR值为0.84(95%CI:0.71~1.00),Z值为1.95,GC/GC vs.AT/AT合并OR值为0.50(95%CI:0.35~0.70),Z值为4.00,AT/ATvs.GC/GC+GC/AT合并OR值为1.94(95%CI:1.39~2.70),Z值为3.91。结论我们发现AT/AT基因纯合子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说明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携带p73 4G14C-4A14T多态性是结直肠癌重要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73 4G14C-4A14t 多态性 比值比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5-988,共4页
为研究细粒棘球蚴14-3-3(r Eg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机制,本研究利用r Eg14-3-3、弗氏佐剂和PBS分别免疫3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在第三次免疫后4周,以原头蚴攻击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免疫后0、2、4、6、10、18... 为研究细粒棘球蚴14-3-3(r Eg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机制,本研究利用r Eg14-3-3、弗氏佐剂和PBS分别免疫3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在第三次免疫后4周,以原头蚴攻击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免疫后0、2、4、6、10、18、30周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攻击感染24周后迫杀鼠,检获棘球蚴包囊数并计算减囊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 Eg14-3-3免疫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原头蚴感染后均显著增高,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4.47%。本研究表明r Eg14-3-3免疫小鼠在原头蚴攻击感染后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该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有效的抗感染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疫苗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3388-3389,3392,共3页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小鼠T淋巴细胞表达的蛋白质组,建立差异表达蛋白谱。方法以Eg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为实验组,PBS注射小鼠为对照组,Eg14-3-3重组疫苗免疫2周后...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小鼠T淋巴细胞表达的蛋白质组,建立差异表达蛋白谱。方法以Eg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为实验组,PBS注射小鼠为对照组,Eg14-3-3重组疫苗免疫2周后提取两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总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总蛋白,比较两组小鼠T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凝胶电泳发现11个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其中7个蛋白明显见于实验组小鼠T淋巴细胞中,4个点明显见于对照组小鼠中。结论 14-3-3重组疫苗免疫小鼠与PBS注射小鼠T淋巴细胞表达蛋白质组有明显差异,差异表达蛋白对疫苗免疫机制的研究及后续的疫苗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疫苗 t淋巴细胞 差异蛋白质组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t(11;14)、CD5和CD23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月新 徐卫 +5 位作者 李建勇 吴雨洁 曹京燕 徐浩 李丽 仇海荣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检测t(11;14)、CD5和CD23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常规细胞遗传学(CC)对45例初诊为CLL的患者进行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t(11;14)的研究。结果:4...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检测t(11;14)、CD5和CD23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常规细胞遗传学(CC)对45例初诊为CLL的患者进行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t(11;14)的研究。结果:45例初诊CLL中,CC均未见t(11;14)异常,FCM示5例CD5+CD23-,40例CD5+CD23+。5例CD5+CD23-患者中,4例经I-FISH检测出具有t(11;14)异常。40例CD5+CD23+患者中,I-FISH检测无一例有t(11;14)异常。结论:t(11;14)、CD5和CD23在CLL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LL免疫表型多为CD5+CD23+,且无t(11;14)异常。少数套细胞淋巴瘤(MCL)误诊为CLL,MCL多有t(11;14)异常,免疫表型为CD5+CD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慢性 t(11 14) CD5 CD23
下载PDF
静轴肩搅拌摩擦焊2A14-T4铝合金T形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海峰 赵洪运 +4 位作者 许欣欣 孙广达 周利 赵慧慧 刘会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045-20051,共7页
采用静轴肩搅拌摩擦焊技术实现了8.5 mm厚2A14-T4铝合金T形接头的焊接,研究了接头的宏观成型、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表面呈现光滑无弧纹特征,焊缝外部和内部未发现焊接缺陷;SSFSW T形接头截面焊接区域形貌整体呈现两头宽... 采用静轴肩搅拌摩擦焊技术实现了8.5 mm厚2A14-T4铝合金T形接头的焊接,研究了接头的宏观成型、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表面呈现光滑无弧纹特征,焊缝外部和内部未发现焊接缺陷;SSFSW T形接头截面焊接区域形貌整体呈现两头宽、中间窄的“开口哑铃”状,焊核区晶粒表现为取向随机的等轴晶,焊核区平均晶粒尺寸表现为第二次焊核区最大,焊接重合区次之,第一次焊核区最小。焊核区再结晶机制以几何动态再结晶为主并伴随有部分连续动态再结晶;热机影响区较窄且晶粒被拉长变形,热影响区组织晶粒长大粗化;焊接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粗化造成焊核区硬度降低,硬度最低点出现在第一道焊缝热影响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接头的硬度较低区域和结构尺寸引起的应力集中导致T形接头底板与筋板容易萌生裂纹、发生断裂;断口中存在较多的撕裂棱以及大小不一的韧窝,在韧窝中存在尺寸不均匀的第二相颗粒,断口呈现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4-t4铝合金 SSFSW t形接头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0t EBT电弧炉-LF-CC流程生产80Mn14钢的工艺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支国 潘江 +2 位作者 陈敏 杨德斌 尤洪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9,共3页
通过采用电弧炉出钢前在钢包中加入40%的锰铁,LF精炼前期调整成分,精炼中期和末期控制精炼渣碱度≥2.5,软吹氩搅拌,控制中间包钢水过热度≤35℃,连铸全程进行保护浇铸等工艺措施,贵阳特钢—炼钢厂成功进行了80Mn14钢(%:0.75~0.96C、13... 通过采用电弧炉出钢前在钢包中加入40%的锰铁,LF精炼前期调整成分,精炼中期和末期控制精炼渣碱度≥2.5,软吹氩搅拌,控制中间包钢水过热度≤35℃,连铸全程进行保护浇铸等工艺措施,贵阳特钢—炼钢厂成功进行了80Mn14钢(%:0.75~0.96C、13.00~15.50Mn、≤0.80Si、≤0.070P、≤0.030S)的30 t EBT AF-35 t LF-260mm×300mm连铸机流程生产,产品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 EBt电弧炉 钢包炉 260 mm×300 mm铸坯 中间包 80Mn14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锦标 季菊玲 +2 位作者 鄂群 李小秋 朱雄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6-398,40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2例淋巴结、胃肠道和咽淋巴环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抗原表达,按免疫表型将DLBCL分成G...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t(14;18)易位及BCL2表达的意义。方法: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2例淋巴结、胃肠道和咽淋巴环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CD10、BCL6、MUM1和BCL2的抗原表达,按免疫表型将DLBCL分成GCB-DLBCL和非GCB-DLBCL两个亚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5例淋巴结结内DLBCL新鲜组织中由t(14;18)易位所形成的MBR/JH和lnfr/JH重组基因。结果:142例DLBCL中,75例(52.8%)表达BCL2。分型为GCB-DLBCL的51例中,18例(35.3%)表达BCL2;分型为非GCB-DLBCL的91例中,57例(62.6%)表达BCL2,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同时,BCL2的表达阳性率按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作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8.7%的淋巴结结内DLBCL中有t(14;18)易位,阳性病例主要见于GCB-DLBCL之中。结论:t(14;18)易位是GCB—DLBCL亚型的遗传学特征,BCL2表达在不同亚型和不同器官或部位发生的DLBCL中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14 18)BCL2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来源树突细胞体外刺激特异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3 位作者 邱国强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8-13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表达的M4或M5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NCs),将白血病细胞分为3组:贴壁白血病细胞组、非贴壁白血病细胞组及总白血病细胞组。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比较3组细胞的CD14表达。用含GM-CSF、IL-4和TNF-α或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培养细胞7~10天后,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FCM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单核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icleukemiacell-deriveddendriticcells,Mo-LDCs);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geneicmixedlymphocytereaction,Allo-MLR)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抗白血病细胞毒分析检测Mo-LDCs的免疫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异常表面抗原确定Mo-LDCs的白血病来源。结果:3组中贴壁白血病细胞的CD14含量最高,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大量CD83+成熟DCs。在同一病例的3组细胞以及不同病例的总单核细胞组间,培养前CD14的表达率与诱导后CD83+DCs的产率成正相关(r=0.967,P=0.007)。Mo-LDCs具有典型的成熟DCs的形态及表型特征,在Allo-MLR中能刺激同种T细胞明显增殖,并能刺激扩增特异性抗白血病CTL。同时,Mo-LDCs持续存在所起源白血病的核型异常和异常表达的髓系抗原。结论:在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M4、M5亚型AML的CD14+细胞可分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Mo-LDCs,单核系白血病细胞的CD14表达高低可能预示其DCs分化能力。Mo-LDCs具有经典的DCs的表型及功能,还具有白血病的克隆异常,可用于M4、M5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白血病 单核细胞系 急性 CD14表达 抗白血病细胞毒t细胞应答
下载PDF
MiR-214靶向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敏 李海龙 +2 位作者 符才波 陈瑜 陈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4和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AIFM2)的表达;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214与AIFM2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在Jurkat细胞中,miR-214负向调控AIFM2表达。MiR-214可直接靶向AIFM2。与对照组相比,miR-214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下降,细胞凋亡增加;sh-AIFM2组细胞增殖上升,细胞凋亡降低(P<0. 05)。而且,sh-AIFM2会减弱miR-214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细胞凋亡的诱导(P<0. 05)。另外,miR-214 inhibitor可降低细胞侵袭;sh-AIFM2会增强细胞侵袭(P <0. 05)。Sh-AIFM2会抑制miR-214inhibitor导致的细胞侵袭的下降(P<0. 05)。结论:MiR-214可通过靶向AIFM2促进Jurkat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miR-214 AIFM2 增殖 凋亡 侵袭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蛋白14 与Th17/Treg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曦 李慕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142-2146,共5页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患者蜕膜组织中胎盘蛋白14(PP14)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广西乐业县人民医院就诊的PE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行剖宫产妇女30例作为正常...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患者蜕膜组织中胎盘蛋白14(PP14)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广西乐业县人民医院就诊的PE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行剖宫产妇女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PP14、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蜕膜组织中PP14 mRNA、叉头盒蛋白P3(FOXP3)mRNA、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C)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P14 mRNA和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PP14、IL-10水平显著降低,RORC mRNA相对表达量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实验组PP14表达与IL-10、FOXP3呈正相关关系(r=0.730、0.409,P<0.05)。结论:PE患者蜕膜组织中Treg细胞的减少可能与PP14的减少相关,PE母胎界面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能与PP14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蜕膜组织 胎盘蛋白14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氯氰菊酯和B.t.iH-14混配对致乏库蚊幼虫的实验室毒效及持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文奎 冯向阳 +2 位作者 黄丽华 陆裕宽 苏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提高杀虫剂对致乏库蚊幼虫的药效。方法 :将氯氰菊酯与B .t.iH 14混配 ,观察对试虫的半数致死量 (LC50 )及共毒系数。结果 :混配制剂对敏感品系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 为0 .0 0 56mg/L ,共毒系数为90 .8;对抗性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 为... 目的 :提高杀虫剂对致乏库蚊幼虫的药效。方法 :将氯氰菊酯与B .t.iH 14混配 ,观察对试虫的半数致死量 (LC50 )及共毒系数。结果 :混配制剂对敏感品系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 为0 .0 0 56mg/L ,共毒系数为90 .8;对抗性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 为 0 .0 545mg/L ,共毒系数为2 84 .0 3。按 2 .5mg/L浓度对敏感品系及抗性品系试虫的灭效 >80 % ,在实验室的持效时间为 2 1d ,2 1d后灭效迅速下降 ,30d药效基本丧失。结论 :该混配制剂对敏感品系试虫的毒力表现为两者相加作用 ,对抗性品系试虫有明显增效作用 ,持效期长于单独使用 0 .5mg/L氯氰菊酯及2 .0mg/LB .t .iH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混配制剂 致乏库蚊 毒效 B.t.iH-14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X14T2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鑫 杨德强 +8 位作者 张文超 姜一峰 虞凌雪 杨莘 高飞 李丽薇 黄勤峰 童光志 周艳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江西省某猪场育肥猪群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和死亡等症状,为确定疫病病原,本实验室从发病猪场随机采取20份病死猪血样和组织,用RT-PCR的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19份临床样品呈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 江西省某猪场育肥猪群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和死亡等症状,为确定疫病病原,本实验室从发病猪场随机采取20份病死猪血样和组织,用RT-PCR的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19份临床样品呈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阳性.随后对病死猪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分离的第1代病毒感染后48 h即可出现典型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对传至第5代的病毒进行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证实我们分离获得的病毒为PRRSV,命名为JX14T2.将JX14T2 P5代次的病毒与高致病性PRRSV强、弱毒代表株进行生长特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JX14T2在Marc-145细胞上形成的细胞病变、病毒噬斑形态以及病毒增殖动态均与HP-PRRSV毒株相似.对JX14T2进行全长基因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X14T2基因组全长14960 bp,属于北美型毒株,其NSP2除存在的1+29个氨基酸的缺失而外,在598-717 aa还存在12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HP-PRRSV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为掌握PRRSV流行情况以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JX14t2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