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vere Lymphopenia and Related T-cell Immunity in an Avian Influenza A (H7N9)-Infected Patient 被引量:1
1
作者 Nan-Nan Zhang Yi Zhang +4 位作者 Jin-Gen Xia Min Li Xu Huang Ruo-Yang Zhang Qing-Yuan Zh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2期2765-2766,共2页
To the Editor:Following H7N9infection,the host lymphocyte immunity plays an antiviral role.[l] Furthermore,low frequencies of T-cells correlate with disease severity.[2]Herein,we present a H7N9-infected patient with l... To the Editor:Following H7N9infection,the host lymphocyte immunity plays an antiviral role.[l] Furthermore,low frequencies of T-cells correlate with disease severity.[2]Herein,we present a H7N9-infected patient with life-threatening lymphopenia (only 0.06× 10^9/L in the peripheral blood),which we have barely ever seen before.We also measured the proportidns of T-cell subpopulations in the blood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lymphopenia RELATED T-CELL Immunity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2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瘤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倪文婕 宋丽楠 +5 位作者 杨慧 刘骁蕾 张楠 孙保锦 李东搏 穆晓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241-3247,共7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2年08月我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有完整放疗前、放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淋...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2年08月我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有完整放疗前、放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淋巴细胞减少程度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0-2级淋巴细胞减少(G0-2)和3级淋巴细胞减少(G3)之间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并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级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32例患者,全组患者年龄(53.3±10.8)岁,中位放疗时间为5.0周。放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减少程度为G0者27例(20.5%),G1者28例(21.2%),G2者56例(42.4%),G3者21例(15.9%),淋巴细胞数量随着放疗时间的进行持续下降,直至放疗第5周达到最低值。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G0-2组中位DFS未达到,G3组中位DFS为40.6个月,G0-2组1年、3年、5年DFS分别为97.2%、90.7%、90.7%,G3组的1年、3年、5年DFS分别为81.0%、62.2%、41.5%(P<0.001)。术后放疗方式、肿瘤位置、BMI是影响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G3级淋巴细胞减少的DFS率更低,术后放疗方式、肿瘤位置、BMI是影响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减少 预后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严重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4
作者 张玲 高威 +4 位作者 吴田磊 施锐 陈冉 胡丽丽 荣枫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C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期间发生严重绝对淋巴计数(ALC)减少的影响因素,建立ESCC患者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 收集接受CCRT的286例ESCC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放化疗方案,放疗剂量...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C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期间发生严重绝对淋巴计数(ALC)减少的影响因素,建立ESCC患者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 收集接受CCRT的286例ESCC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放化疗方案,放疗剂量学参数等资料。根据治疗前ALC及治疗期间每周ALC,分析CCRT期间ALC动力学。根据患者CCRT期间是否发生严重ALC减少分为严重ALC减少组与非严重ALC减少组,比较两组收集的上述资料,并对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SCC患者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严重ALC减少的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ESCC患者在CCRT期间ALC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两组BMI、治疗前ALC、平均椎体剂量(MVD)、循环免疫细胞估计剂量(ED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OR=0.829,95%CI:0.760~0.900)、治疗前ALC(OR=0.412,95%CI:0.253~0.648)、MVD(OR=1.079,95%CI:1.011~1.155)和EDIC(OR=1.711,95%CI:1.422~2.292)是ESCC患者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ROC下面积为0.799(95%CI:0.748~0.850);C-index为0.789;预测ALC减少风险与实际发生的风险较一致;预测发生严重ALC减少的可能在0.25~0.90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ESCC患者在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BMI、治疗前ALC、MVD、EDIC,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ESCC患者在CCRT期间发生严重ALC减少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 淋巴细胞减少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食管鳞癌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英文)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默 韩锦伦 +2 位作者 李桂霞 霍泰辉 李志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20 0 2年 11月在广东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俗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 2 0 0 3年 2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越南河内正式确认此疾病为新的人类传染病 ,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2... 20 0 2年 11月在广东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俗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 2 0 0 3年 2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越南河内正式确认此疾病为新的人类传染病 ,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2 0 0 3年 3月在香港发现其病原体为新的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称之为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SARS患者常常出现异常的血液学改变 ,包括淋巴细胞减少 (在成人为 6 8% - 90 % ;在儿童为 10 0 % ,n =10 ) ,血小板减少 (成人 2 0 % - 4 5 % ,儿童 5 0 % ) ,和白细胞减少 (成人 2 0 % - 34% ,儿童 70 % )。同时在部份患者D 二聚体水平可见升高。初步的研究表明SARS冠状病毒可侵犯造血细胞 ,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推测其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包括 :(1)通过CD13或CD6 6a受体 ,SARS病毒直接侵入造血细胞或感染骨髓基质细胞等 ,加重细胞凋亡 ,引致造血抑制 ;(2 )通过生成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等免疫介导造成细胞损害。肺部损害也可部分解释血小板减少。肺部可能是成熟巨核细胞释出血小板的器官之一。SARS病人有广泛肺泡损害 ,包括充血、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纤维化 ,使肺部有效毛细血管床减少 ,从而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 ,炎症损伤使肺部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也引致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SARS冠状病毒 淋巴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格局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储以微 刘荣军 +4 位作者 张镭 金美玲 郑秀娟 郑惠如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数量、亚群比例、细胞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次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术对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记忆样表型T细胞进...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数量、亚群比例、细胞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次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术对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记忆样表型T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体外以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h后检测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化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减少,1周左右达最低水平,此后逐渐恢复至化疗前水平;淋巴细胞恢复过程中,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记忆样表型T细胞(CD44high,CD62Llow)比例增加;增生期淋巴细胞在体外以PHA刺激后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没有下降,个别患者的杀伤能力还有所增强。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不仅没有降低免疫功能,反而可增强其免疫效应,该结果为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开展免疫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症 化学药物治疗 免疫重建 记忆样表型 肺癌
下载PDF
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学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荣军 郑秀娟 +1 位作者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进一步以DC-gp100瘤苗免疫放射处理小鼠,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观察肿瘤生长的大小。结果:放射线处理后小鼠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4highCD62low记忆样T淋巴细胞形成;T-bet表达明显上调,GATA-3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未照射组比较,放射处理小鼠经DC-gp100瘤苗免疫后具有增强抵抗 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的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结论:以放射线处理成功建立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具有增强免疫保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 CD4^+CD25^+T细胞 放射线 免疫重建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池云 成骢 +1 位作者 魏洪霞 赵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寻求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经实时RT-PCR确诊的183例普通型和64例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淋巴细胞计数与疾病分型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淋巴... 目的:寻求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经实时RT-PCR确诊的183例普通型和64例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淋巴细胞计数与疾病分型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23±0.76)×109L-1]较普通型患者[(1.50±0.59)×109L-1]明显偏低(t=2.958,P<0.01);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1.92±0.79)×109L-1]较治疗前[(1.27±0.63)×109L-1]明显上升(t=6.33,P<0.01)。结论:淋巴细胞计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型及病情变化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 淋巴细胞减少
下载PDF
食管癌放疗患者淋巴细胞最低值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冲 练炼 +5 位作者 郭林 康迪 李向阳 张伟 卜祥兆 殷海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评价食管癌在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抑制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记录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年期间内淋巴细胞计数。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近... 目的评价食管癌在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抑制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记录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年期间内淋巴细胞计数。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疗效与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细胞最低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前淋巴细胞计数为(1.78±0.76)个/毫米3,放疗过程中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为(0.45±0.22)个/毫米3,放疗结束1年淋巴细胞计数为(1.15±0.39)个/毫米3。食管癌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宽度及是否行同期化疗是影响放疗期间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P<0.05)。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与<0.5个/毫米3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与70%(χ2=7.66,P=0.007)。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生存低于≥0.5个/毫米3组(χ2=4.489,P=0.034),两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1.6%、37.4%及81.3%、54.0%。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TNM分期、病变长度及淋巴细胞最低值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放疗期间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检测指标,可有效预测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性放疗 淋巴细胞抑制 近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彪 汤天青 +1 位作者 许晓东 吴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5期248-251,共4页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采用血液细胞计数仪对血液细胞进行分类与计数;使用单激光三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带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①血常规计数表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P<0.00...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采用血液细胞计数仪对血液细胞进行分类与计数;使用单激光三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带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①血常规计数表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P<0.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②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提示:尿毒症患者CD3+、CD4+、CD8+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P<0.005),透析组CD8+细胞数较未透析组增加[(27.45±7.26)%Vs(20.33±7.01)%,P=0.042],单核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75.6±9.68)%Vs(63.98±12.82)%P=0.039];B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4.33±1.69)%Vs(9.49±3.30)%P=0.001];③尿毒症患者表现为Th2细胞优势(P<0.05),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长期透析后上述表现无改善。结论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表现为Th2优势,透析患者存在B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的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淋巴细胞减少症 B淋巴细胞 TH1细胞 TH2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山西省入住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燕 蒋蕊 +2 位作者 康玮霞 赵爱斌 黄明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52-857,共6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入住ICU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3日山西省22例入住ICU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及20例非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 目的分析山西省入住ICU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3日山西省22例入住ICU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及20例非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热、干咳、乏力和肌肉酸痛是COVID-19的常见症状。ICU与非ICU患者相比体温更高、呼吸频率更快;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01)、血沉增快(P<0.001)、C反应蛋白升高(P=0.0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P=0.037)、乳酸脱氢酶升高(P=0.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淋巴细胞计数是ICU患者住院时间主要影响因素(P=0.003)。发病潜伏期7.00 d,ICU与非ICU患者发病潜伏期无差异,但核酸阳性持续时间ICU患者更长。结论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降低病死率且不延长病毒清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淋巴细胞减少
下载PDF
白细胞分类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中富 梁艳冰 +4 位作者 詹红 叶海宁 曾春 何建桂 马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类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检测相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因胸痛而就诊的病例 6 2 5例 ,观测心电图变化及血液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肌钙蛋白T等的变化 ,最...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类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检测相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因胸痛而就诊的病例 6 2 5例 ,观测心电图变化及血液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肌钙蛋白T等的变化 ,最后统计并比较各指标尤其是白细胞分类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生后 1 2h内相对淋巴细胞减少的敏感性最高 (6 1 3% )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并白细胞分类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和诊断有效性 ,与心电图有诊断意义的ST段抬高相近 ,而敏感性明显高于后者 (4 6 8%vs 38 7% ,P <0 0 5 )。结论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与白细胞分类两个指标相结合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减少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特发性CD_4^+T淋巴细胞减少症伴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的护理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连晓风 唐跃琼 张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减少症 伴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 护理措施 ICL 诊断
下载PDF
荷瘤宿主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后用于免疫重建免疫学指标变化
14
作者 李奇灵 冯彩霞 +4 位作者 高尚风 马军 王运萍 王月玲 王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荷瘤宿主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后用于免疫重建,辅以瘤苗免疫,体外检测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以环磷酰胺处理雌性近交系荷瘤Fischer344大鼠,建立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LP)模型;用同系荷瘤大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扩增后对LP大鼠进行免疫... 目的:荷瘤宿主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后用于免疫重建,辅以瘤苗免疫,体外检测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以环磷酰胺处理雌性近交系荷瘤Fischer344大鼠,建立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LP)模型;用同系荷瘤大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扩增后对LP大鼠进行免疫重建,免疫重建24h内,用GM-CSF修饰的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免疫,8~10d后采集肿瘤疫苗部位引流淋巴结(TVDLN),以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表型,检测MHC-II和CD86验证树突状细胞(DC)的增殖能力,分析FITC-CD4和PE-CD8的比例以此反映T细胞的激活情况,未成熟DC(iDC)对葡聚糖(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反映D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功能。结果:荷瘤宿主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组TVDLN中,DC和活化T细胞的频数显著增高,iDC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荷瘤宿主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后于淋巴细胞减少期,进行免疫重建,辅以瘤苗治疗,可选择性扩增、活化抗原特异T细胞和DC,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 免疫重建 树突状细胞 卵巢肿瘤
下载PDF
淋巴细胞计数联合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早期筛查中的效能研究
15
作者 刘斌 张静 +3 位作者 付晓颖 杜慧敏 何发明 钮柏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806-1811,共6页
目的评价淋巴细胞计数(Lym)联合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早期筛查中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感染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患者143例,非脓毒症患者125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常见... 目的评价淋巴细胞计数(Lym)联合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早期筛查中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感染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患者143例,非脓毒症患者125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常见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的筛查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PCT、乳酸(Lac)、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在2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ym、PCT、WBC、qSOFA是脓毒症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Lym联合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AUC为0.940(95%置信区间为0.904~0.96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具有Lym降低、PCT水平升高的特点,采用Lym联合PCT对脓毒症早期具有较高的筛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淋巴细胞减少症 淋巴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下载PDF
A nomogram based on lymphocyte percentage for predicting hospital mortality in exertional heatstroke patients: a 13-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16
作者 Jiale Yang Fanghe Gong +6 位作者 Xuezhi Shi Fanfan Wang Jing Qian Lulu Wan Yi Chen Huaisheng Chen Huasheng To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34-441,共8页
BACKGROUND: Exertional heatstroke(EHS)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without ideal prognostic markers for predicting hospital mortality.METHODS: This 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Clinical data from EHS pati... BACKGROUND: Exertional heatstroke(EHS)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without ideal prognostic markers for predicting hospital mortality.METHODS: This 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Clinical data from EH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outhern Theatre Command between January 1, 2008, and December 31, 2020,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for mortality. 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with the prognostic markers, and a nomogram was established.RESULTS: The study ultimately enrolled 156 patients, and 15(9.6%) of patients died before discharge. The lymphocyte count(Lym) and percentage(Ly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nonsurvivors(P<0.05). Th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Lym% at the third day of admission(Lym% D3)(OR=0.609, 95%CI: 0.454–0.816) and hematocrit(HCT)(OR=0.908, 95%CI: 0.834–0.988) were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s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 nomogram incorporating Lym% D3 with HCT was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good 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abilit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diction model and scoring systems revealed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 had the largest 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48, 95%CI: 0.900–0.977), with 100.00% sensitivity and 83.69% specificity, and a greater clinical net benefit.CONCLUSION: Severe EHS patients had a higher risk of experiencing prolonged lymphopenia. A nomogram based on Lym% D3 and HCT was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tentially unfavorable progn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rtional heatstroke lymphopenia NOMOGRAM Prognosis
下载PDF
Lymphocyte count and A-DROP score in COVID-19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17
作者 Chandrakant Waikar Vinayak Gour +1 位作者 Lal Pranay Sevras Hingwe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2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ocyte count and A-DROP score in COVID-19 patients and their role in predicting poor outcome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was conduc...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ocyte count and A-DROP score in COVID-19 patients and their role in predicting poor outcome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Vidisha district,India.COVID-1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who were admitted to ICU and the COVID Care Centre from August 2020 to October 2020.Demographic profil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medical history,A-DROP score,complete blood counts including lymphocyte counts(on admission),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course,and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collect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openia and A-DROP score was determined,and their role in predicting poor outcome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220 patients,among which 134 were male,and 86 were female[mean age(48.98±16.98)years,95%CI:46.72-51.23].Lymphocyte count in COVID-19 patient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DROP score(r=-0.67,P<0.001).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892(95%CI:0.80-0.98,P<0.001)for the lymphocyte count,and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93(95%CI:0.84-1.00,P<0.001)for lymphocyte count-A-DROP.Conclusion:Lymphocyte count along with the A-DROP score on admission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COVID-19 pneumonia and unfavorable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ANDEMIC lymphopenia PNEUMONIA
下载PDF
宠物犬原发性骨肉瘤中西医结合诊治
18
作者 孙甲川 朱永军 +1 位作者 李玩生 张文泉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9期93-96,共4页
1只7岁雄性未绝育柯利犬,突然出现左侧后肢走路跛行的情况,表现疼痛。从发现到就诊3个月以来病发迅速,现因患宠后肢肿胀严重,行走困难,精神食欲减退,遂来就诊。通过临床检查、后肢FNA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该... 1只7岁雄性未绝育柯利犬,突然出现左侧后肢走路跛行的情况,表现疼痛。从发现到就诊3个月以来病发迅速,现因患宠后肢肿胀严重,行走困难,精神食欲减退,遂来就诊。通过临床检查、后肢FNA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该病例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确定该病例为原发性骨肉瘤,原发部位为左侧后肢患处的干骺端,并在肺部出现转移病灶。采取外科截肢手术治疗,切除左侧股骨头及以下部位,并辅助全身化疗,治疗后患犬恢复良好,1年内未见复发。该研究结果既可为犬原发性骨肉瘤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又可为临床病例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利犬 骨肉瘤 血液血凝 影像学检查 淋巴细胞减少症 全身化疗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Antiretroviral Efficacy of the Medicinal Synthetic Aluminum-Magnesium Silicate {Al4(SiO4)3 + 3Mg2SiO4 → 2Al2Mg3(SiO4)3}
19
作者 Maduike C. O. Ezeibe Dahiru Aleeyu +3 位作者 Nnaemeka K. Aneke Thompson N. Obarezi Ijeoma J. Ogbonna Ekenma Kalu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6年第2期74-80,共7页
HIV/AIDS patients were treated, daily, with MSAMS (50 mg/kg), MSAMS-stabilized Ampicillin trihydrate (7.5 mg/kg) and immunace extra-protectionM<sup>?</sup> (1 tablet), for one month and then, with only MSA... HIV/AIDS patients were treated, daily, with MSAMS (50 mg/kg), MSAMS-stabilized Ampicillin trihydrate (7.5 mg/kg) and immunace extra-protectionM<sup>?</sup> (1 tablet), for one month and then, with only MSAMS and the immune stimulants. They were tested, monthly, for viral loads and CD4- lymphocytes counts. Those whose viral loads became undetectable were tested for HIV confirmation (antigens/antibody). Their mean-viral load increased (P = 0.020) from 1820.30 ± 868.75 to 2855.90 ± 960.98 after first month, before reducing (P = 0.0.030) to: 1565.20 ± 743.17;759.20 ± 473.65;345.50 ± 115.01;192.80 ± 97.40;95.00 ± 55.80;37.40 ± 26.46;17.50 ± 16.88 (undetectable). Their mean-CD4 count was 496.80 ± 194.39 (lymphopenia). It reduced (P = 0.008) to 263.90 ± 149.26 after first month, before increasing (P = 0.001) to: 507.90 ± 133.19;692.70 ± 113.34;840.20 ± 139.41;1007.30 ± 163.50;1537.10 ± 302.10;1924.60 ± 247.45;2707.00 ± 837.87 (lymphocytosis). Patients whose viral loads became undetectable tested HIV-negative, one month after. CD4-lymphocytes count, approximating to zero-viral load, calculated from equation (Y = 2297.80 - 1.4731X) of line of best fit of graph of their viral loads onCD4-lymphocytes counts, was 1559.84/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MSAMS-Nanoparticles Opposite Electrical Charges HIV-POSITIVE lymphopenia HIV-Antigens/Antibody Negative LYMPHOCYTOSIS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辅政 赵秀娟 +3 位作者 邓玖旭 杜哲 王天兵 朱凤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第...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入院后连续5 d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组,第1组:淋巴细胞减少后在5 d内恢复正常;第2组:淋巴细胞减少后未恢复正常;第3组:淋巴细胞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并记录各组患者在住院28 d后的转归情况。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创伤早期淋巴细胞变化趋势与预后间的关系。同时,为排除年龄的影响,依据年龄是否≥65岁进行分层,并根据住院时间是否≥28 d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非延长组,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探讨淋巴细胞变化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83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17例,主要受伤机制为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为(30±11)分。根据连续5 d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分组,第1组32例,第2组33例,第3组18例。第2组33例患者中,在住院28 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15.2%(5/33),未出院9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进一步按年龄进行分层后,发现在高年龄患者中淋巴细胞处于低水平是住院时间≥28 d的危险因素,但在低年龄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偏高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一直处于低水平与预后不佳密切相关,尤其在高年龄患者中明显,淋巴细胞可作为一项可靠指标用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淋巴细胞减少 适应性免疫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