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the size of the area surveyed for monitoring a Eurasian lynx(Lynx lynx)population in the Swiss Alps by means of photographic capture–recap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Fridolin ZIMMERMANN Christine BREITENMOSER-WÜRSTEN +1 位作者 Anja MOLINARI-JOBIN Urs BREITENMOSER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32-243,共12页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urveyed area size on density estimates by means of camera-trapping in a low-density felid population(1-2 individuals/100 km^(2)).We applied non-spatial capture-recapture(CR)and spatial CR(...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surveyed area size on density estimates by means of camera-trapping in a low-density felid population(1-2 individuals/100 km^(2)).We applied non-spatial capture-recapture(CR)and spatial CR(SCR)models for Eurasian lynx during winter 2005/2006 in the northwestern Swiss Alps by sampling an area divided into 5 nested plots ranging from 65 to 760 km^(2).CR model density estimates(95%CI)for models M_(0)and M_(h)decreased from 2.61(1.55-3.68)and 3.6(1.62-5.57)independent lynx/100 km^(2),respectively,in the smallest to 1.20(1.04-1.35)and 1.26(0.89-1.63)independent lynx/100 km^(2),respectively,in the largest area surveyed.SCR model density estimate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area but not significantly.High individual range overlaps in relatively small areas(the edge effect)is the most plausible reason for this positive bias in the CR models.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SCR models are much mo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rap array size than CR models,thus avoiding overestimation of density in smaller areas.However,when a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monitoring population changes,large spatial efforts(area surveyed≥760 km^(2))are required to obtain reliable and precise density estimates with these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recapture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surveyed density estimation lynx lynx photographic capture-recapture Swiss Alps
原文传递
青海猞猁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勇 刘维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6年第5期14-15,共2页
报道了对西宁动物园4只猞猁17项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结果。
关键词 猞猁 血液 生理生化参数 青海
下载PDF
猞猁在云南省野外分布的首例影像记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光旭 李军杰 +2 位作者 杜银磊 张文 黄志旁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ser et al.,2015)。亚洲地区的猞猁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无林裸岩地带、密集灌木丛和草原,分布海拔可达4500 m(汪松,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分布记录 云南省
下载PDF
猁猞染色体核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祥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西宁动物园饲养的猞猁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猞猁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分为19对;②18对(36条)为常染色体,其形态类型为10M+10sM+12sT+4A;③1对为性染色体,其形态类...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西宁动物园饲养的猞猁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猞猁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分为19对;②18对(36条)为常染色体,其形态类型为10M+10sM+12sT+4A;③1对为性染色体,其形态类型 X 为 sM、Y 为 sT;④公母猞猁染色体核型式分别为38,XY 和38,XX,染色体总臂数 NF=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染色体 核型 青海 毛皮动物
下载PDF
同胞侵犯对猞猁幼仔行为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Anastasiya ANTONEVICH Sergey NAIDENKO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9,共8页
研究了非自由生活的4窝11只猞猁幼仔的玩耍行为、亲和及入侵关系的变化。观察到36 -57日龄幼仔的同胞打斗行为,这些打斗减少了这些幼仔之间游戏性接触的频次。这个"打斗期"与游戏行为和食性的变化同步发生。打斗后,幼仔游戏... 研究了非自由生活的4窝11只猞猁幼仔的玩耍行为、亲和及入侵关系的变化。观察到36 -57日龄幼仔的同胞打斗行为,这些打斗减少了这些幼仔之间游戏性接触的频次。这个"打斗期"与游戏行为和食性的变化同步发生。打斗后,幼仔游戏性接触的非对称性以及同胞之间的偏爱更加清楚。这些打斗导致了不同窝的幼仔之间等级结构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社会行为 个体发育 同胞关系
下载PDF
欧亚猞猁在新疆的分布、数量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 胡德夫 +2 位作者 艾来提.买买提 肉孜.巴里 塔里甫.吾斯满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8-43,共6页
1994-1996年,作者对欧亚猞猁(Lynxlynx)在新疆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表明其分布达305×103km2,栖息密度为5.02只/l.0×103km2,全新疆种群数量约1532只。在分析栖息生态及其变迁、历年数量变化及原因、食性和... 1994-1996年,作者对欧亚猞猁(Lynxlynx)在新疆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表明其分布达305×103km2,栖息密度为5.02只/l.0×103km2,全新疆种群数量约1532只。在分析栖息生态及其变迁、历年数量变化及原因、食性和习性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猞猁 分布 生态 数量 保护措施
原文传递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猞猁食物构成初步分析
7
作者 唐书培 姜秀丽 +4 位作者 章庚 张静 孟和达来 韩莹莹 鲍伟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猞猁(Lynxlynx)是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顶级捕食者,在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和调节猎物数量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猞猁粪便样品残留物不仅能明确其猎物构成,了解与同域分布其他捕食者的关系,还能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和栖息地... 猞猁(Lynxlynx)是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顶级捕食者,在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和调节猎物数量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猞猁粪便样品残留物不仅能明确其猎物构成,了解与同域分布其他捕食者的关系,还能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和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在2006至2008年间利用样线法在该区域收集到35份猞猁粪便样品。通过相对出现频率法对粪样进行食性分析,发现猞猁的主要食物组成以蒙古兔(Lepus tolai,30.85%)和植物(28.72%)较多;年度(χ~2=18.696,P <0.001)和季节性(χ~2=74.695,P <0.001)食物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蒙古兔在猞猁的食物组成中占最重要地位;猞猁的食物构成与季节有关,寒冷季节捕食大型猎物,而温暖季节捕食的小型猎物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食物构成 同域分布捕食者 食物生态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