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张家口地区14个观测站的49年(1965—2013年)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单站旱涝指标(Z指数)、区域旱涝指数(W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对该区域进行旱涝及其变化特征分析;选取4年典型旱年与4年典型涝年的NCEP/NCA...利用张家口地区14个观测站的49年(1965—2013年)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单站旱涝指标(Z指数)、区域旱涝指数(W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对该区域进行旱涝及其变化特征分析;选取4年典型旱年与4年典型涝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其500 h Pa环流形势的异同。结果表明,49年张家口地区年W指数存在弱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和季均有旱涝交替、连旱或连涝的特征。W指数出现极值的年份与降水量极值年份相对应,具有一致性,因此W指数可很好的反映张家口地区的旱涝特征。M-K突变检测分析得出,年、季旱涝突变主要发生在1968年(秋季、冬季)和1995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得出,旱年乌拉尔山东部到贝湖一带高压脊较强,张家口受暖脊控制;涝年贝湖低槽和我国东北冷空气活动频繁,张家口多受我国东北冷空气和贝湖低槽控制。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张家口地区14个观测站的49年(1965—2013年)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单站旱涝指标(Z指数)、区域旱涝指数(W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对该区域进行旱涝及其变化特征分析;选取4年典型旱年与4年典型涝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其500 h Pa环流形势的异同。结果表明,49年张家口地区年W指数存在弱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和季均有旱涝交替、连旱或连涝的特征。W指数出现极值的年份与降水量极值年份相对应,具有一致性,因此W指数可很好的反映张家口地区的旱涝特征。M-K突变检测分析得出,年、季旱涝突变主要发生在1968年(秋季、冬季)和1995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得出,旱年乌拉尔山东部到贝湖一带高压脊较强,张家口受暖脊控制;涝年贝湖低槽和我国东北冷空气活动频繁,张家口多受我国东北冷空气和贝湖低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