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盟与多偶婚:作为政治范畴的媵妾制与巴力婚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子逸 张亚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9,126-128,共12页
基于葛兰言关于上古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研究梳理,本文讨论了多偶婚研究在政治人类学中的价值意义。通过比较上古中国的媵妾制和古代阿拉伯的巴力婚这两种多偶婚形式所代表的两种联结社会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到群婚制的不同发展方向... 基于葛兰言关于上古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研究梳理,本文讨论了多偶婚研究在政治人类学中的价值意义。通过比较上古中国的媵妾制和古代阿拉伯的巴力婚这两种多偶婚形式所代表的两种联结社会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到群婚制的不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文明早期形态的形塑至为关键。在上古中国,"华夏"作为封建贵族联盟的"通婚圈",其形塑了上古中国社会的一种整体性,而贵族联姻的媵妾制则是维系这种等级性的联盟关系之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偶婚 媵妾制 巴力婚 葛兰言(m.granet)
下载PDF
在“封建”与“家国”之间——葛兰言的周代媵妾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卢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8,122-125,共9页
法国汉学社会学家葛兰言在《古代中国媵妾制》中指出周代贵族社会通过媵妾的交换,作为个体的夫、妻与媵妾三者之间缔结婚姻生成家庭;不同家庭进而构成基于地缘的家族或宗族,最后形成邦或国。"礼"与"情"穿插于其中,... 法国汉学社会学家葛兰言在《古代中国媵妾制》中指出周代贵族社会通过媵妾的交换,作为个体的夫、妻与媵妾三者之间缔结婚姻生成家庭;不同家庭进而构成基于地缘的家族或宗族,最后形成邦或国。"礼"与"情"穿插于其中,使"个体-家-族-邦/国"四者之间形成有机的动态关联。媵妾婚符合周代的"人伦"与"礼制",即"亲亲"和"尊尊",但它们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同时并存的、双向度的情理结构,体现为一种封建时期的"爱情",即家庭和家族成员间的亲密关系。葛兰言运用从沙畹那里学来的语文学方法爬梳经学文献,并采用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视角,来分析周代婚姻制度,这为当前的研究如何结合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媵妾制 贵族家庭 封建 礼制 葛兰言(m.gran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