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5.1地震破裂方向性快速测定
1
作者 杨彦明 范强 +3 位作者 王磊 黄瑞滨 贾君鹏 贾彦杰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利用gCAP反演方法获得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50°、倾角76°、滑动角-14°,节面Ⅱ的走向243°、倾角76°、滑动角-166°,矩震级MW5.01;采用空...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利用gCAP反演方法获得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50°、倾角76°、滑动角-14°,节面Ⅱ的走向243°、倾角76°、滑动角-166°,矩震级MW5.01;采用空间格点搜索算法,获得本次地震矩心的空间坐标为(39.668°N,118.295°E,18 km);根据相关学者对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计算得到中心震源机制解和标准差,表明震源机制解较为稳定、可靠;使用基于几何学H-C方法进行地震破裂方向性快速测定,显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综合震源区地质构造、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和烈度等震线分布特征进行验证,最终推断此次地震断层面为节面Ⅱ,唐山-古冶断裂是发震断层,震源机制解显示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震是在深、浅构造共同控制下发生的应力释放事件,属于唐山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破裂方向 发震构造 唐山断裂带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前小震序列震源机制一致性特征
2
作者 戴盈磊 张欣然 +2 位作者 惠杨 李子昊 王承伟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从辽宁测震台网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0日的观测报告中筛选出36049条Pg震相走时数据,反演了辽宁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采用P波初动方法求解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23日灯塔M 5.1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M_(L)2.5~4.1地震震源机制... 从辽宁测震台网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0日的观测报告中筛选出36049条Pg震相走时数据,反演了辽宁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采用P波初动方法求解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23日灯塔M 5.1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M_(L)2.5~4.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根据三角形图解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计算了这些小震与灯塔M 5.1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发现灯塔M 5.1地震前小震序列存在明显的震源机制一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 P波初动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场
下载PDF
2016年9月23日四川理塘M4.9和M5.1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8 位作者 梁明剑 张致伟 赵敏 祁玉萍 宫悦 乔慧珍 汪智 王思维 帅莉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9-963,共15页
2016年9月23日,在四川西部理塘县相继发生M4.9和M5.1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与理塘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文中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和波形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理塘M4.9和M5.1主震及... 2016年9月23日,在四川西部理塘县相继发生M4.9和M5.1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与理塘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文中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和波形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理塘M4.9和M5.1主震及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这2个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重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形态、M4.9和M5.1主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等震线形态及震中附近主要构造的展布,分析认为,近EW走向、倾向N的哈嘎拉断裂带为理塘M4.9和M5.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该断裂带走向和倾向一致的节面Ⅰ为同震断层面,断面倾角44°。理塘M4.9和M5.1地震可能是在西侧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理塘—巴塘地区上地壳内的近EW向哈嘎拉断裂张性运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塘M4.9和m5.1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戴盈磊 万永革 +2 位作者 孔祥雪 王承伟 索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节面Ⅱ走向为103.38°,倾角为81.01°,滑动角为1.37°。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的孕育背景和发生条件,收集2001—2013年辽宁地区128个M_(L)2.5~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模拟在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震源机制及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在主压应力轴为NEE向,主张应力轴为NNW向的走滑构造应力体系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应力积累,在剪应力最大区域、沿应力场最优节面发生破裂,从而发生灯塔M5.1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构造应力场 剪应力 辽宁地区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地磁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2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梁红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扫描,分析震前可能出现的短期地震地磁异常。通过不同方法总结了在显著地震发震前出现的中期至短期的不同地磁异常特征,结果显示: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结果部分周期在发震前2~4 a开始出现下降变化,在转为上升过程中或者上升至高值后发震;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在地震前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特征;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在震前13天显示了极为明显的分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地磁异常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 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
下载PDF
灯塔M5.1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玉森 焦明若 +3 位作者 韩绍欣 底欣欣 索锐 曾冠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灯塔m5.1地震 重力场 空间变化
下载PDF
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地脉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荆涛 孙艺 +2 位作者 方禹心 顾强强 安峻峰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4期41-45,共5页
对2013年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数字记录地脉动变化进行频域分析,经过大量多组不同频段的频域对比分析,确定了1.4~1.6 Hz和2~3 Hz频段在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有地脉动异常变化,利用振幅值和频率做出了地震... 对2013年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数字记录地脉动变化进行频域分析,经过大量多组不同频段的频域对比分析,确定了1.4~1.6 Hz和2~3 Hz频段在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有地脉动异常变化,利用振幅值和频率做出了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率变化曲线,并总结了灯塔地震前沈阳地震台地脉动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频带 灯塔m5.1地震 震前地脉动
下载PDF
Analytical study on abnormal change in time-variable gravity at Yichang seismostation before the M5.1 Badong earthquake 被引量:4
8
作者 Wei Jin Shen Chongyang +1 位作者 Liu Shaoming Dai Mia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1期55-63,共9页
An M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Badong County, only 66 km from the Three Gorges Dam, on De- cember 16, 2013. The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at Yichang seismostation nearest to the epi- center (96 km... An M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Badong County, only 66 km from the Three Gorges Dam, on De- cember 16, 2013. The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at Yichang seismostation nearest to the epi- center (96 km)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in this rainy season did not exhibit a characteristic of seasonal change in gravity identical to that in the past years, and thereafter the M5.1 Badong earthquake occurre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storage and discharg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generated seasonal change in gravity, and the change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gravity load were not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seasonal change of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whether in respect of magnitude or phase and did not have obvious breaking change on annual vari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easonal change data observed on the same site including cavern temperature, rainfall data and global terrestrial water model (CPC) simulated water load, it was thought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room with cavern temperature change of only -0.1 l^C/a at Yichang seismostation, the sea- sonal change of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seasonal change in rainfall. In the case that the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its water load did not have evident breaking change on annual varia- tion law before the earthquake, if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was the cause of the breaking change on annual variation law in Yichang this time, then it was believed through analysis of crust expansion ratio that similar a- nomaly should occur at a crust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intersection, no more than 100 km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 water storag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m5.1 Bad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M5.1地震震前地脉动异常特征初探
9
作者 王嘉琦 杨东辉 +1 位作者 常玉柱 郭亚亚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2期547-552,共6页
对2020年唐山M5.1地震前河北数字测震台承德、涞源、滦县、京唐港和迁西台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小波分解、功率谱分析、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处理数据研究震前地脉动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唐山地震前,5个台均出现低频地脉动... 对2020年唐山M5.1地震前河北数字测震台承德、涞源、滦县、京唐港和迁西台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小波分解、功率谱分析、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处理数据研究震前地脉动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唐山地震前,5个台均出现低频地脉动前兆异常,且4个台站低频异常具有一致性;②4个台震前表现为振幅趋势上升,震后逐步下降;③4个台震前PSD变化具有一致性,震前趋势上升震后逐渐下降,且与振幅曲线呈相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唐山m5.1地震 前兆异常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2019年5月18日松原M5.1地震构造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庆丰 刘财 +2 位作者 刘俊清 张宇 郑国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7-1904,共8页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化波形资料,使用ISOLA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M 5.1地震进行矩张量反演,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并且收集了地震序列中ML 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FMSI (focal mechanism stress inversion)方法反演震中区...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化波形资料,使用ISOLA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M 5.1地震进行矩张量反演,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并且收集了地震序列中ML 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FMSI (focal mechanism stress inversion)方法反演震中区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松原M 5.1地震的矩震级为4.9,矩心深度为6 km,双力偶分量为91.5%,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倾角分别为76°和3°,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倾角分别为166°和16°,震源机制解显示典型的构造地震特征;震中区构造应力场理论应力轴σ1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88.0°和0.9°,σ2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178.2°和9.6°,σ3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352.5°和80.4°,这一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推断认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触发了2019年松原M 5.1地震活动,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北西向节面与震中区附近的第二松花江断裂现今活动性质完全一致,认为第二松花断裂可能是松原M 5.1地震的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M 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效能分析——以漾濞6.4级、双柏5.1级和盈江5.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至柔 吴艳梅 +2 位作者 壮延 贾召亮 李敏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6月10日双柏5.1级地震和6月12日盈江5.0级地震中,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产出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有效发布,地...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6月10日双柏5.1级地震和6月12日盈江5.0级地震中,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产出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有效发布,地震预警终端有效响应。本文借助这三次地震对云南地震预警发布系统运行质量、预警终端响应结果以及预警响应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警终端接收到的预测烈度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已经具备一定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发布响应效果 漾濞6.4级地震 双柏5.1级地震 盈江5.0级地震
下载PDF
2020年唐山5.1级地震发震背景分析
12
作者 唐杰 张素欣 +3 位作者 冯向东 孙丽娜 王晓山 边庆凯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9,共13页
1976年唐山7.8级震后40多年,地处唐山断裂东北端点的古冶发生了2020年7月12日5.1级中强地震。本文综合构造背景、多年小震时空图像背景、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根据现场考察等资料以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这次地震的多元发震... 1976年唐山7.8级震后40多年,地处唐山断裂东北端点的古冶发生了2020年7月12日5.1级中强地震。本文综合构造背景、多年小震时空图像背景、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根据现场考察等资料以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这次地震的多元发震背景。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震断裂为与唐山断裂带共轭的抹轴峪断裂,未来该区域仍具有一定发震风险。通过此次研究,对唐山老震区孕震构造背景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唐山5.1级地震 发震背景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云南漾濞2017年5.1级和2021年6.4级地震异常共性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杨芬 辛灿锦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8期343-350,共8页
云南漾濞2017年3月27日5.1级和2021年5月21日6.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存在一些异常共性特征。地震活动性异常共性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云南M≥5.0地震平静异常;云南M4.0~4.9地震平静异常;云南M≥3.0地震低频次活动转为... 云南漾濞2017年3月27日5.1级和2021年5月21日6.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存在一些异常共性特征。地震活动性异常共性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云南M≥5.0地震平静异常;云南M4.0~4.9地震平静异常;云南M≥3.0地震低频次活动转为增强态势;滇西M≥4成条带分布;漾濞4级双震前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水温、水汞、固体二氧化碳和水氡存在中短期异常共性特征,其中保山水汞,下关和洱源固体二氧化碳,下关、龙陵和腾冲水氡存在中短期同步性异常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5.1级地震 漾濞6.4级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下流体 共性特征
下载PDF
2006年乌苏MS5.1地震前后北天山地倾斜资料异常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甲宁 温和平 杨晓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 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趋势性E倾、N倾过程中;空间上愈接近震中,异常开始时间愈早,异常测项也较为集中。与以往震例比较该次地震前中短期和短临异常不明显,震后绝大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可能表明北天山地区依然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m5.1地震 北天山 地倾斜 异常
下载PDF
文安5.1级地震前后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伟锋 祝意青 +3 位作者 徐云马 刘练 郭树松 刘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2,441,共5页
系统深入地分析了2005~2009年华北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提取2006年河北省文安县MS5.1地震前后0.5a、1a等不同时间尺度可靠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信息,研究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文安地震孕育阶段,测区出现较大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 系统深入地分析了2005~2009年华北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提取2006年河北省文安县MS5.1地震前后0.5a、1a等不同时间尺度可靠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信息,研究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文安地震孕育阶段,测区出现较大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并产生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区域重力场的有序性演化与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5.1级地震 流动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重力场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想 周依 +2 位作者 陈婷 王时 李小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0-1287,共8页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分析认为:此次唐山5.1级地震属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震区内的地震起伏活动;此次地震的序列本身并不丰富,震区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5.1地震 发震断层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及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莹甄 夏爱国 +1 位作者 龙海英 聂晓红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介绍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了震前数字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乌苏5.1级地震是博罗科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发... 介绍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了震前数字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乌苏5.1级地震是博罗科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所致。震前观察到震中附近P波初动半周期、P波与S波振幅比以及应力降的变化。震前震中附近曾出现4级地震集中分布、3级地震空区图像,震前6~9个月出现震群活动,震前2个月温泉地震窗异常。除上述异常外,乌苏5.1级地震前整体异常比例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5.1级地震 地震波参数 地震学前兆异常
下载PDF
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5.1级地震浅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彤霞 陈楠 +3 位作者 吴建霆 王岩 翟丽娜 王亮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与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41.5oN,123.2oE)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在NE向的营口—佟二堡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类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出现的地震活...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与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41.5oN,123.2oE)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在NE向的营口—佟二堡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类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震前九个月发生ML4.1地震,并出现明显的小震活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5.1级地震 地震地质背景 震源机制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5. 1 Badong earthquake in Hubei 被引量:5
19
作者 Chen Junhua Zhao Lingyun Wu Haib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1期47-54,共8页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34 aftershocks at ML 2.0 or mor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the main earthquake was normal fault dip slip type, a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34 aftershocks at ML 2.0 or mor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the main earthquake was normal fault dip slip type, and the slip types of the seismogenic rupture surfaces of the subsequent aftershocks primarily include normal dip slip (14 times), reverse dip slip (9 times), normal strike slip (9 times) and reverse strike slip (2 times).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ress adjustment caused by the rise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between structural planes of rock forma- tions due to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water penetration, and related to the joint activities of the NE-strike Gaoqiao fault and the near EW-strike Daping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1 Badong earthquake P-wave first motion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影响信息与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军 李娜 王玉石 《地震科学进展》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2020年7月12日发生了唐山古冶5.1级地震,其强震动影响波及京津唐地区,特别是北京城区也出现了强烈的震感。中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及典型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得大量的强震动记录。这次地震震级不大,但为地震... 2020年7月12日发生了唐山古冶5.1级地震,其强震动影响波及京津唐地区,特别是北京城区也出现了强烈的震感。中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及典型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得大量的强震动记录。这次地震震级不大,但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基于获得的地震影响信息,可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①利用地震附近及区域范围内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密集观测记录,开展地震影响烈度快速计算分析及台网功能可靠性检测;②利用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强震动观测记录,探讨深厚覆盖土层和盆地场地地震动影响;③利用京津唐地区震中距至300 km的强震动观测记录,研究京津唐地区的地震动衰减特性;④利用北京城区的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记录,分析典型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⑤其他,如场地土层参数和工程结构参数反演研究等。本文针对以上关注的问题,介绍了相关初步研究工作并开展了进一步探讨性分析研究,展示了唐山古冶5.1级地震影响的丰富信息和对相关研究的潜在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古冶地震 强震动记录 仪器地震烈度 场地条件 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