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24
1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1 位作者 梁明剑 张会平 赵敏 叶有清 张致伟 祁玉萍 王思维 宫悦 乔惠珍 汪智 邱桂兰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83-4097,共15页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但无明显地表破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震构造的确定和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本文基于截止至2017年8月14日的地震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主震及余震进...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但无明显地表破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震构造的确定和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本文基于截止至2017年8月14日的地震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主震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M7.0主震与13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进而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九寨沟M7.0地震的矩震级M_w6.4,震源矩心深度5 km,表明主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与2003年伊朗巴姆(Bam)M_w6.5地震特征极为相似;12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矩心深度6~12 km,显示这些余震发生在主震下部,仅1次例外.重新定位后的余震震中呈NW-SE向窄带展布,位于近NS向的岷江断裂与近EW向的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分支塔藏断裂所夹持的区域,余震带长轴长约38 km,主震位于余震带中部.根据余震震中分布、主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等,推测本次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的主发震构造为位于岷江断裂与塔藏断裂之间的树正断裂.震源机制解揭示,树正断裂呈左旋走滑,走向约152°,近SE,倾向SW,倾角约70°,该断裂应属于东昆仑断裂东端的分支断裂之一,或与东南侧的虎牙断裂构成统一断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7.0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树正断裂
下载PDF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君 王勤彩 +4 位作者 崔子健 刘庚 周琳 路珍 周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71,共14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 0地震,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发生M1. 0以上地震2 099次。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九寨沟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565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24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 0地震,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发生M1. 0以上地震2 099次。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九寨沟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565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24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滑动拟合方法反演了此次九寨沟M7. 0地震的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地震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九寨沟M7. 0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九寨沟M7. 0地震序列震中沿NW-SE向呈条带状分布,长轴约35km,短轴约8km,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度2~25km范围内,且沿断层走向由NW向SE逐渐变深,震源断层倾角较高,倾向SW,沿整个断层倾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九寨沟M7. 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为152°、71°和-1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为246°、80°和-161°,主震为纯走滑型地震,矩心深度约5km,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性质基本一致; 3)震源区主压应力、主张应力倾角接近水平,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主张应力近SN向,九寨沟地震是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7.0地震序列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被引量:110
3
作者 刘杰 易桂喜 +4 位作者 张致伟 官致君 阮祥 龙锋 杜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4-1407,共4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区已发生3000多次余震,其中M5级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0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区长轴约45km,短轴约20km.芦山M7.0级地震与2008...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区已发生3000多次余震,其中M5级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0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区长轴约45km,短轴约20km.芦山M7.0级地震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级地震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但汶川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两个地震的余震区存在约45km的间隔,芦山M7.0级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但两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7 0级地震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Upper crustal velocity and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 in Sichuan,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DaHu Li ZhiFeng Ding +3 位作者 Yan Zhan PingPing Wu LiJun Chang XiangYu Su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1年第4期348-361,共14页
On August 8,2017,a magnitude 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uzhaig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 seismic risk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have once again att... On August 8,2017,a magnitude 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uzhaig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 seismic risk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have once again attracted the close attention of seismologis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The post-earthquak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could not identify noticeable surface rupture zones in the affected area;the complex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the reason(s)for the frequent seismicity in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 are unclear.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medium and the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and to interpret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genesis of the seismicity comprehensively,in this paper,we have reviewed all available observation data recorded by the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and large-scale,dense mobile seismic array(China Array)for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round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Using double-difference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to invert the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crust around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we hav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uch scientific questions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ity in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its deep tectonic environment,and the ongoing seismic risk in this region.We report that:th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upper crust around the Jiuzhaigoug earthquake region exhibits obvious lateral inhomogeneity;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low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lithology;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upper crust;the mainshock of the M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upper crust;the inhomogeneous variation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medium appears to be the deep structur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its sequence.Th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lso suggests that the crustal low-velocity layer of northeastern SGB(Songpan-GarzêBlock)stretches into MSM(Minshan Mountain),and migrates to the northeast,but the tendency to emerge as a shallow layer is impeded by the high-velocity zone of Nanping Nappe tectonics and the Bikou Block.Our results reveal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high-and low-velocity structures around the Tazang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Given that the rupture caused by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has enhanced the stress fields at both ends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ay vigilant to possible seismic hazards in the large seismic gap at the Maqu-Maqê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deep tectonic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下载PDF
芦山M7.0级与汶川M8.0级地震前兆异常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邱桂兰 《四川地震》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清理了芦山M7.0级地震和汶川M8.0级地震前四川报告的前兆异常资料。两次强震前,地震活动性资料显示,龙门山断裂南段、鲜水河断裂南段至三岔口地区、华蓥山断裂附近至宁南—巧家、盐源—宁蒗—永胜一带中小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在四川及邻区... 清理了芦山M7.0级地震和汶川M8.0级地震前四川报告的前兆异常资料。两次强震前,地震活动性资料显示,龙门山断裂南段、鲜水河断裂南段至三岔口地区、华蓥山断裂附近至宁南—巧家、盐源—宁蒗—永胜一带中小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在四川及邻区,ML≥2.5级地震的地震活动因子A值、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和地震危险度D值都处于相对高值;长宁、珙县地区中等地震视应力偏高,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视应力偏高。芦山地震前以流动形变异常为多,中短期异常突出,异常幅度大,异常时间集中。汶川地震前,前兆异常以地下流体为多,中期异常居多,但异常幅度小且异常时间相对分散。两次强震前异常台项比相似,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时间范围内,汶川地震前的宏观异常项目数多于芦山地震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前兆异常 地震活动性异常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震学特征
6
作者 许康生 李英 +2 位作者 李晓雪 万文琦 鞠慧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以2017-08-0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使用地震前震中附近10个台站宽频带地震仪数据计算地面运动速度的排列熵,讨论地面运动排列熵的时空变化与大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07下旬,震中附近排列熵出现两次异常变化,幅... 以2017-08-0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使用地震前震中附近10个台站宽频带地震仪数据计算地面运动速度的排列熵,讨论地面运动排列熵的时空变化与大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07下旬,震中附近排列熵出现两次异常变化,幅度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17-07末。10个台站均存在熵减过程,其中马尔康台(MEK)、舟曲台(ZHQ)和迭部台(DBT)的排列熵下降幅度较大,熵值分别为0.75、0.76和0.79,与均值相比分别下降12%、12%和10%。多个台站熵值的降低表明,地壳运动中有序振动信号的占比增大。震中东北部和西南部低值区的空间演变图像也表明,熵值异常变化与此次大地震的形成有关。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地块的东移与华北地块和华南地块的阻挡导致此次地震的能量积累,受阻后的中下地壳物质上涌和侧挤引发九寨沟7.0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列熵 九寨沟M S7.0地震 孕震过程 地震异常
下载PDF
Significant isostatic imbalance near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M8.0 Wenchuan and M7.0 Lushan earthquakes 被引量:7
7
作者 Guangyu Fu Guoqing Z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4期4774-4780,共7页
A gravity network with 302 observation poi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SFB) to explore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BGAs). Our observation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GAs are negative as ... A gravity network with 302 observation poi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SFB) to explore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BGAs). Our observation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GAs are negative as a whole, with a maximum value of-220 m Gal(10-5m s-2)at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al Moho depths beneath the SFB revealed by BGA data change smoothly from 39.5 km in the southeast to 43.7 km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monitoring region. However, the isostatic ones deduced from Airy isostatic model and topographical data vary approximately 39.5–42.0 km. The maximum differences of 2.7 km between the real and isostatic Moho depths are found near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M8.0Wenchuan and M7.0 Lushan earthquakes, where the crust is in the greatest isostatic imbalance of the monitoring region. Analysis of the isostatic state indicates that the deep dynamic environment near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se two earthquakes indicates an M C 7.0 earthquake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we can use isostasy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crustalmaterial movement and to analyze regional potential seismic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发生 庐山 汶川 BGA封装 布格重力异常 失调 川西前陆盆地 地壳均衡
原文传递
九寨沟M7.0级地震余震目录完备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欣欣 杨立明 +2 位作者 赵林林 陈继锋 陈文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479,共5页
2017年四川省九寨沟县M 7.0级地震发生后,截止到8月24日共16天内时间内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5994个九寨沟地震余震事件,为完备该地震的余震目录,本文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本次地震进行了遗漏地震检测研究,选取震中附近台站记录波形为计算数... 2017年四川省九寨沟县M 7.0级地震发生后,截止到8月24日共16天内时间内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5994个九寨沟地震余震事件,为完备该地震的余震目录,本文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本次地震进行了遗漏地震检测研究,选取震中附近台站记录波形为计算数据,重新检测主震后16天时间内的遗漏地震事件,共得到台网目录外地震目录1053个,与台网给出目录相比增加了0.18倍.为比较本次地震检测前后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以及活动性b值,利用包络差峰值振幅对检测地震的震级进行了估算,根据检测后的余震目录得到九寨沟地震余震序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0.9,地震活动性b值为0.80左右,较原目录的ML 1.2和0.85均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四川九寨沟M 7.0级地震 地震目录 模板匹配 遗漏地震
原文传递
考虑心理成本的灾民转运与物资分配问题研究
9
作者 刘艳 贾林颖 +2 位作者 邵舒羽 高晗 王佩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55,178,共7页
紧急救援过程中,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等救援活动的时效性会影响灾民的心理状况及救援效率,而灾民的负面心理又会影响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该问题,以救援效率最大和灾民心理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同时考虑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的集成优化... 紧急救援过程中,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等救援活动的时效性会影响灾民的心理状况及救援效率,而灾民的负面心理又会影响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该问题,以救援效率最大和灾民心理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同时考虑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的集成优化模型,以芦山7.0级地震为案例背景,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得到帕累托最优选择方案。结果表明,灾害初期灾民心理成本对救援效率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减弱;灾民等待物资分配的心理成本远大于等待转运的心理成本;灾情严重时,为减少心理成本,物资分配应优先选择按比例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成本 灾民转运 物资分配 救援效率 芦山7.0级地震
下载PDF
2010—2017年甘川交界地震前震磁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筱麒 陈政宇 +1 位作者 赵育飞 喻世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有效的识别孕震发震过程当中的物理变化是提升地震预报水平的必经之路,其物理变化的重现可以形成有效的预测指标。以甘川交界地区2010—2017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和3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川滇交界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岩... 有效的识别孕震发震过程当中的物理变化是提升地震预报水平的必经之路,其物理变化的重现可以形成有效的预测指标。以甘川交界地区2010—2017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和3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川滇交界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整体趋势由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汇聚并形成弱化区域,地震发生在弱化区域边界;6级以下地震前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整体趋势由北至南(或由南至北)中间局部有弱化区域,地震也发生弱化区边界;无震则表现为在整体趋势由北至南(或由南至北)中间无弱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7.0地震 岷县漳县M6.7地震 广元M5.4地震 甘广元交界 流动地磁观测
下载PDF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73
11
作者 杜方 龙锋 +7 位作者 阮祥 易桂喜 宫悦 赵敏 张致伟 乔慧珍 汪智 吴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72-1783,共12页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7.0级地震.根据四川省台网资料和收集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我们分析了芦山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等特征.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南段,其震源力学机制显示为纯逆冲性质,与龙...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7.0级地震.根据四川省台网资料和收集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我们分析了芦山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等特征.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南段,其震源力学机制显示为纯逆冲性质,与龙门山断裂构造特征相符合;芦山地震的余震较丰富,震后15天震区已发生7800多次余震,其中,5级以上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分布形成的图形显示其长轴走向与龙门山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余震分布显示密集区长轴约40km,短轴约20km.与汶川M8.0级地震在震源力学机制、破裂过程、余震空间展布以及地表破裂等对比分析后表明: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的震源错动类型、破裂过程、地表破裂以及余震活动等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相距90km,两次地震的余震密集区相距50km;汶川8.0级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中北段较充分破裂,芦山7.0级地震则展布于龙门山断裂南段且破裂尺度有限;两者有发震构造上的联系,但两次地震是相对独立的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0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8.0级地震 震源力学机制
下载PDF
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维锋 郭红梅 +2 位作者 张翼 申源 王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介绍了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系统建设内容。在2013年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实战考验中,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 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介绍了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系统建设内容。在2013年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实战考验中,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短了灾情"黑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灾情获取 处理分析 芦山7 0级地震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台仪器烈度与调查点烈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蔚 姜立新 +2 位作者 杨天青 李洋 郑通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仪器烈度与周边调查点烈度吻合度58.6%,且偏差不超过1度。然而,即使宏观烈度相同,观测地面运动参数也存在较大离散度。但在缺少现场调查的震后初期,地震仪器烈度有可能为地震烈度范围判断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烈度 仪器烈度 调查点烈度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AHP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丽娜 许冲 +1 位作者 徐锡伟 陈剑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91,共9页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层岩性和PGA等6个影响因子经分级概化后所代表的区域与滑坡的分布关系,采用区域分布面积百分比指标与滑坡密度指标来衡量影响滑坡的各个影响因子分级所代表的研究区间对地震滑坡影响程度;其次,使用AHP法对研究区内地震滑坡建立6个影响因子两两比较的6个关系矩阵,对6个关系矩阵分别进行各个参数权重的综合分析,所形成的影响因子权重分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是影响地震滑坡最严重的因子,影响因子对芦山地震区滑坡影响程度关系为PGA>地层岩性>坡度>高程>斜坡曲率>坡向;取6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所确定的影响因子权重,以构建研究区内滑坡危险度阈值栅格图,接着将滑坡危险性阈值栅格图划分为与评价因子分级赋值时对应的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同时给出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最后,根据芦山地震实际所触发的滑坡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检验曲线验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AUC值为85.41%,即定量衡量滑坡评价结果的准确率为85.41%,表明评价结果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0级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GIS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四川省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7.0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文秀 李志强 +3 位作者 卓力格图 李晓丽 韩贞辉 冯新科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1%;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估算259.6~300亿元,误差为4.5%~10.2%;死亡人数误差为26.0%~71.9%;受伤人数误差12.7%~22.3%。结果表明:提出的房屋空间化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实际房屋分布情况,为建立大区域的房屋空间数据提供了途径。用该数据评估得到的灾区房屋倒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数据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以房屋倒损结构类型和面积为指标划分救援区域,为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 数据空间化 地震灾情 快速评估 芦山7级地震 救援 区域划分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及其破坏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令心 朱柏洁 +1 位作者 陶正如 陈相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3-1059,共7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造成大量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针对Ⅷ、Ⅸ区的337栋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了震害特征分析,给出震害矩阵,揭示各类结构房屋的破坏机理。经过统计,所调查的房...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造成大量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针对Ⅷ、Ⅸ区的337栋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了震害特征分析,给出震害矩阵,揭示各类结构房屋的破坏机理。经过统计,所调查的房屋中3.3%的建筑保持完好,19.9%的建筑发生轻微破坏,51.3%的建筑发生中等破坏,21.1%的建筑发生严重破坏,4.5%的建筑发生毁坏。经过调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钢框架结构以及采用木板作为填充墙的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在本次地震中表现良好。分析表明,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基本达到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极大程度地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7.0级强震 抗震措施 震害特征分析 房屋破坏比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形变孕震背景及同震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锋云 朱良玉 +2 位作者 张晓亮 王双绪 季灵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通过对芦山7.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附近地壳水平变形的动态变化分析,认为汶川8.0级地震对芦山7.0级地震具有促进作用,芦山地震震前存在明显的中长期地壳水平形变孕震背景。并利用有限断层面解,借助球面位错模型,计算了芦山地震地表同震... 通过对芦山7.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附近地壳水平变形的动态变化分析,认为汶川8.0级地震对芦山7.0级地震具有促进作用,芦山地震震前存在明显的中长期地壳水平形变孕震背景。并利用有限断层面解,借助球面位错模型,计算了芦山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场,对比震中附近GPS基准站SCTQ高频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认为芦山地震同震影响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地壳水平变形 同震响应
下载PDF
地震应急救援辐射效应分析——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娜 聂高众 邓砚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对地震应急救援辐射的研究需要用一种理论模型来刻画和描述。用辐射能力来反映外部的救援能力,结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建立了地震应急救援辐射模型,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计算了芦山县与四川...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对地震应急救援辐射的研究需要用一种理论模型来刻画和描述。用辐射能力来反映外部的救援能力,结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建立了地震应急救援辐射模型,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计算了芦山县与四川省其它地级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及各市对芦山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辐射能力。辐射能力最强的是成都市,其次是绵阳、德阳、南充等地市,辐射能力最弱的是攀枝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市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救援 辐射效应 时间距离 芦山7 0级地震
下载PDF
工业企业地震灾害停减产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敏 王健 +1 位作者 袁一凡 陈薇伶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震对工业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灾害损失颇大,因此工业企业的间接损失评估研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灾后经济复苏预测提供参考。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现有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再依据地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震对工业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灾害损失颇大,因此工业企业的间接损失评估研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灾后经济复苏预测提供参考。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现有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再依据地震工程属性,综合考虑工业企业在地震灾害受损影响程度,确定停减产时间,以行政区域作为评估基本单位,提出了工业企业停减产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得到行政区域的工业企业停减产损失值,可以为恢复重建资金的分配提供依据。最后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评估其工业企业停减产损失值约为125.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停减产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芦山7.0级地震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长波辐射异常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3 位作者 格根 查斯 刘永梅 裴东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3,共8页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域基本走向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其主体区域沿着巴颜喀拉块体南缘边界带,重要分支横跨巴颜喀拉块体,直接延伸至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②紧邻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的4个格点在去除背景变化后的长波辐射时序曲线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即在2017年7月出现显著大于其他月份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长波辐射 距平方法 异常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