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otectonics for the Indonesia M8.7 Earthquake on December 26, 2004
1
作者 Xu Jie Gao Xianglin Chen Guoguang Zhou Bengang Zhang J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The Indonesian reg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zones on the earth. On December 26, 2004, an M_S 8.7 earthquake (as measured by the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or M_w = 9.3 as measured by USGS) struck the w... The Indonesian reg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zones on the earth. On December 26, 2004, an M_S 8.7 earthquake (as measured by the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or M_w = 9.3 as measured by USGS) struck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By its magnitude it is classified as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earthquake since 1900 and the largest one since the 1964 Alaska earthquak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location of larger aftershocks (M>4.5) following the main shock suggests a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rupture of about 1200km and 200km, respectively. The shock triggered massive tsunamis that affected several countries throughou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It is a shallow interplate event of thrust type in the trench. Its epi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ern end of the Indonesia-Melanesia plate boundary tectonic zone. In 2004, eight shocks of M≥7.0 occurred in this area, showing a migration from east to west. It implies that these shocks represent a correlated and consistent dynamic process along this subduction zone. These interplate 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convergence of several plates and their fast motion in this region, which result in strong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The India-Australia plate is underthrusting toward the Sunda continental block or Burma plate at a low angle, producing a great locked area on the shallow portion of the subduction zone where enormous strain is accumulated. Interseismic uplift recorded by coral growth and horizontal velocities measured by GPS show the geometry of the locked portion of the Sumatra subduction zon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ata reasonably match with a model in which the plate interface is fully locked over a significant width. This locked fault zone extends to a horizontal distance of 132km from the trench, which corresponds to a depth of 50km. The sudden ruptures and large-scale slip of this locked area as a release of stress occurred, are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M8.7 earthquake near Indonesia in 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8.7 earthquake near Indonesia Subduction zone Earthquake migration Locked area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后江苏地区同震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江蓉 徐桂明 +1 位作者 李鸿宇 唐振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8.7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和分析,发现凡是能监测地下应力活动的前兆观测手段,如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在这次特大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8.7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和分析,发现凡是能监测地下应力活动的前兆观测手段,如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在这次特大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将这些异常列出并浅析之,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级强烈地震 前兆观测 同震异常
下载PDF
印尼8.7、8.5级巨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远震触发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纲 刘杰 郭铁栓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7,共9页
在收集整理印尼8.7、8.5级巨震活动特点基础上,分析了这两次巨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远震触发特征。依据腾冲、昆明两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对这两次巨震的触发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地区2004年12月26日后地震活动的显著增强,是由印... 在收集整理印尼8.7、8.5级巨震活动特点基础上,分析了这两次巨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远震触发特征。依据腾冲、昆明两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对这两次巨震的触发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地区2004年12月26日后地震活动的显著增强,是由印尼8.7级巨震的长周期面波触发引起的。8.5级地震后,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没有引起触发,主要原因是8.7级地震已引起相关地震活动,短期内断层不足以积累使其破裂的能量所致。远震触发的地区与高热流地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 8.5级巨震 远震触发 地震活动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强震前中子监测器计数率异常现象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吉龙 丁鉴海 +2 位作者 申旭辉 李纲 余素荣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利用中国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国际地球物理年推荐的标准仪器)10年的资料,研究宇宙线高能粒子正常背景变化、干扰因素及其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平静的状态下,连续数天打破正常日变化规律和计数率增高现象(高... 利用中国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国际地球物理年推荐的标准仪器)10年的资料,研究宇宙线高能粒子正常背景变化、干扰因素及其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平静的状态下,连续数天打破正常日变化规律和计数率增高现象(高于5倍均方差)可能是距台站一定范围内的强震特别是大震前的临震现象,并与宽频带数字记录到的地震前驱波及地磁日变化异常在时空分布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宇宙线高能粒子可能反映震前包括震源场在内的孕震立体电磁环境异常变化,其机理正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高能粒子 中子监测器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苏门答腊8.7级地震 巴基斯坦7.8级地震
下载PDF
印尼8.7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焦青 范国胜 戴梁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对1900年以来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8.0级以上地震与川滇地区5.0级以上地震作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并利用跨断层位移流动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海域8.7级地震前后,川滇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 对1900年以来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8.0级以上地震与川滇地区5.0级以上地震作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并利用跨断层位移流动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海域8.7级地震前后,川滇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印尼8.7级地震后,川滇地区1~3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2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1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至少两次;纬度27°以南地区可能是未来1年内发震的危险地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可能预示川滇地区强震活跃期即将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爪哇海沟川滇地区 区域构造活动 影响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及其对我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学忠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 2 0 0 4年 1 2月 2 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 8 7级地震发生的背景 ,基于 1 90 0年以来全球 8 5级以上地震活动之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以及这次印尼 8 7级地震产生的附加应力场 ,分析了这次地震对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趋... 本文简要介绍了 2 0 0 4年 1 2月 2 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 8 7级地震发生的背景 ,基于 1 90 0年以来全球 8 5级以上地震活动之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以及这次印尼 8 7级地震产生的附加应力场 ,分析了这次地震对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 ,讨论了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 7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陆 7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印尼爪哇海沟 我国大陆地震趋势 影响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凯利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给出了 2 0 0 4年 1 2月 2 6日印尼 8 7级大地震的基本参数、区域构造背景、地震及海啸的损失情况及各国的应急反应 ,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海啸 损失 应急 建议
下载PDF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8
作者 郭铁栓 刘杰 +1 位作者 郑大林 彭克银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地震活动性 频度
下载PDF
福建数字地下流体网对远处大震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小菁 陈莹 《福建地震》 2006年第Z1期50-55,共6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和2005年印尼的8.5级和巴基斯坦的7.8级地震,我省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台网观测到的震时和震后效应。测点以永安-晋江断裂为界线,北边多数表现为水位上升,南边多数为下降。...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和2005年印尼的8.5级和巴基斯坦的7.8级地震,我省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台网观测到的震时和震后效应。测点以永安-晋江断裂为界线,北边多数表现为水位上升,南边多数为下降。初步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现代构造应力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震后效应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印尼8.7级地震及海啸对舒兰井水位影响的探讨
10
作者 柳元植 高超 刘成山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
本文从瑞雷波的计算分析入手,研究了舒兰井水震波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印尼8.7级地震及海啸对舒兰井水位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海啸 水位 舒兰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