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塑造新中国形象的叙事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政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出于争取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承认与支持、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解放事业等多重考量,在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现实语境下,身体力行地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主张,全面展现新中国的真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出于争取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承认与支持、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解放事业等多重考量,在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现实语境下,身体力行地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主张,全面展现新中国的真实形象,形成了塑造新中国形象的叙事话语体系。毛泽东在塑造新中国形象的多重叙事中,阐释“革命与解放”的历史进程,明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走向,描绘“建设与发展”的光明前景,形成了以尊重个性与增进共性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与事实佐证为原则,以历时演进与共时联系为逻辑,以主体表达与双向互动为方式的叙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国家形象 叙事话语
下载PDF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思想探析
2
作者 刘艳房 果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政党形象是政党生命力和领导力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对政党的综合感知和评价。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进行形象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形象思想,吸收国共两党政党... 政党形象是政党生命力和领导力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对政党的综合感知和评价。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进行形象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形象思想,吸收国共两党政党形象建设的经验教训,立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从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塑造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勇毅前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破旧立新、立国兴邦的政党形象。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思想对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政党形象 西柏坡时期
下载PDF
歌谣与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听觉符号中毛泽东形象的构建
3
作者 牛宏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89,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传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在歌谣中具有三个维度的文化意义,即毛泽东是革命理论的建构者,是救国道路的开拓者,还是为民服务的实践者。听觉符号中毛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传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在歌谣中具有三个维度的文化意义,即毛泽东是革命理论的建构者,是救国道路的开拓者,还是为民服务的实践者。听觉符号中毛泽东形象的传播,筑牢了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了民族情感认同,形塑了民族共同理想,并在引领政治生态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形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听觉符号 政治符号
下载PDF
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农民群体形象与苏区土地政策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子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进行了精准描绘和分析,为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打下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苏区土地革命政策有两大争议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富农。二是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两大问题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持续进行社会调查,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最终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寻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调查 农民群体形象 苏区土地政策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形象建构研究——基于互文性的考察
5
作者 余静良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3-79,共7页
目前,译学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译本的比读分析、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探讨,研究视域多集中于生态翻译学、“三美论”等视角。而基于互文性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形象建构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毛泽东诗词的译介... 目前,译学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译本的比读分析、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探讨,研究视域多集中于生态翻译学、“三美论”等视角。而基于互文性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形象建构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毛泽东诗词的译介与传播。立足互文性视域,结合毛泽东诗词的国内外经典译本,对其中的军人形象(红军形象、女民兵形象)、伟人形象、诗人形象、民族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探寻不同译本形象建构的互文关系,为毛泽东诗词英译提供恰切的思路与建议,从而不断促进毛泽东诗词的“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英译 形象建构 互文性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文化意象的建构与传递 被引量:5
6
作者 龙君 刘明东 刘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毛泽东诗词英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要传播毛泽东诗词文化的精髓就要对其文化意象进行有效传递。在合成空间理论框架下,通过"意"与"象"两个输... 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毛泽东诗词英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要传播毛泽东诗词文化的精髓就要对其文化意象进行有效传递。在合成空间理论框架下,通过"意"与"象"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互映射以及在合成空间内的运演,文化意象得到构建。在英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将原诗中的"意"与"象"的映射空间用目的语文化语境下的"象"进行还原,使文化意象得以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建构 文化意象传递 毛泽东诗词英译 合成空间理论
下载PDF
应用ETM^+数据解译甘其毛道地区地层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志春 刘林清 +1 位作者 郭福生 李满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采用单波段灰度拉伸、彩色合成及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波段比值、主成份分析等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ETM+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影像处理结果,运用目视解译方法,并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取其长避... 采用单波段灰度拉伸、彩色合成及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波段比值、主成份分析等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ETM+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影像处理结果,运用目视解译方法,并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取其长避其短的解译原则,参考该地区1∶5万与1∶20万地质图,对甘其毛道地区出露的岩石地层进行了全面的解译。通过解译,划分岩石地层影像单位15个,对其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经野外验证,所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基本与实际相吻合。本文详细介绍甘其毛道地区ETM+卫片数字图像处理的地层影像解译方法、解译标志和解译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ETM+ 甘其毛道 地层解译 地层影像
下载PDF
毛泽东形象——新的中国文化符号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湘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2,共5页
毛泽东图像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通过符号的图像化、文化的图像化和图像的形象化来体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图像的时代,毛泽... 毛泽东图像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通过符号的图像化、文化的图像化和图像的形象化来体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图像的时代,毛泽东形象是新的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象征,代表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醒、自信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形象 符号 文化
下载PDF
形象建构与毛泽东思想大众化——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冲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3,共4页
延安时期,中共以《解放日报》为载体,以毛泽东为领袖核心,通过对其实践形象、理论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发生历程,扩大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影响,增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情感认同,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功能。此举有效... 延安时期,中共以《解放日报》为载体,以毛泽东为领袖核心,通过对其实践形象、理论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发生历程,扩大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影响,增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情感认同,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功能。此举有效推进了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并为新时期中共领袖形象建构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建构 毛泽东思想 大众化 《解放日报》
下载PDF
红旗诗人毛泽东——评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蒲度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60,共5页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批评方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红旗”意象的细致的文本解读,来剖析其成因和美学蕴涵,然后得出结论:因为“红旗”意象映照出毛泽东的政治意识、革命信念和战斗生涯,是他对革命生活和斗争...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批评方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红旗”意象的细致的文本解读,来剖析其成因和美学蕴涵,然后得出结论:因为“红旗”意象映照出毛泽东的政治意识、革命信念和战斗生涯,是他对革命生活和斗争的诗化的认识和反映,具备了象征内涵和审美价值,形成了象征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力量美的统一,所以,毛泽东堪称“红旗”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红旗 意象 象征 革命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山”意象的英译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森林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6-29,共4页
毛泽东诗词英译在重构"山"的意象时首先需辨别"山"的虚写实写、虚指实指;对于原诗词中实指的"山",译者应按原文意象,选用译语中意义对等的词汇对应英译重构;对于原诗词中实写虚指的"山",译者... 毛泽东诗词英译在重构"山"的意象时首先需辨别"山"的虚写实写、虚指实指;对于原诗词中实指的"山",译者应按原文意象,选用译语中意义对等的词汇对应英译重构;对于原诗词中实写虚指的"山",译者需紧密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情感诉求、文化习惯等因素准确把握原诗词中"山"的含义建构意象,再根据译语文化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偏好、联想方式,重构"山"的英译意象;对于原诗词中虚写虚指的"山",译者应在尊重原诗词含义意象的基础上,选择能"兼顾到尊重原诗词含义"和"符合译语文化习惯"的词汇重构译语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翻译 意象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语篇中的意象衔接述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健宁 李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基于韩札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主秣意象在诗词语篇中能够产生重要的衔接作用,并将其运用于毛泽东诗词语篇构建的分析之中:从自然意象衔接、时间意象衔接、空间意象衔接和典故意象衔接4个方面揭示意象在毛泽东诗词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语篇 意象衔接 连贯
下载PDF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作家创作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1,共4页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2 0至 3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盾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 ,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 (从数量上来说 )中 ,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 。
关键词 茅盾 女性创作 新女性形象 比较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鲁迅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鲁迅逝世后,毛泽东在延安多次公开评价鲁迅,成功地塑造了延安的鲁迅形象,并使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延安知识分子乃至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
关键词 延安 毛泽东 鲁迅形象 知识分子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子夜》及茅盾短篇小说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卫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8-95,共8页
从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切入茅盾文本,分别探讨《子夜》的“新儒林”人物和讽刺、属于讽刺小说的短篇佳作和带有嘲讽意味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茅盾虽不是讽刺家,讲讽刺文学一般讲不到茅盾。但茅盾并非没有讽刺艺术,也并非没有讽刺作品。... 从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切入茅盾文本,分别探讨《子夜》的“新儒林”人物和讽刺、属于讽刺小说的短篇佳作和带有嘲讽意味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茅盾虽不是讽刺家,讲讽刺文学一般讲不到茅盾。但茅盾并非没有讽刺艺术,也并非没有讽刺作品。《子夜》里就有讽刺形象的塑造和讽刺艺术的呈现;短篇小说中不仅有地道的讽刺小说,也有不少带有讽刺笔法和嘲讽意味的小说。茅盾塑造了一些鲜活的甚至不朽的讽刺形象。以往我们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够,这是需要“补课”的。此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多面的茅盾,认识讽刺幽默的茅盾。当然,茅盾的这类作品不一定是经典(能成为经典的可能是少数的几篇),也有一些局限或者缺陷,但作为研究是不应该遗漏的,况且也有值得珍视、值得肯定和赞赏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小说 讽刺形象 讽刺艺术 地位
下载PDF
视觉文化中的毛泽东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湘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共7页
在视觉文化中用摄影、美术、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形式来记录和表现毛泽东形象,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通过对摄影、美术、影视艺术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毛泽东形象... 在视觉文化中用摄影、美术、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形式来记录和表现毛泽东形象,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通过对摄影、美术、影视艺术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毛泽东形象的美学价值,厘清毛泽东形象艺术表达的具体形式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对于丰富毛泽东研究的成果以及维护毛泽东的正面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形象 视觉文化 美学价值 艺术表达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意象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德均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纵观毛泽东的全部诗词 ,我们可以发现三大中心意象 ,即山岳意象、江河意象和梅花意象。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意象 意蕴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中的诗人形象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正栓 郭萍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23,共7页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其英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诗词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介入难以避免,但译者不能超越原作者。事实上,由于受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文献资料、翻译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同译...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其英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诗词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介入难以避免,但译者不能超越原作者。事实上,由于受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文献资料、翻译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同译文所建构的毛泽东形象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一些不当不妥甚至谬误之处。为了实现译文“信、达、雅”的和谐统一,建构真实、客观、立体的毛泽东形象,译者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研究相关文献,正确认知毛泽东诗词创作的背景;二是要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力戒过多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英译 形象建构
下载PDF
期待视野观照下毛泽东诗词的意象英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琦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45-549,共5页
选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探讨毛泽东诗词中意象英译的有效途径。从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指出英译毛泽东诗词意象首先应尽可能再现其艺术美,同时需努力保留其政治内涵,尽力再现原作将政治融入意象的巧妙手法。并结合读者的定向... 选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探讨毛泽东诗词中意象英译的有效途径。从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指出英译毛泽东诗词意象首先应尽可能再现其艺术美,同时需努力保留其政治内涵,尽力再现原作将政治融入意象的巧妙手法。并结合读者的定向和创新期待,分类探讨不同意象的处理方法,旨在给毛诗意象的英译提供新的启示。对关注读者地位和建立客观全面的翻译批评观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意象翻译 期待视野 定向期待 创新期待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水意象的英译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晶晶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100-101,共2页
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通过对比辜正坤和许渊冲二个英译本,讨论水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毛泽东诗词中丰富的水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水意象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