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丕武 王蕴波 +3 位作者 宋惠 张晓玲 邬信康 许守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3,共3页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并引起了受体的叶片大小、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形、种皮色、脐色、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和产量性状的广泛变异。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在D_2变异株中存在着...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并引起了受体的叶片大小、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形、种皮色、脐色、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和产量性状的广泛变异。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在D_2变异株中存在着供体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大豆 变异 DNA导入
下载PDF
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快速分离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彭玉华 王晓琳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和NaCl浓度对大豆基因组DNA质量的影响;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比较了DNA分离条件不同所导致的PCR扩增产物的差异。100℃、10分钟的提取条件几乎无法得到适于PCR要求的DNA,而6... 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和NaCl浓度对大豆基因组DNA质量的影响;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比较了DNA分离条件不同所导致的PCR扩增产物的差异。100℃、10分钟的提取条件几乎无法得到适于PCR要求的DNA,而65℃、10分钟的抽提条件较易得到合乎要求的DNA。NaCl浓度从0.5mol提高到1.0mol,基本上可以把严重降解的DNA或RNA剔除。65℃,10分钟和1.0molNaCl是新鲜大豆叶片快速分离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 提取 温度
下载PDF
大豆重复序列的克隆、特性分析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惠东威 刘凤华 +3 位作者 陈受宜 王军 颜永杉 苗毓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55-462,共8页
从大豆栽培品种Union(G.max)基因组pUC18质粒文库中,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筛选出一个重复序列家族。序列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的重复单位为91bp,拷贝数约为10 ̄5,其序列约占基因组DNA的0.9%。基因... 从大豆栽培品种Union(G.max)基因组pUC18质粒文库中,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筛选出一个重复序列家族。序列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的重复单位为91bp,拷贝数约为10 ̄5,其序列约占基因组DNA的0.9%。基因组DNA不同限制酶片段Southern杂交分析和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主要以串联方式集中分布在M2和M11号染色体的臂上,而另外一些则散布于整个M12和Sm7号染色体上。以该序列为探针片大豆属不同亚属13个种的18个品系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此重复序列为Soja亚属所特有。这一Soia亚属特异重复序列的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支持应把Soja亚属的3个种G.soja、G.gracillis、G.max划分为一个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复序列 克隆 特性分析 染色体 定位
下载PDF
DNA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燕 王秀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2-143,共2页
DNA计算是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DNA计算的基本思想及在解决NP完全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DNA计算 分子生物技术 智能化 NP完全问题 最大团问题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MAX-SAT问题的分子信标解决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瑞 许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51-52,共2页
文章采用分子信标编码方法,在解决SAT问题的同时解决MAX-SAT问题。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最优化计算领域。
关键词 最大可满足性问题 分子信标 DNA计算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大豆胚轴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强维亚 汤红官 +2 位作者 侯宗东 安黎哲 王勋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 大气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到达地表的 UV- B辐射增强。为探讨在增强 UV- B辐射下植物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利用 3H- Td R掺入法 ,研究了在 8.2 2 k J/(m2 d)和 12 .4 2 k J/(m2 d) U V- B辐射 (相当于兰州地区大气平流层臭氧减薄约 12 %和 2 0 % )胁迫下 ,大豆胚轴细胞 DNA合成和非按期合成 (UDS)变化 ,并测定了胚轴蛋白质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 ,UV- B辐射导致 DNA损伤 ,并诱导了 DNA损伤的修复 ,胚轴细胞 UDS效应增强 ,U DS指数增大。低 UV- B辐射强度下 ,胚轴蛋白质含量增加 ,可能是 U V- B诱导了一些与抗性有关的基因表达 ,导致一些新的与抗性有关的蛋白质合成 ;在高强度 UV- B辐射下 ,U DS指数与低强度辐射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蛋白含量较低强度辐射下显著下降 (P=0 .0 5 ) ,说明高强度 UV- B辐射加重了 DNA损伤 ,而修复并未加强 ,并且高强度辐射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大豆对 UV- B辐射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外线-B 辐射 DNA损伤修复 DNA非按期合成 蛋白质
下载PDF
通过构建三段T-DNA载体高频率获得无标记转基因大豆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兴国 秦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高频率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有利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和安全性生产,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是获得无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之一。含二段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已被人们成功应用,而二段以上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还未见报道。基于这一... 高频率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有利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和安全性生产,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是获得无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之一。含二段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已被人们成功应用,而二段以上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还未见报道。基于这一目的,通过几个中问质粒构建了含有三段T-DNA的双元表达载体pNB35SVIP1,其中包含1个拷贝bar基因选择标记基因表达盒和2个拷贝VIP1目的基因表达盒。利用EHA101农杆菌菌系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节,经过在含3~5mg/L glufosinate培养基上多次筛选,获得了一定数量抗性再生植株,然后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叶片涂抹除草剂、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检测,共鉴定出51棵T0代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0.83%~3.16%,二个基因的共转化频率为86.4%。在对T1代群体进行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的基础上,不抗除草剂植株进行PCR、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检测,共鉴定出41棵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无标记植株获得率为7.6%。检测结果还表明,T1代群体中22.7%的株系发生了基因丢失现象,27.3%的株系发生了bar基因沉默现象,目的基因在37.1%的无标记植株中发生了沉默现象。三段T-DNA的双元表达载体是获得无标记转基因植株的理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 三段T-DNA载体 转化 无标记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不同大豆基因型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外源T-DNA插入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静 邢国杰 +4 位作者 杜茜 隋丽 郭东全 牛陆 杨向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大豆通常被认为是较难转化的豆科作物之一,大豆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2个国外大豆品种和9个国内品种进行转化研究,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BAR试纸条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大豆... 大豆通常被认为是较难转化的豆科作物之一,大豆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2个国外大豆品种和9个国内品种进行转化研究,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BAR试纸条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再生率及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品种Jack和Bert,南方大豆品种华春6号和东北大豆品种沈农9号具有较高的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转化效率分别达到6.45%、3.80%、3.24%和2.86%。对来源于沈农9号的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受体大豆品种,该受体品种实际转化效率为2.14%。对外源T-DNA插入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拷贝(1-2个)T-DNA插入比例为75%。本研究筛选了4个转化效率较高的大豆品种,为开展高效大豆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大豆主栽品种,利用华春6号和沈农9号作为受体品种开展转基因研究,对于加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化效率 T-DNA插入
下载PDF
咖啡因Na_2─EDTA对辐照大豆和油菜幼苗DNA合成的影响
9
作者 宋道军 徐登益 +1 位作者 万兆良 何首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咖啡固和Na2一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照敏感性作物幼苗DNA、RNA含量和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大豆(对辐射敏感)和油菜(抗辐射)7天龄幼苗下胚轴内DNA,RNA含量随之增大,且大豆... 本文研究了咖啡固和Na2一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照敏感性作物幼苗DNA、RNA含量和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大豆(对辐射敏感)和油菜(抗辐射)7天龄幼苗下胚轴内DNA,RNA含量随之增大,且大豆的DNA含量比油菜高2倍多。咖啡固和Na2一EDTA后处理,均高于对照。放射性3H─TdR标记6渗入法证实,种子辐照后,7日龄幼苗体内仍存在着非按期的DNA合成,且油菜的非按期DNA合成能力强于大豆。咖啡固、Na2─EDTA和二者复合作用的后处理,抑制了DNA的非按期修复合成,加重了辐射损伤,其抑制程度,咖啡因+N82-EDTA>咖啡固>N82─ED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辐照 大豆 油菜
下载PDF
华电(印尼)玻雅2×660MW坑口电站工程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调试浅析
10
作者 周庆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10期137-139,142,共4页
玻雅项目分散控制系统采用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提供的MAX-DNA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主要完成对FSSS系统、SCS系统、DAS系统和MCS系统等系统的逻辑控制、设备启停、模拟调节、数据采集、联锁保护、报警监视、参... 玻雅项目分散控制系统采用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提供的MAX-DNA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主要完成对FSSS系统、SCS系统、DAS系统和MCS系统等系统的逻辑控制、设备启停、模拟调节、数据采集、联锁保护、报警监视、参数监视和调整功能。其控制软件采用面向用户的图形语言,控制系统先进可靠。GC发电侧的所有控制功能均在DCS中实现,AGC功能是由电网调度中心实时控制系统与机组的DCS共同完成的,运行人员可以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在操作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控制 max-dna AGC
下载PDF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海鹏 潘钰 +1 位作者 蒙明明 李海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共6页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2构建表达载体pTR-Plac-lba。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式,将表达载体pTR-Plac-lba及作为对照的空载体pTR102分别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获得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和SFH(pTR102)。盆栽试验发现,接种SFH(pTR-Plac-lba)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接种SFH(pTR102)、土著根瘤菌以及未接菌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试验证明,导入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的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对于提高大豆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增加大豆产量起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大豆根瘤菌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 DNA重组技术 工程菌株 三亲本杂交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大豆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12
作者 李文跃 林春晶 +4 位作者 丁孝羊 韩亚丽 彭宝 赵丽梅 张春宝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8-892,共5页
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黄化苗为材料,通过优化提取线粒体DNA(mtDNA)时差速离心过程中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以及纯化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蔗糖密度梯度和裂解液浓度,结合高盐法去除蛋白质,改良大豆mtDNA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 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黄化苗为材料,通过优化提取线粒体DNA(mtDNA)时差速离心过程中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以及纯化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蔗糖密度梯度和裂解液浓度,结合高盐法去除蛋白质,改良大豆mtDNA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mtDNA浓度和纯度较高,无叶绿体和核基因组DNA的污染,可用于后续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线粒体DNA 纯化线粒体
下载PDF
大豆血红蛋白串联基因簇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海鹏 潘钰 李海英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研究提取大豆根瘤总RNA并将其反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利用PCR技术获得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c3、lbc2、lbc1、lba的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4个血红蛋白基因顺序连接,构建成串联基因簇lbc3-lbc2-lbc1-lba(命名为... 研究提取大豆根瘤总RNA并将其反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利用PCR技术获得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c3、lbc2、lbc1、lba的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4个血红蛋白基因顺序连接,构建成串联基因簇lbc3-lbc2-lbc1-lba(命名为lbX),并构建了lbX的原核表达载体pTR-Plac-lbX;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TR-Plac-lbX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构建转基因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X),为研究转基因工程菌株对大豆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 串联基因簇 DNA重组技术 三亲本杂交
下载PDF
应用DNA计算解决最大团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涛 《电力学报》 200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DNA计算是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新方法。具有高度并行性、大容量、低能耗的特点。开创了以生物技术为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新纪元,为解决NP完全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DNA计算的基本思想及解决NP完全问题的DNA计算方法。
关键词 NP完全问题 DNA计算 最大团问题
下载PDF
十堰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秀兰 袁学华 赵嵩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导流杂交 DNA基因分型 宫颈癌
原文传递
导流杂交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辉 薛白 金仙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凯普导流杂交)HPV检测法(Hybri Max)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及作为首选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亚型的女性共7056例,分为5个年龄段:≤29... 目的评价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凯普导流杂交)HPV检测法(Hybri Max)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及作为首选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亚型的女性共7056例,分为5个年龄段:≤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研究HR-HPV各亚型感染情况,不同年龄的HPV感染状况。计算导流杂交检测结果对筛查CIN2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其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可能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定义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果 HR-HPV感染率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各年龄段HR-HPV感染率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3.61,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最密切的亚型是HPV16、58和33型,占所有≥CIN2病变的70.86%(124/175);导流杂交技术HPV检测对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40.64%,阳性预测值为39.01%,阴性预测值为95.59%。结论中老年女性HR-HPV感染比例高,不能忽视该人群HPV筛查及感染情况;导流杂交技术有较好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有指导意义;作为宫颈筛查方法仍需联合TCT等细胞学筛查进一步分流或按目前指南进行联合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 HR-HPV-DNA检测 导流杂交 中老年
下载PDF
自适应蚁群算法在DNA中的应用
17
作者 智莹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370,共8页
主要讨论了自适应蚁群算法在DNA序列比对中的应用,主要的过程是:首先,我们设一个计分函数和一个得分策略,在任意给出一对DNA序列,建立一个序列比对矩阵.现由4只蚂蚁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移动,并且最终到达右下角,那么这4只蚂蚁随意走出4条路... 主要讨论了自适应蚁群算法在DNA序列比对中的应用,主要的过程是:首先,我们设一个计分函数和一个得分策略,在任意给出一对DNA序列,建立一个序列比对矩阵.现由4只蚂蚁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移动,并且最终到达右下角,那么这4只蚂蚁随意走出4条路径,根据4条路径得出4对等长的比对,再依照计分函数分别计算出4条路径的比对得分,再由1.3式进一步验证4条路径的平均得分值,取其中得分最高(即最优路径)路径;进行第二次信息素增量的调整,方法是根据蚂蚁所走过的方向和该方向上得分比例计算出来的,信息素的变化量利用矩阵来存储,那么下一次蚂蚁所选的路径就要根据以前在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总和的大小选择移动方向,最终经过有限次迭代,蚂蚁就会找到一条最优路径,也就是一条与原来DNA最相似的DNA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蚁群算法 MMAS算法 自适应蚁群算法 DNA序列比对
原文传递
求解DNA杂交测序的改进最大最小蚂蚁算法
18
作者 黄娅凌 牟廉明 +2 位作者 戴锡笠 朱玲 郑志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8-31,共4页
根据DNA杂交测序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改进的最大最小蚂蚁算法.首先,对问题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有约束的非对称旅行商问题;然后,对状态转移规则和全局更新规则进行改进,并运用变量邻域搜索思想,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局部搜索技术.最后,... 根据DNA杂交测序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改进的最大最小蚂蚁算法.首先,对问题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有约束的非对称旅行商问题;然后,对状态转移规则和全局更新规则进行改进,并运用变量邻域搜索思想,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局部搜索技术.最后,采用后处理技术来解决长度约束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DNA杂交测序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杂交测序 最大最小蚂蚁算法 变量邻域搜索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3A、MAX基因关联蛋白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兵 刘晓隗 +3 位作者 冯攀 王苏 陈秀军 张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MAX基因关联蛋白A(MG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MAX基因关联蛋白A(MG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其癌组织中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分析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DNMT3A基因突变阳性37例(7.91%),MGA基因突变阳性25例(5.34%),PIK3CG基因突变阳性19例(4.06%);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PFS显著低于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A MAX基因关联蛋白A 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 基因突变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