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MBD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宁 邢真真 +2 位作者 李静 范姗姗 孟凡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6-756,共11页
MBD蛋白是一类与甲基化DNA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该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麦基因组中MBD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特征、染色体定位和表达模式,利用qRT-PCR技术分... MBD蛋白是一类与甲基化DNA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该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麦基因组中MBD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特征、染色体定位和表达模式,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aMBD 6和TaMBD 9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小麦MBD基因家族包含16个成员(44个基因位点)分布于第1、2、5、6和7号染色体群;聚类分析表明,小麦MBD蛋白分别属于第Ⅰ、Ⅱ、Ⅲ、Ⅴ、Ⅶ和Ⅷ亚类,其中第Ⅱ、Ⅲ和Ⅷ亚类的MBD蛋白含有5个识别甲基化DNA的保守位点;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小麦MBD基因家族成员的内含子数目在1~10之间,启动子区域普遍存在光响应和激素应答元件,且基因组结构特征在同一亚类内高度相似。(2)RNA-Seq数据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小麦MBD基因家族多数成员在穗和籽粒发育早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且部分成员对干旱和热胁迫有明显响应。(3)qRT-PCR分析显示,TaMBD 6和TaMBD 9的3个部分同源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差异表达,但均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小麦MBD基因可能在小麦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小麦MBD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mbd基因家族 序列特征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小麦TaMBD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永春 孟凡荣 +2 位作者 尹钧 任江萍 孙其信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0,302,共5页
DNA甲基化(m5C)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甲基结合域蛋白(MBD)是能特异识别甲基化位点的反式作用因子。为了探讨小麦中MBD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拟南芥MBD基因的EST为基础,通过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分离克隆了包含ORF的小麦... DNA甲基化(m5C)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甲基结合域蛋白(MBD)是能特异识别甲基化位点的反式作用因子。为了探讨小麦中MBD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拟南芥MBD基因的EST为基础,通过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分离克隆了包含ORF的小麦甲基结合域蛋白基因TaMBD3。序列分析显示,TaMBD3具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其中包含了能与甲基化DNA相结合的保守氨基酸残基。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3在幼穗和茎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器官。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TaMBD3基因初步定位在6AS1-0.35-0.65和C-6BL3-0.36两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mbd基因 表达 电子定位
下载PDF
水牛MBD3基因克隆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粟小平 肖宁 +4 位作者 罗西尔 雷薇 崔奎青 石德顺 刘庆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1-1959,共9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牛MBD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试验从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并以此为模板,应用RT-PCR克隆得到M... 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牛MBD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试验从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并以此为模板,应用RT-PCR克隆得到MBD3基因,测序并应用相关的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将MBD3基因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再将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和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898bp的水牛MBD3基因序列,其中编码区全长774bp,编码257个氨基酸。通过对MBD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多重比对及进化树分析,MBD3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特别是MBD结构域,水牛与牛的同源性为100%,与人、猪、猩猩的同源性均为97%。将水牛MBD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和BFF,通过荧光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水牛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水牛的MBD3基因,并成功构建了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iPSCs诱导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mbd3基因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干细胞
下载PDF
下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bd3基因shRNA慢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4
作者 闫姗姗 周艳 +4 位作者 李溪 张磊 孙茂盛 解裕萍 李鸿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研究构建靶向抑制人Mbd3表达的sh RNA慢病毒颗粒,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Mbd3稳定下调的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Mbd3在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根据Gene Bank中公布的Mbd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 研究构建靶向抑制人Mbd3表达的sh RNA慢病毒颗粒,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Mbd3稳定下调的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Mbd3在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根据Gene Bank中公布的Mbd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si RNA干扰序列并合成可产生sh RNA的双链DNA,经双酶切后克隆至p LVsh RNA-EGFP(2A)Puro载体上构建慢病毒重组质粒,转化DH5α大肠杆菌PCR检测筛选阳性质粒,利用HEK293Ta包装产生含有Mbd3sh RNA的慢病毒颗粒。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后Mbd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检测重组慢病毒对Mbd3的沉默效果并筛选出最佳抑制效果的sh RNA慢病毒载体。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下调Mbd3的最佳慢病毒干扰载体,慢病毒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8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经嘌呤霉素筛选9 d后,RT-PCR检测Mbd3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Mbd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说明构建的sh RNA重组慢病毒包装成功,具有较高的感染活性,可有效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bd3的表达,为后续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跨胚层分化打下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3基因 基因沉默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下载PDF
小鼠β-防御素6与甲型流感病毒M2e基因融合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5
作者 冯伟 李婉宜 +7 位作者 李明远 张强 巩天祥 刘冯欢 罗俊 邝玉 王保宁 蒋忠华 《西部医学》 2010年第3期400-402,405,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6(mBD6)与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功能区(M2e)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特性。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PCR)将M2e与mBD6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融合成为mBD6-M2e。将其插入载体pcDNA...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6(mBD6)与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功能区(M2e)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免疫特性。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PCR)将M2e与mBD6通过一段多肽接头Gly4Ser融合成为mBD6-M2e。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成pcDNA3.1(+)/mBD6-M2e。鉴定正确后,转染MDCK细胞,免疫荧光、MTT检测mBD6-M2e表达和分泌。免疫小鼠,半定量PCR检测脾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CCR7表达。结果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BD6-M2e构建成功,在MDCK细胞膜上成功表达融和蛋白,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免疫小鼠细胞因子表达改变。结论融合基因mBD6-M2e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为研究防御素在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中的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6 甲型流感病毒 mbd6-M2e融合基因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智力低下1型家系的MBD5基因新变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易致 张颖 +4 位作者 杨成青 宋振凤 薛姣 潘虹 朱海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对1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严重受损、面部畸形合并癫痫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分析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变异筛查,结合先证者的表型确定候选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父母及其他... 目的对1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严重受损、面部畸形合并癫痫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分析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变异筛查,结合先证者的表型确定候选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父母及其他家系成员进行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携带MBD5基因c.2217delT(p.F739Lfs*6)框移变异,文献未见报道,来源于母亲,经家系验证,其兄携带相同变异且具有相似的表型,其母年幼时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可做家务,无抽搐病史。结论发现一个MBD5基因新的致病变异,丰富了MBD5基因变异谱,家系研究发现该基因变异存在表现度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该家系的病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5基因 智力低下 运动发育落后 癫痫
原文传递
MBD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景晓伟 程苗苗 +4 位作者 牛雪阳 杨莹 杨小玲 杨志仙 张月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总结MBD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例MBD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9例... 目的总结MBD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例MBD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癫痫起病年龄范围为5~89月龄。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7例、肌阵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各5例、不典型失神发作3例、失张力发作2例,肌阵挛失神发作、痉挛发作、强直发作各1例,有8例患儿有2~6种发作类型。丛集性发作特点5例,热敏感特点2例。2例患儿有癫痫持续状态史。癫痫起病前均有发育迟缓,均有明显语言障碍,6例有孤独症样表现。患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5例,9例发作间期有癫痫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现MBD5基因点变异5例(c.300C>A/p.C100X、c.1775delA/p.N592Tfs*29、c.1759C>T/p.Q587X、c.150_151del/p.Lys51Asnfs*6、c.113+1G>C),MBD5基因整体杂合缺失1例,包括MBD5基因在内的大片段缺失3例,9例均为新发变异。末次随访年龄为2岁9月龄至11岁11月龄,末次随访时2例癫痫发作已缓解11个月至4年6个月,7例尝试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仍有发作。结论MBD5基因变异患儿癫痫发作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多数患儿有多种发作类型,发作可有丛集性及热敏感特点。多有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和孤独症样行为。MBD5基因变异包括点变异和片段缺失。多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作 基因 mbd5 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DNA低甲基化相关基因mbd2、CD11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表达水平 被引量:1
8
作者 席昕 高晓阳 陈建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DNA低甲基化状态相关的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湘雅三医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SLE患者40例,分为缓解期组(SLEDAI<5)与活动期组(SLEDAI≥5),每组各20人。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 目的探究DNA低甲基化状态相关的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湘雅三医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SLE患者40例,分为缓解期组(SLEDAI<5)与活动期组(SLEDAI≥5),每组各20人。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PBMC中mbd2、CD11a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并探究其表达水平对DNA低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结果缓解期mbd2、CD11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0.040、0.812±0.214);活动期组mbd2、CD11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68±0.055、1.214±0.374)。缓解期组与活动期组mbd2、CD11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61±0.013、0.413±0.103),活动期组CD11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d2、CD11a基因在患者PBMC中存在过度表达,并且与患者发病状况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低甲基化 mbd2基因 CD11a基因
原文传递
一例主动脉狭窄伴拇指缺如患儿的遗传学诊断
9
作者 吴东 侯巧芳 +7 位作者 李涛 王鑫 霍晓东 高越 张梦汀 丁雪冰 杨艳丽 寥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分析1例主动脉狭窄伴拇指缺如患儿的发病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 目的分析1例主动脉狭窄伴拇指缺如患儿的发病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的分析。结果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患儿2q22.3-q23.3区存在5.86Mb的杂合缺失,其父母未检测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结论患儿2q22.3-q23.3缺失为新发突变,诊断为2q23.1微缺失综合征,MBD5基因可能是该综合征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q23.1微缺失综合征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mbd5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