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1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异性t细胞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活性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朱梦莹 纪瑞雪 +7 位作者 李品青 马于琪 焦大敏 岳芳平 吴燕丹 邱洁 傅熙玲 常家宝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方法 选取124例慢乙肝、36例HBV相关肝硬化和114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独创的ELISPOT系统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反应活性的HBV特异... 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方法 选取124例慢乙肝、36例HBV相关肝硬化和114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独创的ELISPOT系统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反应活性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另对19例慢乙肝患者和2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纵向追踪(每3~5月检测1次)。结果 慢乙肝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反应活性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尤其是HBsAg、HBpol和HBe/cAg抗原特异性T细胞。慢乙肝组中,ALT和AST水平正常组、低病毒载量组比ALT和AST水平异常组、高病毒载量组都呈现更高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NUCs治疗的时间长短对慢乙肝患者HBV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在相同时长内药物种类对其影响较弱。肝硬化组中,HBeAg阳性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3)。肝细胞癌组中,AFP正常和DCP正常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AFP和DCP异常组。纵向研究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使用NUCs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肝细胞癌患者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现明显上升。结论 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在慢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进程中存在差异,且受到病毒学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药物治疗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关注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细胞 抗原异性t细胞检测
下载PDF
结核特异性CD4^(+)HLA-G^(+)和CD4^(+)CD69^(+)T细胞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3
作者 赵慈余 何咪娜 +1 位作者 鲁笑容 陈捷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9期1238-1241,共4页
结核病仍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如何早期诊断并监测结核病疗效是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挑战。痰培养、痰涂片阳性以及其转阴分别是诊断和监测抗结核疗效的实验室常用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等缺点。因此... 结核病仍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如何早期诊断并监测结核病疗效是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挑战。痰培养、痰涂片阳性以及其转阴分别是诊断和监测抗结核疗效的实验室常用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等缺点。因此,可快速、灵敏的代替方法亟需临床探寻。目前关于结核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于结核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少有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t细胞 免疫活化标记 结核异性抗原
下载PDF
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王兰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发生结核病患者128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完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以结核... 目的:探究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发生结核病患者128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完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以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前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如下,阳性、阴性检出率分别是62.50%与37.50%。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大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5)。结论:结核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激发人γδ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Ras/Erk途径 被引量:7
5
作者 侯彦强 李柏青 +1 位作者 胡建国 陈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光单抗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CD6 9分子的表达 ;计数培养扩增 10天的细胞数量。结果 :PBMC用PMA +IM刺激 6小时 ,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CD6 9表达均达高峰 (均 >99% ) ,用CD3mAb刺激 2 4小时 ,均达高峰 (均在 5 5 %左右 ) ,用Mtb Ag刺激 2 4小时 ,亦均达高峰 ,但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CD6 9分别为 16 .0 %和 75 2 % ;用PD980 5 9预处理PBMC ,可明显抑制Mtb Ag激活的γδT细胞CD6 9表达和γδT细胞的增殖。结论 :Mtb Ag可特异性激活γδT细胞 ,其活化信号转导需通过Ras Er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抗原异性 ΓΔt细胞 活化信号 Ras/Erk
下载PDF
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在干酪乳杆菌中的共表达及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4 位作者 葛俊伟 赵丽丽 李一经 马广鹏 唐丽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672,共6页
将分别编码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和猪细小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基因插入干酪乳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G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E290,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获得了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 将分别编码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和猪细小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基因插入干酪乳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G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E290,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获得了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乳酸菌共表达系统,经2%乳糖在MRS培养基中的诱导表达,对诱导表达的菌体及培养上清液进行SDS-PAGE检测表明,有约70kDa蛋白得到了表达,表达蛋白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抗原特异性。以诱导表达上清液作为抗原进行的间接ELISA实验也表明,重组的目的蛋白获得了分泌表达。将该重组干酪乳杆菌经口服接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收集粪便样品检测小鼠产生抗PPV的特异性sIgA抗体,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抗PPV及抗E290的特异性IgG。结果表明分泌型的重组菌pPG-VP2-E290/L.casei 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体水平,为重组猪瘟与猪细小病毒乳酸菌口服活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t细胞表位 猪细小病毒 VP2蛋白 干酪乳杆菌 异性抗体
下载PDF
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诱导猪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敏 金宁一 +4 位作者 秦晓冰 田明尧 费东亮 李萍 何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的:评价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诱导猪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能力。方法:用PCR方法亚克隆O型FMDVVP1基因C末端部分片段(第1 30~2 1 3AA)。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中,构建质粒pDisplay- mVP1。将pDis... 目的:评价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诱导猪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能力。方法:用PCR方法亚克隆O型FMDVVP1基因C末端部分片段(第1 30~2 1 3AA)。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中,构建质粒pDisplay- mVP1。将pDisplay -mVP1转染PK 1 5细胞,经3次G41 8加压筛选,并用RT- PCR和IFA鉴定,证明获得表达目的基因的PK 1 5 /pDisplay- mVP1细胞。最后,利用该细胞作为靶细胞,用LDH法检测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免疫猪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vUTAL3CP1免疫组在效靶比2 5∶1和5 0∶1时,CTL裂解活性分别达到42 . 84%±3 2. 1 %和61 . 94%±4 2. 8% ,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与其它对照组(p <0 . 0 1 )。结论:vUTAL3CP1可以诱导猪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为进一步的FM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重组鸡痘病毒 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杀伤活性 检测 活疫苗 细胞免疫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抑制HBV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小华 潘庆春 +2 位作者 余永胜 汤正好 臧国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和INF-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不同融合蛋白刺激的DCs能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融合蛋白PTD-HBcAg组中IL-2(552.7±117.5ng/L)和INF-γ(150.6±7.945ng/L)明显高于HBcAg组中IL-2(420±12.47ng/L)和INF-γ(107.5±12.19ng/L)分泌。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的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CTL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比HBcAg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同时对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加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达,并增强特异性CTL活性及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D—HBcAg 融合蛋白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异性CtL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影响及远期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烁 洪海裕 +4 位作者 李小敏 高进良 高春生 赵家利 刘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通过症状评分、使用药物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行,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免疫治疗组药物评分要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要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要低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组治疗3年后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药物治疗组的比例没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3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症状控制理想,对症治疗的药物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影响CD4+CD25+T调节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异性免疫治疗 CD4+CD25+t调节细胞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下载PDF
新疆维、汉族鼻咽癌患者LMP2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遥 陈婷 +1 位作者 李亚伟 王若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潜伏膜蛋白2 A(LMP2 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性。方法选择11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维吾尔族48例,汉族66例)及120例健康志愿者(维吾尔族50例,汉族70例),治疗前抽取肘静脉血,分...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潜伏膜蛋白2 A(LMP2 A)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性。方法选择11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维吾尔族48例,汉族66例)及120例健康志愿者(维吾尔族50例,汉族70例),治疗前抽取肘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LMP2 A特异性T细胞(CTL)水平。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维吾尔族患者与维吾尔族健康志愿者、汉族患者与汉族健康志愿者、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患者外周血 LMP2 A特异性 CTL频数的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 LMP2A特异性CTL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316);维吾尔族鼻咽癌患者和汉族鼻咽癌患者分别与同民族健康志愿者比较,外周血 LMP2 A特异性 CTL频数均低于同民族健康志愿者(P=0.0329,P =0.0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鼻咽癌的外周血中 LMP2A特异性 CTL水平亦高于维吾尔族鼻咽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7)。结论鼻咽癌患者对于 LMP2A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这可能是 EBV潜伏感染,最终导致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酶联免疫斑点法 异性t细胞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娄玮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意识到"免疫耐受"的形成对维持机体的免疫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将会对Treg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异性免疫治疗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T淋巴细胞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宏丽 孙晓慧 +1 位作者 李孟娟 赵俊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8-559,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E,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10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阳...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E,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10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5.74%,57例健康献血员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P<0.05)。在18种常见变应原的检测中发现,户尘螨的阳性率最高,达13.77%,而且中重度过敏者(Ⅲ级以上)达4.92%。结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部分患者是由于接触变应原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同时伴有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清 异性IGE t淋巴细胞 Ⅰ型变态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IL-2淋巴间隙给药对宫颈癌荷瘤机体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杰 曹泽毅 +3 位作者 张平 雷巍 毕建宏 潘晓玲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通过宫颈癌小鼠爪垫注射IL - 2及 5 -Fu后检测T细胞功能 ,探讨淋巴间隙给药在肿瘤细胞因子生物治疗中的效应。方法 :传代培养的小鼠宫颈癌细胞 (U14 )接种于Balb/c小鼠的左腋部皮下 ,构建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 - ... 目的 :通过宫颈癌小鼠爪垫注射IL - 2及 5 -Fu后检测T细胞功能 ,探讨淋巴间隙给药在肿瘤细胞因子生物治疗中的效应。方法 :传代培养的小鼠宫颈癌细胞 (U14 )接种于Balb/c小鼠的左腋部皮下 ,构建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 - 2组、 5 -Fu、IL - 2 +5 -Fu组及生理盐水对照。治疗 10天后分离小鼠脾脏细胞检测CTL细胞杀伤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及IL - 2产生情况。结果 :CTL活性分别为 :对照组 :17 6 3±3 75 % ;IL - 2组 :2 7 34± 6 15 % ;5 -Fu组 :19 6 2± 5 17% ;IL - 2 +5 -Fu组 :2 4 0 1± 6 2 3%。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分别为 :对照组 :0 94± 0 13;IL - 2组 :1 92± 0 2 1;5 -Fu组 :1 30± 0 18;IL - 2 +5Fu组 :1 78± 0 2 8;IL- 2活性分别为 :对照组 :8± 2 1;IL - 2组 :12± 2 2 ;5 -Fu组 :9± 2 5 ;5 -Fu +IL - 2组 :13± 3 2。结论 :宫颈荷瘤小鼠爪垫注射细胞因子能显著性提高荷瘤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淋巴间隙给药 宫颈癌 荷瘤小鼠 异性t细胞 免疫功能 生物治疗
下载PDF
青藤碱对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蔡辉 姚茹冰 高佩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患者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ST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SN治疗RA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SN低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SN终浓度为10μg/ml,CCP终浓度为20μg/ml;SN高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水平。结果 CCP可体外诱导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P<0.01),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SN后,CCP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SN高剂量组较之SN低剂量组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 SN可抑制RA患者CCP-AST的体外活化、增殖,这可能是SN临床治疗RA的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青藤碱 环瓜氨酸肽 抗原异性t细胞 增殖
下载PDF
ITP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冯建军 杨林花 +5 位作者 陈剑芳 来晓炜 马艳萍 马梁明 侯丽虹 申秀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2例ITP和24例正常对照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ITP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GPⅡb/Ⅲa及GPIb/Ⅸ抗体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异性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结核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建岭 刘晓灵 +8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肖婧 尹青琴 吴喜蓉 郭雅洁 韩锐 李勤静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B66例)和47例LTBI儿童,根据T.SPOT.TB结果对T细胞斑点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性TB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84(6~710)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非重症TB患儿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为99(6~710),显著高于重症TB的44(6~268),P=0.011,也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重症TB儿童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高于LTBI组儿童(44vs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T细胞斑点数分布在活动性TB、重症TB、非重症TB和LTBI之间均有较大范围重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T细胞斑点数43.5作为区分活动性TB与LTBI的最佳界值,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9%和70.2%。结论 T细胞斑点数在活动性TB尤其是非重症TB患儿显著高于LTBI儿童;T细胞斑点数的数量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但不能用于区分儿童活动性TB与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异性效应t细胞 儿童 活动性结核病 潜伏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下载PDF
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裕安 罗小玲 +2 位作者 梁安民 匡志鹏 吴继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的诱导作用. 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的诱导作用. 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 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生能力及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 细胞增生,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CT26细胞、BEL-740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 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提示DC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其复发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抗原致敏 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异性细胞 t淋巴细胞 肿瘤
下载PDF
负载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的DC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运江 张建立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养,诱导成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检测特异性CTL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Ag-TDLNC、DC-TDLNC和TDLNC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7.64%、31.25%和26.36%,P<0.001;三种TDLNC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下引流淋巴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活化及自体肿瘤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成熟DC,DC可促进TDLNC增殖、分化为特异性CTL,后者对自体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引流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异性细胞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鼻咽癌病人和正常人群中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对靶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玲 姚庆云 +2 位作者 Steve.Lee A.Rickinson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为探讨痘苗病毒表达的Epslein Barr病毒 (EBV)核抗原 1、4(EBNA1、4)和潜伏膜蛋白 1、2 (LMP1、2 ) ,在不同人群的特异性T细胞引起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 (CTL)中的作用 ,采集EBV阴性正常人、未经治疗的鼻咽癌 (NPC)病人和EBV IgA/VCA阳性者... 为探讨痘苗病毒表达的Epslein Barr病毒 (EBV)核抗原 1、4(EBNA1、4)和潜伏膜蛋白 1、2 (LMP1、2 ) ,在不同人群的特异性T细胞引起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 (CTL)中的作用 ,采集EBV阴性正常人、未经治疗的鼻咽癌 (NPC)病人和EBV IgA/VCA阳性者各 10人的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 (PBMC) ,用EBV转化B淋巴细胞 ,建立类淋巴母细胞 (LCL)。用LCL刺激自体的T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以LCL感染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EBNA1、4和LMP1、2为靶细胞 ,以51Cr释放法检测EBV特异性CTL所识别的靶抗原。结果表明 ,EBV LMP1、2可能既是EBV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抗原 ,又是其识别的靶抗原。将采集的 30例试验者的各 5株单克隆T细胞株分别检测HLA Ⅰ型(A、B、C) ,按照不同型别寻找相对应的EBNA1、4和LMP1、2的不同合成肽 ,应用酶免疫吸附斑点法 (Elispot)检测EBV特异性CD8+ 的CTL应答。结果显示 :10例正常人中 9人有特异的LMP2应答 ,4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 ;10例未治疗的NPC病人中 3人有特异的LMP2 ,2人有特异的EBNA1,3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 ;在 10例EBV-IgA/VCA阳性中 ,6人有特异的LMP2 ,5人有特异的EBNA4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核抗原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异性t细胞 酶免疫吸附斑点法 鼻咽癌
下载PDF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瑞涛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润明 胡义平 姜世勃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进入抑制剂 VIR576 抗原异性t细胞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