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椎前路盘切除融合 颈椎 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前路MC+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伟 郝少飞 +3 位作者 刘纪恩 勾瑞恩 母心灵 曹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经前路MC+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C+填充自体髂骨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50.6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5.80 m L,手术切口均I期愈... 目的观察经前路MC+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MC+填充自体髂骨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50.6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5.80 m L,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器质性损伤、气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5.23个月。无融合器脱出等病例,复查影像学显示,22例(95.65%)椎间骨质融合,椎间隙高度恢复。JOA评分术后1a改善率83.17%,优良率82.61%。15例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应用MC+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须使用颈前钢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术后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mc+ 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MC+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守松 魏见伟 +2 位作者 陈占文 杨希重 乔真理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98-299,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MC+椎间融合器(法国...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MC+椎间融合器(法国LDR公司生产)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1例,椎间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 mc+颈椎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4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椎融合 颈椎零切迹融合器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5
作者 杜永贵 甘鸿川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17-20,共4页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 讨论椎间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价值。研究对象为56例接受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3年12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ROI-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融合节段前凸角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试验组颈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发现,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还能加快异常椎体恢复速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融合 桥形固定嵌片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35例报告)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德玉 赵定麟 +5 位作者 贾连顺 倪斌 肖建如 沈强 叶晓健 朱海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8~ 31月 ,施术节段稳定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 ,可作为替代传统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BAK CHTF InterFix 颈椎 融合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恢复的半年随访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3 位作者 张义龙 明颖 孙志杰 孙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3,共5页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0-7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2),均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中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同种异体骨。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 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检测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统计轴性症状。试验获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组31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植入物移动1例,对照组32例中发生螺钉松动3例、免疫排斥3例、植入物移动2例、植入物塌陷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④两组术后1周、6个月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可减少并发症,促进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且机体应激反应、轴性症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颈椎 3D打印 融合器 颈椎曲度 高度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宁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廉民学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7,18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术后各时间段B组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手术 融合器
下载PDF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宇 陈德玉 +4 位作者 杨立利 郭永飞 何志敏 杨海松 田海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恢复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病例获得满意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改善率45%~100%,平均84%。[结论]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膜量小、x线透光等优点,有助于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促进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椎 颈椎盘突出症 融合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德升 林研 +6 位作者 李增春 赵卫东 祝建光 李国风 席秉勇 徐根宝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 目的 :①探讨不同直径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②椎间融合器植入法改进 ,最佳融合器直径的选择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颈椎标本 12具 ,实验应力分析 ,对颈椎的稳定性与不同程度切除终板、植入不同直径融合器后的生物力学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椎间融合器植入后 ,颈椎强度增加 2 2 % ,椎体应变下降 15 % ,而刚度增加 43 % ,位移减小 2 0 % ,与植入前颈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椎稳定性得到增强。②在改进植入法中 ,选用直径 11~ 12mm融合器 ,其覆盖椎体终板超过 3 0 %以上 ,接触面积达 65 %以上 ,颈椎最稳定 ,其椎体应变、融合器位移及沉降率最小。结论 :颈椎前路螺纹状椎间融合器植入是一种有效的初始稳定手段 ;改进植入法应选用直径 11~ 12mm之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融合器 稳定性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刚 吴涛 +7 位作者 黄鑫鹏 李威霖 谢宁 陈华江 刘军 王云华 黄野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80-4985,共6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患者5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3,6个月,治疗后1年及2年等时间节点采用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射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5.4个月。治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疼痛缓解,肌力恢复;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7%。治疗后第2天有7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的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未发现内置物沉降,也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或内固定器移位等并发症。表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式中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其设计同时具备了颈椎间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固定钢板的优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 Zero-p融合器 脊柱融合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臧加成 马信龙 +3 位作者 王涛 马剑雄 田鹏 韩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截至2011年6月),手工检索Spine、Euro Spine、JBJS、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相关杂志,纳入关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RCT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选取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优良率、取骨处疼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筛选,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139个病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均较高(A级10个,B级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组与自体骨植骨融合组比较,前者平均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8.42,95%CI(-15.59,-1.25),P=0.02],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后者[MD=-0.31,95%CI(-0.62,-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后者[OR=0.56,95%CI(0.37,0.83),P=0.004],取骨处疼痛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0.06,95%CI(0.01,0.27),P=0.0002];平均手术时间[MD=-14.55,95%CI(-30.79,1.69),P=0.08]、融合率[OR=1.44,95%CI(0.70,2.96),P=0.32]、优良率[OR=1.39,95%CI(0.92,2.09),P=0.12],两种融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取骨处疼痛的发生,并且在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优良率等方面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器 自体骨植骨融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终板匹配颈椎间融合器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帆 黄轩 +3 位作者 李凤宁 宋庆鑫 王毅峰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颈椎间融合器(Cage)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终板匹配性。方法选取经甲醛浸泡的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截取标本的C1~C7节段,行CT平扫并将平扫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制作个体化C5/6椎间融合器模型,通过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颈椎间融合器(Cage)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终板匹配性。方法选取经甲醛浸泡的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截取标本的C1~C7节段,行CT平扫并将平扫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制作个体化C5/6椎间融合器模型,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椎间融合器。对每具标本施行C5/6椎间隙减压植骨术后再次行CT检查,通过打印椎间融合器与上下终板间的间隙来评价终板匹配性(间距〈1mm,匹配性优;1mm≤间距〈2mm,匹配性良;间距≥2mm,匹配性差),每个椎间融合器测量36个点。结果大体观察发现椎间融合器与椎间隙嵌合度较好,融合器植入后稳定性较好,无融合器过大不能置入发生,无融合器松动脱落。6例标本(6/10)所有测量点匹配性均为优;3例标本(3/10)中14个点(3.89%)匹配性良,其中1例6个点、另2例各4个点匹配性良;1例标本(1/10)中共3个点(0.83%)匹配性差;共计343个点(343/360,95.28%)匹配性优。结论 Mimics软件可很好呈现颈椎椎体和椎间隙解剖结构,并可据此进行颈椎Cage的个体化设计;利用3D打印可实现颈椎Cage产品快速成型,且打印产品与宿主终板匹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 融合器 三维打印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日高 屠重琪 +3 位作者 裴福兴 段宏 刘立岷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n-HA/PA66)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前路融合中的效果。方法:15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5只,均行经前路C3/4椎间盘切除术,A组椎间置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置入钛网植骨;C组...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n-HA/PA66)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前路融合中的效果。方法:15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5只,均行经前路C3/4椎间盘切除术,A组椎间置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置入钛网植骨;C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4周、8周及12周拍X线片观察测量各组手术节段平均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及前凸角(lordosis angle,LA);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三组DSH、IVA和LA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三组间DSH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及12周,A组DSH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IV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A、B组IV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L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A、B组L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周时,A、B组颈椎标本各向角位移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后伸外A组各向稳定性优于B、C组;平均刚度均强于B、C组;ROM均小于B、C组(P<0.05)。A组在植骨区和椎间融合器边缘可见大量成熟的骨小梁组织,材料交界处可见大量纤维骨痂及新生骨形成,骨组织与材料表面已发生嵌合;B组的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新生骨小梁已改建为成熟的骨小梁,部分区域尚可见未完全矿化的类骨质;C组可见较多的纤维骨痂形成,在骨小梁表面有红色的类骨质,部分区域有成熟的骨小梁。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能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山羊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 融合器 颈椎 融合 山羊
下载PDF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7 位作者 崔巍 李程 周鹏 效伟 温艳 胡冰涛 李凡 赵世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应用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或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CSM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应用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或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CSM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术,35例)和对照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PEEK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术,3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46.4±4.9岁,病程2.5±0.2年,单节段病变19例、双节段病变16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6.1±4.3岁,病程2.5±0.2年,单节段病变20例,双节段病变16例。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及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节段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改善率、融合节段的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颈部吞咽不适症状8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1~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钢板螺钉断裂、移位发生,12个月随访时均骨性融合。观察组手术时间94.6±18.0min、术中出血量117.8±41.9ml、住院时间10.0±2.2d,对照组手术时间89.2±18.5min、术中出血量127.5±39.0ml、住院时间10.3±2.5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由术前9.3±1.7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时的14.5±1.6分,改善率为(67.5±4.7)%,对照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2±2.8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时的13.3±1.5分,改善率为(58.1±4.1)%。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2,P=0.200)。观察组单节段(19例)融合节段椎体高度术前为31.21±0.94mm、术后3个月时为34.01±1.09mm、末次随访时为33.02±1.32mm;观察组双节段(16例)融合节段术前椎体高度为49.25±1.13mm、术后3个月时为53.75±1.34mm、末次随访时为51.96±1.04mm。对照组单节段(20例)融合节段椎体高度术前为31.45±1.00mm、术后3个月时为33.21±1.00mm、末次随访时为31.28±1.28mm;对照组双节段(16例)融合节段术前椎体高度为49.55±2.13mm、术后3个月时为52.45±1.27mm、末次随访时为50.72±1.36mm。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单节段和双节段的颈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节段和双节段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51个融合器中4个融合器(单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例)发生沉降,沉降率7.8%,对照组52个融合器中16个融合器(单节段病变8例,双节段病变4例)发生沉降,沉降率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重建颈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率。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PEEK椎间融合器相比,手术时间短,假体下沉率低。应用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融合器 聚醚醚酮 3D打印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一颈椎节段 颈前路减压 融合器 植骨融合 自体髂骨块
下载PDF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脱位绞锁 零切迹融合器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淳德 孙浩林 +4 位作者 刘宪义 李宏 林景荣 邑晓东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和移位、邻近节段有无退变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颈椎曲度D值比术前增加3.3±2.9mm(P<0.01),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前增加4.2±2.7mm(P<0.01);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2±1.0分;随访12 ̄59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D值比术后1周减少1.1±1.9mm(P>0.05);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后1周减少1.8±2.4mm(P<0.05);手术节段融合率为91.7%;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35.9%;未发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患 多节段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融合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