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1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粉防己碱壳聚糖-硬脂酸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炎活性考察
2
作者 薛飞 杨岚 +2 位作者 常金花 刘沛 王汝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粉防己碱(TET)壳聚糖(CS)-硬脂酸(SA)纳米胶束(简称“FA-CS-SA/TET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炎活性考察。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FA-CS-SA/TET纳米胶束,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FA...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粉防己碱(TET)壳聚糖(CS)-硬脂酸(SA)纳米胶束(简称“FA-CS-SA/TET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炎活性考察。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FA-CS-SA/TET纳米胶束,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FA-CS-SA与TET质量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次数为考察因素,根据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制备工艺并验证;对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对象,考察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FA-CS-SA与TET质量比2∶1,超声功率200W,超声200次。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的EE为(98.86±0.30)%,DL为(28.57±0.34)%,平均粒径为(227.0±9.4)nm,多分散性指数为0.42±0.04,Zeta电位为(12.6±2.3)mV;该纳米胶束呈类圆形且分布均匀,其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释放较快,72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79.49±3.43)%,且其抗炎作用强于TET原料药。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FA-CS-SA/TET纳米胶束,其载药性能良好,粒径均匀,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纳米胶束 制备工艺 表征 抗炎活性 释放度
下载PDF
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配伍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制备与评价
3
作者 郝腾 赵烽栋 +5 位作者 孙正 李艳丽 徐可昕 赵烽 陈大全 许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4期439-445,共7页
基于晚期肝细胞癌(HCC)高侵袭性和对常规化疗的固有耐药性,设计开发了共递送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Ⅱ(ICAⅡ)和甘草次酸(GA)的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在mPEG-PCL-Phe(Boc)为载体材料、ICAⅡ... 基于晚期肝细胞癌(HCC)高侵袭性和对常规化疗的固有耐药性,设计开发了共递送中药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Ⅱ(ICAⅡ)和甘草次酸(GA)的抗肝癌复方纳米胶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在mPEG-PCL-Phe(Boc)为载体材料、ICAⅡ与GA质量比4∶1、药辅质量比1∶9、水浴温度45℃、水化体积4 m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复方胶束。该复方聚合物胶束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22.30±0.19)nm,PDI为0.29±0.01,Zeta电位为(-0.94±0.67)mV,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模拟正常生理条件(pH 7.4)下,可进行长达10 d的缓慢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与单药胶束相比,复方胶束能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显示甘草-淫羊藿活性成分复方配伍递送系统的抗肝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药活性成分 淫羊藿次苷Ⅱ 甘草次酸 复方纳米胶束
下载PDF
绿光发射的单胶束SiO_(2)纳米粒子的构筑及其Fe^(3+)的荧光传感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泽慧 刘乃青 +8 位作者 岳军 董肇勇 王旭 陆书来 杨雨富 王海泉 徐金峰 祁彦龙 盖方圆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非离子嵌段共聚物P123为软模板,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前驱体,利用异硫氰基荧光素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反应,生成功能化发射绿光的硅烷偶联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超小的(10~12 nm)荧光素修饰的单胶束纳米粒子。通过TE... 以非离子嵌段共聚物P123为软模板,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前驱体,利用异硫氰基荧光素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反应,生成功能化发射绿光的硅烷偶联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超小的(10~12 nm)荧光素修饰的单胶束纳米粒子。通过TEM,FTIR和UV光谱分别表征了粒子的形貌和表面荧光素基团接枝情况。利用DLS和Zeta电位测试表征了粒子的单分散性和表面电性。采用稳态荧光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光带约为500 nm,用荧光素修饰的单胶束纳米粒子对水溶液中的Fe^(3+)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水溶液中c(Fe^(3+))=1×10^(-5)mol/L时,绿光发射的单胶束荧光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淬灭为原有强度的10.1%。因此,该粒子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水溶性,还具有优异的Fe^(3+)检测能力,在水溶液中Fe^(3+)的检测与识别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SiO_(2)荧光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水体系 可控合成 共沉淀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甘草酸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评价
5
作者 郑慧敏 王兰 +6 位作者 王艳 郭若曦 武改红 王军 张蕾 张秀君 李雪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制备α-倒捻子素/甘草酸纳米胶束(α-Mangostin/glycyrrhizic Acid Nanomicelles,α-MG/GA NMs),以提高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α-MG)的溶解度和抗氧化活性。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制备α-MG/GA NMs,并进行工艺优化,... 制备α-倒捻子素/甘草酸纳米胶束(α-Mangostin/glycyrrhizic Acid Nanomicelles,α-MG/GA NMs),以提高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α-MG)的溶解度和抗氧化活性。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制备α-MG/GA NMs,并进行工艺优化,表征和体外释放度、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下制得的α-MG/GA NMs中α-MG溶解度为232.65μg/mL,比水中溶解度大了近1163倍;α-MG/GA NMs粒径为123.46 nm、PDI为0.24、Zeta电位为-20.94 mV;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显示其为类球形;冻干后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示α-MG与GA可能发生氢键相互作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α-MG/GA NMs能促进α-MG释放,具有缓释效果,在pH值7.4、5.0的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7.03%、40.56%;与游离α-MG相比,α-MG/GA NMs的抗氧化活性更强,且GA与α-MG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协同指数(CI值)分别为0.62、0.58。该研究制备的α-MG/GA NMs提高了α-MG的溶解度与抗氧化活性,为α-MG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甘草酸 纳米胶束 溶解度 抗氧化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抗酒精性肝病体外活性评价
6
作者 李禄辉 耿广平 +2 位作者 徐磊 张志坤 蒲晓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姜黄素纳米胶束(简称“Cur/mPEG-PBLA胶束”),并评价其抗酒精性肝病的体外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mPEG-PBL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Cur/mPEG-PBLA胶束;观察其外观和显微形态,检测其粒径、多分散... 目的制备并表征姜黄素纳米胶束(简称“Cur/mPEG-PBLA胶束”),并评价其抗酒精性肝病的体外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mPEG-PBL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Cur/mPEG-PBLA胶束;观察其外观和显微形态,检测其粒径、多分散性指数、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进行体外释放、pH稳定性、热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储存稳定性、血浆稳定性考察和溶血实验。以人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为对象,以Cur对照品溶液为参照,采用无水乙醇干预建立酒精性肝病细胞模型,评价Cur/mPEG-PBLA胶束对酒精性肝病的体外预防和改善作用。结果所制Cur/mPEG-PBLA胶束显淡黄色乳光,呈圆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140 nm,多分散性指数<0.3,Zeta电位为(-8.15±0.05)mV;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73.26±3.16)%、(4.87±0.42)%。Cur对照品在10 h时的累积释放率接近80%;Cur/mPEG-PBLA胶束在8 h时的累积释放率仅为28.94%,在48 h时的累积释放率才达48.25%。Cur/mPEG-PBLA胶束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均优于Cur对照品溶液,稀释稳定性、储存稳定性、血浆稳定性均较好,且不会引发溶血现象。Cur对照品溶液和Cur/mPEG-PBLA胶束对2种细胞的酒精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预防和改善作用;且作用48 h时,Cur/mPEG-PBLA胶束的上述作用均显著优于同质量浓度的Cur对照品溶液(P<0.05)。结论Cur/mPEGPBLA胶束可提高Cur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延缓其释放速度,同时具有更强的体外抗酒精性肝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胶束 酒精性肝病 预防 改善 体外活性
下载PDF
伏立康唑TPGS-Cremophor EL眼用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评价
7
作者 曾甜 王欣宜 +4 位作者 彭澳 刘雪 文宝程 王凯月 田宝成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眼用混合胶束,并负载抗菌药物伏立康唑(TPGS-EL/VRC),探讨该纳米胶束的眼部药物递送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TPGS-EL/VRC混合胶束,纳米激光粒度仪测... 目的构建基于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眼用混合胶束,并负载抗菌药物伏立康唑(TPGS-EL/VRC),探讨该纳米胶束的眼部药物递送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TPGS-EL/VRC混合胶束,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HET-CAM)试验评价TPGS-EL/VR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角膜上皮细胞(HCE-T)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能力及细胞摄取途径。通过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和抑菌环试验评估纳米胶束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的抗菌能力。结果TPGS-EL/VRC混合胶束粒径为(109.63±0.25)nm,电位为(-29.3±0.20)mV,呈球形粒子,对VRC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纳米胶束对HCE-T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TPGS-EL混合胶束有效提高了HCE-T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为溶液组的5.8倍。在两种体外培养模型中均表现出更好的抗白色念珠菌能力。结论TPGS-EL/VRC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及生物相容性,展示了优异的促进VRC细胞内转运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药效,为临床眼部真菌疾病的高效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纳米胶束
下载PDF
以甘草酸二钾为载体的新型二氢杨梅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对小鼠干眼的治疗效果
8
作者 李丁丁 李晓丹 +1 位作者 陈涛 辛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3-949,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以甘草酸二钾(DG)为载体的增溶型二氢杨梅素(DMY)纳米胶束滴眼液,并评价其对小鼠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DMY纳米胶束滴眼液(DG-DMY),并检测其在室温下的粒径、电位、包封率、储存稳定性等理化性... 目的制备一种以甘草酸二钾(DG)为载体的增溶型二氢杨梅素(DMY)纳米胶束滴眼液,并评价其对小鼠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DMY纳米胶束滴眼液(DG-DMY),并检测其在室温下的粒径、电位、包封率、储存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使用小鼠检测DG-DMY的眼安全性。建立小鼠干眼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干预,正常小鼠)、PBS对照组(PBS干预,干眼模型小鼠)、HA治疗组[1 g·L^(-1)玻璃酸钠(HA)干预,干眼模型小鼠]、DG-DMY治疗组(DG-DMY干预,干眼模型小鼠),每组各10只。干预10 d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情况与眼表泪液量;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上皮、角膜基质及内皮细胞形态变化;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角膜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水平。结果DG-DMY胶束滴眼液为淡黄色、透明溶液,纳米胶束尺寸为(208.8±3.9)nm,多分散性指数为0.277,Zeta电位为-(17.6±1.42)mV,包封率及载药量为76.72%与10.21%,室温(25℃)及储存温度(4℃)下储存性质稳定。小鼠实验显示DG-DMY滴眼液具有良好的活体眼耐受性。治疗结果显示,PBS治疗组小鼠角膜仍有大片着色,HA治疗组角膜着色减少,DG-DMY治疗组角膜几乎无着色。正常对照组、PBS对照组、HA治疗组和DG-DMY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5.15±0.47)mm、(2.26±0.41)mm、(4.02±0.53)mm、(4.11±0.54)mm。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PBS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及松散的胶原结构,基底层受损;HA治疗组和DG-DMY治疗组小鼠角膜均减轻了组织病理损伤,显示有正常的角膜上皮、角膜基质与正常的内皮组织。ELISA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PBS对照组、HA治疗组及DG-DMY治疗组IL-6表达水平分别为(22.98±0.69)ng·g^(-1)、(108.1±6.06)ng·g^(-1)、(56.79±4.87)ng·g^(-1)及(44.01±0.99)ng·g^(-1),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7.97±2.74)ng·g^(-1)、(115.70±5.16)ng·g^(-1)、(50.36±1.56)ng·g^(-1)及(42.21±1.46)ng·g^(-1)。与HA治疗组相比,DG-DMY治疗组小鼠角膜IL-6及IL^(-1)β表达水平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合成的新型纳米制剂DG-DMY可有效作用于BAC诱导型干眼,并通过抑制IL-6、IL^(-1)β的表达控制小鼠干眼模型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抗炎 纳米药物 甘草酸二钾 二氢杨梅素 胶束
下载PDF
大麻二酚-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束体内药动学及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9
作者 李睿 路丽艳 +4 位作者 许楚 郝瑞 田湘涵 阮文辉 王颖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9-28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CCMC)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CBD-CCMC纳米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SD大鼠分为CBD组和CBD-CCMC纳米胶束...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CCMC)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CBD-CCMC纳米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SD大鼠分为CBD组和CBD-CCMC纳米胶束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100 mg/kg 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于给药后0.5、1、1.33、1.5、1.75、2、4、8、24、48 h眼眶采血,计算药动学参数。另取大鼠同法分组、给药,每组24只;分别于给药后0.25、1.5、10、24 h,每组取6只大鼠分离其心、肝、脾、肺、肾、肌肉组织,分析药物的组织分布情况。采用脂多糖诱导来建立Caco-2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终质量浓度为5、10、15μg/mL的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和炎症刺激下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所制CBD-CCMC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30.6±1.8)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0±0.053,Zeta电位为(-13.5±1.2)mV,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35±0.56)%、(9.18±0.32)%;溶解度为68.240μg/mL。药动学结果显示,与CBD组比较,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 h、AUC0-∞、半衰期、峰浓度均显著增加/延长(P<0.05或P<0.01)。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浓度均高于CBD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同质量浓度的CBD相比,CBD-CCMC纳米胶束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或P<0.01),升高TEER,降低细胞中IL-8、IL-1β、TNF-α水平(P<0.01)。结论CBDCCMC纳米胶束能够增加CBD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浓度,提高CBD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纳米胶束 胆甾醇琥珀酸单酯 羧甲基壳聚糖 药动学
下载PDF
基于甜茶苷的漆黄素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抗结肠炎活性
10
作者 肖海蓉 吴祥根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制备基于两亲性甜茶苷的漆黄素载药纳米胶束(Fis/Rub胶束),以提高漆黄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疾病治疗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Fis/Rub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亚铁还原能力实验检测Fis/Rub胶束的抗氧化活性;透析法和高效液相... 制备基于两亲性甜茶苷的漆黄素载药纳米胶束(Fis/Rub胶束),以提高漆黄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疾病治疗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Fis/Rub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亚铁还原能力实验检测Fis/Rub胶束的抗氧化活性;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Fis/Rub胶束的体外释放能力;考察Fis/Rub胶束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体内抗结肠炎活性。所得Fis/Rub胶束的粒径为(7.6±1.2)nm,电位为(-3.86±0.43)mV。甜茶苷纳米胶束可有效包封漆黄素;提高漆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19.12±0.84)mg·mL^(-1));改善漆黄素的体外释放;增强漆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显示,与漆黄素混悬液相比,Fis/Rub胶束可提高漆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达5.5倍。药效学研究表明,口服Fis/Rub胶束可有效改善硫酸葡聚糖盐(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Fis/Rub这一新型制剂改善了漆黄素水溶性差等不足,具有潜在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甜茶苷 纳米胶束 药物载体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甘草苷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小燕 果秋婷 +1 位作者 徐长青 惠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 制备甘草苷纳米胶束(Lip-NMs)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并通过衰老模型大鼠评估其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27)和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 目的 制备甘草苷纳米胶束(Lip-NMs)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并通过衰老模型大鼠评估其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27)和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蒸发-薄膜水化分散法将甘草苷制备成纳米胶束,并以临界胶束浓度、稀释稳定性、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Lip-NMs处方中Pluronic?F127和Soluplus?用量的配比;考察甘草苷混悬液和Lip-NMs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评估Lip-NMs对Caco-2细胞的毒性,并进行细胞跨膜转运研究;比较甘草苷混悬液和Lip-NMs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大鼠的抗衰老作用。结果 通过综合评估确定Lip-NMs的最优处方:Pluronic?F127和Soluplus?的质量比为25∶75;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ip-NMs呈圆整球形;Lip-NMs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均表现为缓慢释药特性;Lip-NMs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渗透性;与对照组相比,Lip-NMs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有效提高脑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将Pluronic?F127和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将甘草苷制备成纳米胶束,有望促进药物吸收,达到更好的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纳米胶束 渗透性 吸收 抗衰老
下载PDF
姜黄素pH响应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12
作者 苗方 贾莉 +1 位作者 马兰 董晓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5-8,共4页
利用mPEG-PLA-PHis嵌段共聚物制备包载姜黄素的pH响应纳米胶束(pH-M/Cur),考察其制备工艺、体外性质。单因素考察姜黄素加入量、溶剂混合比例、水化温度对pH-M/Cur制备的影响,研究药物释放特性及药动力学对pH-M/Cur的体外性质和细胞毒... 利用mPEG-PLA-PHis嵌段共聚物制备包载姜黄素的pH响应纳米胶束(pH-M/Cur),考察其制备工艺、体外性质。单因素考察姜黄素加入量、溶剂混合比例、水化温度对pH-M/Cur制备的影响,研究药物释放特性及药动力学对pH-M/Cur的体外性质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pHis-PEG作为载体材料,CH2Cl2制备姜黄素的纳米胶束(pH-M/Cur)。通过考察pHis-b-PEG适于姜黄素的包载,对理化性质、体外释药过程性试验及体内药动学性质。 结果 PHis-b-PEG胶束粒径为103±1.138nm,具有类球形结构,载药量20.45%,包封率79.16%,电位14.36mv,制剂稳定相良好;体外实验表明,载药胶束在不同pH 值条件下的响应性数据证明pHis-b-PEG适于姜黄素的包载,载药量较高。 结论 包载姜黄素的pH响应纳米胶束(pH-M/Cur)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给药系统,能够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中,实现微量均速释药产生协同治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pH响应纳米胶束(pH-M/Cur) PEG长循环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载丹参酮ⅡA ROS敏感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炎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美萱 刘沙 +1 位作者 张蓬 孙考祥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本研究针对炎症微环境构建了一种ROS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丹参酮ⅡA的递送难题。首先合成了聚乙二醇-聚硫化丙烯(mPEG-PPS)两亲性载体材料,通过^(1)H-NMR进行结构确认,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为0.030 1 mg/mL。采用薄膜分散法... 本研究针对炎症微环境构建了一种ROS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丹参酮ⅡA的递送难题。首先合成了聚乙二醇-聚硫化丙烯(mPEG-PPS)两亲性载体材料,通过^(1)H-NMR进行结构确认,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为0.030 1 mg/mL。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的纳米胶束,根据透射电镜可知该纳米胶束为球状结构,分布均匀,粒径为151.4 nm, PDI为0.196,zeta电位为-8.29 mV,体系相对稳定。在ROS条件下纳米胶束有效释放丹参酮ⅡA,释放速率与H_(2)O_(2)浓度有关。该纳米胶束浓度达到最大时,溶血率仍小于5%,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对LPS诱导的炎症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ELISA试剂盒检测RAW 264.7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均明显减低。综上结果表明,该纳米胶束具有响应炎症氧化微环境优势,在体外抗炎作用方面发挥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ROS敏感纳米胶束 抗炎作用 薄膜分散法
下载PDF
高良姜素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栗忠强 决利利 +1 位作者 万亚存 吕东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制备高良姜素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束,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以水化体积、水化温度、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 目的制备高良姜素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束,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以水化体积、水化温度、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高良姜素、高良姜素自微乳、高良姜素纳米胶束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高良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水化体积20 mL,水化温度45℃,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220 mg,包封率为(95.42±1.14)%,载药量为(7.92±0.15)%,沉降率为(0.85±0.18)%,粒径为(78.76±5.94)nm,Zeta电位为-(33.40±1.28)mV。纳米胶束冻干粉在60 d内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其48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自微乳比较,纳米胶束t_(max)、t_(1/2)延长(P<0.05,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3.64倍。结论纳米胶束可有效促进高良姜素口服吸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薄膜水化法 单因素试验 HPLC
下载PDF
用于阴道黏膜给药的纳米胶束复合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何贤会 杨培昕 +4 位作者 卢小鸾 汤陆扬 付阳洋 彭黔荣 杨敏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18-224,共7页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治疗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洛匹那韦(LPV)是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抗艾滋病病毒的治疗药物,研究发现洛匹那韦具有抗HPV病毒的活性。本工作旨在制备一种负载LPV的...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治疗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洛匹那韦(LPV)是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抗艾滋病病毒的治疗药物,研究发现洛匹那韦具有抗HPV病毒的活性。本工作旨在制备一种负载LPV的纳米胶束复合水凝胶载药系统,探究其通过阴道黏膜局部给药的性能。采用两亲性聚合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和助渗透剂牛磺脱氧胆酸钠(STDC)自组装制备混合载药胶束(TPGS-STDC/LPV),混合胶束分散在温敏凝胶中形成载药纳米胶束复合温敏水凝胶(NMCH)。对TPGS-STDC/LPV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等进行了检测,还测试了NMCH的黏膜粘附性、药物释放、透皮渗透和抗病毒活性等。实验结果表明,TPGS-STDC/LPV具有高药物包封率、高载药量,累积释放率达(96.82±2.93)%(pH=4.5,72 h),表现出酸响应释放性能;复合水凝胶具有适宜人体的温敏特性,对阴道上皮黏膜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所制备的NMCH的LPV渗透率最好,为(54.05±2.74)%,约为游离LPV的7.4倍;NMCH具有显著的抗HPV病毒活性。该体系适合用于阴道局部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病毒 洛匹那韦 纳米混合胶束 纳米胶束复合温敏水凝胶 阴道局部给药
下载PDF
木质素纳米胶束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16
作者 彭玉婷 承良浩 +3 位作者 余澎 郭博森 王闻达 罗卫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介绍了木质素纳米胶束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pH响应型、温度响应型以及光响应型药物递送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木质素纳米胶束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素 纳米胶束 药物载体 医用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世玺 冯佳敏 +2 位作者 刘雪 梁旭华 王学军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78,共7页
以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SS-PHEMA为载体,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通过透析法制备载药聚合物胶束,并选择HeLa细胞进行体外抗肿瘤研究。所制备的类球形聚合物胶束具有适宜的粒径尺寸和较好的载药性能(载药量5.7%,包封率60.8%)。... 以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SS-PHEMA为载体,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通过透析法制备载药聚合物胶束,并选择HeLa细胞进行体外抗肿瘤研究。所制备的类球形聚合物胶束具有适宜的粒径尺寸和较好的载药性能(载药量5.7%,包封率60.8%)。在模拟的还原性条件下纳米载体的双硫键发生断裂,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对HeLa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和测定HeLa细胞对胶束的摄取和细胞内的药物释放与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载药胶束能够有效地被肿瘤细胞摄取,在细胞质内快速释药并进入细胞核。因此,还原响应性聚合物PLA-SS-PHEMA在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及可控释放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响应性 聚合物 胶束 阿霉素 纳米载体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胶束-纳米纤维膜及使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薇 李雅丽 武伟 《粘接》 CAS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白藜芦醇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同轴纳米纤维膜,这种纳米纤维膜具备芯-壳结构,白藜芦醇负载于纳米纤维膜的壳层之中,BMP-2负载于芯层中。探讨了载药胶束-纳米纤维膜对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组织的修复作用...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白藜芦醇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同轴纳米纤维膜,这种纳米纤维膜具备芯-壳结构,白藜芦醇负载于纳米纤维膜的壳层之中,BMP-2负载于芯层中。探讨了载药胶束-纳米纤维膜对牙周炎牙槽骨缺损组织的修复作用。研究制备的载药胶束-纳米纤维膜平均直径为286±15 nm,满足芯-壳结构的要求,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可明显下调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可促进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载白藜芦醇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同轴纳米纤维膜可提高牙周的抗菌能力,同时可促进牙槽骨的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载药胶束-纳米纤维膜 制备 效果
下载PDF
胶束改性纳米碳酸钙及其填充增塑糊触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仁才 文庆福 +2 位作者 王珠先 朱勇 黄媛珍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5-9,共5页
采用月桂酸钾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利用电导法测量了月桂酸钾临界胶束浓度为0.015 mol·dm^(-3)。考察了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改性效果,利用水分测试、热重分析、TOC、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流变仪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碳酸钙和填... 采用月桂酸钾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利用电导法测量了月桂酸钾临界胶束浓度为0.015 mol·dm^(-3)。考察了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改性效果,利用水分测试、热重分析、TOC、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流变仪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碳酸钙和填充增塑糊进行表征。临界胶束浓度附近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水分最低,相应的填充增塑糊制品触变效果最好,浓度提高会使触变性变差,屈服应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改性 触变性
下载PDF
mPEG-PDLLA&mPEG-DSPE载奥沙利铂复合胶束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
作者 赵文豪 龚婷 +1 位作者 熊迎新 霍美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81-1391,共11页
目的:改善胶束存在的水溶性药物包封率低、胶束稳定性较差以及难入胞等问题。方法:采用瞬时纳米沉淀技术以mPEG-DSPE和mPEG-PDLLA为载体材料,奥沙利铂为模型药物,制备了mPEG-DSPE&mPEG-PDLLA/OXA复合胶束,并与载药普通胶束mPEG-PDLL... 目的:改善胶束存在的水溶性药物包封率低、胶束稳定性较差以及难入胞等问题。方法:采用瞬时纳米沉淀技术以mPEG-DSPE和mPEG-PDLLA为载体材料,奥沙利铂为模型药物,制备了mPEG-DSPE&mPEG-PDLLA/OXA复合胶束,并与载药普通胶束mPEG-PDLLA/OXA和载药双层脂质杂化纳米粒LPHNP/OXA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单因素筛选得到复合NPs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总流速4 mL/min、流速比1∶3、总材料浓度为3.75 mg/mL、材料比为1∶2、反溶剂种类为乙腈,制得三种NPs粒径均一,包封率均大于70%;药物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说明复合胶束释放速度较普通胶束慢,且相较于杂化纳米粒复合胶束能够实现药物的完全释放;摄取及凋亡实验结果说明复合胶束在三者中具有最好的摄取及药效。结论:采用瞬时纳米沉淀技术制备的复合胶束,可以显著提升对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提高稳定性并且在细胞层面增强摄取和药效,且该种技术作为一种简单的,便于商业化的制备方法,可为胶束的生产应用和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 瞬时纳米沉淀 奥沙利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