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对MCNP/3B.PC源程序的修改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小平 沐金明 黎学川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为了方便应用,我们对MCNP/3B.PC源程序进行了探究,发现源程序中存在着时间零点引起混乱、NDP例外、无法接续运行等一些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问题都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关键词 mcnp/3b.pc 源程序 程序修改 时间零点 程序运行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刚 周康 付建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04-610,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低、中、高(0.4、0.6、0.8μmol/L)剂量组,使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干预经H_(2)O_(2)诱导的P...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低、中、高(0.4、0.6、0.8μmol/L)剂量组,使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干预经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使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检测PC1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赫斯特荧光染色液(Hoechst33258)染色检测PC12细胞相对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经H_(2)O_(2)诱导后细胞存活率[(48.53±8.31)%比(100.00±5.61)%,P<0.01]显著下降,细胞内ROS相对含量[(579.77±22.31)%比(100.00±9.76)%,P<0.01]、细胞相对凋亡率[(453.80±49.10)%比(100.00±10.89)%,P<0.01]显著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对表达率[(31.87±3.46)%比(100.00±12.38)%,P<0.01]显著下降,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205.73±9.40)%比(100.00±10.33)%,P<0.01]、Bcl-2相关x蛋白(Bax)[(302.80±19.50)%比(100.00±10.61)%,P<0.01]相对表达率显著升高,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46.07±3.78)%比(100.00±11.46)%,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35.70±2.26)%比(100.00±9.66)%,P<0.01]相对表达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经黄芪甲苷干预后的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65.53±5.30)%、(73.13±6.16)%比(48.53±8.31)%,P<0.05或P<0.01]显著升高,细胞内ROS相对含量[(473.23±40.24)%、(342.27±36.81)%比(579.77±22.31)%,P<0.05或P<0.01]显著下降,细胞相对凋亡率[(366.77±47.65)%、(262.33±48.01)%比(453.80±49.10)%,P<0.05或P<0.01]显著下降,Bcl-2相对表达率[(44.43±6.13)%、(68.57±9.93)%比(31.87±3.46)%,P<0.05或P<0.01]显著升高,Caspase-3[(152.57±7.74)%、(114.40±6.27)%比(205.73±9.40)%,P<0.05或P<0.01]及Bax[(247.67±18.50)%、(182.73±24.14)%比(302.80±19.50)%,P<0.05或P<0.01]相对表达率显著下降,p-PI3K[(61.43±6.38)%、(72.10±5.74)%比(46.07±3.78)%,P<0.05或P<0.01]、p-Akt[(58.10±9.24)%、(69.23±3.40)%比(35.70±2.26)%,P<0.05或P<0.01]相对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中、高剂量黄芪甲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经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及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黄芪甲苷 pc12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贻兵 刘丹 王佳贺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凋亡以及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岩大戟内酯B处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0、24、48、72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PC-3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凋亡以及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岩大戟内酯B处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0、24、48、72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PC-3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岩大戟内酯B作用不同时间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预先用不同浓度的JSI-124(选择性STAT3途径抑制剂)处理PC-3细胞60 min,观察岩大戟内酯B作用不同时间后PC-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岩大戟内酯B能够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降低磷酸化-JAK2/STAT3的表达,JSI-124可以提高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PC-3细胞凋亡率。结论 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PC-3细胞凋亡过程。JSI-124通过特异性地抑制STAT3活性提高了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PC-3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大戟内酯b 前列腺癌 pc-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对前列腺癌PC-3细胞STAT3核转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燕 赵华新 +5 位作者 张西 储黎 方珏敏 韩慧 刘希 许青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观察IL-6刺激后的前列腺癌PC-3细胞STAT3和NF-κB的表达情况;验证NF-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PC-3细胞IL-6和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20 ng/ml IL-6分别作用于PC-3细胞0、5、10、20、30、45 min后,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 目的:观察IL-6刺激后的前列腺癌PC-3细胞STAT3和NF-κB的表达情况;验证NF-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PC-3细胞IL-6和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20 ng/ml IL-6分别作用于PC-3细胞0、5、10、20、30、45 min后,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3和NF-κB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TNF-α或TNF-α联合CAPE作用于PC-3细胞,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检测IL-6的表达;同时用Western印迹检测p-STAT3的表达。结果:IL-6刺激PC-3细胞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高。TNF-α作用于PC-3细胞后,培养液中IL-6的表达上调,同时p-STAT3蛋白的表达亦上调(P<0.05)。CAPE联合TNF-α作用于PC-3细胞后,培养液中IL-6的表达及p-STAT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TNF-α作用后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CAPE能抑制TNF-α引起的IL-6的分泌,从而抑制IL-6引起的STAT3核转位;通过CAPE抑制NF-κB表达,继而影响STAT3等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c-3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 核转录因子Κb 咖啡酸苯乙基酯
下载PDF
闭式十二顶双镍十硼烷簇合物[(μ-Cl)(Ph_2PC_6H_4)_2Ni_2B_(10)H_6Cl(PPh_3)]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窦建民 胡春华 +3 位作者 姚海军 李越生 金若水 郑培菊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93-1998,共6页
研究了 [NiX2 (PPh3 ) 2 ](X =F ,Cl,SCN)在二氯甲烷中与B10 H2 -10 的反应 ,对形成的产物 [(μ Cl) (Ph2 PC6H4) 2 Ni2 B10 H6Cl(PPh3 ) ]·0 2 5CH2 Cl2 (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等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 研究了 [NiX2 (PPh3 ) 2 ](X =F ,Cl,SCN)在二氯甲烷中与B10 H2 -10 的反应 ,对形成的产物 [(μ Cl) (Ph2 PC6H4) 2 Ni2 B10 H6Cl(PPh3 ) ]·0 2 5CH2 Cl2 (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等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簇合物的结构 .1的晶体学数据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a =1 170 3(2 )nm ,b =2 10 82 (4)nm ,c=2 2 0 6 8(8)nm ,β =99 98(2 )°,V =5 36 2 2 (2 )nm3 ,Z =4 ,F(0 0 0 ) =2 2 74 ,Dcalcd=1 373g/cm3 .R1=0 0 35 8,wR2 =0 0 80 7.1为闭式十二顶双镍十硼烷簇合物 ,具有两个邻位环化的Ni—P—C—C—B五元环 ,镍 -镍之间还存在氯桥 .结构分析表明 :邻位环化增强了镍与硼之间的成键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十二顶双镍十硼烷 簇合物 [(μ-Cl)(Ph2pc6H4)2Ni2b10H6Cl(PPh3)] 合成 结构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C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PI3K、Akt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渊 谭盼 张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C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P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C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PC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血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56.10%(23/41),高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PI3K和Ak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C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pc方案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BF_3中子探测器阵列探测效率的蒙特卡罗计算 被引量:6
7
作者 付广智 何彬 +1 位作者 章喜喜 黄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7,107,共4页
在用241Am-B e中子源对BF3中子探测器阵列探测效率标定的基础上,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然后用蒙特卡罗方法对BF3中子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面探测器具有较好的探... 在用241Am-B e中子源对BF3中子探测器阵列探测效率标定的基础上,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然后用蒙特卡罗方法对BF3中子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面探测器具有较好的探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3中子探测器阵列 蒙特卡罗方法 探测效率mcnp/4b程序
下载PDF
管花苷B对抗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敏 鞠晓东 +3 位作者 屠鹏飞 樊东升 张俊 沈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6-1821,共6页
目的:观察肉苁蓉提取物管花苷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用荧光酶... 目的:观察肉苁蓉提取物管花苷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用荧光酶标仪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100μmol·L-1H2O2处理细胞24 h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48.0%;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显著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却明显降低,红/绿荧光强度的比值由正常的5.97降低为0.41左右。而预先给予1、10或100 mg·L-1浓度的管花苷B处理细胞12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可有效抑制DNA ladder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30.9%、18.3%和6.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管花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并可逐渐恢复线粒体的高能量状态;caspase-3的活性不断降低,并呈现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管花苷B能显著地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高能状态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花苷b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pc12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Aβ_(25-35)诱导的神经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淑珍 赵晶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A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神经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_(25-35))和阿立哌唑低、中、高浓度组(5、10、20μmol/L阿立哌唑+20μmol/L Aβ_(25-...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A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神经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_(25-35))和阿立哌唑低、中、高浓度组(5、10、20μmol/L阿立哌唑+20μmol/L Aβ_(25-35)),加入含相应药物的培养基培养48 h,每组6个复孔。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光密度值),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光密度值降低,凋亡率增加,Caspase-3、Caspase-9活性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强,Bcl-2、PI3K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立哌唑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光密度值增加,凋亡率减少,Caspase-3、Caspase-9活性减弱,Bcl-2、PI3K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均增加;阿立哌唑中、高浓度组细胞Bax蛋白表达减弱(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可明显抑制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Aβ淀粉样蛋白 神经pc12细胞 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雪 汪海涛 +1 位作者 任艳囡 郑文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血清剥夺模型组、血清剥夺后加不同剂量SKF38393处理组(1μmoL、3μmoL、10μmoL、30μmoL和100μmoL)及1%胎牛血清对照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PC1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同上)SKF38393处理40min,以及以10μmoLSKF38393处理不同时间(5~80min),然后检测PC12细胞的Akt473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PC12细胞分别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50μmoL)、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50μmoL)或PD169316(10μmoL),后再行SKF38393干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结果与剥夺血清组比较,10μmoLSKF38393即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的活性[(0.58±0.02)vs(0.37±0.01)],并且随着其剂量(30μmoL、100μmoL)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的增加可更明显[(0.62±0.01)、(0.65±0.0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SKF38393和不同时间的SKF38393处理PC12细胞后磷酸化的Akt和ER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剥夺血清组(P<0.05)。与SKF38393组的PC12细胞活性(0.59±0.01)比较,PD169316组细胞活性(0.41±0.14)无明显差异(P>0.05),但LY294002组(0.33±0.01)和PD98059(0.33±0.03)组细胞活性均更低(P<0.05),提示仅后二者可阻断SKF38393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SKF38393能保护剥夺血清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 SKF3839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MALAT1对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言 夏鹰 +5 位作者 彭俊 金虎 陈伟明 陈晓东 聂柳 郑忠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生长PC细胞)、模型组(...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生长PC细胞)、模型组(Aβ1-42诱导PC细胞损伤)、sh-MALAT1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干扰序列)、sh-对照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对照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PC12细胞MALAT1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V-FITC/PI法体外检测PC12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WB)检测PC12细胞PI3K/Akt通路相关p-PI3K/PI3K、p-Akt/Akt蛋白及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对照组组PC12细胞存活率、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低(均P<0.05),MALAT1表达水平、PC12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与模型组、sh-对照组比较,sh-MALAT1组MALAT1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及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高(均P<0.05),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均P<0.05)。结论下调MALAT1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PC12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苯丙胺通过抑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脑衰蛋白反应介导蛋白2信号通路损伤多巴胺神经细胞
12
作者 任亚丽 郭磊 潘三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损伤多巴胺神经细胞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苯丙胺建立小鼠多巴胺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苯丙胺1 d组、7 d组、14 d组和28 d组,每组10只。在PC12细胞中加入苯丙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苯丙胺损伤多巴胺神经细胞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苯丙胺建立小鼠多巴胺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苯丙胺1 d组、7 d组、14 d组和28 d组,每组10只。在PC12细胞中加入苯丙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纤维和PC12细胞的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和PC12细胞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脑衰蛋白反应介导蛋白2(CRMP-2)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苯丙胺损伤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纤维和PC12细胞的突起,并引起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表达减少,磷酸化CRMP-2(p-CRMP-2)表达增多。给予Akt上游的激活剂神经生长因子和GSK-3β的抑制剂SB216763,则增加p-Akt和p-GSK-3β的表达,抑制p-CRMP-2的表达,并且对PC12细胞的突起有保护作用。结论抑制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是苯丙胺损伤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 pc12细胞 多巴胺神经元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脑衰蛋白反应介导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基于μClinux的S3C4510B的串口通讯的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卢伟海 杨丰萍 郭家堂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首先基于S3C4510B微处理器设计串口通讯电路,并介绍了μClinux环境下串口通讯程序的编写,最后实现基于μClinux的S3C4510B嵌入式平台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讯.
关键词 ΜCLINUX S3C4510b 设计与实现 LINUX环境 串口通讯程序 嵌入式平台 通讯电路 微处理器 pc
下载PDF
μClinux环境下S3C4510B的网络通讯
14
作者 杨丰萍 卢伟海 周洁 《科技广场》 2004年第10期11-12,共2页
本文首先基于S3C4510B微处理器设计网络通讯电路,然后介绍了μClinux环境下网络通讯程序的编写,最后实现基于μClinux的S3C4510B嵌入式平台与PC机之间的网络通讯。
关键词 S3C4510b 网络通讯程序 微处理器 嵌入式平台 pc 电路 设计
下载PDF
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对VEGF/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旭 崔洪泉 +1 位作者 胡培森 王交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94-2198,共5页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研究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空白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20、40、60μmol/L熟地黄多糖培养。四甲基偶...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研究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空白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20、40、60μmol/L熟地黄多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C-3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VEGF/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着熟地黄多糖处理浓度增加,PC-3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且呈时间梯度升高(P<0.05),PC-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逐渐下调,均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与侵袭、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熟地黄多糖 前列腺癌 pc-3细胞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芥子酸抗Aβ1-42致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迪 刘宇超 +2 位作者 贾永明 汪娜 刘学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19-2523,共5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探讨芥子酸(SA)抗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β组(Aβ1-422μmol/L)、Aβ+SA组(Aβ...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探讨芥子酸(SA)抗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β组(Aβ1-422μmol/L)、Aβ+SA组(Aβ1-422μmol/L+SA 100μmol/L)、Aβ+SA+LY组[Aβ1-422μmol/L+SA 100μmol/L+LY294002(PI3K抑制剂)10μmol/L]、Aβ+LY组(Aβ1-422μmol/L+LY29400210μmol/L)、LY组(LY29400210μmol/L)。除对照组、LY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以Aβ1-42复制损伤模型。培养24 h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p-PI3K、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组细胞数量变少、部分突触断裂消失,其存活率以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Aβ组比较,Aβ+SA组细胞变圆、突触变多,其存活率以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Aβ+SA组比较,Aβ+SA+LY组细胞部分突触断裂,其存活率以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Aβ+LY组细胞碎片较多,其存活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亦无明显变化(P>0.05)。单独给予LY294002对PC12细胞的形态、存活率以及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SA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酸 Β淀粉样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信号通路 pc12细胞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晨阳 丁炳谦 +2 位作者 高明 李振江 苑兵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393-4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β25~35组(20μmol/L的Aβ25~35),VPA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μmol/L VPA+20μmol/L的Aβ25~35)。噻唑蓝(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β25~35组(20μmol/L的Aβ25~35),VPA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μmol/L VPA+20μmol/L的Aβ25~35)。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β25~35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提高(P<0.01),Bax、p-GSK3β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Bcl-2、PI3K、p-AKT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与Aβ25~35组比较,VPA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降低(P<0.01),Bax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Bcl-2、p-AKT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VPA中、高剂量组细胞中p-GSK3β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PI3K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结论VP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抵抗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VPA) pc12细胞 凋亡 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MCNP在次临界装置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普 史永谦 李义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6-108,共3页
介绍了应用MCNP3B程序对DF堆次临界装置的几个实验布置进行的物理参数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DF次临界装置的研究 ,以求MCNP3B程序能为零功率实验提供指导性意见 ,提高零功率实验的安全性。
关键词 mcnp3b 次临界装置 有效增殖系数
下载PDF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2,5-己二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祥平 杨国成 +4 位作者 刘少平 孙凌聪 刘莉 高兴华 汤贝贝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2,5-己二酮(2,5-HD)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2,5-HD、GM1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2,5-己二酮(2,5-HD)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2,5-HD、GM1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断裂,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GM1可以有效地改善凋亡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最高可提高36.35%;降低DNA断裂程度,减少凋亡率(P<0.001),最明显可降低69.36%。GM1能够促进Akt磷酸化,LY294002可以阻断这种作用。结论GM1对2,5-HD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启动PI3-K信号通路,激活Akt及其下游信号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2 5-己二酮 pc12细胞 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正己烷中毒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netrin-1/UNC5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娇 孔垂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侵袭能力的前列腺癌细胞netrin-1/UNC5B表达量的差异,为前列腺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手段。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22RV1、PC3、PC3M、RWPE-1,通过RT-PCR、Western印迹检测netrin-1/UNC5B的表达及其差异...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侵袭能力的前列腺癌细胞netrin-1/UNC5B表达量的差异,为前列腺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手段。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22RV1、PC3、PC3M、RWPE-1,通过RT-PCR、Western印迹检测netrin-1/UNC5B的表达及其差异,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配体netrin-1及其受体UNC5B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netrin-1/UNC5B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均表达,侵袭能力强的前列腺癌细胞中netrin-1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而UNC5B在RWPE-1(正常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netrin-1/UNC5B表达量与前列腺癌的浸润及进展程度紧密关联,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NETRIN-1 UNC5b DU145细胞 22RV1细胞 pc3细胞 pc3M细胞 RWPE-1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