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D模式与快速冷却事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MDD 模式(Multiple Diffusion Domain model) 是Dodson 模式的扩展,它可以从一个钾长石样品分析中,得到温度在≤350 ~150 ℃之间的一条连续的冷却曲线,因此,MDD 模式的一个突出... MDD 模式(Multiple Diffusion Domain model) 是Dodson 模式的扩展,它可以从一个钾长石样品分析中,得到温度在≤350 ~150 ℃之间的一条连续的冷却曲线,因此,MDD 模式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对快速冷却事件的定量制约。冈底斯岩带与哀牢山- 红河剪切带中新世的快速冷却事件与构造含义是利用这一模式进行研究的成功实例,它不仅定量厘定了快速冷却事件的时间,证实了其存在的普遍性,而且明确指出了中新世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岩石圈质量转移过程的时间序列,定量地指出了冈底斯岩带逆冲抬升导致的地壳增厚与沿哀牢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d模式 快速冷却事件 冈底斯岩带 剪切带
下载PDF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马宗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79,共3页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却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用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却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用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d模式 突变因子 构造运动 定量研究 地质构造
下载PDF
MDD模式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Ⅱ——活化能选取的重要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齐 陈文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活化能取值在MDD模式中对冷却曲线的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度大约为7~8℃/kcal·mol-1,但它并不改变冷却曲线的形状。导致活化能取值偏低的影响因素包括低温阶段的加热时间、K-长石的纯度和部分斜长石、石英... 活化能取值在MDD模式中对冷却曲线的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度大约为7~8℃/kcal·mol-1,但它并不改变冷却曲线的形状。导致活化能取值偏低的影响因素包括低温阶段的加热时间、K-长石的纯度和部分斜长石、石英的混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历史 地质年代测定 活化能 mdd模式 长石
下载PDF
冈底斯岩带热演化史的MDD模式新证据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寄 郝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86-88,共3页
本文首次报道在我国实验室利用特定的^40Ar/^3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加之黑云线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冈底斯岩带的热演化史。
关键词 西藏 热演化史 mdd模式 花岗岩 磷灰石
下载PDF
冈底斯岩带热演化史的MDD模式新证据Ⅱ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2 位作者 郝杰 周新华 孙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1期2332-2336,共5页
利用特定的^(40)Ar/^(3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及角闪石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冈底斯岩带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得到了位于泽当以东冈底期逆冲断层活动的起始时间有南早北晚的新认识。
关键词 mdd模式 热演化史 冈底斯岩带 逆冲断层活动
原文传递
MDD模式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Ⅰ.低温过剩Ar的扣除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齐 陈文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2-445,共4页
40 Ar/3 9Ar实验过程中 ,K 长石在低温阶段释放出的过剩40 Ar( 4 0 ArE)掩盖了可能的样品真实年龄和热历史信息 .介绍用Cl校正40 ArE 的方法 ,并成功地对红河断裂带 3个K 长石样品低温阶段异常高的年龄进行了校正 ,为进一步MDD模式 (Mul... 40 Ar/3 9Ar实验过程中 ,K 长石在低温阶段释放出的过剩40 Ar( 4 0 ArE)掩盖了可能的样品真实年龄和热历史信息 .介绍用Cl校正40 ArE 的方法 ,并成功地对红河断裂带 3个K 长石样品低温阶段异常高的年龄进行了校正 ,为进一步MDD模式 (Multiplediffusiondomainmodel)拟合提供了可靠的低温阶段年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氩 mdd模式 低温 矿物 热年代 K长石
原文传递
秦岭造山带的差异隆升特征——花岗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非 朱日祥 +5 位作者 李齐 贺怀宇 罗清华 卢欣祥 桑海清 王英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5-459,共15页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长石40 Ar/ 3 9Ar年龄谱进行的多重扩散域模拟计算 ,发现东、西秦岭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晚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 ,东、西秦岭同时由 5 0 0℃开始快速冷却 ,之后东秦岭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约 2 0Ma)后又持续快速冷却 ,至中侏罗世末即已通过 15 0℃等温线 (约地表下 3~ 5km) ;而西秦岭在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初的近 10 0Ma中一直处于稳定平缓的状态 ,至晚白垩世中期才快速冷却至 15 0℃。这种不同的冷却历史可能反映了东、西秦岭的差异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40AR/^39AR年代学 mdd模式 秦岭
下载PDF
西藏高原南部两次快速冷却事件的构造含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2 位作者 周新华 尹安 T.M.哈里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研究了西藏泽当地区冈底斯逆冲断层(GT)和念青唐古拉山峰东侧两条山谷(NT)中8个钾长石样品的MDD冷却历史,对钾长石低温阶段异常高年龄进行了C1校正,得到了两次明显的快速冷却事件。前者(GT)提供了网底斯逆冲断层的... 研究了西藏泽当地区冈底斯逆冲断层(GT)和念青唐古拉山峰东侧两条山谷(NT)中8个钾长石样品的MDD冷却历史,对钾长石低温阶段异常高年龄进行了C1校正,得到了两次明显的快速冷却事件。前者(GT)提供了网底斯逆冲断层的活动时间27~24Ma、下限年龄约18Ma和最小滑动速率(12±6)mm/a。后者(NT)表明在约8Ma,即正断层运动开始时,西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增厚和抬升可能已达到了近于现今的高度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热历史 断层年代 mdd模式 冷却事件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中段中新生代构造抬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齐 王瑜 +2 位作者 万景林 李大明 王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秦岭造山带中段沙沟街韧性剪切南北两侧岩体的Ar Ar、MDD模式计算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结果表明 ,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冷却过程 ,北侧在 14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 ,而南侧除 30 0~ 2 0 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外 ,... 秦岭造山带中段沙沟街韧性剪切南北两侧岩体的Ar Ar、MDD模式计算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结果表明 ,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冷却过程 ,北侧在 14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 ,而南侧除 30 0~ 2 0 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外 ,在 130~ 9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反映了秦岭造山带碰撞之后陆内造山的不一致性 ,这与区内的构造作用过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mdd模式 热年代学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中段中、新生代构造——热冷却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齐 王瑜 +2 位作者 万景林 李大明 王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5-139,共5页
以沙沟街—商丹断裂为界的南、北秦岭于中、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变形。采自秦岭造山带中段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岩体的^(40)Ar-^(39)Ar、MDD模式计算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南北两侧表现出不... 以沙沟街—商丹断裂为界的南、北秦岭于中、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变形。采自秦岭造山带中段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岩体的^(40)Ar-^(39)Ar、MDD模式计算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冷却历史和抬升过程。北侧在140~118 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冷却速度为13℃/Ma;118~110 Ma期间相对缓慢冷却,其速度为0.83℃/Ma;100 Ma发生第二次快速冷却,速度为6.8℃/Ma。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南侧秦岭造山带除300~200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外,在180~90 Ma期间发生过快速冷却,其冷却速度为3℃/Ma。从118~90 Ma期间,南北秦岭具有类似的冷却过程。南北秦岭地区的岩体冷却过程的不同反映了秦岭造山带碰撞之后陆内造山隆升的不一致性,这与区内的构造作用过程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mdd模式 冷却曲线 热年代学 构造抬升
下载PDF
红河断裂北段断层泥中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淑琴 陈情来 张永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9-1130,共2页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K-AR年龄 自生伊利石 地质意义 断层泥 走滑运动 mdd模式 碰撞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左右的去顶剥蚀作用——^(40)Ar/^(39)Ar热年代学定量制约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非 罗清华 +4 位作者 李齐 万景林 郑德文 李大明 王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进行的氩多重扩散域理论 (MDD)模拟及年龄测定 ,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结果表明 ,30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 (7.5~ 9.4°C Ma) ,表示该地区此时曾发生去顶剥蚀作用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进行的氩多重扩散域理论 (MDD)模拟及年龄测定 ,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结果表明 ,30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 (7.5~ 9.4°C Ma) ,表示该地区此时曾发生去顶剥蚀作用 ,是该地区的抬升作用的结果。这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冷却事件 多重扩散域模式(mdd) 去顶作用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前的快速冷却事件及构造意义——^(40)Ar/^(39)Ar及FT热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非 罗清华 +4 位作者 李齐 万景林 郑德文 李大明 王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8-96,共9页
对柴达木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和磷灰石分别进行了氩多重扩散域理论(MDD)模拟及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该冷却历史表明,30 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7.5~9.4℃/Ma),并伴随着去顶剥蚀作用,这可... 对柴达木北缘两个花岗质岩体的钾长石和磷灰石分别进行了氩多重扩散域理论(MDD)模拟及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得到了这些岩体的冷却历史。该冷却历史表明,30 Ma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快速冷却事件(7.5~9.4℃/Ma),并伴随着去顶剥蚀作用,这可能和该地区的抬升活动有关,造成地壳厚度在这一时期增加。这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冷却事件 多重扩散域模式(mdd) 去顶作用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构造抬升和运动形式转换时间的新证据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齐 陈文寄 +1 位作者 万景林 李大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6期576-583,共8页
利用特定的^(40)Ar/^(39)Ar 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K-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研究了哀牢山-红河剪切带西北的鄂嘉(YN-2)至东南端金平(YN-18B和YN-19 )及河口附近(YN-20)长约390 k... 利用特定的^(40)Ar/^(39)Ar 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K-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研究了哀牢山-红河剪切带西北的鄂嘉(YN-2)至东南端金平(YN-18B和YN-19 )及河口附近(YN-20)长约390 km范围内3个地点的冷却历史. 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的距离(至少在我国境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少于350 km, 左行走滑运动停止后至右行走滑运动开始之间, 剪切带整体为自东南向西北匀速扩展式的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mdd模式 构造抬升 运动形式转换时间 冷却历史 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冈底斯岩带结晶后的热演化史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文寄 李齐 +3 位作者 郝杰 周新华 万京林 孙敏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特定的40 Ar/ 3 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进一步研究了冈底斯岩带结晶后热演化史的特征 ,对比了该岩带东、西两部分快速冷却起始时间和磷灰石FT(裂变径迹 )... 利用特定的40 Ar/ 3 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进一步研究了冈底斯岩带结晶后热演化史的特征 ,对比了该岩带东、西两部分快速冷却起始时间和磷灰石FT(裂变径迹 )年龄变化的规律性 ,给出了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岩石圈质量转移能量传递过程的佐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带 mdd模式 热演化史 构造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