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被引量:180
1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1 位作者 汤青 周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 预警 技术方法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26,共6页
"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开发模式,对于地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地理学参与社会实践的重大突破。其次,它孕育着重大的理论内涵,是地理学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 "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开发模式,对于地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地理学参与社会实践的重大突破。其次,它孕育着重大的理论内涵,是地理学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思维的重大发展。从"功能区"的理论视角入手,从区域功能的角度来辨识和构建区域是地理学传统区域观的重大发展,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主体功能区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概念的层面,必须与具体的机制和配套政策相结合才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而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科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外部性、自然格局、区域结构、区域本底性质等地学基础要素是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影响因素和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机制 功能区 地理学依据
下载PDF
基于SLEUTH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后的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钱敏 濮励杰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23-232,I0003,I0004,共12页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区为例,运用SLEUTH模型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从2009-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模拟,直观地反映出主体功能区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据此对初次划分中由于条件模糊而难以判断的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得到苏锡地区完整的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主体功能区划具有直观的预测性和可调整性。该方法为合理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划分 优化 主体功能区 SLEUTH模型 苏锡地区
下载PDF
汉江流域经济区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田玲玲 曾菊新 +2 位作者 董莹 刘和涛 罗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442,共8页
流域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关注的热点之一,科学合理的流域发展模式,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主体功能区布局为流域经济区从宏观和整体统筹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 流域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关注的热点之一,科学合理的流域发展模式,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主体功能区布局为流域经济区从宏观和整体统筹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对各单元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水平综合评价,分析经济带内各地区现有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开发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找出流域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特征和规划布局,寻求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与区域内主体功能区布局之间的耦合协同,并提出空间协调衔接、功能耦合调控、分工协作一致的协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经济区 主体功能区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英文) 被引量:29
5
作者 樊杰 李平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515-531,共17页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MFOZ hereafter) is the guideline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entails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MFOZ hereafter) is the guideline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entails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and puts forward a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t argues that there exists a trend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the average value which indica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y region. Based on this finding,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functional zone sh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narrowing of regional gap and that free flow of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is the prerequisite to spatial equilibrium.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erritorial functional evolution on the process of spatial equilibrium and suggests that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derived from zoning proposal is interrelative with the method of regional division and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goes on to examine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contradictory func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MFOZ. It is then probes into the rationality of achieving dual goals of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simultaneously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spatial equilibrium. The paper ends with discussions on the posi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FOZ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spatial governance including law, planning and government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itorial function mfoz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tial equilibrium spatial governance spatialplanning regional policy
下载PDF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平星 孙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7-1512,共6页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 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生态补偿的缺失和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经济地理学 理论基础 主体功能区划 实施模式
下载PDF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640
7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阐释了功能区形成应有利于实现空间均衡正向(差距缩小)演变过程,空间均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探讨了地域功能演替对空间均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区划方案效益最大化是同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地域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正确把握程度相关的。进而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指标体系选择、时空属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基础。探讨了通过立体流和立体空间均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目标的合理性。并从法律、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安排层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空间规划 区域政策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周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9-997,共9页
通过地市单元和主体功能区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200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格局,提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通过地市单元和主体功能区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200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格局,提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态势,各类主体功能区水环境面临的污染物胁迫程度持续加剧,且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为突出,尽管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小幅下降,但仍然是大气污染物胁迫程度最高的地区。2地市单元水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在加剧、局部有缓解",东北、东部、中部板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西部板块的成渝、新疆中部、呼包鄂等地区呈高排放区连片分布格局;大气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较稳定、局部有缓解",高排放区主要位于山西、内蒙古中西部、陕甘宁豫沿黄地带、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3中国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呈现增强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已经成为高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集聚区,并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与空间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 时空差异 空间集聚 空间自相关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基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然 张舟 罗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主体功能区布局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的,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形成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为导向,基于主体功能区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分别提出了基于城镇、生态、农村、交通空... 主体功能区布局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的,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形成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为导向,基于主体功能区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分别提出了基于城镇、生态、农村、交通空间布局的旅游发展战略优化.依据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现状特点和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最后提出适应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旅游总体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主体功能区布局 旅游发展战略
下载PDF
当前背景下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区体系与一般思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增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65-371,共7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近期已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省域主体功能区相关概念内涵、区划原则和区划依据更加明晰,认为以往基于《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试用)》的主体功能区划的一般思路需要作出适当调整.基于新的主体功能区划背景和...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近期已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省域主体功能区相关概念内涵、区划原则和区划依据更加明晰,认为以往基于《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试用)》的主体功能区划的一般思路需要作出适当调整.基于新的主体功能区划背景和前提条件,在总结与研究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演变、当前的"4+3+2"分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考虑到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还需必要的调整且尚处于未公开阶段,故仅作例证使用),从省域范围内主体功能区类型确定、基础方案形成、面积比例构成及空间结构合理性判断等若干基本环节提出我国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一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省域 分区体系 一般思路 辽宁省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制度与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175,共10页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进展缓慢、绿色发展阻力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力度不强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提高城镇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构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施行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炬霖 杨华 +3 位作者 高旭鹏 任婉颖 姜小雨 李同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主体功能区划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价值,调整和优化原有的主体功能区方案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提出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思路:综合评判... 主体功能区划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价值,调整和优化原有的主体功能区方案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提出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思路:综合评判近10年来省级主体功能区方案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借鉴原有技术规程提出基于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利用国土空间“双评价”结果,通过一定的集成函数与规则,提出基于“双评价”分析的主体功能分区方案;最后,将两种分区方案进行耦合分析,并进一步衔接国家、省级重大战略规划,最终形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方案。研究发现:基于“双评价”分析的分区方案与基于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的划分方案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可达到70%以上;利用“双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识别内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的县域单元,可为以乡镇为单元的主体功能区细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基于陕西省案例提出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省级主体功能区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调整优化 “双评价” 陕西省
下载PD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New Method of Spatial Regulation for Reshap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in China 被引量:31
13
作者 FAN Jie SUN Wei +1 位作者 ZHOU Kan CHEN D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196-209,共14页
Newest planning methods implemen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re promoting a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haping an orderly spatial 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regulation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anal... Newest planning methods implemen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re promoting a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haping an orderly spatial 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regulation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strategy caused by the wrongly-set primary go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states that the three-fold obj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sustainabi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shall be the principal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spatial regulation in the new era; it discusses about theoretical thoughts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 of conducting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major functions that each region plays i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 grain productions,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t introduces the new concept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that include the major functions category, the stereo regional equilibrium mode, the two-level zoning specification, and th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it offers a zoning scheme that defines development-optimized and development-prioritized zones as regions with massiv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restricted zones as ecological constructing or grain producing regions, development-prohibited zones as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ng regions; and finally it addresses the main obstacle for implementing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which is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supreme goal of high GDP growth rate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 中国政府 功能区 文化遗产保护 规例 区域协调发展 GDP增长率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评估与前景展望
14
作者 陈东 刘宝印 +4 位作者 樊杰 周道静 郭锐 王朝 伍健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工业文明时期瞄准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可划分为2个阶段。文章对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研制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后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基础制度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深...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工业文明时期瞄准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可划分为2个阶段。文章对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研制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后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基础制度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分类发展成效显著、主体功能区制度初步建立等成效问题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提出主体功能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更大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主体功能区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上而下实现现代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布局方案和制度安排,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向,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安全需要的新功能,依托空间治理体系健全更为精准的功能区发展指引和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战略 制度 评估 展望
原文传递
功能区视角下黄土高原碳公平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永永 夏四友 +2 位作者 薛东前 马蓓蓓 刘宪锋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245-1270,共26页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MFOZs). Then taking the Loess Plateau(LP) as the study area, we revealed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MFOZs). Then taking the Loess Plateau(LP) as the study area, we revealed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equity by using the carbon equity model, Theil index, and Geo-dete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From 2000 to 2017, the carbon equity of the Loess Plateau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but the ecological carbon equity remained above 2.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conomic carbon equity.(2) The ecological carbon equ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increased from the co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o the peripher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carbon equity changed from low in the northeast and high in the southwest to low in the north and high in the south. The ecological support coefficient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districts remained low since 2000.(3) The equity of carbon emissions in each function-oriented zone in the Loess Plateau was compatible with its orientation. The ecological carbon equity of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zones(KEFZ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s(KDZs) and the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MAPZs), while the economic carbon equity of the KDZ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PZs and the KEFZs.(4)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carbon equ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was th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interaction effects of geographic location,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policy system. Among them,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re the key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logical carbon equity. Geographical location, social economic level,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re the key factors driv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carbon equity.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o achieving carbon equity o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what the key approaches ar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lanning of MFOZs, design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carb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pacity, and build a collaborative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governance system. This research can not only provide an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carbon equity, but also offer policy implication for promoting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mfozs) equity of carbon emissions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fluencing factors Geo-detector Loess Plateau
原文传递
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及其数据需求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传胜 朱珊珊 +1 位作者 樊杰 刘慧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78-1684,共7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精度较高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不仅对规划方法、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基于县级行政区域或更高精度空间尺度的规划数据源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9个指标项,分析...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精度较高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不仅对规划方法、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基于县级行政区域或更高精度空间尺度的规划数据源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9个指标项,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需求特征,认为在数据支撑方面存在数据精度不够、缺少经济内涵、数据标准不统一、个别指标底层数据缺失4个主要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及今后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设计原则,从集聚效应、社会发展、食物与资源保障、生态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设计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和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十二五"及今后全国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的科学评估和数据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规划 监管 评估 指标 数据需求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蒙吉军 周平 +1 位作者 艾木入拉 刘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4-1683,共10页
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对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出现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以全市52个乡(镇、苏木)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研究区2008... 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对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出现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以全市52个乡(镇、苏木)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研究区2008年数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安全度、土地利用强度、水资源开发强度、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区位优势、科技潜力和经济活力等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采用聚类分析与三维魔方图相结合的方法,将鄂尔多斯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I级重点开发区、Ⅱ级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提出了五类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机制和各功能区未来发展定位。分别选择各主体功能区内部的典型乡镇,优化开发区的达拉特旗树林召镇、I级重点开发区的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Ⅱ级重点开发区的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和限制开发区的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基于1978年、1988年、2000年和2008年土地覆被数据,通过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的分析,结合主体功能区的总体定位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果对推进当地生态重建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分 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鄂尔多斯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传胜 方明 刘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80-91,共12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197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发育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两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架构,人口和GDP呈现向沿海沿江集聚的态势,且经济发展水平由下游向上游呈梯级下降,农业生产空间向上游、山... 文章首先分析了197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发育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两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架构,人口和GDP呈现向沿海沿江集聚的态势,且经济发展水平由下游向上游呈梯级下降,农业生产空间向上游、山区转移且多与贫困地区交叠,国土空间整体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压力突出。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优化应遵循国土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规律,按"点、线、面"形式组织国土空间结构。从"面"上看,应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细化空间功能单元和区域类型,控制开发强度,近期应对一些需求迫切的关键区域加以重点关注。从"线"上看,主要通过城市群核心城市节点间快速连接轴线的建设,完善网络化、开放型的国土空间系统。从"点"上看,应以国家级城市群、国家新区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型增长极(群)。同时,通过上述途径建立合理的工业生产与城镇生活空间、保障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农村生活空间、建立多样化生态屏障空间,促进公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国土空间结构 主体功能区 网络化空间系统 新型增长极
原文传递
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开发的基础制度作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盛科荣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主体功能区建设提高到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战略地位。在回顾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代背景、介绍规划方案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文章勾勒出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解析框架,分析了...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主体功能区建设提高到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战略地位。在回顾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代背景、介绍规划方案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文章勾勒出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解析框架,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对于优化国土开发保护战略格局、完善区域政策和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整合各类空间规划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完善政府职责体系、推进空间规划立法、修订空间规划体系和加强科技基础支撑四个方面提出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制度作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基础制度 空间规划 政府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被引量:395
20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程,提出国家和省区尺度进行空间管制的地域功能区域类型为城市化区域、粮食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区域、文化和自然遗产区域等4类,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研制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灾害危险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等9类可定量指标及战略选择为1项定性指标构成的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开发并运用地域功能适宜程度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了各省区保护类区域下限、开发类区域上限以及开发强度等关键参数;研讨了以规划为应用指向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形成中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从3.48%增加到3.91%;按照省区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优化、重点、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48%、13.60%、84.92%,城市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5.08%、26.11%、58.81%。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民生质量等相关分析,给出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通过区划方案校验,国家和省区分两级采用笔者主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互动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同预判的吻合程度多为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划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 区域战略 区域政策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