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AP与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秋 王建华 牛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关键词 氨肽酶 组织相容性抗原 抗原 表位
下载PDF
与MHCI类相关的抗原加工和抗原提呈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0-64,共5页
细胞内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十分复杂。本文主要综述参与此过程并位于MHC基因群中的几个相关分子。胞浆中蛋白酶体的亚羊位LMP2、LMP7水解蛋白抗原产生可优先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TAP1和TAP2负责将多肽转... 细胞内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十分复杂。本文主要综述参与此过程并位于MHC基因群中的几个相关分子。胞浆中蛋白酶体的亚羊位LMP2、LMP7水解蛋白抗原产生可优先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TAP1和TAP2负责将多肽转位至内质网中。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系列分子亦参与多肽在胞浆及内质网中的传递。IFN-γ对MHCI类分子及上述分子均有上调作用。另外,Calnexin和Bip等分子亦参与内质网内MHCI类分子的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I 抗原 加工 分子
下载PDF
自噬增强感染HSV-1的巨噬细胞通过MHC 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病毒抗原
3
作者 龚静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0-1580,共1页
关键词 MHCI分子 抗原 HSV-1 自噬作用 病毒抗原 巨噬细胞 内源性 感染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sp60影响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茂 张焱皓 +3 位作者 黄波 李娜娜 罗军敏 鄢仁晴(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0(MTB Hsp60)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0 ng/ml、100 ng/ml的MTB Hsp60刺激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别在24 h、48 h、72 h收集细胞提取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Ⅳ、PⅢ、...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0(MTB Hsp60)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0 ng/ml、100 ng/ml的MTB Hsp60刺激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别在24 h、48 h、72 h收集细胞提取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Ⅳ、PⅢ、PⅠ、IL-27、CⅡTA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用50 ng/ml、100 ng/ml、200 ng/ml的MTB Hsp60刺激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Ⅱ/F4/80、CD86/F4/80的百分比。结果:50 ng/ml MTB Hsp60刺激后CⅡTA、PⅣ、IL-27、PⅠ在3个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点两两比较,CⅡTA在72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降低(0.543±0.034 vs 1.859±0.689,P<0.017),PⅣ在48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降低(0.442±0.061 vs 0.834±0.030,P<0.017),IL-27在48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降低(1.519±0.041 vs 1.711±0.016,P<0.017),72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增高(2.606±0.193 vs 1.711±0.016,P<0.017),PⅠ在48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降低(1.221±0.019 vs 1.567±0.037,P<0.017);100 ng/ml MTB Hsp60刺激后CⅡTA、IL-27、PⅠ在3个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点两两比较,IL-27在48 h、72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增高(2.609±0.246/0.867±0.049 vs 0.602±0.096,P<0.017),PⅠ在72 h、48 h的表达与24 h的表达相比明显增高(0.811±0.085/1.361±0.199 vs 0.526±0.140,P<0.017)。100 ng/ml MTB Hsp60刺激后的PⅢ、PⅠ、CⅡTA的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50 ng/ml MTB Hsp60刺激后有所下调(P<0.05),而PⅣ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MHCⅡ/F4/80的表达百分比在3个不同浓度刺激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Ⅱ/F4/80的表达在200 ng/ml MTB Hsp60刺激后相较于50 ng/ml MTB Hsp60的刺激有所下调,而CD86/F4/80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MTB Hsp60刺激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后CⅡTA、PⅣ、IL-27、PⅠ、PⅢ的mRNA表达有显著变化且受到MTB Hsp60浓度和时间的影响,MHCⅡ类分子随MTB Hsp6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CD86随MTB Hsp6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MTB Hsp60抑制小鼠骨髓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黏附分子的表达,即Hsp60可能抑制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从而影响其抗原提呈相关分子的表达,使MTB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杀伤,进一步导致MTB慢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热休克蛋白60 抗原 MHCⅡ分子
下载PDF
隐孢子虫感染小鼠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元华 郑莉莉 +2 位作者 戴晓冬 任一鑫 崔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脂、双氢青蒿素二者配伍对小鼠隐孢子虫病的疗效。研究该合剂对MHC-Ⅱ类抗原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A:正常组;B:阳性对照组1;C:1w治疗组;D:阳性对照组2;E:2w治疗组。B、C、D、E四组小鼠经腹股...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脂、双氢青蒿素二者配伍对小鼠隐孢子虫病的疗效。研究该合剂对MHC-Ⅱ类抗原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A:正常组;B:阳性对照组1;C:1w治疗组;D:阳性对照组2;E:2w治疗组。B、C、D、E四组小鼠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建立隐孢子虫感染模型。经1w和2w药物治疗后,计数各组小鼠粪便卵囊数量并观察回肠组织中MHC-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所有药物治疗组,粪便卵囊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在经药物治疗1w组,B组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w后,E组MHC-Ⅱ类抗原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A组无差别(P>0.05),D组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MHC-Ⅱ类抗原在隐孢子虫感染小鼠中表达升高,随着虫体感染加重,MHC-Ⅱ类抗原表达受抑;补骨脂、双氢青蒿素合剂可通过调节MHC-Ⅱ类抗原的表达,进而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能力,达到抑杀虫体,修复病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双氢青蒿素 隐孢子虫 抗原细胞 MHC-Ⅱ抗原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杏平 陈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 抗原
下载PDF
超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郑翰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关键词 细菌超抗原 MHCⅡ分子 抗原细胞 表面表达 丝裂原 T细胞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兰 刘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3年第4期172-175,共4页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Ⅰ类分子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 (CTL)是机体细胞免疫识别的重要阶段。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负责抗原肽从胞浆到内质网的转运 ,在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处理及提呈过程中...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Ⅰ类分子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 (CTL)是机体细胞免疫识别的重要阶段。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负责抗原肽从胞浆到内质网的转运 ,在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AP结构和功能障碍将导致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缺陷 ,这成为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 抗原 转运机制 MHCⅠ分子 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识别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途径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机体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组织中,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DC能够启动初次免疫应答,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对建立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调控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核转录因子-κB(... 树突状细胞(DC)广泛分布于机体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组织中,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DC能够启动初次免疫应答,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对建立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调控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调节其免疫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DC免疫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树突状细胞 细胞功能 信号途径 调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细胞 免疫辅助细胞
下载PDF
三肽基肽酶Ⅱ在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
10
作者 陶亮 汤正好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Ⅰ 三肽基肽酶Ⅱ 内源性抗原
原文传递
穿膜肽HIV-Tat_(49-57)和CTL表位融合多肽疫苗的初步免疫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莉 吴玉章 +3 位作者 石统东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分别对上述 18肽和 9肽的穿膜能力进行了动态观察。进一步用标准51 Gr释放试验分别检测了上述 18肽和 9肽在HLA A2 1阳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诱导的表位MART 12 7- 35特异性CTL活性。结果  18肽能够穿过活哺乳动物细胞质膜进入胞质 ,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而 9肽则无此效应。与 9肽相比 ,18肽在体外诱导出了明显增强的特异性CTL活性 (P <0 0 5 )。结论 穿膜肽HIVTat4 9- 57可有效携带CTL表位穿过细胞膜进入胞质 ,并有效激发出针对该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效应 穿膜肽 Tat49-57 CTL表位 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 多肽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昕 张明徽 +4 位作者 李楠 王元和 付志仁 王强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 :观察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单核细胞 ,加入白细胞介素 4 (IL - 4 )、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 目的 :观察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单核细胞 ,加入白细胞介素 4 (IL - 4 )、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并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了免疫抑制因子 IL - 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 m RNA在人结肠、人卵巢和人肝脏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当培养体系中加入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后 ,树突状细胞表面 MHC 类分子和 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较低 ,树突状细胞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且 IL - 10 m RNA、VEGF m RNA和 TGF-β1 m RNA在 3种肿瘤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结论 :提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可能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激活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 树突状细胞 表型 功能 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自噬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卫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的代谢过程,通过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循环,可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在免疫系统内,自噬参与了通过去除细胞内的病原体和提供抗原对宿主进行保护与免疫识别的过程。自噬极为重要地塑造了免疫细胞干扰胸...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的代谢过程,通过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循环,可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在免疫系统内,自噬参与了通过去除细胞内的病原体和提供抗原对宿主进行保护与免疫识别的过程。自噬极为重要地塑造了免疫细胞干扰胸腺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阴性和阳性选择的全部技能。作为先天性免疫的核心,自噬活动促进死亡细胞的清除和处理细胞内的废物和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系统性红斑狼疮 溶酶体 死亡细胞 免疫识别 中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抗原细胞 发病机制 分子
下载PDF
慢性乙肝与HBV阳性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检测
14
作者 王健 苏安英 +4 位作者 柴锡庆 门金娥 田珂 张向阳 郑海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2008-201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与HBV阳性肝癌患者DC的表型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者25例、HBV阳性肝癌患者11 例及正常人15名,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流式细胞术测定DC 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与HBV阳性肝癌患者DC的表型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者25例、HBV阳性肝癌患者11 例及正常人15名,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流式细胞术测定DC 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 结果:慢性HBV感染者与HBV阳性肝癌患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抗原提呈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于正常(P<0.05)其中肝癌患者尤为明显,而Th2 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P>0.05). 结论:慢性HBV感染与HBV阳性肝癌患者免疫耐受与DC 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患者 阳性 慢性HBV感染 抗原 表型 Th1 TH2细胞因子 DC 能力 水平
下载PDF
Th相关细胞因子与乙型、丙型肝炎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明 管小琴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乙型、丙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与其细胞免疫机制有很密切的关系,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它们通过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网络实现细胞免疫的调节功能。这些细胞因子与近年发现的Th1/Th2细胞亚型密切相关,细胞... 乙型、丙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与其细胞免疫机制有很密切的关系,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它们通过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网络实现细胞免疫的调节功能。这些细胞因子与近年发现的Th1/Th2细胞亚型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引起Th1/Th2亚型的转换,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转归起决定性作用。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介导HBV、HCV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引起病毒清除障碍和疾病慢性化,也为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将介绍这些Th1/Th2类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乙型、丙型肝炎发病机制各个环节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细胞因子 丙型肝炎 乙型 Th1/Th2细胞 TH1/TH2细胞 Th1/Th2亚型 细胞免疫机制 抗原细胞 细胞因子分泌 T淋巴细胞 病毒性肝炎 调节功能 分泌异常 组织细胞 病毒清除 发病机制 HBV HCV 慢性化 新靶点 转归
下载PDF
肾小管与间质因子在肾炎进展中的作用(二)
16
作者 姚小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二)肾小管粘附分子的表达粘附分子(如Integrins Selectin)的表达可促进变态免疫反应和细胞溶解作用的发生。因为这些因子是MHC-Ⅱ类抗原限制性抗原提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粘附分子通过与单枝细胞上的特异性配体相结合(ICAM-1,I... (二)肾小管粘附分子的表达粘附分子(如Integrins Selectin)的表达可促进变态免疫反应和细胞溶解作用的发生。因为这些因子是MHC-Ⅱ类抗原限制性抗原提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粘附分子通过与单枝细胞上的特异性配体相结合(ICAM-1,ICAM-2与IFA-1相结合,VACM-1与CD<sub>4</sub><sup>+</sup>/CD<sub>2</sub><sup>+</sup>结合等),引起单个核细胞和白细胞的迁移.粘附因子还介导了具有溶解作用的细胞与靶器官(如肾细胞)的粘附.应用抗ICAM-1能够减轻实验性动物的同种排异反应.作为T辅助细胞/诱导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的CD<sub>4</sub><sup>+</sup>及CD<sub>6</sub><sup>+</sup>分子,也能够促进粘附作用,通过MHC-CD<sub>?</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 粘附分子 粘附作用 抗原过程 抗原 靶器官 免疫反应 特异性配体 纤维化过程 巨噬细胞分泌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OX40/OX40L和哮喘
17
作者 黄莉 季伟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OX40/OX40L 共刺激分子 CD4^+T细胞 TH2细胞因子 嗜酸粒细胞炎症 慢性气道炎症 抗原细胞 过敏性哮喘 气道高反应 T细胞受体 共刺激信号 发病机制 炎性细胞 增殖活化 受体分子 细胞表面 抗原 APC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虹 厉永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肽复合物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CTL反应,HSP受体的发现为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HSP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 Ⅰ类呈递途径诱导特异的抗瘤免疫应答。HSP受体具有饱和性、竞争性、特异性... 热休克蛋白(HSP)肽复合物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CTL反应,HSP受体的发现为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HSP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 Ⅰ类呈递途径诱导特异的抗瘤免疫应答。HSP受体具有饱和性、竞争性、特异性。HSP与树突状细胞(DC)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使DC成熟、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下调DC上HSP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受体 MHCⅠ途径 抗原细胞 HSP 肿瘤特异性
下载PDF
凋亡细胞可通过诱导调节性B细胞的产生保护小鼠免受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莉 钱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3-253,共1页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凋亡的细胞可被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所吞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作为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抗原后开始成熟,在成熟过程的同时发生迁移,进入外周...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凋亡的细胞可被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所吞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作为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抗原后开始成熟,在成熟过程的同时发生迁移,进入外周淋巴器官。成熟DC表达大量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可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细胞 免疫炎症反应 B细胞 小鼠免 调节性 抗原细胞 MHCⅡ分子 自身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20
作者 罗非同 郝春艳 滕萍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960-962,共3页
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调节:20世纪80年代,致AS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一次被发现,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表达和激活的T细胞存在于人类AS病变中。随后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患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Apo E-/-... 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调节:20世纪80年代,致AS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一次被发现,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表达和激活的T细胞存在于人类AS病变中。随后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患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Apo E-/-老鼠中,AS的发展减少了70%,并且当转入免疫功能正常鼠的CD4+T细胞后,此种抗AS的保护作用便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免疫应答 分子 免疫反应 免疫功能 细胞活化 抗原细胞 细胞因子 天然抗体 巨噬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