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Yiqihuoxue Formula, an Effective Extravasation Treatment for Cerebral Vascular Microemboli in ApoE-/- mice 被引量:2
1
作者 Chao Jiang Ting Wang +2 位作者 Zhong-Ju Xu Xu Chao Pierre Duez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112-120,共9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ti-embolism and extravasation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YiqiHuoxue(YQHX) formula in ApoE-/-mice with ce...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ti-embolism and extravasation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YiqiHuoxue(YQHX) formula in ApoE-/-mice with cerebral vascular microemboli.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 ApoE-/-mice model with microemboli was developed by infusing fluorescently labeled heterologous fibrin-rich microparticles into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ApoE -/-gene knockout male mice through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Before 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10 animals, treated daily for 6 weeks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The ApoE-/-control group(physiological saline, 0.2 mL/10 g/d), YQHX group(0.2 ml/10 g/d), clopidogrel group(3 mg/kg/d), and atorvastatin group(3 mg/kg/d);a further group was constituted of normal male C57 BL/6 J mice(with the same genetic background as ApoE-/-mice;normal control group;no treatment;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mice in each microemboli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the 2-h, 24-h, and 72-h sub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 after microemboli injection. Two hours(or 24 h or 72 h) after 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changes in aortic intima and brain tissue were analyzed by histopathology, the amounts of fluorescent emboli being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mage analysis. Comparison points included the microemboli induced loss of aorta func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rain ultrastructure and functions, and embolus extravasation. Results: Loss of aorta functions and adverse pathological chang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erious damage in brain ultrastructure and functions, and reduced thrombus elimination were obviously serious in microemboli injected ApoE-/-mice. These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by the YQHX pretreatment:(i) the ratio of thrombus accumulation was increas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rombus extravasation in ApoE-/-mice, while YQHX induced an increased thrombus extravasation;(ii) the degree of aortic intimal thickening and brain tissue structural disord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poE-/-mice, but overtly inhibited in the YQHX group;(iii) YQHX restored cell viability and homeostasis in the brain;(iv) YQHX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aorta;and(v) YQHX reduced cortical nerve nuclei pyknosis, edema, liquefaction, and necrosis induced by brain hypoxia, especially in the 24 h and 72 h group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QHX on the brain against microemboli-induced injury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extravasation mechanism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cerebrovascular injury pathway and constitutively important in the progression of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stragali radix Carthami flos Chuanxiong rhizome Cinnamomi ramulus EXTRAVASATION ischemic stroke Lumbricus microemboli Paeoniae radix rubra Persicae semen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e Spatholobi caulis Yiqihuoxue decoction
原文传递
CTCs和CTMs在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蒋婷婷 李和沛 +1 位作者 王丹 李燕雏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14-218,22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癌栓(CTMs)的动态计数变化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3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癌栓(CTMs)的动态计数变化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3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和调强放射治疗结束1月及1年后的肘静脉血,采用差相富集-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检测CTCs和CTMs。分析CTCs和CTMs与临床病理特征、血清EBV-DNA表达水平和放疗靶区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诊疗过程中CTCs各个亚型的变化与诊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CTCs的阳性率为94.74%(36/38),CTMs的阳性率为10.53%(4/38),其中PD-L1阳性率5.26%(2/38)。CTCs和CTMs阳性检出率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血清EBV-DNA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CTCs和CTMs基线与肿瘤原发灶靶区(GTVnx)、淋巴结靶区(GTVnd)及大体肿瘤体积(GTV)均无相关性(P=0.478,P=0.647,P=0.077;P=0.254,P=0.687,P=0.082)。在后期随访的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出现CR、PR或SD,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PD),获得CR、PR或SD组,CTCs数目在治疗前为(9.8±5.7)个,治疗后下降为(2.4±6.2)个;CTMs数目在治疗前为(2.9±1.2)个,治疗后下降至(1.4±0.2)个(P<0.05);3例PD组的患者外周血中,CTCs数目在治疗前为(14.2±3.9)个,治疗后下降为(3.7±4.2)个(P<0.05);CTMs数目在治疗前为(2.9±1.2)个,治疗后下降至(1.4±2.2)个(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TCs和CTMs比例和PD-L1阳性的CTCs数量均下降,各亚型CTCs下降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结论外周血CTCs和CTMs计数动态监测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鼻咽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癌栓 诊疗过程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微栓子阳性与阴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敬良 李焕生 +1 位作者 刘元凯 楼小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92-95,99,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微栓子阳性与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微栓子阳性或阴性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微栓子阳性与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微栓子阳性或阴性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区域软脑膜评分、微栓子数量变化、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微栓子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微栓子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微栓子数量,同时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缺陷情况,提升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微栓子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80例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干 孙中武 +3 位作者 汪凯 武爱云 祁红梅 刘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及狭窄与微栓子的关系及不同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微栓子情况。方法经二维超声检测,有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3d内行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微栓子信号。结果5组间微栓子信号检出率为:内...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及狭窄与微栓子的关系及不同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微栓子情况。方法经二维超声检测,有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3d内行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微栓子信号。结果5组间微栓子信号检出率为:内膜增厚组(8.8%),内膜斑块形成组(10.5%),轻度狭窄组(16.7%),中度狭窄组(18.2%),重度狭窄组(25%)。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越重,微栓子信号检出率越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为17.07%,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8.69%)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5%)。结论随着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加重,微栓子信号检出率增高。脑梗死面积大,微栓子信号易检出。脑动脉系统中检测到微栓子信号,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缺血性
下载PDF
大鼠脑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杨 倪秀石 +1 位作者 焦东亮 夏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08-512,共5页
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大鼠脑微栓塞模型,为研究微栓子引起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提供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塞模型组(44只),后者又按微栓子的大小分为106~150μm组(20只)... 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大鼠脑微栓塞模型,为研究微栓子引起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提供依据。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塞模型组(44只),后者又按微栓子的大小分为106~150μm组(20只)、75~105μm组(12只)和55—74μm组(12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将静脉留置针外套管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注入相应大小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100个/只。24h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均未发现梗死灶。在106~150μm组、75~105μm组和55~74μm组中,大鼠脑梗死灶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5/17、11/12和5/12;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3.3±10.9)、(25.9±9.7)和(18.0±6.9)个/HP,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5.7±2.7)个/HP(均P〈0.01);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7±11)、(59±12)和(46±11)个/HP,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7.8±3.1)个/HP(均P〈0.01)。结论55~150μm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能稳定地造成大鼠脑组织微梗死或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颅内栓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大鼠
下载PDF
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海波 张云云 +3 位作者 陈磊 王晔 龙燮 甄晓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578-57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共同内科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共同内科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察微栓子数目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微栓子数目观察,治疗组(12.725±4.176)个和对照组(15.025±6.049)个明显减少,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9.201分±4.937分vs 9.450分±4.668分,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可能因此改善患者最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微栓子 益气活血 中药 随机对照试验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急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微栓子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梅 居克举 +3 位作者 仲玲玲 孙波 曹化 丁涟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CAS)患者的斑块特征与微栓子信号(MES)的关系。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症状性及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同侧大脑中动脉的MES。应用彩色超声检测同侧颈总、颈内动脉斑块,根据声像学特征将斑块分为... 目的研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CAS)患者的斑块特征与微栓子信号(MES)的关系。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症状性及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同侧大脑中动脉的MES。应用彩色超声检测同侧颈总、颈内动脉斑块,根据声像学特征将斑块分为3个等级,分析MES与不同等级的斑块的相关性。结果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SCAS组大于70%狭窄率患者较多,Ⅲ级斑块明显偏多(P<0.05);在MES检测中,SCAS组阳性率显著高于ACAS组(P<0.01),狭窄率大于70%的病例高于狭窄率小于70%的病例(P<0.05);Ⅲ级斑块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且斑块的等级与MES阳性呈正相关(r=0.227,P=0.010)。结论 MES的出现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可以作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特征之一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 斑块 超声 脑梗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微栓子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建辉 吕传真 +2 位作者 董强 洪震 周华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EMETC 4 0 4 0型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用soundtrack 2 .4版本的软件对 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 3 0min ,... 目的 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EMETC 4 0 4 0型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用soundtrack 2 .4版本的软件对 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 3 0min ,监测前常规行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  6例发现了微栓子 (占 9.83 % ) ,其中 3例为心脏机械瓣膜修复术后患者 ( 1例合并脑栓塞 ,另 2例神经功能正常 ) ,另 3例为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占 5 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5 .17% )。 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 1例微栓子阳性。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仅于患侧MCA处监测到微栓子 ,而在心脏人工瓣膜修复术后患者中 ,双侧MCA均可监测到微栓子。结论 非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微栓子阳性率低 ,可能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 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进 李倩 陈光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89-993,共5页
颅内外动脉栓子引起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利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超声诊断仪监测颅内血管微栓子,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预测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评价药物疗效、监测手术过程和判... 颅内外动脉栓子引起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利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超声诊断仪监测颅内血管微栓子,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预测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评价药物疗效、监测手术过程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 脑梗塞 易损斑块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庆宏 庄爱霞 +2 位作者 孙德锦 姜建东 冯寿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微栓子检测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洪 何鹤皋 +1 位作者 曾炳芳 眭述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09-511,550,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右侧提睾肌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血管吻合技术良好组与吻合技术差组,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通过提睾肌第一... 目的 研究血管吻合技术与微栓子形成的关系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右侧提睾肌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血管吻合技术良好组与吻合技术差组,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通过提睾肌第一级微动脉的微栓子数量、面积和毛细血管灌注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栓子的组成及变化。结果 吻合技术良好组微栓子的平均数量和面积均明显比吻合技术差组少(P<0.01);吻合灌注后3h功能毛细血管密度降到基础值的57.6%;微栓子内的血小板出现显著脱颗粒。结论 血管吻合后产生微栓子的数量与吻合技术的优劣密切相关;微栓子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降低微循环的灌注;吻合技术通过微栓子改变功能毛细血管的密度而影响组织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微循环 提睾肌 血管吻合技术 动物模型 毛细血管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调节微栓子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海波 张云云 +2 位作者 王晔 龙燮 甄晓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MES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内科、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测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MES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内科、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测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记分。结果治疗后两组MES数目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BI评级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改善最终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微栓子 中药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脑无症状的SWI“微出血信号”用栓子外渗学说解释:微栓子信号?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钢 陈基 +1 位作者 杨锦珊 胡志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通过Carson等提出的栓子外渗学说,并回顾性研究了"CMBs"信号产生的危险因素,对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CMBs信号的产生机制提出新的观点。方法首先引用Carson提出的栓子外渗学说,解释纤维蛋白原凝块(血栓)的外渗现象;其... 目的通过Carson等提出的栓子外渗学说,并回顾性研究了"CMBs"信号产生的危险因素,对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CMBs信号的产生机制提出新的观点。方法首先引用Carson提出的栓子外渗学说,解释纤维蛋白原凝块(血栓)的外渗现象;其次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91例,女性47例)MRI 3.0T的SWI序列检查进行分组,其中SWI相脑梗死非责任病灶的"CMBs"阳性组73例,为"CMBs"阴性组65例。对两组临床指标等资料进行"CMBs"阳性的相关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rson等栓子外渗学说的血栓外渗现象可较好地解释了MRI技术"CMBs"信号的形成。我们资料显示:"CMBs"阳性组与"CMBs"阴性组比较,单因素分析:"CMBs"阳性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CMBs"阴性组(P值为0.000、0.000、0.016、0.013);将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史、嗜酒史等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在"CMBs"阳性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值为0.010、0.000)。结论脑无症状SWI"CMBs"用栓子外渗学说解释较有说服力,因此临床上将SWI"CMBs"信号重新认识为"脑微栓子"信号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 脑微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 栓子外渗 脑微栓子
下载PDF
CTC/CTM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学浩 徐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为优化完善肝移植受体的筛选标准,完善供体分配体系,降低肝癌肝移植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提高肝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有必要深入地研究评估肝癌肝移植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研究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 为优化完善肝移植受体的筛选标准,完善供体分配体系,降低肝癌肝移植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提高肝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有必要深入地研究评估肝癌肝移植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筛选准确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指标,研究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进而对高危复发风险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并对复发转移个体化进行综合治疗。CTC/CTM与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证据提示其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高于肿瘤大小、数目,血管侵犯等因素。因此对拟行肝移植的受体术前动态评估CTC/CTM可以作为筛选肝癌移植受体及预测受体复发转移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微栓子
下载PDF
脑动脉微栓子诱发非梗死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亦影 卞雷斯 +1 位作者 宁敏 倪秀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为探讨脑动脉微栓子的神经损伤机制,建立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诱发脑损伤的大鼠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每组又分为3d和7d组,每组6只大鼠。经左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入25~50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 目的为探讨脑动脉微栓子的神经损伤机制,建立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诱发脑损伤的大鼠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每组又分为3d和7d组,每组6只大鼠。经左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入25~50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栓子100个/300μl或等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3d和7d,采用HE染色观察有无梗死灶、TUNEL染色和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所有大鼠HE染色未发现缺血梗死灶。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而微栓子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d组较3d组更明显(P<0.00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零星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而微栓子组明显增加(P<0.001),并且7d组比3d组更明显(P<0.001)。结论 25~50μm的全血凝块微栓子以100个/300μl的浓度缓慢注入到大鼠颈内动脉,不一定能造成脑梗死,但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凋亡 大鼠 微栓子
下载PDF
微栓子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盈 邢英琦 冯加纯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微栓子是在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血细胞外的其他异常成分,这些异常物质可以被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实时监测到。微栓子的出现极大提示存在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到动脉的栓塞。... 微栓子是在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血细胞外的其他异常成分,这些异常物质可以被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实时监测到。微栓子的出现极大提示存在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到动脉的栓塞。本文就微栓子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血液内相关成分的关系、斑块的性状、治疗及预后相关问题的最新知识进行了总结,另外还关注了微栓子的新特点与监测新方法、微栓子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微栓子
下载PDF
人工心脏植入方式对主动脉内微栓运动规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宇 张亚歌 +1 位作者 谷凯云 高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0-627,共8页
为阐明人工心脏植入方式对主动脉内微栓运动的影响规律,首先,根据临床心衰患者的CT数据重建个性化真实主动脉模型,在此基础上耦合人工心脏串联植入与旁路植入模型,其中人工心脏泵植入主动脉内与心脏形成串联模式,旁路植入模式是人工心... 为阐明人工心脏植入方式对主动脉内微栓运动的影响规律,首先,根据临床心衰患者的CT数据重建个性化真实主动脉模型,在此基础上耦合人工心脏串联植入与旁路植入模型,其中人工心脏泵植入主动脉内与心脏形成串联模式,旁路植入模式是人工心脏泵植入到心尖与升主动脉之间;其次,采用离散相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获得不同人工心脏植入方式下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微栓分布数据;最后,对微栓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人工心脏植入方式对主动脉内微栓运动的影响规律.串联植入方式下,进入降主动脉的概率是69.43%,微栓运动轨迹较规律;旁路植入方式下,进入降主动脉的概率为86.16%,微栓运动轨迹较紊乱.人工心脏的不同辅助方式改变了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从而可能影响微栓在主动脉内的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人工心脏 植入方式 微栓分布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近端支架成形术中的微栓子监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晓彤 古家丽 姜卫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微栓子信号。方法2006年1~12月成功进行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的8例(女3例,男5例,平均年龄45.5±10.5岁)。将手术过程分为4个阶段:(1)导引导管置放阶段;(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微栓子信号。方法2006年1~12月成功进行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的8例(女3例,男5例,平均年龄45.5±10.5岁)。将手术过程分为4个阶段:(1)导引导管置放阶段;(2)微导丝置放阶段;(3)支架输送阶段;(4)球囊扩张阶段。同步记录手术中各阶段TCD监测到的MCA远端微栓子数目,记录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即刻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狭窄率为79.4%±7.8%,术后降至9.4%±8.2%,P<0.01。MCA近端狭窄处Vs术前305.3±61.5cm/s,术后即刻为201.1±40.5cm/s,P<0.01。4个阶段均可监测到微栓子信号,分别为3.5±4.2、8.9±7.2、4.6±5.8及14.5±7.0(P<0.01),以第4阶段为著。结论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增加狭窄远端脑组织血流供应。术中各个阶段都能监测到微栓子信号,但术中微栓子脱落与术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勃 大脑中动脉 支架成形术 微栓子
下载PDF
112例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玉珍 徐丽君 +1 位作者 王春芝 丁勇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MES)的产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 112例 MES监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微栓子检出率为 33.93% ,且全部见于有明显脑卒中症状者 ;脑梗死 MES检出率为35 .87%且以原发性大面积梗死为主 ;... 目的 研究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MES)的产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 112例 MES监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微栓子检出率为 33.93% ,且全部见于有明显脑卒中症状者 ;脑梗死 MES检出率为35 .87%且以原发性大面积梗死为主 ;MES阳性与病程有明显相关 ,病程 <72 h易检出微栓子 ,阳性率为 4 7.72 % ;颅内血管狭窄是微栓子产生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异常与正常组微栓子出现率无明显差异 ,但发现本组病例中微栓子出现以左侧为主 ,与颈动脉病变部位一致率为 5 5 .5 5 % ;确定微栓子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外颈动脉 2例 ,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内颈动脉系 5例 ,来源于同时伴有颅内外血管病变 12例 ,表明颅内外动脉同时伴有病变时微栓子检出率增高 ;MES的阳性率与血液成分无相关性 ,但在血液成分异常组中血粘度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降低 ME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脑动脉系统中监测到微栓子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 ,易发生或复发脑梗死 ,TCD能正确的监测、判断脑循环中微栓子 ,确定其发生率、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栓子 脑动脉 监测 颈动脉 检出率 阳性率 颅内 发现 血小板聚集 病变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应用于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晔 顾慎为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进行脑循环中微栓子(MES)监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X4TCD仪,对100例患者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监测阈值设定在9dB时,其检出个数与3dB及6dB差异有显著性(P<0.05);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进行脑循环中微栓子(MES)监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X4TCD仪,对100例患者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监测阈值设定在9dB时,其检出个数与3dB及6dB差异有显著性(P<0.05);选择30min的监测时间,微栓子检出个数与15mi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选用9dB的阈值,15~30min的监测时间,可以有效的检出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