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橙黄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aurantiaca)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鉴定及应用
1
作者 王逗 游锦若 +4 位作者 申铉日 李永成 夏光华 何燕富 张雪莹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从海洋微生物橙黄小单孢菌(Micromonosprra aurantiaca)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到一条新型的碳水化合物18家族几丁质酶基因Machi3,并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7.0,在低于55℃和pH 6.0~9.... 从海洋微生物橙黄小单孢菌(Micromonosprra aurantiaca)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到一条新型的碳水化合物18家族几丁质酶基因Machi3,并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7.0,在低于55℃和pH 6.0~9.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镁离子(Mg^(2+))、钙离子(Ca^(2+))、吐温40(Tween 40)和吐温80(Tween 80)对MaChi3的酶活力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该重组酶对α-几丁质、胶体几丁质、虾壳粉、不同脱乙酰度(50%~95%)的壳聚糖、淀粉及纤维素均具有水解活性,其中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时酶活力最高(2.24 U·mg^(−1))。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几丁质经盐酸(HCl)预处理后得到的胶体几丁质纤维结构变得松散,更有利于MaChi3的水解作用。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时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值分别为5.93 mg·mL^(−1)和8.58μmol·(min·mg)^(−1)。此外,胶体几丁质经MaChi3酶解后生成的主产物为N,N-二乙酰基壳二糖,产率(几丁质)为285.54 mg·g^(−1)。该酶展现出良好的酶学特性,为其在几丁质资源中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黄小单孢菌 几丁质酶 克隆表达 酶学性质 N N-二乙酰基壳二糖
下载PDF
紫海胆肠道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蓉 刘维 +3 位作者 何晓娜 陈积明 杨明秋 李向民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38-42,共5页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结构的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缬)二肽(1)、环(苯丙-亮)二肽(2)、环(苯丙-异亮)二肽(3)、环(苯丙-苯丙)二肽(4)、环(亮-亮)二肽(5)和环(亮-异亮)二肽(6)。对紫海胆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以上化合物均是从Micromonospora属放线菌中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micromonospora SP 环二肽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海洋来源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rosariaSCSION160中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军 李苏梅 +5 位作者 张海波 张庆波 张改云 张光涛 朱义广 张长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放线菌SCSIO N160是从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的一株小单孢菌。从Micromonospora rosaria SCSIO N160的发酵液中,我们分离纯化了四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1H、13C NMR谱的解析,确定为rosamicin(1)、6108B(2)、M-4365 A1... 放线菌SCSIO N160是从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的一株小单孢菌。从Micromonospora rosaria SCSIO N160的发酵液中,我们分离纯化了四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1H、13C NMR谱的解析,确定为rosamicin(1)、6108B(2)、M-4365 A1(3)和M4365-G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泥 海洋来源放线菌 小单孢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下载PDF
Unexpected Properties of Micromonosporae from Marine Origin
4
作者 L. A. Maldonado E. T. Quintana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第6期452-456,共5页
Members of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show a complex life cycle which normally involves the presence of substrate or vegetative mycelia and sporulation with single spores born on the vegetative hyphae followed by the sy... Members of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show a complex life cycle which normally involves the presence of substrate or vegetative mycelia and sporulation with single spores born on the vegetative hyphae followed by the synthesis of a dark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Bergey’s Manual states that micromonosporae rarely produces aerial mycelia (AM) and if so, is considered “sterile”. During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micromonosporae from the Sea of Cortes, it was observed that AM is produced reproducibly in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carbon and/or nitrogen sources. Micromanipulation of the AM subcultured onto fresh media produced colonies;hence, this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called “sterile”. TEM of the AM producing isolates suggests that the spores also show activity as reported for bacilli of marine origin. This would be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presence of “inducible” AM in micromonosporae of marine sources and that the spores of this genus have a role other than just disp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BACTERIA ACTINOMYCETES AERIAL MYCELIA micromonospora SPORES
下载PDF
确立了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的新载体系统
5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11期23-23,共1页
协和发酵东京研究所确立了该公司用于抗生物质フォ—チミシソ生产的放线菌Micromonospora olivasterospora 的基因重组技术,并克隆了 fortimine 生物合成基因.已经解明生物合成过程、通过用基因重组强化关键酶,提高 fortimine 的生产性... 协和发酵东京研究所确立了该公司用于抗生物质フォ—チミシソ生产的放线菌Micromonospora olivasterospora 的基因重组技术,并克隆了 fortimine 生物合成基因.已经解明生物合成过程、通过用基因重组强化关键酶,提高 fortimine 的生产性也获得成功.首次发表确定了链霉菌以外的放线菌的宿主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系统 micromonospora 小单孢菌属 基因重组技术 生物合成基因 链霉菌属 生物合成过程 首次发表 抗生 关键酶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hiral Hydroxy Esters Using Actinobacteria: Biocatalyst Activity of Marine-Derived <i>Micromonospora</i>and <i>Streptomyces</i>Strains
6
作者 Kohji Ishihara Aiko Fujita +6 位作者 Akane Sakiyama Yuko Kobayashi Kaoru Hori Kanako Maruike Noriyoshi Masuoka Nobuyoshi Nakajima Hiroki Hamada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To research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to act as biocatalysts, 8 Micromonospora strains and 5 Streptomyces strains were screened. Two recommended media (227 and 1076 media) and 2 modified me... To research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to act as biocatalysts, 8 Micromonospora strains and 5 Streptomyces strains were screened. Two recommended media (227 and 1076 media) and 2 modified media (1076-25% and P-1076-25% media) for liquid culture of these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were tested. As a result, 2 Micromonospora strains (Micromonospora sp. NBRC107096 and 107097) cultured with the 1076-25% medium and 2 Streptomyces strains (Streptomyces tateyamensis NBRC105048 and Streptomyces sp. NBRC105896) cultured with P-1076-25% medium showed a good growth. The 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 of α-keto esters using these 4 actinomycetes was tested. As a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strains had a reducing activity toward various α-keto esters. The introduction of L-glutamate or sucrose as an additive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ratios in the reduction of substrates by the Micromonospora strain. Furthermore, in the presence of L-alanine, Streptomyces tateyamensis NBRC105048 reduced ethyl pyruvate, ethyl 2-oxobutanoate, ethyl 2-oxopentanoate, ethyl 2-oxohexanoate, and ethyl 3-methyl-2-oxobutyrate to the corresponding α-hydroxy ester with a high conversion ratio and with excellent enantiomeric excess. Thus, we found that these marine-derived actinomycete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biocatalysts for 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Bacteria micromonospora STREPTOMYCES BIOCATALYST CHIRAL Alcohol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No.69)抗MRSA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益 唐金山 +3 位作者 高昊 林海鹏 洪葵 姚新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6-21,共6页
目的对一株小单孢菌属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No.69)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通过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ODS开放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Microm... 目的对一株小单孢菌属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No.69)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通过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ODS开放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Micromonospora sp.(No.69)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Micromonosporasp.(No.69)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缬-L-脯)二肽(1)、环(L-异亮-L-脯)二肽(2)、环(L-亮-L-脯)二肽(3)、环(甘-L-脯)二肽(4)、环(苏-L-脯)二肽(5)、环(L-丙-L-脯)二肽(6)、环(L-酪-L-脯)二肽(7)、环(L-苯丙-L-脯)二肽(8)。抗MRS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MRSA具有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3.2 mmol·L^(-1)和6.5 mmol·L^(-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显示出抗MRSA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micromonospora sp.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抗MRSA活性
原文传递
雷公藤植物内生Micromonospora sp.M66生产的一组吲哚生物碱 被引量:8
8
作者 谢萌 熊子君 +2 位作者 赵立兴 邓子新 林双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研究稀有放线菌——雷公藤内生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M66)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或农用生物制剂开发提供结构多样的化合物资源。【方法】利用薄层层析、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液相色谱等技术对M66菌株中... 【目的】研究稀有放线菌——雷公藤内生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M66)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或农用生物制剂开发提供结构多样的化合物资源。【方法】利用薄层层析、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液相色谱等技术对M66菌株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最终分离纯化了7个单体化合物,结合质谱与核磁技术对这7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和鉴定,它们属于一组吲哚生物碱。化合物2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合物3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P388、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化合物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3-7首次从小单胞菌中鉴定出来,表明该小单孢菌具有较强的利用吲哚或色氨酸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和挖掘生物碱类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小单孢菌M66 次级代谢产物 吲哚生物碱 色氨酸
原文传递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rosaria)DSM803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晓峰 杨慧林 +3 位作者 张志斌 汪涯 颜日明 朱笃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55-2063,共9页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DSM 803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土壤,能够合成玫瑰霉素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rosaria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osaria)DSM 803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土壤,能够合成玫瑰霉素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rosaria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本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单孢菌DSM80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vet软件进行组装拼接得到310个Contigs,整个基因组大小约7.38 Mbp,GC含量为73.4%,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 Bank数据库(LRQV00000000)。比较基因组学及玫瑰霉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小单孢菌DSM 803在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及信号转导功能方面要明显强于其它功能;玫瑰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由20个基因组成并分散于4个Contigs中。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一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玫瑰霉素生产菌小单孢菌DSM 803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基本特征,预测了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探讨了玫瑰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为后续的进一步代谢调控与合成生物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 全基因组测序 玫瑰霉素 基因簇 比较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AM105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怡 杨慧林 +3 位作者 张志斌 颜日明 汪涯 朱笃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8-866,共9页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AM105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中国南海红树林沉积物,能够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代谢产物合成途...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AM105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中国南海红树林沉积物,能够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本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单孢菌AM10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vet软件进行组装拼接得到388个Contigs,整个基因组大小约6.85 Mb,GC含量为73.1%,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 Bank数据库(LRMV01000000)。本研究同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和GO聚类分析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rifamycinica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 全基因组测序 利福霉素 基因簇 功能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抗生素合成基因筛选及抑菌活性初探
11
作者 高帅 刘占文 +2 位作者 骆新荣 万传星 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本研究以分离自塔里木河淤泥的31株小单孢菌(分属于14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菌株所具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莎类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小单孢菌小量发酵,经80%甲醇萃取,浓缩发酵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为靶标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发酵产物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1株小单孢菌中24株含有PKS-I基因,15株含有AHBA基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解淀粉欧文氏菌有拮抗活性的分别有3株、3株、6株以及14株菌;13株菌同时具有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和抑菌活性。青铜小单孢菌(TRM99160)、土壤小单孢菌(TRM99303)、绛红产色小单孢菌(TRM99166)和碳样小单孢菌(TRM99551)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用于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综上,塔里木河淤泥小单孢菌具有拮抗多种病原菌活性及抗生素生物合成潜力,值得深入挖掘次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淤泥 小单孢菌 基因筛选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西索米星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淑琳 李会 +3 位作者 张晓梅 徐建国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0,共10页
利用原生质体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选育西索米星高产菌株,经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I4-10,其西索米星的生物效价达到1389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5.4%。通过对高产菌株I4-10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确定可溶性淀粉和牛肉粉是突... 利用原生质体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选育西索米星高产菌株,经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I4-10,其西索米星的生物效价达到1389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5.4%。通过对高产菌株I4-10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确定可溶性淀粉和牛肉粉是突变菌株I4-10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黄豆饼粉和DL-蛋氨酸的添加量为显著影响因素,经优化其最适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32.78 g/L和1.75 g/L。在此最适工艺下,西索米星的生物效价提高至1849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80%。最后对原始菌及高产突变株中西索米星代谢途径及菌株生长相关的关键酶进行转录水平比较分析,初步解析了突变菌株I4-10高产西索米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索米星 伊尼奥小单孢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培养基组分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红丽 沈红玲 +1 位作者 杨秋红 万传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30,共12页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择性分离培养小单孢菌,并对小单孢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可培养方法从塔里木河沿岸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出484株菌株,分属于3门5纲13目19科22属70种,其中小单孢菌属菌株424株,占87.60%,小单孢菌属的出菌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对小单孢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合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筛选出5株既具有抗菌活性又具有代谢潜力的小单孢菌。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沿岸含水量高的土样中拥有丰富的小单孢菌资源,通过向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放线菌素等抗生素施加选择压,可以有选择性地分离获得小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小单孢菌 选择性分离 多样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海洋青铜小单胞菌MCCC 1K05785的生长性质及耐药相关蛋白研究
14
作者 于东瑾 辛蕊 +1 位作者 马永正 牛志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6-777,共12页
青铜小单胞菌MCCC 1K05785分离自海洋近岸沉积物。作为天然产物的来源,它同时表现出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对该菌株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基因水平上探索了其潜在含有的耐药相关蛋白,以明确该菌株的耐药... 青铜小单胞菌MCCC 1K05785分离自海洋近岸沉积物。作为天然产物的来源,它同时表现出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对该菌株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基因水平上探索了其潜在含有的耐药相关蛋白,以明确该菌株的耐药机制。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再通过对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挖掘菌株耐药相关蛋白、潜在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其他特性。结果表明,MCCC 1K05785菌落呈橙红色,60~108 h为菌株对数生长期。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利福平、氯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基因组全长为6861996 bp,GC含量为72.79%。共预测到6136个基因。预测基因序列总长度为6196530 bp。KEGG数据库注释到336个基因参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antiSMASH预测到23个基因簇。分析耐药蛋白发现,外排泵是菌株表达丰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揭示了MCCC 1K05785是具有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同时具有合成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小单胞菌 耐药蛋白 全基因组测序 次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
下载PDF
海洋青铜小单孢菌FIM 02-523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FW523的分离鉴别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江红 林如 +1 位作者 郑卫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7-270,277,共5页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的免疫抑制活性。组分1和2(FW523-1,2)与rakicidinA分子量相同,组分4(FW523-4)比rakicidinB多1个-CH2,组分5(FW523-5)比rakicidinA少1个-CH2,它们是rakicidins的两个新同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小单孢菌 脂肽类化合物 免疫抑制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海洋小单孢菌产生的抗肿瘤新化合物rakicidin B1(英文)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风 王传喜 +6 位作者 江宏磊 周剑 赵薇 陈晓明 方东升 连云阳 江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0-515,共6页
从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 B1(1)及两个已知化合物rakicidin A(2)和rakicidin B(3)。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图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H... 从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 B1(1)及两个已知化合物rakicidin A(2)和rakicidin B(3)。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图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HCT-8、MGC803、A549、A375、Hep G2和CASKI 5种人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对这些肿瘤细胞株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对这5个肿瘤细胞株,化合物1的IC50值分别为0.341,0.121,0.394,0.066和2.516μg/m L;化合物2的IC50值分别为0.731,0.991,0.226,0.040和0.576μg/m L;化合物3的IC_(50)值分别为0.347,0.104,0.216,0.041和2.239μg/m L),化合物1和3的抗肿瘤活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 Rakicidins 缩肽 抗肿瘤
下载PDF
海洋小单孢菌产生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风 陈晓明 +6 位作者 周剑 赵微 陈丽 江宏磊 方东升 连云阳 江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6-519,523,共5页
研究海洋小单孢菌产生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Rakicidin B1、A和B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乏氧培养条件下的抑制作用更强,分别是各自在常氧条件下的15、26和14倍。在移植了HCT-8肿瘤细胞的斑马... 研究海洋小单孢菌产生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Rakicidin B1、A和B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乏氧培养条件下的抑制作用更强,分别是各自在常氧条件下的15、26和14倍。在移植了HCT-8肿瘤细胞的斑马鱼模型中,B和B1两化合物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因此,rakicidin B(包括B1)值得进一步作为抗肿瘤药物加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kicidins 缩肽类 小单孢菌 海洋
下载PDF
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γ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诱变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健 苏明杰 +9 位作者 戴桂馥 王卫东 张书 李宗伟 王雁萍 秦广雍 霍裕平 袁天阳 严欣 甘崇洁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研究了以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为供试菌株,比较了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 γ 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效应和诱变效果。结果发现,N+离子注入的存活曲线与紫外线、60Co γ 射线辐照不同,即紫外线,60Co γ 射线照射绛红小单... 研究了以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为供试菌株,比较了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 γ 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效应和诱变效果。结果发现,N+离子注入的存活曲线与紫外线、60Co γ 射线辐照不同,即紫外线,60Co γ 射线照射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曲线均是指数曲线,而N+离子注入呈复杂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3种辐射在诱变效应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相同死亡率条件下,紫外线诱变率低,但正变多于负变,而 γ 射线诱变率高,负变远远多于正变。适当剂量的N+离子注入表现出诱变率高、正变率高及正变幅度大的特点,效果更像紫外+LiCL的复合诱变。并确定了N+离子注入绛红小单孢菌的适宜诱变剂量是在存活率高峰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绛红小单孢菌 离子注入 ^60Coγ射线 紫外线 低能N^+离子 诱变效应 抗生素
下载PDF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华 龙慈凡 +1 位作者 周秀芬 邓子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8-720,共3页
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 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40027菌株 电转化 质粒
下载PDF
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小单孢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9
20
作者 龙中儿 朱跃进 +1 位作者 黄运红 付学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从南昌瑶湖的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及16SrRNA基因序列等多相分类特征研究,将该稀有放线菌鉴定为炭样小单孢菌。
关键词 稀有放线菌 分类鉴定 16S RRNA基因 炭样小单孢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