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南泉 林河通 +2 位作者 陈艺晖 林艺芬 王慧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4~26℃;产孢最适pH为7,最适温度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以D-果糖、甘露醇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丝的生长,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该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6~28℃,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3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菌落生长 分生孢子萌发
下载PDF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an Endophytic Fungus 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被引量:4
2
作者 G.R.Nalin Rathnayake N.Savitri Kumar +2 位作者 Lalith Jayasinghe Hiroshi Araya Yoshinori Fujimoto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9年第6期411-417,共7页
An endophytic fungus 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Manilkara zapota was cultured in potato dextrose broth media.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EtOAc extract of the broth and mycelium led to ... An endophytic fungus 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Manilkara zapota was cultured in potato dextrose broth media.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EtOAc extract of the broth and mycelium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a new azaphilonoid named pitholide E(1),in addition to previously identified pitholide B(2),pitholide D(3),pestalotin(LL-P880α)(4),PC-2(5),LL-P880β(6),tyrosol(7)and 4-oxo-4H-pyran-3-acetic acid(8).An endophytic fungus P.microspora from M.zapota and the isolation of compounds 1-5,7 and 8 from P.microspora a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Manilkara zapota ENDOPHYTE Pitholide E Pestalotin
下载PDF
产紫杉醇真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NK17适合遗传筛选的培养基优化
3
作者 陈龙飞 朱项阳 +3 位作者 李莹莹 张倩 潘皎 朱旭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株NK17被证明能够产生多种具有药物开发价值的紫杉烷类似物以及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前导物pestalotiollide B等次级代谢产物。由于是天然分离的菌株,该菌的营养要求未知,特别是缺少合适的全合成基础培养基,制约了实验室对...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株NK17被证明能够产生多种具有药物开发价值的紫杉烷类似物以及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前导物pestalotiollide B等次级代谢产物。由于是天然分离的菌株,该菌的营养要求未知,特别是缺少合适的全合成基础培养基,制约了实验室对其性状和基因水平的操作。尤其是在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进行遗传转化时,全合成基础培养基是筛选工作的前提。对各种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比较,最终确定酵母氮源加乳糖和硫酸铵的全合成基础培养基最适合NK17菌丝生长和营养缺陷型筛选。同时对该培养基的发酵产物进行了研究,成功应用该培养基进行了缺陷型回补筛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盘多毛孢 基础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 酵母氮源 次级代谢
下载PDF
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
4
作者 董婧 吕建华 +3 位作者 李可心 叶明玉 张晨 李长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82-3692,共11页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蒲公英内生菌 人参核盘菌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式对滑子蘑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安朝丽门 薛瑞奇 +3 位作者 申公锦 侯丽华 钱磊 张业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42-148,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探究热风、热泵和微波3种不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探究热风、热泵和微波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滑子蘑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在3种干燥滑子蘑样品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微波干燥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数量与种类最多,且各类物质占比较为均衡。通过GC-O分析,在3种干燥滑子蘑样品中共鉴定出23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微波干燥样品鉴定出的香气活性物质数量最高,且整体香气强度明显高于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样品。综合分析,微波干燥处理后的滑子蘑风味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滑子蘑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
下载PDF
油棕苗期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丽 杨兴玉 +6 位作者 谢昌平 李静 冯朝阳 曾宪海 田婉莹 沈会芳 覃新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801,共8页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0℃,p H为6.0~8.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p H为6.0~9.0。菌丝对碳源的利用效果最高为D-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氮源的利用效率以蛋白胨最高,明显优于其他氮源,而以可溶性淀粉、D-半乳糖、D-麦芽糖、葡萄糖为碳源,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4.33%、90.00%、88.33%、89.67%,四者差异不显著;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为80.33%和7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枇杷根系对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鲁海菊 熊欣燕 +3 位作者 冯渝 何凤益 戈运康 张廷萍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0,74,共5页
为了明确枇杷内生木霉菌株P3.9是否诱导枇杷抗病性,对1年苗龄枇杷植株,设置枇杷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菌株P3.1、P3.5和P3.6直径5 mm菌丝块分别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菌剂10~6个/mL每株20 g拌土,另设单独接种木霉菌株P3.9菌... 为了明确枇杷内生木霉菌株P3.9是否诱导枇杷抗病性,对1年苗龄枇杷植株,设置枇杷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菌株P3.1、P3.5和P3.6直径5 mm菌丝块分别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菌剂10~6个/mL每株20 g拌土,另设单独接种木霉菌株P3.9菌剂,不接菌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微量法检测枇杷根部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α-淀粉酶等8种酶活性。结果表明,木霉菌株P3.9与枇杷互作,促使枇杷根部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增加,几丁质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不受影响。枇杷根系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有利于内生木霉P3.9成功定殖于枇杷根系;枇杷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说明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系有诱导抗性作用。木霉P3.9菌株与不同病菌菌株互作,相关酶活性变化多样,说明病菌菌株P3.1、P3.5和P3.6致病性存在差异,推断菌株P3.6最强,菌株P3.5最弱,菌株P3.1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枇杷 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几丁质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产紫杉醇真菌的研究概况与紫杉醇工业生产的一个新思路 被引量:31
8
作者 纪元 毕建男 +1 位作者 严冰 朱旭东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分离自太平洋红豆杉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强,但工业产量受原料红豆杉树木短缺的制约,供需存在巨大差距。1993年,Stierle等分离到一株与太平洋红豆杉共生的真菌安德烈紫杉菌,证实产生紫杉醇,为... 分离自太平洋红豆杉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强,但工业产量受原料红豆杉树木短缺的制约,供需存在巨大差距。1993年,Stierle等分离到一株与太平洋红豆杉共生的真菌安德烈紫杉菌,证实产生紫杉醇,为利用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带来可能。通过分析目前工业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产紫杉醇真菌研究的进展及其重要意义。认为利用真菌大规模发酵生产紫杉醇或其中间体,是摆脱制约的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内共生真菌 小孢拟盘多毛孢 树状多节孢
下载PDF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界定拟盘多毛孢属的种 被引量:38
9
作者 韦继光 徐同 +4 位作者 郭良栋 刘爱荣 潘秀湖 张君成 袁高庆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4-313,共10页
以拟盘多毛孢属108个ITS(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了分子系统树,探讨拟盘多毛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首先按照分生孢子有色胞的颜色区分为暗色和淡色(同色)2个分支,暗色组再分成2个亚分支——同色亚... 以拟盘多毛孢属108个ITS(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了分子系统树,探讨拟盘多毛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首先按照分生孢子有色胞的颜色区分为暗色和淡色(同色)2个分支,暗色组再分成2个亚分支——同色亚分支和异色亚分支,淡色分支内进一步根据顶端附属丝特征和基部附属丝的有无区分为7个亚分支。寄主植物的某个分类单元在拟盘多毛孢属的分子系统树上并未形成特定的分支。通过对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结合分析,重新界定小孢拟盘多毛孢(P esta lotiop sism icrosp ora)、异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和茶拟盘多毛孢(P.th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分子系统树 寄主植物 小孢拟盘多毛孢 异色拟盘多毛孢 茶拟盘多毛孢
下载PDF
一株具有高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剑 董晔欣 +1 位作者 张金林 董金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5-651,共7页
以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病毛竹上分离的一株病原真菌为研究材料,经生物测定发现该菌产生的粗毒素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具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测序分析,该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 以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病毛竹上分离的一株病原真菌为研究材料,经生物测定发现该菌产生的粗毒素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具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测序分析,该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小孢拟盘多毛孢 ITS 菌种鉴定
下载PDF
油茶叶枯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牛晓庆 陈良秋 +4 位作者 付登强 杨伟波 李艳 覃伟权 蒋盛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2-357,共6页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 从海南五指山油茶园区采集到油茶叶枯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将该病原菌OC-12确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C-12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r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在燕麦培养基上最适合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适宜pH值为4~11。供试碳源中果糖较利于菌丝生长,D-葡萄糖较利于孢子产生;供试氮源中蛋白胨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且蛋白胨较利于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寄生于龙眼裳卷蛾的微孢子虫一新种(微孢子虫门,布雷孢虫科) 被引量:9
12
作者 万永继 刘仁华 沈佐锐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子,极丝圈数分别为7~9圈和10~12圈;从宿主、大小、极丝、发育等的差异检索表明:为微孢子虫门变形孢虫属VairimorphaPilly ,1976 1新种,定为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cerace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新种 龙眼 寄生 布雷 2000年 林木害虫 细胞类型 子囊孢子 典型特征 变形 检索表 NOV sp. 发育
下载PDF
美国红枫褐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朝宇 王园秀 +3 位作者 蒋军喜 欧阳慧 秦双林 黄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目的】鉴定江西省鄱阳县美国红枫褐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该病害的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对病害症状进行观察记载。随机采集30份不同发病阶段的病叶样品,采用PDA培养基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对... 【目的】鉴定江西省鄱阳县美国红枫褐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该病害的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对病害症状进行观察记载。随机采集30份不同发病阶段的病叶样品,采用PDA培养基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和菌种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PM-1和Pm^-2作为供试菌株,用浓度为1×10^6个·m L^-1的孢子悬浮液对美国红枫健康叶片进行刺伤接种,并对接种发病后病斑进行病菌再分离,以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将各分离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中央,于25℃黑暗条件下培养,逐日观察测量菌落大小、颜色、形状、质地及产孢情况等性状。对自然发病寄主上着生的病菌和人工培养的病菌分别制作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载孢体及分生孢子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根据培养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形态大小,参考相关文献,对病原菌进行种类归属鉴定。提取病菌基因组DNA,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对病菌ITS-5.8S r DNA区段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工具软件,在Gen 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搜索,并利用Meg A 5.2软件中的邻位加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对病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美国红枫褐斑病只为害叶片,5月中旬始发,6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重病株发病率达60%以上。病斑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黄褐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常联合成大斑,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而脱落。在潮湿条件下,在病斑上常形成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共分离获得25个培养性状一致的真菌菌株,菌落正面白色,绒状,平铺,背面淡黄色。分离菌株具有致病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病菌载孢体为分生孢子盘,直径108-205μm;分生孢子纺锤形,直或微弯,5个细胞,大小(19.3-26.8)μm×(5.3-6.8)μm;中间3个细胞褐色,长11.9-17.0μm;顶细胞长圆锥形,顶生2-4根不分枝的附属丝,无色透明,长6.3-18.3μm;基细胞无色,具短柄,长1.8-7.5μm。病菌ITS-r DNA序列长606 nt,与Gen Bank中小孢拟盘多毛孢的序列同源性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亲缘关系也最近。【结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江西省鄱阳县美国红枫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G.C.Zhao&N.Li],属于子囊菌无性型拟盘多毛孢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枫 褐斑病 病原菌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下载PDF
红叶石楠小孢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化学防治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管斌 吕兴萍 +1 位作者 徐超 张红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66.77%、65.56%和71.11%,E... 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66.77%、65.56%和71.11%,EC50值分别为4.867 7、4.6283、4.499 7μg.mL-1;选用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进行野外防治试验,其防效分别达58.46%、62.88%和75.62%,其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药剂,其中咪鲜胺为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化学防治
下载PDF
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志芳 沈中元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4,共7页
从分类、分子进化、分子生物学、化学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微孢子虫研究的进展。认为微孢子虫对宿主显示了机会性病原物的特点 ,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而言 。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分子生物学 分类 化学治疗 家蚕
下载PDF
杨梅凋萎病菌侵染、传播及树体内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海英 梁森苗 +3 位作者 郑锡良 戚行江 朱潇婷 颜丽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为了制定有效的杨梅凋萎病防控措施,对凋萎病菌分生孢子侵染、传播、病害周年发生动态及病菌在树体内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0^1~2×10^6m L^-1浓度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溶液都能侵染杨梅致病,主要通过嫩枝的皮口及伤... 为了制定有效的杨梅凋萎病防控措施,对凋萎病菌分生孢子侵染、传播、病害周年发生动态及病菌在树体内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0^1~2×10^6m L^-1浓度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溶液都能侵染杨梅致病,主要通过嫩枝的皮口及伤口侵入,有2个侵染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凋萎病菌分生孢子周年均可捕捉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8月底至10月中旬为两个分生孢子捕捉高峰期。凋萎病周年都有新病枝出现,发病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至11月初,在果园内海拔低、流水冲刷严重的位置先发病。周年内发病杨梅树内拟盘多毛孢的分离菌株数及DNA拷贝数都是健康树的2~6倍。凋萎病菌可以周年寄生在杨梅的整个树体内,没有明显的菌量高峰期,嫩枝位置菌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 异色拟盘多毛孢 小孢拟盘多毛孢 分生孢子
下载PDF
滑菇单核菌丝的形态学及出菇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敏 张季军 +2 位作者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9-222,共4页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 对滑菇单核菌丝体的培养特征和单核体间交配反应进行研究,并进行单核体出菇试验,检验单核体出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属于二极性交配系统,单核体菌丝的培养特征具有多态性,两种交配型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的分离规律;滑菇具有单核体结实的特性,但单核体栽培对产量造成影响,在发菌正常的情况下减产20%左右,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避免滑菇菌丝单核化现象对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菇 单核菌丝 单性结实 交配系统
下载PDF
鱼类微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晋勇 吴英松 +1 位作者 鲁义善 汪建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关键词 鱼类 微孢子虫 系统发育 分类学 寄生
下载PDF
接种量和酸碱度对滑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淑芳 马桂珍 +1 位作者 石桐磊 暴增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2-154,共3页
以接种量和酸碱度为条件,以菌丝干重为指标研究不同条件对滑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10mL、pH 7时滑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最高。
关键词 接种量 PH 菌丝生长量 滑菇
下载PDF
多脂鳞伞与滑子蘑抗氧化活性及对小鼠血清中IL-2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晓岩 图力古尔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以人工栽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及滑子蘑(Pholiota microspora)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回流提取法分别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甲醇提取物,以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与滑子... 以人工栽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及滑子蘑(Pholiota microspora)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回流提取法分别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甲醇提取物,以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与滑子蘑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多脂鳞伞和滑子蘑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9mg/mL和0.21mg/mL;同样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在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多脂鳞伞和滑子蘑乙酸乙酯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0.25%和65.27%。以不同剂量的多脂鳞伞和滑子蘑水提物灌胃小鼠20d,测定血清中IL-2(interleukin-2)的含量,用以评价其免疫功能,结果表明:多脂鳞伞水提物3个剂量组处理的小鼠血清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滑子蘑组及阳性对照组,滑子蘑组的IL-2表达水平稍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脂鳞伞 滑子蘑 抗氧化活性 DPPH ABTS I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