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_(1/2)Mn_(1/2)O_2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殿龙 李建忠 +1 位作者 戴长松 宋振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85-2090,共6页
用一种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层状LiNi1/2Mn1/2O2材料,并且用XRD、SEM、循环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氢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对共沉淀溶液进行预氧化来制... 用一种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层状LiNi1/2Mn1/2O2材料,并且用XRD、SEM、循环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氢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对共沉淀溶液进行预氧化来制备前驱体;最后,用预氧化的前驱体合成了LiNi1/2Mn1/2O2材料。SEM和XRD测试结果分别表明:LiNi1/2Mn1/2O2材料是粒径范围在100 ̄200 nm之间的球形粒子,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层状结构。循环充放电表明:在空气中900℃下合成时间为9 h的材料,在充放电截止电压为2.8 ̄4.6 V的情况下,经过40次循环,材料的容量可以稳定地保持在140 mAh.g-1左右。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锂的初始脱嵌和入嵌过程中存在不可逆相变。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LiNi1/2Mn1/2O2具有很好的锂离子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2mn1/2O2 共沉淀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激电对称四极测深变MN极距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要记 常钰斌 +1 位作者 秦长春 宋晓蛟 《陕西地质》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通过在测区内开展激电中梯剖面、对称四极测深法等激电工作,根据中梯剖面测量成果结合测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在AB极距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变MN极距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初步解释,对比研究MN=1/6AB与MN=1/30AB引起异常变化的异... 通过在测区内开展激电中梯剖面、对称四极测深法等激电工作,根据中梯剖面测量成果结合测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在AB极距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变MN极距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初步解释,对比研究MN=1/6AB与MN=1/30AB引起异常变化的异同点。指出当激电异常体范围较小,埋深延展性有限的情况下,在规范范围内极距MN与AB的比值应尽量小,以提高横向分辨率;当异常体厚度较大或研究地层、中大断裂时,极距MN与AB的比值不受此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中梯 对称四极测深 极化体 mn/2距
下载PDF
Li_(1+x)(Fe_(y/2)Ni_(y/2)Mn_(1-y))_(1-x)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秋艳 徐连义 +2 位作者 付煜 张艳丽 谢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69-1873,共5页
采用低温共沉淀-水热-煅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Fe-Ni-Mn体系正极材料Li1+x(Fey/2Niy/2Mn1-y)1-x O2,并用XRD、SEM、ICP光谱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XRD测试和ICP分析表明,Fe、Ni取代Li2MnO3中的部分Mn,形成很好的固溶结构yLiF... 采用低温共沉淀-水热-煅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Fe-Ni-Mn体系正极材料Li1+x(Fey/2Niy/2Mn1-y)1-x O2,并用XRD、SEM、ICP光谱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XRD测试和ICP分析表明,Fe、Ni取代Li2MnO3中的部分Mn,形成很好的固溶结构yLiFe1/2Ni1/2O2-(1-y)Li2MnO3(y=0.1,0.2,0.3,0.4,0.5)。SEM测试表明,取代量y不同,材料的表观形貌有所不同,y=0.4时材料的颗粒粒径均匀、较小,呈类球形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y=0.4时,循环稳定性最好,充放电5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可维持在195.0 mAh/g,放电中值电压为3.5 V,y=0.4时样品在大倍率放电下的电化学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Fey/2Niy/2mn1-y)1-xO2 离子掺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