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沂山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遵田
李振华
+2 位作者
邱军
李辉
张素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70-74,77,共6页
首次报道沂山苔藓植物148种(含2亚种,2变种),隶属于79属,34科,其中藓类植物123种,1亚种、1变种,63属,22科;苔类植物21种、1亚种、1变种,16属,12科。
关键词
苔鲜植物
剪叶苔科
裂叶苔科
叶苔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伯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q...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之路”
昆山
夷玉
瑶琨
“和田玉贡路”
玉文化
越玉
周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代《峄山刻石》考析——兼论古代的“奏下诏书”制度
3
作者
王铭
陈建忠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3-84,87,共3页
考证了秦峄山刻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学价值;扼要分析其写作特色;并结合篇章结构,对秦代诏书形成途径作了勾沉。
关键词
秦代
峄山刻石
奏下诏书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楼氏宗谱中的弘一大师贝山之行
4
作者
陈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弘一大师于1920年夏曾在富阳新城(今新登)贝山闭关。以往,有关弘一大师本次闭关的史料不详,而《东安楼氏宗谱》的发现,为研究者研究弘一的贝山之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进而也引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楼氏宗谱
弘一大师
贝山
闭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志怪小说集《夷坚志》看南宋时期的普陀山
5
作者
孙峰
陈梦圆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古代怪异传说的背后也有当时社会历史的影子。文章对南宋志怪小说集《夷坚志》中涉及普陀山的三篇短文进行讨论,从中也发现南宋时期的普陀山已经是海上航路中的祈福地、候风港,也是江南地区民众的进香之地。
关键词
志怪小说
夷坚志
普陀山
海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
6
作者
杨甫旺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彝族历史上曾长时间存在过母权制,至今云南昙华山彝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母权制残余,如双系家庭、从妻居、男不娶女不嫁、舅权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乃至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
昙华山彝族
母权制
婚姻家庭
从妻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普陀游记》作者“天风”真实身份考证
7
作者
朱燕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文章对民国时期杂志《中华小说界》刊登的《普陀游记》一文作者"天风"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考证,结合《普陀游记》原文中的文字信息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同行者的身份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天风就是中华书局的创...
文章对民国时期杂志《中华小说界》刊登的《普陀游记》一文作者"天风"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考证,结合《普陀游记》原文中的文字信息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同行者的身份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天风就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江苏常州籍的学者沈颐。认为《普陀游记》一文也体现出沈颐的民主、科学与海洋权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普陀游记》
沈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普陀山佛医著作《一得集》探源
8
作者
赵金伟
俞淑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术地位。[结果]《一得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卷、下卷记载医案,作者是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心禅少年时在普陀山出家,精通针药,后于舟山、宁波、杭州等周边地区行医,留下不少行医事迹,将行医心得和医案编辑成书,称为《一得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心禅勤恳好学、医术高明、身份神秘,该书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多次刊印基本能够满足传承需要。[结论]《一得集》是清代佛医著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由普陀山僧医完成的佛医著作,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得集
佛医
普陀山
心禅
李梦周
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行医心得笔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易嵩山访碑中的宋代遗迹研究
9
作者
宫嵩涛
《杭州文博》
2019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黄易(1744—1802)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翘楚。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七日到嵩山访碑,琳琅满目的宋代遗迹令黄易目不暇接,访得精品宋代遗迹28处,其中碑石15品、题记4处21条、铁人4尊、塑...
黄易(1744—1802)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翘楚。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七日到嵩山访碑,琳琅满目的宋代遗迹令黄易目不暇接,访得精品宋代遗迹28处,其中碑石15品、题记4处21条、铁人4尊、塑像5尊。是研究宋代名人游嵩行踪、历史建筑修建、金属冶铸技术、山岳祭祀、嵩阳书院讲学、宗教活动、少林武术、道教彩塑、早期道教经文等文化内涵的重要实物遗存。这些文物和黄易嵩山访碑行迹,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嵩山访碑
宋代遗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泰沂山北侧地区的大汶口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芬
《中原文物》
2003年第5期14-25,共12页
泰沂山北侧是大汶口文化分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典型遗址的分析入手,进而对该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年代、区域特征、与周围地区的文化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分期及类型划分意见。
关键词
泰沂山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风俗习惯
区域分布
原文传递
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一得集》学术思想探讨
11
作者
赵金伟
陈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97-4699,共3页
普陀山观音文化历史悠久,不少僧尼研习中医。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著《一得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下卷记载医案。《一得集》总体学术特点是:刚正直言,观点犀利;重视基础,不泥古人;强调辨证,注重临床;善于总结,活用...
普陀山观音文化历史悠久,不少僧尼研习中医。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著《一得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下卷记载医案。《一得集》总体学术特点是:刚正直言,观点犀利;重视基础,不泥古人;强调辨证,注重临床;善于总结,活用技法;修德养生,崇德精术。《一得集》是心禅行医生涯的心血结晶,理论丰富、病案详实,总结了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他在一些疾病认识和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该书值得后世医者仔细品味,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增进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得集
普陀山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题名
沂山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遵田
李振华
邱军
李辉
张素梅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70-74,77,共6页
文摘
首次报道沂山苔藓植物148种(含2亚种,2变种),隶属于79属,34科,其中藓类植物123种,1亚种、1变种,63属,22科;苔类植物21种、1亚种、1变种,16属,12科。
关键词
苔鲜植物
剪叶苔科
裂叶苔科
叶苔科
Keywords
bryophytes
mount yi
分类号
Q949.3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伯达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文摘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
“玉石之路”
昆山
夷玉
瑶琨
“和田玉贡路”
玉文化
越玉
周朝
Keywords
The Jade Road
the Jade Road of
mount
Kun
the Road of
yi
Jade
the Yaokun Jade Road
the tribute jade from the west.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代《峄山刻石》考析——兼论古代的“奏下诏书”制度
3
作者
王铭
陈建忠
机构
苏州大学档案系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3-84,87,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文种勾沉"
项目编号:03JD870003
文摘
考证了秦峄山刻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学价值;扼要分析其写作特色;并结合篇章结构,对秦代诏书形成途径作了勾沉。
关键词
秦代
峄山刻石
奏下诏书制度
Keywords
Qin Dynasty
the Carved Stone of
mount yi
the system of Emperor's rescript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楼氏宗谱中的弘一大师贝山之行
4
作者
陈星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文摘
弘一大师于1920年夏曾在富阳新城(今新登)贝山闭关。以往,有关弘一大师本次闭关的史料不详,而《东安楼氏宗谱》的发现,为研究者研究弘一的贝山之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进而也引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楼氏宗谱
弘一大师
贝山
闭关
Keywords
The Lou Family Tree
Great Master Hong
yi
mount
Bei
seclusion
分类号
B94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志怪小说集《夷坚志》看南宋时期的普陀山
5
作者
孙峰
陈梦圆
机构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舟山博物馆
出处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文摘
古代怪异传说的背后也有当时社会历史的影子。文章对南宋志怪小说集《夷坚志》中涉及普陀山的三篇短文进行讨论,从中也发现南宋时期的普陀山已经是海上航路中的祈福地、候风港,也是江南地区民众的进香之地。
关键词
志怪小说
夷坚志
普陀山
海商
Keywords
spiritual stories
yi
Jian Zhi
mount
Putuo
maritime commerce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
6
作者
杨甫旺
机构
云南楚雄师范学院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摘
彝族历史上曾长时间存在过母权制,至今云南昙华山彝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母权制残余,如双系家庭、从妻居、男不娶女不嫁、舅权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乃至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
昙华山彝族
母权制
婚姻家庭
从妻居
Keywords
yi
People of Tanhua
mount
Matriarchy
Marriage and Family
:Subordinating-wife Living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普陀游记》作者“天风”真实身份考证
7
作者
朱燕青
机构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文摘
文章对民国时期杂志《中华小说界》刊登的《普陀游记》一文作者"天风"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考证,结合《普陀游记》原文中的文字信息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同行者的身份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天风就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江苏常州籍的学者沈颐。认为《普陀游记》一文也体现出沈颐的民主、科学与海洋权益意识。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普陀游记》
沈颐
Keywords
Zhonghua Book Company
A visit to
mount
Putuo
Shen
yi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普陀山佛医著作《一得集》探源
8
作者
赵金伟
俞淑燕
机构
舟山市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基金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C31120)。
文摘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术地位。[结果]《一得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卷、下卷记载医案,作者是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心禅少年时在普陀山出家,精通针药,后于舟山、宁波、杭州等周边地区行医,留下不少行医事迹,将行医心得和医案编辑成书,称为《一得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心禅勤恳好学、医术高明、身份神秘,该书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多次刊印基本能够满足传承需要。[结论]《一得集》是清代佛医著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由普陀山僧医完成的佛医著作,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
一得集
佛医
普陀山
心禅
李梦周
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行医心得笔记
Keywords
yi
De Ji
Buddhist Medicine
mount
Putuo
XIN Chan
LI Mengzhou
QIU Jisheng
Integration of Precious Medical Books
notes on medical experience
分类号
R27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易嵩山访碑中的宋代遗迹研究
9
作者
宫嵩涛
机构
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
嵩山文化研究会
出处
《杭州文博》
2019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文摘
黄易(1744—1802)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翘楚。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七日到嵩山访碑,琳琅满目的宋代遗迹令黄易目不暇接,访得精品宋代遗迹28处,其中碑石15品、题记4处21条、铁人4尊、塑像5尊。是研究宋代名人游嵩行踪、历史建筑修建、金属冶铸技术、山岳祭祀、嵩阳书院讲学、宗教活动、少林武术、道教彩塑、早期道教经文等文化内涵的重要实物遗存。这些文物和黄易嵩山访碑行迹,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空白。
关键词
黄易
嵩山访碑
宋代遗迹
Keywords
Huang
yi
visit to the monuments and steles in
mount
Songshan
cultural relics of Song Dynasty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泰沂山北侧地区的大汶口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芬
机构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中原文物》
2003年第5期14-25,共12页
文摘
泰沂山北侧是大汶口文化分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典型遗址的分析入手,进而对该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年代、区域特征、与周围地区的文化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分期及类型划分意见。
关键词
泰沂山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风俗习惯
区域分布
Keywords
on the north side of
mount
Tai -
yi
area
Dawenkou culture
stages
feature of regional type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一得集》学术思想探讨
11
作者
赵金伟
陈琳
机构
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舟山市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97-4699,共3页
文摘
普陀山观音文化历史悠久,不少僧尼研习中医。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著《一得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下卷记载医案。《一得集》总体学术特点是:刚正直言,观点犀利;重视基础,不泥古人;强调辨证,注重临床;善于总结,活用技法;修德养生,崇德精术。《一得集》是心禅行医生涯的心血结晶,理论丰富、病案详实,总结了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他在一些疾病认识和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该书值得后世医者仔细品味,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增进知识。
关键词
一得集
普陀山
学术思想
Keywords
yi
De Ji
mount
Putuo
Academic thoughts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沂山苔藓植物研究
赵遵田
李振华
邱军
李辉
张素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杨伯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秦代《峄山刻石》考析——兼论古代的“奏下诏书”制度
王铭
陈建忠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楼氏宗谱中的弘一大师贝山之行
陈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志怪小说集《夷坚志》看南宋时期的普陀山
孙峰
陈梦圆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
杨甫旺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民国《普陀游记》作者“天风”真实身份考证
朱燕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清代普陀山佛医著作《一得集》探源
赵金伟
俞淑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黄易嵩山访碑中的宋代遗迹研究
宫嵩涛
《杭州文博》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泰沂山北侧地区的大汶口文化
王芬
《中原文物》
2003
1
原文传递
11
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一得集》学术思想探讨
赵金伟
陈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