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沂山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遵田 李振华 +2 位作者 邱军 李辉 张素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70-74,77,共6页
首次报道沂山苔藓植物148种(含2亚种,2变种),隶属于79属,34科,其中藓类植物123种,1亚种、1变种,63属,22科;苔类植物21种、1亚种、1变种,16属,12科。
关键词 苔鲜植物 剪叶苔科 裂叶苔科 叶苔科
下载PDF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伯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q...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之路” 昆山 夷玉 瑶琨 “和田玉贡路” 玉文化 越玉 周朝
下载PDF
秦代《峄山刻石》考析——兼论古代的“奏下诏书”制度
3
作者 王铭 陈建忠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3-84,87,共3页
考证了秦峄山刻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学价值;扼要分析其写作特色;并结合篇章结构,对秦代诏书形成途径作了勾沉。
关键词 秦代 峄山刻石 奏下诏书制度
下载PDF
楼氏宗谱中的弘一大师贝山之行
4
作者 陈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弘一大师于1920年夏曾在富阳新城(今新登)贝山闭关。以往,有关弘一大师本次闭关的史料不详,而《东安楼氏宗谱》的发现,为研究者研究弘一的贝山之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进而也引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楼氏宗谱 弘一大师 贝山 闭关
下载PDF
从志怪小说集《夷坚志》看南宋时期的普陀山
5
作者 孙峰 陈梦圆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古代怪异传说的背后也有当时社会历史的影子。文章对南宋志怪小说集《夷坚志》中涉及普陀山的三篇短文进行讨论,从中也发现南宋时期的普陀山已经是海上航路中的祈福地、候风港,也是江南地区民众的进香之地。
关键词 志怪小说 夷坚志 普陀山 海商
下载PDF
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
6
作者 杨甫旺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彝族历史上曾长时间存在过母权制,至今云南昙华山彝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母权制残余,如双系家庭、从妻居、男不娶女不嫁、舅权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乃至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 昙华山彝族 母权制 婚姻家庭 从妻居
下载PDF
民国《普陀游记》作者“天风”真实身份考证
7
作者 朱燕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文章对民国时期杂志《中华小说界》刊登的《普陀游记》一文作者"天风"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考证,结合《普陀游记》原文中的文字信息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同行者的身份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天风就是中华书局的创... 文章对民国时期杂志《中华小说界》刊登的《普陀游记》一文作者"天风"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考证,结合《普陀游记》原文中的文字信息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同行者的身份等多种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天风就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江苏常州籍的学者沈颐。认为《普陀游记》一文也体现出沈颐的民主、科学与海洋权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普陀游记》 沈颐
下载PDF
清代普陀山佛医著作《一得集》探源
8
作者 赵金伟 俞淑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 [目的]研究佛医著作《一得集》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学术思想、学术地位,探讨清代普陀山佛医文化代表人物心禅及其代表作。[方法]查阅各版本《一得集》资料及相关史料,研究该书的作者身份、刊印历史,总结该书的学术思想,探讨该书的学术地位。[结果]《一得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卷、下卷记载医案,作者是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心禅少年时在普陀山出家,精通针药,后于舟山、宁波、杭州等周边地区行医,留下不少行医事迹,将行医心得和医案编辑成书,称为《一得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心禅勤恳好学、医术高明、身份神秘,该书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多次刊印基本能够满足传承需要。[结论]《一得集》是清代佛医著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由普陀山僧医完成的佛医著作,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得集 佛医 普陀山 心禅 李梦周 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行医心得笔记
下载PDF
黄易嵩山访碑中的宋代遗迹研究
9
作者 宫嵩涛 《杭州文博》 2019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黄易(1744—1802)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翘楚。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七日到嵩山访碑,琳琅满目的宋代遗迹令黄易目不暇接,访得精品宋代遗迹28处,其中碑石15品、题记4处21条、铁人4尊、塑... 黄易(1744—1802)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翘楚。清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七日到嵩山访碑,琳琅满目的宋代遗迹令黄易目不暇接,访得精品宋代遗迹28处,其中碑石15品、题记4处21条、铁人4尊、塑像5尊。是研究宋代名人游嵩行踪、历史建筑修建、金属冶铸技术、山岳祭祀、嵩阳书院讲学、宗教活动、少林武术、道教彩塑、早期道教经文等文化内涵的重要实物遗存。这些文物和黄易嵩山访碑行迹,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嵩山访碑 宋代遗迹
下载PDF
试论泰沂山北侧地区的大汶口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芬 《中原文物》 2003年第5期14-25,共12页
泰沂山北侧是大汶口文化分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典型遗址的分析入手,进而对该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年代、区域特征、与周围地区的文化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分期及类型划分意见。
关键词 泰沂山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风俗习惯 区域分布
原文传递
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一得集》学术思想探讨
11
作者 赵金伟 陈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97-4699,共3页
普陀山观音文化历史悠久,不少僧尼研习中医。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著《一得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下卷记载医案。《一得集》总体学术特点是:刚正直言,观点犀利;重视基础,不泥古人;强调辨证,注重临床;善于总结,活用... 普陀山观音文化历史悠久,不少僧尼研习中医。清代普陀山僧医心禅著《一得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述医理,中、下卷记载医案。《一得集》总体学术特点是:刚正直言,观点犀利;重视基础,不泥古人;强调辨证,注重临床;善于总结,活用技法;修德养生,崇德精术。《一得集》是心禅行医生涯的心血结晶,理论丰富、病案详实,总结了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他在一些疾病认识和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该书值得后世医者仔细品味,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增进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得集 普陀山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