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耀辉 寿绍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8,共8页
根据湿位涡(MPV)理论分析了1991年7月5~6目的暴雨过程中700hP高度上的湿位涡垂直部分MPV1和水平部分MPV2。结果显示,MPV1和MPV2的分布特征同对流层低层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0,MPV2... 根据湿位涡(MPV)理论分析了1991年7月5~6目的暴雨过程中700hP高度上的湿位涡垂直部分MPV1和水平部分MPV2。结果显示,MPV1和MPV2的分布特征同对流层低层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0,MPV2<0且|DMPV1|≥|DMPV2|的环境大气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出现;计算表明,这次过程的对流层中低层确有对称不稳定区域存在,它对暴雨及其系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暴雨 降水过程分析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DURING A WARM-ZONE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2
作者 叶爱芬 李江南 +3 位作者 徐永辉 伍志方 何如意 蔡榕硕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3期310-316,共7页
First,based on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the synop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warm-sector rainfall that occurred on June 13,2008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ere analyzed.Second,a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Weather R... First,based on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the synop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warm-sector rainfall that occurred on June 13,2008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ere analyzed.Second,a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V2.2),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vy rainfall. Diagnostic analyses were done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MPV)for its horizontal components(MPV2) and vertical components(MPV1)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WRFV2.2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of the rainfall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occurred when there were high MPV1 in the upper levels and low MPV1 and high MPV2 in the lower levels.Disturbances of high MPV1 in the upper levels came from the southwest or northwest,those of low MPV1 in the lower levels came from the southwest,and those of high MPV2 came from the south.Disturbances of low MPV1 at low levels were the direct cause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Enhanced vertical shear of meridional wind led to increased MPV2 at lower levels,strengthened baroclinicity,and active warm and wet flows.These distributions of MPV helped to trigger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 and produce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As it integrates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and thermal fields,MPV is able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heavy rainfall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mpv(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d Symmetric Instabilityduring a Heavy Rain Event Occurred inthe Jiang-Huai Valleys 被引量:14
3
作者 寿绍文 李耀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14-321,共8页
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y o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of the 700 hPa vertical (horizontal) component MP1 (MPV2) for the heavy rain event occurring in July 5–6, 1991. Results show ... 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y o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of the 700 hPa vertical (horizontal) component MP1 (MPV2) for the heavy rain event occurring in July 5–6, 1991.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two componen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esoscale cyclone as a rainstorm-causing weather system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ambient atmosphere of which MPV1 > 0 and MPV2 < 0 with |MPV1| ≥ |MPV2| favored the genesis of 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CSI) and that, as indicated by calculations, a CSI sector was really exist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during the heavy rain happening and contributed greatly to it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下载PDF
A Diagnostic Study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Generation in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被引量:3
4
作者 Zuohao Cao and G.W.K. Moore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7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33,共15页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d its generation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tructures such as rainbands within cyclones. In an adiabatic and frictionless flow, MPV generation is possible if th...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d its generation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tructures such as rainbands within cyclones. In an adiabatic and frictionless flow, MPV generation is possible if the flow is three-dimensional and the air is unsaturat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radients in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fields. The diagnosis of MPV generation in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ECMWF objectively analyzed fields for a system that developed during February 1992. It was found that at various stag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clone, negative MPV was generated: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cold front; along the occluded front and the cold front; and in the region of the warm core. This pattern of negative MPV generation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previous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After the cyclone ceased to deepen, the region of negative MPV generated in the cyclone was horizontally advected into a saturated area. The area of negative MPV generated both along the occluded front in this case study and in the region of the bent-back warm front i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ed a mesoscale structure with a width of about 200-500 km.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rusion of moist or dry air into baroclinic zones was important for MPV generation. In addition, baroclinicity increase (adjacent to the area of condensation) in the regions of high moisture gradients led to significant MPV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generation Extratropical cyclones
下载PDF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端禹 丁治英 +1 位作者 张兴强 徐海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32,共7页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湿位涡 湿对称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下载PDF
珠三角一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湿位涡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爱芬 李江南 +3 位作者 徐永辉 伍志方 何如意 蔡榕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7-243,共7页
首先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次暖区强降水的天气背景,再借助于高时空分辨率的WRF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等压面湿位涡在强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高层高值MPV1和低层低值M... 首先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次暖区强降水的天气背景,再借助于高时空分辨率的WRF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等压面湿位涡在强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高层高值MPV1和低层低值MPV1、低层高值MPV2的配置区,本次暴雨高层高值MPV1扰动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低层低值MPV1扰动来自西南方向,而低层高值MPV2来自正南方向。低层低值MPV1扰动是造成对流不稳定的直接原因。经向风垂直切变加大导致低层MPV2高值发展,斜压性增强,暖湿气流活跃。MPV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暖区强降水。湿位涡综合了动力场、热力场的演变特征,可有效地揭示这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暴雨 湿位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8
7
作者 高守亭 雷霆 +1 位作者 周玉淑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2-670,共9页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 70 0~ 5 0 0hPa之间 ,中心最大值可超过 1 .4PVU。从动力和资料诊断两个方面均揭示出湿位涡异常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暴雨系统 湿位涡 热力强迫 质量强迫 长江流域
下载PDF
Andrew飓风发展过程中的湿位涡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博 裴蕾 陆汉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3年第6期84-89,共6页
根据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对1992年Andrew飓风数值试验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计算了湿位涡。针对湿位涡在飓风中的分布、湿位涡的分布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飓风眼壁区,有很好的湿位涡分布与倾... 根据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对1992年Andrew飓风数值试验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计算了湿位涡。针对湿位涡在飓风中的分布、湿位涡的分布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飓风眼壁区,有很好的湿位涡分布与倾斜上升气流对应;指出在飓风眼壁区存在着激发并维持倾斜上升气流的一种可能机制——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ConditionalSymmetricalInstability),正是这种机制维持着整个旺盛阶段内飓风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上升气流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1998年夏季江淮地区强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滨 周林 关皓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5年第4期399-403,共5页
为了研究梅雨期江淮流域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利用HUBEX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江淮地区2次强暴雨的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2次暴雨是在不同性质的层结状态下发生的,其湿位涡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在局地对流... 为了研究梅雨期江淮流域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利用HUBEX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江淮地区2次强暴雨的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2次暴雨是在不同性质的层结状态下发生的,其湿位涡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在局地对流稳定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并且Pm1>Pm2,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和大气的斜压性使垂直涡度显著发展,导致暴雨发生。在局地对流不稳定的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也满足Pm1>Pm2,暴雨过程是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对流稳定或不稳定的强降水过程,Pm1和Pm2均能反映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特征,对于暴雨的预报和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层结状态
下载PDF
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低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分析及其对川东暴雨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66
10
作者 陈栋 李跃清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201,共17页
利用2005年7月6~9日川东地区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从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和温度平流,并利用湿位涡的垂直和水平分量(Pm1和Pm2)以及相当位温,分析诊断了此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西南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其结果表明如... 利用2005年7月6~9日川东地区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从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和温度平流,并利用湿位涡的垂直和水平分量(Pm1和Pm2)以及相当位温,分析诊断了此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西南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其结果表明如下:(1)在此次暴雨发生期间,四川盆地北部由于受中高纬长波东移调整的影响,不断有低压槽分裂出来并影响此地区,在盆地的西南方向的孟加拉湾季风槽比较活跃,南海季风向北输送由于受到西风输送的作用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也出现弱的横槽,并且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到四川盆地东部以及存在于高原中部的高压共同作用,从而形成明显“鞍”型大尺度环流配置;(2)在此“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西南气流绕流高原东侧直接进入四川盆地,而弱西南气流则绕流云贵高原输送进入四川盆地东部,受地形的阻挡和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的作用在四川盆地东部形成向北的急流辐合带,同时,由于两支气流输送着大量的水汽,暖湿空气在川东地区形成高温高湿的辐合区;(3)在此“鞍”型场作用下,盆地上空的低层不断聚集季风气流输送的大量暖湿空气,而在高层有冷干空气侵入,从而导致盆地内低涡系统强烈发展;(4)由湿位涡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诊断表明了在暴雨发生期间,在四川盆地北部上空的高层不断有干空气入侵,引起了垂直对流不稳定,即Pm1〈0,并向盆地东北部发展,从而使此区域气旋性涡度不断加强,即低涡强烈发展;并且,在盆地上空低层暖湿空气相当位温的水平梯度对于西南低涡的发展和暴雨的发生同样起了重要作用,正的Pm2中心与暴雨发生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暴雨往往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强垂直不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南涡 湿位涡 相当位温
下载PDF
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高万泉 周伟灿 李玉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间隔为6 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 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间隔为6 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出现在850 hPa上MPV、MPV1、MPV2正负值过渡带附近,是对流不稳定与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地区。θse等值线接近垂直的地区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长,亦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华北
下载PDF
位涡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5
12
作者 寿绍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8,共10页
位涡是近代天气动力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主要对位涡理论的某些要点,包括位涡的概念、位涡的守恒性、位涡的分析、位涡思想、位涡反演、湿位涡及位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等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位涡 位涡思想 湿位涡
下载PDF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强雷暴天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海波 米永胜 郑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63,i0001,共7页
雷暴及伴随其出现的恶劣天气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结合湿位涡的诊断分析对2005年6月26日出现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雷暴出现时,机场的地面要素场和天气变化剧烈... 雷暴及伴随其出现的恶劣天气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结合湿位涡的诊断分析对2005年6月26日出现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雷暴出现时,机场的地面要素场和天气变化剧烈,气温剧降,湿度暴增,气压涌升,并伴有大风和强阵雨。(2)此次强雷暴天气是由飑线引起的。飑线的形成可能与冷性的中-α尺度的高压和生命史较短的中-β尺度热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逆温层的存在抑制了水汽和热量向上的输送和扩散,冷空气的冲击破坏了逆温层,使累积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强对流天气爆发。(4)925hPa的湿对称不稳定区域对于预报雷暴天气的落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强雷暴出现在MPV<0的大值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飑线 逆温层 湿位涡
下载PDF
2010年6月江西省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祖刚 姜勇强 +2 位作者 张高英 张文军 陈超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371-4374,共4页
为了探讨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提高暴雨预报能力,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运用中尺度暴雨模式,对2010年6月19~20日的江西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湿位涡(MPV)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华北... 为了探讨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提高暴雨预报能力,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运用中尺度暴雨模式,对2010年6月19~20日的江西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湿位涡(MPV)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华北低涡后冷空气与强盛稳定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暖湿空气汇合,导致梅雨锋在江南北部稳定少动;中尺度暴雨模式对降水场模拟结果同实况基本接近,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模拟;湿位涡的分布对梅雨锋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降水预报 数值模拟 湿位涡(mpv)
下载PDF
1991年7月上旬贵州地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寿绍文 王祖锋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1-238,共8页
本文对1991年7月上旬在贵州地区发生的几次暴雨过程的位涡场、Q矢量激反场以及相对螺旋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MPV)扰动和中层的负MPV的增强、Q矢量辐合区随高度呈倾斜状分布... 本文对1991年7月上旬在贵州地区发生的几次暴雨过程的位涡场、Q矢量激反场以及相对螺旋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MPV)扰动和中层的负MPV的增强、Q矢量辐合区随高度呈倾斜状分布且输合中心强度明显增强、以及相对螺旋度的增强等过程密切相关。说明高空低润发展、静止锋锋生、斜升气流发展以及低空急流的加强等是贵州地区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Q矢量散度 物理机制 贵州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与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明策 CAO Zuohao 沈新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58,共16页
利用1981~201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1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季期间,条件对称不稳定(CSI)与季风雨带季节性向北推进的关系。结果表明,逐月强降水距平场显示了雨带强降水中心自华南(... 利用1981~201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1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季期间,条件对称不稳定(CSI)与季风雨带季节性向北推进的关系。结果表明,逐月强降水距平场显示了雨带强降水中心自华南(4~6月)先北跳到江淮(5~7月),再到华北(7~8月)的季节性进程,特别是7~8月强降水距平场具有'北多南少'分布特征,与对应的平均雨量场相比,其表征雨带季节性北跳现象更显著。与雨带强降水中心季节性变化一致,大气负湿位涡通量中心亦先在华南停滞(4~6月)、然后移到江淮(5~7月),最后到达华北(7~8月)。在垂直方向上,CSI区4、5及9月主要在925~600 hPa,而6~8月抬升到700~600 hPa,CSI区也很好地表征了夏季风北进加强、南撤减弱以及所伴随的雨带变化趋势。在春末夏初,夏季风建立初期的华南、江淮雨季集中期,热成风(垂直风切变)作用对倾斜对流有效位能(SCAPE)的贡献占绝对优势,盛夏的华北雨季集中期则相反,浮力作用项(CAPE)占主要作用;同时,热成风作用项的季节分布与强降水中心季节变化一致,但浮力作用项却没有这种变化关系。条件性湿位涡通量指数(CMF index)可指示雨带强降水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雨带 强降水 湿位涡通量 条件对称不稳定 对流有效位能 倾斜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2005年6月湖南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芳华 杨克明 +2 位作者 毛冬艳 罗金秀 郭文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5,共8页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非地转下沉气流,下沉气流的补偿有利于暴雨系统的维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对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区位于700hPa湿位涡和850hPa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低层暖湿平流和强上升运动致使低层湿空气辐合补偿、热量上传,利于高层辐散增强,抽吸作用加强低空辐合,促使暴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非地转湿Q矢量 湿位涡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2009年8月29日黄淮和西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4,共9页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9日发生在黄淮和西南地区东部不同性质暴雨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暴雨发生在同一环流背景下,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黄淮地区是锋面附近或锋后的稳定性降水,西南地区...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9日发生在黄淮和西南地区东部不同性质暴雨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暴雨发生在同一环流背景下,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黄淮地区是锋面附近或锋后的稳定性降水,西南地区属于锋前暖区中对流性强降水特征。不同性质暴雨在涡度、散度、高低空急流配置及垂直经向环流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湿位涡垂直分布特征也各有异同:稳定性强降水对应高层有大湿位涡舌向下伸展至对流层低层,高空冷槽东移诱发低层低涡发展,低层有高湿位涡区与强降水对应;对流性强降水对应高层湿位涡舌向下伸展至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侵入触发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性强降水。两类不同性质暴雨其垂直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可以为降水性质和短历时降水强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湿位涡
下载PDF
2004年云南秋季强降水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尤红 曹中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101,共7页
利用NCEP格点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云南秋季强降水进行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湿位涡均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干位涡能很好地反映滇黔辐合强弱和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湿位涡则能反映暖湿气流活动特征。强降水发生期... 利用NCEP格点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云南秋季强降水进行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湿位涡均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干位涡能很好地反映滇黔辐合强弱和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湿位涡则能反映暖湿气流活动特征。强降水发生期间,中高层强干湿位涡向低层传送,低层负湿位涡向上伸展。对流层中高层的干湿位涡强中心向低层传送方向和强度变化与强降水雨带移动方向及雨强变化一致。此次强降水对流层中层的强干位涡源位于川东,表明该过程与9月2—6日川东大暴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干湿位涡 辐合 切变
下载PDF
2013年南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的成因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江 李如琦 +3 位作者 黄艳 赵克明 李建刚 周雅蔓 《干旱气象》 2015年第6期910-917,共8页
利用新疆自动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从锋生作用和湿位涡特征出发,对2013年5月26~29日发生在南疆西部罕见暴雨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中亚低涡影响造成的,高空西南急... 利用新疆自动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从锋生作用和湿位涡特征出发,对2013年5月26~29日发生在南疆西部罕见暴雨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中亚低涡影响造成的,高空西南急流、低层偏东急流的耦合有利于次级环流的形成,对上升运动发展和水汽辐合抬升有重要作用;(2)降水出现在能量锋区上,暴雨中心位于等θse线密集且陡立的区域;(3)锋生函数与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生的强度和伸展高度与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4)暴雨发生在700 h Pa湿位涡零线附近等值线密集区,湿位涡"上+下-"配置以及高湿位涡的下滑有利于对流发展和降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低涡 锋生函数 湿位涡 暴雨 南疆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