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覃达贤 朱刚明 +2 位作者 王青云 胡芳辉 张丽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果:(1)在健康体检者中,C2-3、C4-5、C6-7之间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之间两两对比,颈髓长轴值高于前后径和左右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径和左右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A组ADC、FA、a1颈髓长轴无明显差异(P>0.05);a2前后径、a3左右径明显更大(P<0.05)。B组、C组、D组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明显更大,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显示颈椎压迫所致的脊髓微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弥补常规MRI难以定量分析颈椎微结构受压情况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 颈椎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印群 高晶晶 周官玉 《江苏科技信息》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抽选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和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分... 目的:探究分析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抽选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和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1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正常但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发育畸形的患者有1例,占8.33%;存在输卵管问题的患者11例,占91.67%,其中单侧输卵管堵塞7例,占63.64%,双侧输卵管堵塞4例,占36.36%。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准确例数12例,诊断准确率100%;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例数8例,占66.67%,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采取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准确率比较高,能够很好地诊断女性不孕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 mr子宫输卵管造影 女性不孕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邢文强 谢英同 蔡婷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3.0 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头颅MR平扫(DWI高信号)至高分辨MR检查时间间隔进行分组,时间<4周... 目的探讨3.0 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头颅MR平扫(DWI高信号)至高分辨MR检查时间间隔进行分组,时间<4周设为早期组(n=26),时间为4~12周设为中期组(n=20),时间>12周设为晚期组(n=14)。观察比较3组检查结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斑块明显强化占比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轻度强化占比与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组轻度强化占比高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无强化占比高于早期组、中期组(P<0.05)。3组斑块强化率随时间间隔的增加程度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 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可有效辨别斑块的强化程度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 被引量:3
4
作者 覃达贤 朱刚明 +2 位作者 王青云 胡芳辉 张丽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3.0 T双梯度MR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段、甲状腺双侧的颈动脉,并且进一步判断增厚管...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3.0 T双梯度MR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段、甲状腺双侧的颈动脉,并且进一步判断增厚管壁是否存在分层、多环征、内壁强化、血管边界模糊不清等异常情况,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血管壁MRI的图像特征。结果 (1)活动期血管壁MRI图像多环征、强化、边界模糊不清的节段明显多于非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动脉分支与双侧颈总动脉的受累情况: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受累分支共23支(88.5%),平均血管壁厚度为(3.69±0.80)mm。90个节段中,35个节段可见血管壁环形增厚,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55个节段可见血管壁环形增厚,多环征,边界模糊不清,信号不均匀混杂,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结论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价值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大动脉炎血管壁的精细形态学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高分辨率mr 血管壁成像 大动脉炎活动性
下载PDF
3.0T核磁共振扫描对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炯 许建荣 +2 位作者 朱震亚 龚红霞 钟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4期199-204,217,共7页
目的研究3.0TMR影像对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包括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6名患者,运用3.0TMR影像资料评估患者病变的分期。基于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增大的淋... 目的研究3.0TMR影像对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包括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6名患者,运用3.0TMR影像资料评估患者病变的分期。基于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增大的淋巴结、瘘道、溃疡及脓肿7个基本征象,制定出MR影像诊断标准。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评估了216组肠段,其中发现76组肠段有异常。受累及肠段的平均厚度为(3.24±0.92)mm。增强后脂肪抑制T1WI显示异常强化肠段62段。7名患者发现肠段狭窄及狭窄后扩张(7/36);20名患者发现"木梳征"(20/36);9名患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9/36);2名患者发现溃疡(2/36);4名患者发现瘘道(4/36);所有的患者中未发现脓肿。3.0TMR影像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55.6%,Kappa值为0.500。结论 3.0TMR影像学诊断能有效地鉴别活动期和缓解期克罗恩病,与临床诊断之间相关性分析的Kappa值为0.500,提示有较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活动期 3.0T核磁共振
下载PDF
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机房布局及施工要点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万秋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期52-53,共2页
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加大MR装机量,分析了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厂房选址、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系统电源要求、设备机房施工准备等,提出做好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机房布局及施工,重视与各单位的协作。正式安装前要落实好配套准... 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加大MR装机量,分析了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厂房选址、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系统电源要求、设备机房施工准备等,提出做好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设备机房布局及施工,重视与各单位的协作。正式安装前要落实好配套准备,由厂家及相关人员逐一检查,保证变压器、电缆沟、空调等设施准确无误,确保设备使用安全与稳定,为设备的有效安装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3.0 T核磁共振) 设备布局 屏蔽房 施工准备
下载PDF
3.0 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玉杰 陶广林 +4 位作者 顾春艳 程亮 徐畅 李振 于文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价值。方法对124例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进行WB-DWI及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病变部位进行CT或MRI检查(包括增强),分3组进行研... 目的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价值。方法对124例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进行WB-DWI及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病变部位进行CT或MRI检查(包括增强),分3组进行研究,A组行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B组行DWIBS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C组,B组+CT或MRI检查。将三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灶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统计B组及C组全身各部位病灶显示数目,并对B组及C组数据做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B组与C组对病灶准确率均比A组高,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P=0.000),B、C两组间配对卡方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K=0.841,P=0.038<0.0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很高,但存在差异,全身DWI联合全身MR检查在脊柱、骨盆、股骨上段成骨性及溶骨性转移病灶、肝脏(呼吸均匀者)检出及诊断准确性较高,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脑内、肺、纵隔、盆腔髂血管周围直径<10mm较小转移灶、肋骨局部<10 mm成骨性转移灶假阴性较高,C组更有优势,B组对肝脏(脓肿、血管瘤等)、肺(肉芽肿、结核球等)、椎体内血管瘤、股骨头坏死、非病理性压缩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等易造成假阳性,C组准确率更高。结论 WB-DWI联合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有较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结合CT或MRI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全身冠状位T2-tirm抑脂序列 转移瘤 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