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被引量:31
1
作者 Xian-Jin Zhu Wu Wang Zun-Jing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363-1370,共8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 VWI)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Date Sources: We retrieved information from PubMed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 VWI)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Date Sources: We retrieved information from PubMed database up to December 2015, using various search terms including vessel wall imaging (VWI),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black blood, and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udy Selection: We reviewed peer-reviewed articles printed in English on imaging technique of VWI and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f various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on VWI. We organized this data to explain the value of VWI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VWI with black blood technique could provide high-quality images with submillimeter voxel size, and display both the vessel wall and lumen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imultaneously. Various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atherosclerotic or nonatherosclerotic) had differentiating features including pattern of wall thickening, enhancement, and vessel remodeling on VWI. This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for determining causes of stenosis, identification of stroke mechanism, risk-stratifying patients, and directing therapeutic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a new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VWI could be established for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Conclusion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HRMR VWI for discrimination of different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and directing therapeutic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Blood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vessel wall imaging
原文传递
7T超高场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强 许晓泉 吴飞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和更优图像质量,可发现脑血管早期、细微的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超高场强也存在B1场不均、扫描时间长等技术挑战。本文就7 T HR-VW-MRI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7 T HR-VW-MRI在提升临床诊断精确性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7 T 超高场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3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临床数据和HR-MRI相关参数构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模型
4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杨 张曦 赵启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和血管壁成像技术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形成所致脑梗死(ACI)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02—2022-06廊坊市人民医院的ICAS斑块形成患者204例,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124例),所有患者均行高...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和血管壁成像技术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形成所致脑梗死(ACI)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02—2022-06廊坊市人民医院的ICAS斑块形成患者204例,根据是否发生ACI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124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检查,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HR-MRI影像表现及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A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D-D、UA、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内出血、斑块负荷、斑块体积、重塑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LASSO初筛出9个因素:高血压、糖尿病、D-D、Hcy、斑块负荷、重塑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9个因素均是ICAS斑块形成所致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ICAS斑块形成所致ACI的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C-index为0.944,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ICAS斑块形成所致ACI的AUC为0.913(0.857~0.972),校准图分析显示该模型校准度为0.888。结论基于临床数据和HR-MRI相关参数构建ICAS斑块形成所致ACI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且预测效能较为可靠,能为临床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临床数据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莲 王飞 +4 位作者 刘心成 袁涛 高丽娟 檀国军 全冠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2,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血管壁病变类型及程度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内血管管腔和管壁,定性和定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强化、斑块分布等,对于缺血性卒中危险分层、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评估研究进展,特别是斑块特征的发病机制、治疗相关信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综述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价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的瘤壁特点
7
作者 朱先进 姜彬 +3 位作者 刘奇 艾泉山 陈瑞玲 张拥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直径<7 mm)的瘤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共25例患者共计33处小动脉瘤...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直径<7 mm)的瘤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共25例患者共计33处小动脉瘤纳入分析。评估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壁是否强化、瘤壁有无局部变薄,并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壁厚度等。并比较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和小动脉瘤组(直径3~7 mm)上述特点的差异。结果 25例33处小动脉瘤,动脉瘤大小平均(3.3±1.5) mm,其中直径<3 mm和直径3~7 mm组分别为17处和16处,最大动脉瘤壁厚度为(0.9±0.3) mm。19处(57.6%)动脉瘤壁可见强化,9处(27.3%)可见动脉瘤壁局部变薄。根据动脉瘤直径分为微小动脉瘤组(n=17)和小动脉瘤组(n=16)。两组的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占比、动脉瘤位置分布、瘤壁强化程度、最大瘤壁厚度、局部动脉瘤壁变薄占比、腔内血栓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动脉瘤的动脉瘤直径、瘤壁强化占比分别为(2.2±0.5) mm、35.3%,均低于小动脉瘤组[(4.4±1.4)mm、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VWI图像有助于全面评估颅内小动脉瘤壁及瘤腔的特点。超1/2的小动脉瘤可见瘤壁强化,且微小动脉瘤的瘤壁强化比例更低,超1/4小动脉瘤可见局部瘤壁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瘤壁
下载PDF
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施笑蕊 张小玲 +3 位作者 汤敏 李玲 王倩倩 严雪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烟史98例,饮酒史55例;高血压153例,糖尿病67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6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重度升高3组。用HR-MRI评估颅内斑块易损特征。二元逻辑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用以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及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2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其中血浆Hcy正常95例,血浆Hcy轻度升高86例,血浆Hcy中重度升高35例。3组间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的患病率和狭窄程度呈增加趋势[斑块强强化:42.1%(40/95)vs 67.4%(58/86)vs 71.4%(25/35);斑块内出血:6.3%(6/95)vs 7.0%(6/86)vs 20.0%(7/35);管腔狭窄率:62.88%vs 68.05%vs 76.10%。P<0.05]。调整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与血浆Hcy正常组相比,血浆Hcy中重度升高是颅内斑块强强化[比值比(OR)=3.647,95%可信区间(CI)1.491~8.926,P=0.005]及斑块内出血(OR=4.298,95%CI 1.155~15.994,P=0.030)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Hcy轻度升高也与斑块强强化(OR=3.188,95%CI 1.676~6.066,P<0.001)独立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浆Hcy升高与管腔狭窄率(B=0.320,β=0.192,P=0.006)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Hcy中重度升高可能导致斑块易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应在临床管理中更积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家钰 石莹 +2 位作者 崔英哲 田园 刘鹏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8-1006,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于Fazekas评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管壁改变和斑块特征,探讨斑块易损性参数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怀疑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行常规序列颅脑MR扫描及大脑中动脉M1段高分辨管壁成像检查的99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颅脑MRI平扫图像,根据改良Fazek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无和轻度WMHs组(Fazekas 0~2分)57例,中重度WMHs组(Fazekas 3~6分)4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分布、管壁重构模式、斑块内出血和斑块负荷等易损性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易损斑块与WMHs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及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占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重度WMHs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常见,斑块内出血比例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均与白质高信号等级呈正相关(r=0.276、0.215、0.321,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3(1.030,1.139),P=0.002;OR=4.991(1.459,17.072),P=0.010]。结论:年龄、血脂异常和斑块内出血与WMHs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和斑块内出血是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与脑小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脑小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卒中的斑块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禹 沈龙山 +1 位作者 陈刘成 王震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 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CT灌注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或临床出现与MCA供血区域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组(36例)和无症状组(24例),比较两组的斑块影像学特征、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单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患者的斑块更长、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强化程度更高、斑块位于上壁和(或)后侧的更多、偏心性斑块更多、侧支循环状态更差、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更大、相对达峰时间(rTTP)更大、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Tmax)更大。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低于4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0.911)。结论:HRMR-VWI联合CTP能够明确其在预测缺血性事件中的价值,优化基于MCA粥样硬化斑块、软脑膜侧支状态及脑灌注状态等风险因素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 血流动力学 大脑中动脉(MCA) 斑块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11
作者 张杨 赵启利 +2 位作者 张曦 许涛 张雅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 目的 分析基于HR-MR-VWI探讨ICAS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HR-MR-VWI扫描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其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情况,并依照患者是否出现脑卒中分为脑卒中亚组和无症状亚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影响及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MLN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明显(P<0.05);脑卒中组患者血管壁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组,LAMLN水平明显低于无症状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ARL、OWAMLN、WAMLN、狭窄率、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AMLN与缺血脑卒中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LARL、低LAMLN、高OWAMLN、高WAMLN、高狭窄率、高斑块负荷及高重构指数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R-MR-VWI检测ICAS患者中斑块特征、血管壁参数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血管壁参数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平扫及增强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12
作者 朱先进 姜彬 +3 位作者 刘奇 艾泉山 张拥波 刘尊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1增强HRMR⁃VWI图像。测量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最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WT)及最小WT。计算血管病变的重构指数,并评估斑块的强化程度及斑块位置。对比症状性狭窄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最终2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症状性狭窄患者20例、无症状性狭窄患者7例。27例患者的重构指数为1.2±0.3,偏心指数为0.6±0.2,有17例患者可见斑块明显强化。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最窄层面的重构指数更大,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最窄层面的最小WT、参考层面VA、偏心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图像显示,2组患者斑块明显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重构指数均更大,存在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这些发现对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基于仿真样本迁移学习的穿墙雷达高分辨成像方法
13
作者 陈一凡 刘剑刚 +2 位作者 贾勇 郭世盛 崔国龙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21,共15页
针对带标注实测样本受限情况下的遮蔽多目标高分辨成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穿墙雷达成像方法。首先,搭建生成对抗子网络实现带标签仿真数据到实测数据的迁移,解决带标签数据制作困难的问题;然后,联合使用注意力机制、自适应残... 针对带标注实测样本受限情况下的遮蔽多目标高分辨成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穿墙雷达成像方法。首先,搭建生成对抗子网络实现带标签仿真数据到实测数据的迁移,解决带标签数据制作困难的问题;然后,联合使用注意力机制、自适应残差块及多尺度判别器提高图像迁移质量,引入结构一致性损失函数减小图像间的感知差异;最后,利用带标签数据训练穿墙雷达目标成像子网络,实现穿墙雷达多目标高分辨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缩小仿真图像和实测图像域间差异,实现穿墙雷达带标签伪实测图像生成,系统性解决了穿墙雷达遮蔽目标成像面临的旁/栅瓣鬼影干扰、目标图像散焦、多目标互扰等问题,在单、双和三目标场景下成像准确率分别达到98.24%,90.97%和55.17%,相比于传统CycleGAN方法,所提方法成像准确率分别提升了2.29%,40.28%和1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域自适应 穿墙雷达 高分辨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顾刚 陶剑 +2 位作者 石海 陈小宇 陆海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VWI扫描,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2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责任斑块组(42例),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非责任斑块组(40例)。对2组的斑块数目及相关影像学特征(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斑块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对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VWI随访复查。结果82例患者中共有84个斑块,其中责任斑块44个,非责任斑块40个。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8个,轻度强化23个,无强化3个;非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0个,轻度强化17个,无强化13个。责任斑块组的斑块强化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责任斑块组斑块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低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药物治疗后,责任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大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HR-VWI对急性卒中的责任斑块可进行清晰定位并准确分析斑块特征,可作为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责任斑块负荷减小,斑块特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急性卒中 责任斑块 斑块强化
下载PDF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杨金波 张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6-1093,共8页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或破裂纤维帽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率。本文通过介绍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颅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特殊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阐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防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病因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预测颅内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刘春翠 张艳利 +3 位作者 徐静菲 马芹芹 王莎 雷军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中斑块成分将颈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组(n=22)、混合斑块组(n=23)和非钙化斑块组(n=45)。筛选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更重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中存在同侧颅内动脉斑块患者49例,根据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n=36)和稳定斑块组(n=13)。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和手动勾画相结合方式识别和测量颈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评估颅内斑块易损性。结果 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值分别为-53.03[-46.02,-56.12]、-43.18[-39.30,-46.07]、-42.88[-39.86,-47.29]。与钙化斑块组相比,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更高(P<0.001)。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颅内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OR=1.165,95%CI:[1.054,1.287])。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对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61.54%。结论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预测颈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及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标记物,可以为影像诊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颈动脉斑块 颅内动脉易损斑块
下载PDF
CE-MRA联合HRMR-VWI技术对颅内“未破”动脉瘤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张年邱 胡海菁 +2 位作者 谭树生 廖志盛 冯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入破裂低风险组(n=3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特征,分析UIA破裂的相关因素及UIA患者影像学参数与PHASE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破裂高风险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LAPSS评分、瘤体直径≥5mm、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含有子囊、体颈比>1.6、瘤体体率>1.6、动脉瘤壁强化占比显著高于破裂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ELAPSS评分是影响UIA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PHASE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UIA患者CE-MRA和HRMR-VWI影像学特征性明显,其中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UIA破裂风险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破裂风险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合并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1例
18
作者 邵元欣 张忠欣 +3 位作者 赵鑫 孟繁泰 马军廷 陈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断过程及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尽早诊断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脑梗死 综合康复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免疫炎性疾病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病因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林小翼 蒋宁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颅内动脉狭窄(ICAS)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X射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上述方法都是针对血管狭窄,不能显示血管壁病变。高分辨磁共振血管... 颅内动脉狭窄(ICAS)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X射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上述方法都是针对血管狭窄,不能显示血管壁病变。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VWI)是一种新出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无创性显示血管壁病变,对判断ICAS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HR-VWI在ICAS病因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高分辨率 颅内动脉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缪滢钰 李海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 M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疑似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VUS)、HR MR-VWI检查,将...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 M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疑似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VUS)、HR MR-VWI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VUS、HR MR-VWI诊断价值,同时对CIS患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HR MR-VWI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20例疑似CIS患者经DSA诊断确诊CIS患者(阳性)80例、非CIS患者(阴性)40例,CVUS检查检出阳性65例、阴性55例,HR MR-VWI检查检出阳性74例、阴性46例。HR MR-VWI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C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确诊80例CIS患者,共计斑块320处,包括责任斑块112处、非责任斑块208处,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HR MR-VWI特征比较,管腔狭窄、斑块位置、斑块形态、斑块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患者诊断中应用HR MR-VWI检查,相比CVUS有更好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更高,且可对颅内动脉斑块强化程度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疾病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